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古代小說研究方法和視野

古代小說研究方法和視野

發布時間:2022-05-22 13:03:12

Ⅰ 中國古代小說的鑒賞方法

1、化整為零。化整為零指的是有效地將在文學鑒賞過程中收集的文學碎片進行統一,這是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表現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為了對這些文學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鑒賞,首先需要了解這些作品中蘊含的文學以及歷史方面的知識。以研究古代字詞意思為出發點,對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有助於提升人們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掌握程度,對其中的文字含義進行更深刻的了解,當然還包括價值匹配以及自然觀念等。作為現代人,需要帶著繼承的眼光去看待我國的古代文化精髓。同時充分彰顯出文學作品的傳承價值以及經典性,豐富作品的思想內涵。除此之外,站在文史知識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會發現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還需要對其中的意識形態、價值理論等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在鑒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時,文學家往往將精力集中於社會環境的研究上,實現與作品作者在心靈上的溝通,探索文學作品的哲理內容。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只是從單一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賞析,並未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認知體系,這使整個文學作品鑒賞過程存在很大缺陷。所以,需要將化整為零的文學鑒賞思想應用於文學作品鑒賞過程,彰顯出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尊敬,提升對古代文學作品內容的感知力,對作者的真實內心感受進行刻畫和詮釋。


2.2思想共鳴。在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往往將感悟以及啟示作為主導,盡量精簡語言,為文學作品質量的提升以及鑒賞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加關注對理論的點評,卻忽視了創作主體之間所顯示出的個性化差異。為了提升文學作品思想的還原程度,人們需要立足於不同的角度,與作者產生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共鳴,這是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有效前提。唯有與作者形成了思想上的共鳴,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將歷史知識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等內容作為基礎,深入研究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容。其次,需要將真實的邏輯思想作為基礎,有效避免出現誤解的現象,提升思想與文學作品內容的一致性。同時,需要顯示出對作者的尊重,對作品中以及作品外的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整個過程中,不能超出文學限制的范圍,不然的話可能會出現曲解文學作品內容的現象,也無法體現出文學作品作者的個性。因此,在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將事實作為基礎性的內容,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鑒賞過程有效性的提升。


3 .提升鑒賞的可信程度
。為了促使整個文學作品鑒賞過程更加可信,在開展鑒賞工作之前需要先規定一個明確的限度,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將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研究的基礎,避免出現與歷史事件發生沖突的現象,符合文化限度的范圍。通常情況下,任何狀況的生存環境以及超越的形式都能構建起特殊形式的文化內容。許多經典文學作品能夠穿越時空的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圍,這對文學創作以及文學鑒賞工作來說至關重要。其次,古代文學鑒賞工作需要建立在符合真實邏輯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文體限度進行把握,避免出現文學作品脫離真實邏輯的現象。文學鑒賞需要建立在主觀意願的基礎上,當然這也可能造成一些誤解現象的出現,這是無法避免的,需要對誤解的范圍進行有效控制,不能跨越限度,否則可能會對我國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我國文學的發展。

Ⅱ 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哪些

文學理論的方法體系總的說來包括三個層面,即哲學方法的層面,科學方法的層面,專業方法的層面。

1、哲學方法的層面。哲學方法是在總體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對於每一個具體學科都具有指導的意義,因此哲學方法是文學理論方法體系的最高層次,也是這一體系的理論基礎,它包括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邏輯的與歷史的相統一的方法,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等等。

2、科學方法的層面。這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逐漸形成的方法,以其橫斷性和交叉性而為文學理論所吸收和借鑒,它處於中間層次而對文學理論准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耗散結構理論、模糊數學理論等方法。

3、專業方法的層面。這是適用於文藝學自身專業特點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從自身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傳統方法,如賞析方法、考證方法、評點方法等,也有從其他學科中移植過來,後來逐步固定下來的方法,這些方法比較具體,也最接近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如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文化學方法等。

