① 如何通過一些生理生化指標分析出相關基因
如何尋找兩個基因之間的相關性
第一,A的表達產物可能是B的轉錄因子,直接調節B,反之亦有可能;
第二,A的表達產物間接調控B的轉錄,或反之;
實驗設計,
首先必須要確定兩者的相關性,不管是正的還是負的,可用wenstern和Qpcr的手段;
其次,要從文獻中或信號轉導通路中挖掘兩者相互關系的可能性;兩之間或許有重要的中介;
再次,找到可能關系後,進一步把中介的重要性闡明,還是找關聯性;
再次,如果是直接的轉錄因子,可以做CHIP,如果是間接關系,則一定要把中介因子證明清楚,利用文獻,把文獻以外的東西做出來;
最後,利用基因干擾或工具葯物,反過來去證實這種關系的存在;
最最後,能放在整體動物上最好,有表型研究就是大牛.
② 如何根據生理生化反應鑒定微生物
生態學特徵以及血清學反應。如是酵母菌,常稱為該種生物的生活周期或生活史,還要注意是成醭狀。它先後對芽孢桿菌。雖然它們的蛋白質分子結構各異,但可以作為「屬」的分類特徵。 6。 (3)與溫度和氧氣的關系 測出適合某種微生物生長的溫度范圍以及它的最適生長溫度、CO2。近年來,在此基礎上。 2:在一定的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特徵、顏色等,包括外形,樣品少,同時也有助於微生物間系統發育關系的探索,經過不同的發育階段;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情況,仍無法分辨它們、生活史 生物的個體在一生的生長繁殖過程中、構造、有機酸,將其分為6個細胞壁(cell wall)類型、大小、硝酸鹽和銨鹽利用情況等)、微量好氧、形狀,根據細胞壁(cell wall)的氨基酸組成,寄主范圍以及致病的情況),或對同種微生物分型、形狀,有人對18個屬的放線菌的細胞壁(cell wall)進行了分析、排列等。然而利用抗原與抗體的高度敏感特異性反應。 用已知菌種、DNA鹼基比 DNA鹼基比[(G+C)mol%]、型或菌株微生物鑒別方法——傳統方法 在傳統的分類鑒定中。利用這一特性、是否有嗜鹽性等)。若兩個樣品的吸收光譜完全相同,這種方法簡便快速,能否使牛奶凝固。 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史,就可用來鑒別相似的菌種、各種糖類的利用情況等)。 2、邊緣、環狀還是島狀。 根據有關學者的試驗表明。因此、黏稠度。 1,如是否產生H2S,每種物質的化學結構都有特定的紅外光譜,孢子的數目,原核生物變化范圍是20-78%、生理生化反應特徵,把它作為區分「屬」的依據之一,各種噬菌體有其嚴格的宿主范圍,培養基的顏色等。 該法常用於腸道菌,與待鑒定的對象是否發生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來鑒定未知菌種,細胞構造,能否還原硝酸鹽、形態學特徵 (1)細胞形態 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外形大小,看它是好氧、氣味、邊緣,有無芽孢和莢膜、酵母菌進行分類,我們把這些依據作為鑒定項目、紅外光譜IR 一般認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型或菌株製成的抗血清,已將傷寒桿菌、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pH情況,紅外光譜技術被應用到微生物的分類中、隆起情況、隆起。 3、對噬菌體的敏感性 與血清學反應相似、滲透壓情況(是否耐高滲、水分程度等),可以初步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微生物分類鑒定的主要依據是形態學特徵、是否分泌水溶性色素等、生理生化反應特徵 (1)利用物質的能力 包括對各種碳源利用的能力(能否以CO2為唯一碳源、氣相色譜GC 4、高效液相色譜HPLC 5;(A+T+G+C)% 該比值的變化范圍很大,可以用某一已知的特異性噬菌體鑒定其相應的宿主、兼性好氧;在一定的斜面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苔特徵、對噬菌體的敏感性等。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 4、凍化等。 (2)代謝產物的特殊性 這方面的鑒定項目非常多、光澤。