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兒童平衡板訓練方法

兒童平衡板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4 14:05:04

A. 感統失調的表現訓練

二、感統失調的訓練療法

家庭簡單療法: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帶孩子去感覺統合訓練館,那麼在家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訓練。

1.爬行
七八個月大時,孩子應該慢慢學會爬行,通過不斷努力地抬頭、仰脖子,來鍛煉前庭覺,向前爬行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能夠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視聽能力。
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多爬行,例如媽媽躺在地上,讓孩子慢慢爬上媽媽的身體;或者媽媽手腳著地彎成拱形,吸引寶寶從底下爬過去。
對於一些本身不愛爬行的寶寶,家長可以採取一些誘導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著他(她)的兩條腿慢慢向後拖,並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鮮艷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引導他(她)抬頭、逐漸向前爬行。

2.喚醒觸覺皮膚
見到陌生人就哭、抵觸新環境的孩子往往屬於觸覺過分敏感,家長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喚醒孩子的觸覺皮膚,以緩和這種敏感的狀況,如利用吹風機,調到微風擋緩緩吹孩子的皮膚;用軟刷子輕刷孩子的身體、或者拿梳子輕輕敲擊皮膚等。

專業系統的訓練方法

1.觸覺訓練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適應症:愛哭、膽小、情緒化、怕陌生、笨手笨腳、怕人觸摸、發音不正確、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閉、體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覺訓練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健全、前庭平衡覺及視聽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圓筒、平衡踩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梯、平衡台、晃動獨木橋、袋鼠袋、圓形滑車。適應症:身體靈活度不足、姿態不正、雙側協調不佳、多動、愛惹人、語言發展遲緩、視覺空間不佳、閱讀困難、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培養不起來。
3.彈跳訓練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體系,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適應症:站坐無相、姿態不正、情緒化、身體靈活度不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展遲緩、閱讀困難、膽小、情緒化、笨手笨腳、視覺判斷不良、觸覺發展不佳、關節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訓練調整脊髓中樞神經和對地心吸力的協調,強化中耳平衡體系,協調全身神經機能,奠定大腦發展基礎。使用器械: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適應症: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多動不安、容易跌倒、脾氣急躁、好惹人、語言發展不佳、缺乏組織力及推理能力、雙側協調不良、手腳不靈活、、自信心不足。
5.本體感訓練強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觸覺、大小肌肉雙側協調,靈活身體運動能力、健全左右腦均衡發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動獨木橋、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適應症:語言發展遲緩,笨手笨腳、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安、情緒化、組織力及創造力不足。

B. 平衡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或在窄道上步行、身體移位運動、平衡運動等方式進行練習。
平衡訓練的方法,包括俯卧位、上臂支撐下的俯卧位、坐膝跪位、半跪位。做背伸動作可提高腰部力量,兩個肘關節和雙側膝關節著地姿勢練習支撐能力。

C. 平衡能力怎樣練習

平衡能力訓練 初級訓練 初級階段的平衡能力練習主要體驗平衡的感受,通過身體重心的轉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坐姿平衡 訓練目地 訓練身體在靜態下的平衡,矯正坐姿,初步培養平衡感。 訓練方法 (1) 坐在椅子上,抬頭挺胸,後背倚靠椅背。 (2) 雙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體保持平衡。 訓練要求 放鬆肩膀及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過度緊張。 單腳站立 訓練目的 初步訓練在重心偏離常態時的身體平衡感。 訓練方法 (1) 雙手左右側平舉,身體正直,目視前方站穩。 (2) 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上身保持不動。 (3) 換腳練習,並逐漸延長站立時間。 訓練要求 單腳站立時盡量不要東搖西晃。 腳尖站立 訓練目的 訓練在小支撐點上的平衡。 訓練方法 (1) 雙腳尖站立,並從1數到10。 (2) 雙腳尖站立平穩後,改為單腳尖練習。 訓練要求 最初訓練以光腳練習為宜。 平衡板上站立 訓練目的 利用器具訓練身體平衡。 訓練方法 (1) 在支點較寬的平衡板上站立,目視前方,並從1數到10。 (2) 訓練中逐漸減小質點的寬度,並從1數到20。 中級階段 在身體的連續移動中掌握平衡。這是比較困難的階段,因為身體兩側所進行的動作不相同,這樣對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頂物走 訓練目的 初步鍛煉在動態中平衡。 訓練方法 (1) 地面上畫一直線,孩子頭項一本書或一個枕頭站在起點。 (2) 沿直線走,同時頭上的東西不能掉下來。 (3) 在練習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將直線改為圈線。 訓練要求 忌用手扶頭上的東西。 跳華爾茲舞 訓練目的 培養在方向不斷變化的活動中保持動態平衡能力。 訓練方法 (1) 地面上畫一個大圓圈,圍繞著某一垂直的軸轉圈。 (2) 速度逐漸加快。 注意事項:若出現頭暈、出汗、臉色蒼白時,應及時停下來休息,並調整 轉動的速度與弧度。 走平衡木 訓練目的 利用器具訓練平衡感,使之能夠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體平衡的基礎上表現某種韻律,為較高級的知覺動作做准備。 訓練方法 (1) 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穩。 (2) 在以上基礎上按節拍或音樂行走。 訓練要求 跳下的動作要輕,前腳掌先著地。 不倒翁 訓練目的 訓練舊的平衡狀態破壞後建立新的平衡狀態的能力。 訓練方法 (1) 在座位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2) 坐正後,從一側推動孩子以破壞其平衡,要求再度保持坐正的體姿。 (3) 在推動下要保持平衡,可在其不注意的情況下進行推動,並繼續保持平衡。 注意事項:推動力由輕到重,並注意保護,以免跌倒而受傷。 高級階段 蒙眼走 訓練目的 發展不依靠視覺的空間平衡知覺能力。 訓練方法 (1) 開始時兩眼睜開站立,並注意地面所畫直線的走向。 (2) 然後閉上眼睛站立,並向正前方行走。 倒走 訓練目的 發展平衡知覺能力;從二維平衡感發展到立體平衡感。 訓練方法 (1) 地面上畫一直線,沿直線倒著走。 (2) 在平穩的基礎上計時,訓練速度。 (3) 上下樓梯時練習倒著上、下台階。 拿橫桿走平衡木 訓練目的 利用手持器具練習平衡走動。 訓練方法 (1) 拿著橫桿在平衡木上走動。 (2) 橫桿的長度可不斷加長,兩頭可掛上物品進行練習。 訓練方法 (1) 旋轉身體後繼續保持平衡。 (2) 迅速由卧位到站立位,保持平衡。 訓練要求 無論旋轉還是卧倒,速度都應由慢到快。