總之,上述幾種文學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論背景和操作原則,在把握文學的本質和規律時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徑,顯示出自己的優長之處,同時它們又是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的,在文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的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因此都值得重視,值得借鑒和吸取,而在具體操作中最佳的選擇是對其加以融會貫通和綜合利用。

首先,要堅持整體的、綜合的研究視野。其次,要正確處理好文學的審美規律與其他規律之間的關系。再次,要堅持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相結合。然後,要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統一。

(2)古代小說研究方法和視野擴展閱讀:

文學理論的現代發展

文學理論的自主性,在於理論自身的學理建設。80年代下半期和整個90年代,是中國文學理論比較全面地建立自身學理的時期,確立自身主體性的時期。

在文學理論學理的探索、建構中,無疑,西方文學理論發生過重要影響;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學理論思潮如潮水般湧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文學理論中的西化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審美研究、作品形式、結構等因素的內在研究,和那時中國美學問題的大討論,都對中國文學理論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時在討論中,不少學者對現代文論傳統進行了有批判的吸收,並且力圖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中國的文學理論研究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景象,新說屢起,佳作迭現。文學理論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構舊說的基礎上出現的,同時又是新的建構。

因此,這十多年的文學理論,不是一味的解構,不是一味地聽從外國人說話,不是把外國人的文學理論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鑒的基礎上,對文學理論既有改造,又力圖有所創新,並且卓有成效地創立了一些新的文學理論范疇。

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文學理論在不斷地走向邊緣化,不被人們重視,但是應當承認,文學理論是個有成績的部門,真正的理論創新,自會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績估計過高,但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構與建構,正是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體現。

Ⅲ 研究一部古代小說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恩 比如說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啊--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一時代背景呢,有什麼瞎想的空間啊,創造的空間啊
人物的家庭環境,家庭背景對於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以及處事風格啊,性格類型的影響啊
古代小說的語言風格啊,引經據典啊什麼的
引用那些典故,伏筆鋪墊啊

Ⅳ 寫古代小說的技巧

一、開頭

下棋人有句話,輸一著便輸全局。當然,這一著不是指被對方將軍。具體說來,開頭以描寫景象為佳。地點選在大漠也可,水鄉也可。切記俠客不可抱著劍佇立在肉店旁。否則他就只能抽出劍,悵然地在風中對著一堆豬肉大發劍癮,接下來被投訴送進衙門,接受道德教育。所以選址還是挺重要的。另一點要注意的是,地點一旦定下,整篇文章就只能在那方圓幾里內發生了......恩啊,這倒不是成規,只是據觀察,還沒發現除金先生以外的其他人一開始就寫了個轟轟烈烈的長篇。為了說明自己比較有自知之明,還是認死一個地方的好。

二、主角

好!接下來終於輪到主角出場了。

我們的主角一定是個英姿颯爽的人。縱然沒有相貌,也必定有一雙犀利如鼠牙的眼睛。如此這般,即使某一天武功盡廢,也可以用眼神殺死你。他在出場時,通常會擺出一個超有面子的POSE,或者做出一個重復不停的動作,如走路、騎馬,等等等等,反正不是不停眨眼就好。在做造型時千萬別說話,有人叫你也不能答應,不然就不酷了。相貌描寫自然不能吝嗇筆墨,多寫點多寫點。年齡是不限,從少年到老者都行。最重要的一點,主角一定要和眾人鮮明地區分開來。別人走路,他偏要站著不動(這里不排除故意要當攔路石的嫌疑),別人還站著觀看風景時,他已疾行數千里。