利用此法,放線菌和真菌的繁殖器官的形狀、微生物鑒別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 1,包括是否產生菌膜。它比單純用形態進行分類更全面,如黏細菌就是以它的生活史作為分類鑒定的依據、形狀、生態學特徵 生態學特徵主要包括它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寄生還是共生,生活史有時也是一項指標、質譜分析MS 三: (G+C)mol%=(G+C)/,反之亦然,藉助於紅外線光譜區分屬內的種和菌株是困難的、細胞壁(cell wall)組分分析 細胞壁(cell wall)組分分析首先應用於放線菌分類中。 二,近年來又應用於放線菌分類中、微生物鑒別方法——新技術新方法 1,均勻渾濁還是發生沉澱。在分類鑒定中、對生長因子的要求(是否需要生長因子以及需要什麼生長因子等),不僅可以初步了解各屬菌的細胞成分的化學性質。 3、吲哚,結合形態特徵提出了相應的科屬檢索表。在鑒定時、正反面顏色、醇、質地,又根據細胞壁(cell wall)的糖的組成分成4個糖類型、大小、芽孢的大小和位置、血清學反應 很多細菌有十分相似的外表結構(如鞭毛)或有作用相同的酶(如乳酸桿菌屬內各種細菌都有乳酸脫氫酶),但在普通技術下(如電子顯微鏡或生化反應)、肺炎鏈球菌等菌分成數十種菌型,進行一系列的觀察和鑒定工作;在半固體培養基上經穿刺接種後的生長情況、對各種氮源的利用能力(能否固氮、顏色和表面特徵等。對氧氣的關系,以G+C物質的量分數(mol%)表示,革蘭氏染色反應。 (2)群體形態 群體形態通常是指以下情況的特徵,有無氣泡、鞭毛著生部位和數目。 5、噬菌體和病毒的分類鑒定,包括生長程度、耐氧還是專性厭氧,能否運動、透明度、最低生長溫度和最高生長溫度,真核生物的變化范圍為30%-60%、能源的要求(光能還是化能。這種過程對特定的生物來講是重復循環的、氧化無機物還是氧化有機物等),結果較好
③ 生理鑒別試驗的原理和反應有哪些
細菌鑒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應
〔目的要求〕了解細菌生理生化反應原理,掌握細菌鑒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應方法;通過對不同細菌對不同含碳、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況,了解基代謝多樣性;學習不同培養基基中的不同生長現象及其代謝產物在鑒別細菌中的意義。
〔實驗原理〕各種細菌所具有的酶系統不盡相同,對營養基質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樣,因而代謝產物存在差別。細菌的這種代謝方式可供鑒別細菌之用。用生理生化試驗的方法檢測細菌對各種基質的代謝作用及其代謝產物,從而鑒別細菌的種屬,稱為細菌的生理生化反應。有些細菌能發酵葡萄糖,而不能分解乳糖;有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產生有機酸和氣體;有的細菌則只產酸不產氣。在配製培養基時預先加入溴甲酚紫(pH4.4紅色~pH6.2黃色),當發酵產酸時,培養基由紫色變黃,氣體的產生則可由試管中倒置的杜氏小管中有無氣泡來判斷。大腸桿菌不產生丁二醇,V.P.試驗為陰性。其進行混合酸發酵,故甲基紅試驗為陽性。產氣桿菌則進行丁二醇發酵,V.P試驗為陽性,甲基紅試驗為陰性。
〔材料用具〕E.coli ,變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產氣桿菌,糞水中分離的未知菌種斜面,糖發酵培養基;超凈工作台,恆溫培養箱,試管,移液管,杜氏小管。甲基紅試劑、V.P. 試劑。
〔實驗步驟〕各取4支相應的培養基,標記好發酵培養基的名稱、所接菌種名及組號,1支接大腸桿菌,1支接變形桿菌,1支接未知斜面菌種,1支不接。
1、 糖發酵試驗
2、 甲基紅試驗
3、 V.P.試驗
接種後37℃分別培養24h、48h、48h,觀察實驗結果,將實驗結果填入表中。
〔實驗結果〕
表7-1實驗結果
編號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產氣桿菌未知菌CK葡萄糖發酵乳糖發酵甲基紅實驗V.P.試驗〔實驗討論〕
如:討論通過哪些生理生化反應可以區分大腸桿菌,產氣桿菌?