D. 如何提高幼兒的平衡能力

利用走平衡木,或者沿著地面行走,踩高蹺等游戲活動都可以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還可以通過跑跳,鑽爬,樊登,投擲,拍球等游戲活動,來發展幼兒動作協調性和靈活性。

E. 坐位平衡訓練有哪些

針對腦癱患兒的平衡能力差,可以通過如下一些平衡方法進行訓練。首先是坐位姿勢保持:①扶坐練習:在各類型腦癱患兒中均適用,尤其是軀干肌力較差且年齡較小者,讓患兒雙手扶住床欄等固定物體,再讓其保持坐位。②盤腿坐練習:各年齡段患兒適用性高,特別是內收肌肌張力較高者,該坐位練習有較大的支撐面,可良好分離骨盆,練習難度低,易掌握且穩定性高。將患兒雙腿輕柔盤在一起,並讓其取坐位,雙手可拿玩具,使其以軀干力量保持坐位平衡。
③長腿坐練習:在膝關節緊張患兒中適用性高,可將膝關節伸展功能強化。囑患兒取坐位,而後將其腿伸直並保持。④椅凳坐位練習:椅子或凳子上開展坐位練習,凳子高度應從高到低根據患兒情況選擇,有利於培養患兒獨坐能力。⑤Bobath 球或平衡墊坐位保持練習:這是不穩定平面的坐位保持訓練,盡量讓患兒自己保持坐姿,做好防護措施。
第二是坐位取物練習:讓患兒取坐位,可坐於床邊、椅子或 Bobath 球上,在患兒前下方、前上方、左右方擺放其喜愛物品,囑其扭轉軀干後伸手取物並回到坐位,物品放置位置為軀干扭轉後伸手可拿到。第三是坐位被動態平衡訓練:①讓患兒坐在床上或平地上,治療師從前後、左右推患兒,力度適中不能將患兒推倒,或持續給予阻力讓患兒努力坐正。②讓患兒Bobath 球或平衡板上,治療師控制球與平衡板的晃動方向和速度,誘發患兒的平衡反應,盡量使患兒依靠軀干力量維持坐位平衡。

坐位平衡訓練促進患兒全身屈曲和伸展,防止或減少四肢痙攣變形,採用頸部前屈、背屈與迴旋運動,提高患兒頭部與軀乾的控制能力。 用上肢與肩部後伸、外展與內收動作來提高患兒維持平衡的能力。 坐位時可以在桌前擺放患兒喜歡的玩具訓練上肢屈伸、拾取物品等動作。以上訓練均視患兒具體情況評估並制定計劃。