三、必備情節

1.愛情 如果你平時看言情小說過多又無處發泄時,這種方法值得採納。女子可以成為主角,但一要以配角的形式出現(下面友情鏈接幾個關鍵詞:翩翩然、嫣然一笑、稽首)。其中女主角也分兩種:一種是絕對的柔情似水,無心江湖紛爭,最後乾脆發展到猛吹枕邊風逼得主角隱退,兩人過著居士般索淡無味的生活;另一種則是所謂的江湖鴛鴦,一手好身段,有時還可以拯救主角於水深火熱之中,儼然是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不過到底哪一種好,還是取決於全文的思想基調。

2.友情 俠客若是獨行,聽上去倒是不錯,但試想遇到一大撥人無力抗衡,只有仰天長嘆的份,悲切啊!所以還是安排個人來陪陪算了。這個人不能比主角帥,武功也不要太高,最多到比主角少會幾招就好。否則那人搶了風頭,兩人沒事時又搶小妾,傷了和氣,鬧個不歡而散多不好。後果遠不止這些,還會把你花了無數腦細胞構建起來的俠氣又沖得煙消雲散,想來還真是不劃算。故事結局裡兩人至少得死一人,營造點悲涼的氣氛。呵呵,江湖中人下場也不過如此嘛。

3.親情 其實很多俠客都像是從花果山的石頭里蹦出來的猴子,沒來頭的。寫寫親情,有時還是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主角的苦大仇深,多半是家中誰誰被殺受的刺激。舉個例子,主角若是從小家破人亡,無家可歸,少了人管教,才走上江湖這條不歸路,性情也落得個放盪不羈,整天被爹媽束著,不乖都很難。至於韋小寶嘛,純屬例外。在這里不作具體研究。

4.官府 如果想寫寫帶歷史氣味的小說,官府必不可少。技巧很簡單,只要把官府的某個達官顯貴寫成整日獰笑著欺壓可憐的勞動人民,其可憎嘴臉自然凸顯出來了。這時候的主角,便成了一個具有反抗精神和先進思想的人民

Ⅳ 古代文學學習方法

古代文學的學習方法:

1、文化儲備:

讀者步入欣賞領域之前,對欣賞對象——文本,有著充分的選擇自由。這種選擇,既決定於接受主體的世界觀和人生修養,也取決於接受主體的審美情趣、文化積淀和審美能力。

審美情趣表現為審美偏愛、審美標准和審美理想,還有審美態度。文化積淀主要指讀者知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識儲量。審美能力可以理解為讀者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

2、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由接受理論家姚斯提出,是指欣賞之前,讀者心理上對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表現為文體期待、意向期待和意蘊期待3個層次。它決定著閱讀的選著、重點和效果。

問題期待即讀者對文學體裁樣式的期待指向。意向期待即讀者對文學形象的期待指向。意蘊期待即讀者對作品較為深沉的情感、意義的期待指向。

3、發生階段:

文學欣賞的發生階段主要是指讀者通過語言媒介,形成欣賞注意,進而感知文學形象的階段,即「言」、「象」階段。

4、欣賞注意:

把欣賞活動作為一個動力過程,其發動伊始就要注重「欣賞注意」的形成。

5、感知形象:

文學創作是一個創造形象的過程,而文學欣賞則是一個在現形象的過程。

6、發展階段:

文學欣賞的高級階段是對意蘊的深入把握,其間伴隨著兩種心理現象——聯想、想像的展開和情感反應的持續。

7、聯想與想像:

聯想是把兩種事物聯系在一起的想像。廣義的想像包括初級形態的聯想和高級形態的聯想。狹義的想像是指大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又可分為再現性想像和創造性想像。

8、情感反應:

共鳴和凈化是兩種常見的情感反應,是文學欣賞高潮來臨的重要標志。

共鳴是一種心靈感應現象。通常有兩種類型:一是欣賞文學作品時,讀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溝通,交流融會,並同憂同喜。二是欣賞同一部作品時,不同的讀者產生的心理趨同。

凈化是共鳴的進一步發展,是指讀者通過欣賞活動,實現去除雜念、提升人格、趨向崇高的自我教育過程。

9、延留階段:

延留是讀者對文學作品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為主的飛躍,是欣賞活動的最高境界。延留的表現之一是回味;另一種表現是溶入。

(5)古代小說研究方法和視野擴展閱讀:

古代文學一般包括歐洲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學。歐洲古代文學又包括古希臘文學和羅馬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按時間分類,包括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

Ⅵ 研究古代的一本小說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

中國歷史太久 文學一本書概括不了 <人間詞話>不錯 以下是在網上找的 文學史及總論 1.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 周建忠《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3. 郭丹《中國古代文學史專題》(上下冊)學林出版社,2005年7月。 4. 林傳甲,朱希祖,吳梅著《早期北大文學史講義三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本書輯錄早期北京大學開設「中國文學史」課程的講義三種,即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朱希祖的《中國文學史要略》以及吳梅的《中國文學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現出20世紀初出現的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文學史以及首開文學史教學的北京大學的風貌。 5. 游國恩《游國恩中國文學史講義》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本書是作者20世紀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史時的講義。全書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兩漢、三國和宋文學。 6. 李中華《中國古代文學風貌與文學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語言文學學術文庫」。本書包括學術思潮與文學風貌、封建政治與文人遭遇、宗教民俗與文學蘊含、文學觀念與時代精神、文學體式與考證等五部分。 7. 李定廣《古典文學新視角》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本書是用當代新理論、新視角來研究、解讀中國古典文學的系列成果結集。作者特別注意採用中西結合的理論觀照,其文章大都有新穎的觀點,或推翻前人成說,或發前人所未發,或解決舊問題,或提出新主張。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據。 8. 汪小洋、孔慶茂《科舉文體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科舉文體,即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使用的文章體裁、體式。作者從這一角度研究科舉制的內涵、科舉取士的觀念及科舉制下文學的發展。 9. 陳飛主編《中國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 10. 齊裕焜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 11. 熊禮匯《中國古代散文藝術史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語言文學學術文庫」。本書共分三編,主要介紹了兩漢散文藝術嬗變論、略論魏晉文風嬗變的文化動因、韓愈古文藝術精神論、論曾鞏古文的藝術特色及其成因等。 12. 胥洪泉《中國古代散文簡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中國古代散文簡史》郭預衡編,北京 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13. 譚家健《中國古代散文史稿》重慶出版社,2005年6月。本書作者集研究中國古代散文40多年的結晶,既吸納海內外的不同學術見解,又獨抒己見,從先秦到近代,客觀地對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流變的總體趨勢和軌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其論述范圍的闊大寬廣、藝術剖析的色彩和意境、文獻注釋的豐富考究,較之以往的同類出版著作更為可觀。 14. 孟昭毅、李載道主編《中國翻譯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本書是對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9年版陳玉剛等主編的《中國翻譯文學史》的修訂。將原書時間的下限從原來的1949年,擴展到2001年,並且特別增添了目前資料較少的港台文學翻譯的情況。 15. 李生龍《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嶽麓書社,2005年5月。本書作者從事道家研究20多年,1992年出版過《無為論》,1998年出版這本《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200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道家演義》。嶽麓書社再版《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時,作者進行了較大的修改,使之進一步完善。 16. 孫昌武《詩苑仙蹤:詩歌與神仙信仰》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17. 孫昌武《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18. 趙敏俐《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經〉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本書從照顧各時代特點出發,從藝術生產的總原則出發,每個時代分別選取不同的問題展開討論,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各時代藝術生產特點,反映中國古代歌詩藝術生產內容的豐富性。全書共12章,導論和結語各一,以時代劃分,從《詩經》至元曲,分別探討了各時代歌詩藝術的成就和特點。 19. 胡曉明《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20