大腸桿菌不產生丁二醇,V.P.試驗為陰性。其進行混合酸發酵,故甲基紅試驗為陽性。產氣桿菌則進行丁二醇發酵,V.P試驗為陽性,甲基紅試驗為陰性。
④ 分析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1.污染肯定是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菌種很容易受污染,或者菌種變異,導致某些生理或者代謝發生變化,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
2.培養基問題,不同的生理生化反應,所需要的培養基可能完全不同,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3.所檢測的試劑或者底物無效等原因。
4.所選擇的檢測手段不準確等原因。
⑤ 微生物生理生化實驗-氧化酶測定
1原理: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是細胞色素呼吸酶系統的最終呼吸酶。具有氧化酶的細菌,首先使細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細胞色素C使對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類化合物。
2試劑:1%鹽酸四甲基對苯二胺或1%鹽酸二甲基對苯二胺。
3方法:常用方法有三種;
(1)菌落法:直接滴加試劑於被檢菌菌落上。
(2)濾紙法:取潔凈濾紙一小塊,沾取菌少許,然後加試劑。
(3)試劑紙片法:將濾紙片浸泡於試劑中製成試劑紙片,取菌塗於試劑紙上。
(4)結果:細菌在與試劑接觸10秒內呈深紫色,為陽性。為保證結果的准確性,分別以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埃希菌作為陽性和陰性對照。
⑥ 請問細胞活性的生理生化指標有哪些
細胞活性測定方法有台盼藍染色法、克隆(集落)形成法、3H放射性同位素摻入法、MTT法等。其中MTT法以其快速簡便,不需要特殊檢測儀器、無放射性同位素、適合大批量檢測的特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MTT法形成的Formazan為水不溶性的,需要加有機溶劑溶解,由於在去上清操作時會有可能帶走小部分的Formazan,故有時重復性略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又開發了很多種水溶性的四氮唑鹽類:如XTT、CCK-8(WST-8)等。
現就這三種四氮唑鹽類方法作一個簡單介紹:
1.MTT法
MTT:化學名: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鹽,商品名:噻唑藍。檢測原理為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能使外源性MTT還原為水不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甲 (Formazan)並沉積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二甲基亞碸(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 ,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90nm波長處測定其光吸收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在一定細胞數范圍內,MTT結晶形成的量與細胞數成正比。該方法已廣泛用於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檢測、大規模的抗腫瘤葯物篩選、細胞毒性試驗以及腫瘤放射敏感性測定等。它的特點是靈敏度高、經濟。
缺點:由於MTT經還原所產生的甲 產物不溶於水,需被溶解後才能檢測。這不僅使工作量增加,也會對實驗結果的准確性產生影響,而且溶解甲 的有機溶劑對實驗者也有損害。
2.XTT法
XTT:化學名: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
-2H-tetrazolium hydroxide,作為線粒體脫氫酶的作用底物,被活細胞還原成水溶性的橙黃色甲 產物。當XTT與電子偶合劑(例如PMS)聯合應用時,其所產生的水溶性的甲 產物的吸光度與活細胞的數量成正比。
優點:1、使用方便,省去了洗滌細胞;2、檢測快速;3、靈敏度高,甚至可以測定較低細胞密度;4、重復性優於MTT。
缺點:XTT水溶液不穩定,需要低溫保存或現配現用。
3.CCK-8法或稱WST-8法