F. 怎麼訓練平衡

下面有幾種簡易的平衡感訓練方法:
(一)單腳閉眼站立
1.以慣用腳單足站立,另一腳屈膝離地,雙手自然下垂,置於體側。
2. 聽「開始」口令後,立即閉眼,保持身體之平衡,直至支撐腳的腳掌移動原來位置,隨即停止。
(二)走平衡木
可以配合坐、站、爬行或跳步等動作來訓練。注意事項包括:使用平衡木、平衡板等器材均可調整高度,但越高就越要注意輔助用具及安全。
(三)單槓游戲
目的是體會在空中時身體的平衡感,並以身體的局部來固定保持平衡。單槓游戲的技巧有:翻轉、懸掛、垂、懸等。應注意的是由於單槓游戲有許多是在空中完成動作的,所以在保護方面應特別注意,無論在戶外或室內都需備有安全墊。
(四)木梯游戲
走、爬、跳、鑽洞與跳躍等與在木梯間格內跑、雙腳行走等,可以培養平衡,把握瞬間性、韻律感等。此外在運動場上所需要的機能,可由訓練中培養高處的平衡感及消除恐懼感。必須提醒的是攀登有高度的梯子時,需要有安全墊,做好保護措施。
(五)爬網游戲
爬上搖動的網來訓練平衡感相當有幫助,能發展雙手雙腳動作之間的協調能力,並消除攀登高處的恐懼感。值得注意的是攀登有高度的網子時,需要有安全墊,做好保護措施。
(六)其他平衡的訓練
1.單人動作
(1)單足站立,盡量搖晃軀干,腳跟原地不動。
(2)單足站立,屈伸膝關節。
(3)作v字坐,即坐姿,腿抬高,活動肢體。
(4)將繩索為成各種圖形,沿繩索走或跑。
(5)沿著繩索或木棒側向或後退行走。
(6)手持重物,在繩索上行走。
(7)單足或雙足,提腳尖,維持站立。
2.雙人動作
(1)一人手倒立,另一人在側面協助維持平衡。
(2)兩人牽手,走或跑於繩索上。
(3)兩人不同方向,右腳互抵同時握右手,用力互拉,以破壞對方的平衡。
(4)兩人相背站立,以臀破壞對方的平衡。
(5)兩人相向站立,以手掌破壞對方的平衡。
(6)一人仰卧抬起大腿,並伸直至腳掌向上,另一人坐其腳掌上,兩人皆盡量維持平衡

G. 如何訓練由於肢體無力導致的平衡障礙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者。

①從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要從靜態平衡開始,然後逐漸給予外力刺激,改變患者的靜態平衡,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②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訓練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③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④先睜眼狀態下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⑥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體位-----最不穩定體位;人體支撐面積由大到小;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訓練方法

1、仰卧位平衡訓練患者屈髖、屈膝、足支撐在床上,讓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勢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後再抬起一側下肢,保持單足支撐。

2、坐位訓練患者採取坐位,雙手握拳,肘關節伸直,向兩側前方伸出,讓患者保持不動,然後可讓患者伸手向不同方向抓握或觸摸一件物品,改變靜態平衡,然後患者通過調整自身的位置保持平衡。治療師可在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後,從患者的前面、後面、左右兩側用手推動患者肩部,使患者傾斜,訓練坐位的動態平衡。

3、手膝位平衡訓練此法適用於運動失調症、帕金森綜合症等協調功能障礙的患者。

4、跪位平衡訓練跪位平衡訓練除了具有頭與軀乾的控制能力外,還增加了軀干與骨盆的控制能力,訓練可以從雙膝跪位到單膝跪位平衡,再到單膝平衡。

5、立位平衡患者面對鏡子,可以矯正自己的不良姿勢。患者應先訓練立位靜態平衡,然後逐漸縮短雙足間的距離,兩眼直視前方。

6、使用器械訓練①平衡板訓練:平衡板可以先置於平衡杠內,治療師雙手調整患者姿勢並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重心轉移,然後用雙足緩慢地搖動平衡板以破壞身體平衡,誘發其頭部及軀乾的平衡反應。②傳球訓練:治療師與患者相對站立,治療師向患者各個方向拋球,讓患者改變自己的姿勢,然後維持自身的平衡。③平衡儀訓練。

H. 如何鍛煉自己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進行練習的)

鍛煉你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進行練習的方法:

  1. 單腿提膝式,雙腳並攏直立,開始時慢慢將重心轉到右腿,呼氣,再抬起左膝,雙手環抱左膝,並拉近身體,收緊腹肌,盡量將腰背伸展開,此時切勿含胸,在可能情況下,侭量將站立腿伸直,保持此姿勢,時間越長越好,呼氣時手腳回復原位,換做另一側,方法是一樣的,此式可增強平衡感。

平衡運動 平衡運動是一種鍛煉身體平衡能力的運動。鍛煉時身體的支持面應由大逐漸到小,身體重心由低逐漸到高,由視覺監督練習逐漸過渡到閉目練習。

I. 怎麼訓練平衡能力

1、腳跟提起的深蹲

動作要領:雙腳與髖同寬,身體挺直挺胸,翹起腳尖,用臀部的力量往下蹲。

這個標準的TRX深蹲變化在加強大腿及臀大肌的力量,並在提起腳跟減少腳底面積支撐的時,給予平衡的挑戰。

閱讀全文

與兒童平衡板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鰻麥雞胸沙拉的食用方法 瀏覽:322
胸下肌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677
數字萬用表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590
電腦怎樣復原系統文件和設置方法 瀏覽:645
小產串門怎麼破解方法 瀏覽:439
電商拍照構圖方法和技巧 瀏覽:922
15乘以3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1
老人尿失禁治療方法 瀏覽:795
毛筆楷書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30
華為手機調節亮度方法 瀏覽:869
小班幼兒如何了解社區的方法 瀏覽:707
雙魚線的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757
野外接觸器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450
win10解決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瀏覽:48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6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7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