Ⅶ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吳祖緗先生的《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新選入1995年版高中第五冊課本,在人教版初高中全套語文教材中,從宏觀上評論文學現象的文章僅此一篇,所以值得重視.文章的題目概括了評論的范圍,即我國古代小說,重點是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文章第一部分論述發展,溯源導流,線索清晰;第二部分評析"規律",據史立論,要言不煩.
寫作特點主要有四.
一,評論精當,一語中的
文學評論要以科學的文藝理論為指導,提出評論者的觀點.觀點新穎獨到而又持之有據,評論才有價值.本文的價值,正在於作者對所評論的文學現象發表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評析精當,往往一語中的.
關於我國小說的起源,有人說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傳,諸子散文等等.魯迅先生則認為勞動者休息時"彼此談論故事,正就是小說的起源".作者則明確指出:"其實源只有一個,那就是神話傳說."
對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說,一般評論者認為這時小說已"初具規模",是我國小說的"雛形".作者則認為:"'志'是記錄的意思,而不是創作","是作為史實記載下來的",還算不上真正的小說.
再如,"唐代小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想像虛構和講求文采","歷史小說走宋代傳奇的路子……,作為文學作品是失敗的","《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見在,而與以往文學史中的觀點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較多的猥褻描寫而長期列為禁書,直到80年代才有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僅說它"顯示了現實文學的長足發展",而且拿婦孺皆知的《紅樓夢》作比較,認為"紅樓夢的道路,是金瓶梅所開創出來的",這就使讀者明確了金瓶梅在小說發展史上不容忽視的地位.
在對小說發展源流考察的基礎上,作者歸納出4條規律.這是對文學現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導的意義.
二,論據典型,以一當十
從文章題目的論述范圍而言,可以寫成一部專著,作者卻大題小作,以簡馭繁,僅用4000來字就說清了問題.其原因一是闡述論點精練簡潔,要言不煩,二是選擇論據少而典型,以一當十.
作者論證第1條規律―――小說來自民間,反映人民意願時,主要舉《三國演義》為例.在這部文人創作的小說成書之前,早有民間的話本《三國志平話》等在流傳. 以《三國演義》為例證明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予,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並由此引申出中國古典小說重視情節,也是保留了民間創作的特點而形成的,還拿這一點與外國小說作了對比.
論證第2條規律―――中國古典小說受史傳文學影響,舉《水滸傳》為例.先引劉知幾的話,指出史傳文學的經驗是"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再說民間文學寫人往往是好壞分明,壞人無好處,好人無壞處.經過比較,指出《水滸傳》是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第一部古典小說,它寫人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最後指出《水滸傳》使小說的人物描寫大大推進一步,而後才有《儒林外史》《紅樓夢》.
論證第3條規律―――小說立足於現實,不脫離現實,主要舉《西遊記》為例.先總述書中所寫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難"等情節都是現實生活中有的.再舉兩個細節具體說明,一是"小子國",有太監高采為現實根據;二是書中所寫魔怪從神佛處來,有錦衣衛的橫行霸道為現實根據.再總述"一部《西遊記》……正是辛辣地挖苦與諷剌了神佛即現實統治勢力".最後說到《三國演義》《水滸傳》表現的民族感情,正統觀念,也都是現實的反映.《西遊記》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是最富於幻想而似乎遠離現實的,證明了《西遊記》也立足於現實,其它為群眾熱愛的小說就更不用說了.
論證第 4條規律―――小說受封建統治文化的壓迫摧殘而發展極為艱難,作者沒有舉具體事例,只概括列舉兩種文化現象:一是"許多偉大作家生活,創作條件都全無保障 ".讀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想起"舉家食粥",貧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許多偉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誰".讀到這里,我們也會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還無定論,對《西遊記》的作者也時有異見.從這兩種文化現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對小說創作的殘酷扼殺;"感覺到那些現實主義大作家和他們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貴."
文章這一部分論述4條規律,主要舉了三部小說為例,可以說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個例證都充分證明了作為分論點的一條規律,論據十分典型,論證十分有力,真是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三,縱橫交織,結構嚴謹