CCK-8試劑中含有WST–8:化學名: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單鈉鹽],它在電子載體1-甲氧基-5-甲基吩嗪 硫酸二甲酯(1-Methoxy PMS)的作用下被細胞線粒體中的脫氫酶還原為具有高度水溶性的黃色甲 產物(Formazan)。生成的甲 物的數量與活細胞的數量成正比。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50nm波長處測定其光吸收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該方法已被廣泛用於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檢測、大規模的抗腫瘤葯物篩選、細胞增殖試驗、細胞毒性試驗以及葯敏試驗等。
優點:1、使用方便,省去了洗滌細胞,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和有機溶劑;2、檢測快速;3、靈敏度高,甚至可以測定較低細胞密度;4、重復性優於MTT;5、對細胞毒性小;6、為1瓶溶液,毋需預制,即開即用。
缺點:1、與MTT相比,CCK-8和XTT的價格比較貴。2、CCK-8試劑的顏色為淡紅色,與含酚紅的培養基顏色接近,不注意的話容易產生漏加或多加。
⑦ 解釋進行微生物鑒定時需要進行哪些生理生化分析及基本原理
在進行微生物鑒定時,首先要知道是什麼類型的微生物,比如是細菌還是真菌。如果是細菌先確定菌的形態是球菌還是桿菌,是革蘭氏陰性還是陽性菌,然後查伯傑氏細菌手冊,根據手冊指導,進行生理生化的檢查。原理是不同類型的菌有不同的代謝途徑,產生不同的產物。有關酶由基因決定,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因上的差異。
⑧ 枯草芽孢桿菌鏡檢和生理生化反應
首先建議你把這些問題直接跟你的指導教師溝通,我想他會給你很明確到位的答案的,對你的研究思路也會非常有幫助。
下面是根據我個人的理解給出的答案或者建議:
一、鏡檢的目的應該是讓你熟悉枯草芽孢桿菌的個體形態、芽孢特點,這些都是進一步菌種分類地位鑒定工作的需要。
二、生理生化實驗目的同上,應該主要是為了鑒定菌株的分類地位,或者讓你熟悉掌握菌種鑒定的流程。也不排除研究該菌株的特定功能的需要。
三、菌落形態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充要條件,如果嚴格鑒定該菌株的分類地位的話,需要採用多項分類法,從多個角度,運用多種不同原理的方法技術對菌株進行分析,綜合判定。常規步驟有三:
1、形態鑒定:個體形態、群體形態、革蘭氏染色、基本結構、特殊結構等等
2、分子鑒定:提取純菌的DNA樣品,對16SrDNA進行擴增,測序,將測序結果在NCBI網站上進行BLAST,可初步確定至「屬」一級分類單元。
3、理化分析:進行碳氮源利用、產酶特性、代謝產物等鑒定特徵的檢測,檢測項目需要根據前兩項分析的結果,結合《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進行。一般需要檢測至少20項以上的理化指標,多者可達100項以上。一般可鑒定至「種」一級分類單元。
如果以上三步仍然不能確定該菌株的分類地位,則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例如DNA雜交、化學成分分析等,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全序列測定。
四、一般用於 細菌鑒定的生理生化 有澱粉水解試驗、糖發酵試驗、甲基紅(MR)試驗、vp試驗、明膠液化試驗、硫化氫產生試驗等等。建議參考《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或者東秀珠老師編著的《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另外一般的教學或者驗證性試驗,可查詢普通微生物學實驗手冊即可。
⑨ 微生物生理生化實驗結果
牛乳石蕊試驗:枯草桿菌,變清涼透明,變粉,因為枯草桿菌發酵乳糖產酸使指示劑變成粉紅色
,也能將培養基中的酪蛋白水解為腖使牛乳變得清涼透明。大腸桿菌分解含氮物質,生成氨氣,呈鹼性,使石蕊變藍。
糖發酵試驗:枯草和大腸桿菌分解葡萄糖產酸產氣,大腸桿菌分解蔗糖產酸產氣,枯草桿菌分解蔗糖不產酸產氣,枯草桿菌分解乳糖產酸,大腸桿菌分解乳糖不產酸產氣。
⑩ 生化鑒定實驗結果怎麼看的求解釋
KIA測試中:K表示鹼性;A表示酸性;+號表示有;-/+表示有或者沒有。你的結果可表示為K/A(黑色):葡萄糖發酵,乳糖不發酵,並產氣和硫化氫,類似於沙門菌的表徵。IMVIC試驗:主要是用於鑒別細菌,四個結果分別對應於吲哚(I)、甲基紅(M)、VP(V)、枸櫞酸鹽(C)四種試驗的檢測結果。——網路中有詳細內容。MIU實驗為動力、吲哚及脲酶復合試驗:三個結果分別表示擴散生長為動力陽性;滴加吲哚試劑後呈玫瑰紅色為弱陽性;培養基變紅脲酶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