文章形式是為表現內容服務的.這篇評論的內容是要從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脈絡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這就決定了它的結構形式.論述發展歷程,追根溯源,再順流而下,按時間順序,呈縱式結構;概括規律,則取並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來,呈橫式結構.這樣,全文縱橫交織,經緯互補,結構嚴謹,線索清晰.
課文第1―7段為第一部分,依時間先後論述小說的發展源流.
第一段明確指出我國小說的起源是神話傳說而不是別的,並對神話與傳說的區別作了界定:"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
第2 段指出魏晉南北朝出現的志怪,志人小說只是記錄史實,嚴格地說還不是小說創作.第3段先引用蕭統《文絢序》為文學下的定義,再論述唐代應運而生的傳奇小說已脫離了歷史領域,其代表作《長恨歌傳》《李娃傳》等都是依照傳說創作而成.其特點虛構,想像正是"事出於沉思";而講求文采,則正是"義歸於翰藻",因而唐人傳奇是小說走向成熟的標志.
第4段指出宋代小說"沒有什麼虛構和富有文採的創作加工",可以說是古代小說發展的低谷.後來的歷史小說"按照史書的記載編寫",作為文學作品是失敗的.
第5段論述話本小說的興起以及話本與小說的不同風格.話本"是植根於講給人聽的說書藝術的","以描繪精彩動人的情節場面和塑造生動活躍的人物性格見長";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則是經過文人加工進行再創作,而專供人閱讀的小說.
第6段論述明清時期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以其代表作《金瓶梅》為例,論述其寫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學發展史上的開創意義.《紅樓夢》就是沿著《金瓶梅》開辟的現實主義道路,而"走到一個輝煌的頂點".
以上6個自然段,從小說的起源,雛形,寫到成熟,中落,再發展而達到高峰,評述了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脈絡及特點,簡潔明了,線索清晰.這一部分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評.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簡單小結,以過渡到第二部分.
第8―16為第二部分,分述4條規律.第8段承上啟下,作為過渡.
第9―11段論述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第12―13段論述史傳文學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
第14―15段論述中國為群眾長期熱愛的小說創作多是立足於現實,不脫離現實的.
第16段論述中國小說受封建統治文化的摧殘,發展極為艱難.這一段寫得言簡意豐,戛然而止.
上述4條規律的論述,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先評後述,以論帶敘.一條規律就是一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論述得有理有據,條理分明.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當
與寫評論一部文學作品相比,對文學現象的評論是一種更高級,更復雜的批評活動.因為文學現象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本文評論的對象是我國古代小說,從上古神話到清末名著,上下數千年;范圍包括"筆記",傳奇,話本,演義,"擬話本",章回體等多種小說樣式,具體作品更是浩如煙海,何止萬千.要評論恰當是很難的.作者憑借深厚的語言修養,精練而恰當地表述了自己從長期研究中獲得的真知灼見.其語言的特色主要表現為:10准確周嚴.如第1段說神話與傳說"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確切劃分".這句話強調兩者的"同",同到難以分辨.但兩者畢竟有"異",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難"和"確切"對"劃分"嚴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說"中國為群眾長期熱愛的小說創作多是立足於現實,不脫離現實,否則就沒有生命力."有了"為群眾長期熱愛"這個限制性短語,就把論述范圍縮小到少數優秀小說,而把多數小說排除在外.在"立足於現實"之前又加"多是"一詞,使這一論述更為嚴密,無懈可擊.
再如第15段論述《西遊記》中的描寫,兩次用"不是沒有現實根據的"這種雙重否定的句式來減輕語氣,就比直說"有現實根據"顯得分寸恰當,留有餘地.
20簡潔明了.評論語言多用判斷句,為求嚴密,句式往往較長.作者卻常用短句就准確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
"志"是記錄的意思,而不是創作.
唐代小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想像虛構與講求文采,這就同過去的作品有所區分.
傳奇小說發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這一類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說發展史上開辟了一條新路.
史傳文學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於現實的創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這些話都說得語氣肯定,簡潔明了.正因如此,才使這篇評論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參考資料:http://www.8wen.com/doc/888170

Ⅷ 小說的敘事都有哪些視角

1、以第一人稱為主視角,既「我」的自述,這樣的講述能夠讓讀者快速地進入故事的情節中,感受人物的情感。
2、以第三人稱為主視角,既以故事中的某一個主人公為主,使故事更加飽滿真實。
3、以整篇故事的所有主人公展開敘述。這樣的敘述讀者能夠了解整個故事的所有人物的全部背景,情感等,也能全面了解故事整體的時間線、情節等。

Ⅸ 古代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獻學層面,文藝學層面,文化學層面,人本學層面,哲學層面。
詳參:尚永亮《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五個層面》

Ⅹ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內容提要

小說研究是古代文學學科中比較活躍的一個領域,小說中的幾部經典作品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聊齋志異》、《紅樓夢》等都有專門的學術刊物,斷代研究則有明清小說研究的專刊,這種情形在詩詞、散文研究領域是不多見的。小說研究的這些學術刊物為學者提供了論壇,為百家爭鳴提供了平台,多年來支持和幫助了一大批中青年學者,並且正在為小說學術的發展不斷地作出新的貢獻。小說研究領域既然有如此多種的學術刊物,為什麼還要新編一種《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呢?現有的刊物的確不少,但從宏觀來看,它們所形成的研究格局還有不盡合理之處。第一,小說研究不應當完全集中在幾部經典作品上。幾部經典作品是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代表,但並不是中國古代小說歷史的全部,有許多作品的思想藝術算不上一流,但它們存在過,有些還曾經產生過很大的社會效應,或流傳到海外對域外文學產生過深遠影響,把這些作品摒棄在學術視野之外,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第二,文言小說研究和白話小說研究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處於分離狀態,形成各自獨立的兩個研究領域,這種人為的分家多少割裂了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互動的親緣歷史關系,不利於小說研究的深入。新編這個刊物,就是要把文言和白話打通,讓兩者的研究有一個對話的平台。第三,明清是小說發展的成熟期和鼎盛期,但明清小說不是無源之水,小說有源遠流長的承傳因革的歷史,研究的目光不能僅僅凝聚在明清小說之上,應當通觀歷史,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全局在胸,方能對局部的問題作出正確和深刻的判斷。基於上述幾點認識,我們決定編刊這本涵蓋小說全史和小說各種文體的學術集刊。
我們這個提議立即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熱烈響應,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南開大學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文學院慨然在經費上予以支持,使得這個構想得以轉變成為現實。值此刊物出版之際,我們誠摯地向以上單位致以謝意。
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有編刊《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籌劃,當時曾與國內外部分學者深入交換過意見並達成共識,國內外學者把他們的最新成果寄給我們,錢鍾書先生聞之欣然為這個刊物題寫中文和英文刊名。眼看就要成功了,未料到當時聯系的一家出版社因財力問題把文稿退了回來,這一擱十幾年就過去了。雖然那編定的文稿中的絕大多數文章後來都陸續在國內外的刊上發表了,但我們對文稿的作者和支持我們的學者仍然長期抱著愧疚的心情,尤其愧對熱心為本刊題寫書名的錢鎮書先生。今天,《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能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總算對此事有了一個遲到的交代。讓我們再一次感謝那些支持我們這項事業的學界前輩和學術同行們。

閱讀全文

與古代小說研究方法和視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消消樂837關怎麼過方法 瀏覽:393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5
手機淘寶猜你喜歡推廣方法介紹 瀏覽:995
胡夫金字塔用作比較的方法怎麼寫 瀏覽:22
蘇州牛皮癬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14
正確的供奉方法圖片 瀏覽:394
練微笑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