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個稅計算方法天河區

個稅計算方法天河區

發布時間:2022-05-13 11:36:02

1. 個人所得稅怎麼算的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1、工資個稅公式: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方法: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2. 廣州市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月薪金收入總額(包括加班費等)-3500-個人支付的社保和公積金費用全月應納稅額=全月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年終獎金應納稅額年度獎金的個人所得稅適用的稅率:年終獎金總額/12後再對應適用稅率年終獎應納稅額=年終獎金總額×年終獎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例1:如某員工2012年1月工資收入5000元,並同時獲發2011年度年終獎總額10000元。該員工2012年1月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當月工資收入的個人所得稅=[5000-3500-5000×10%(個人社保部分)-5000*5%(個人住房公積金部分)]×3%-0(速算扣除數)=22.5元。該員工年度獎金的個人所得稅適用的稅率:10000÷12=833.33元,其相對應的適用稅率是3%,速算扣除數為0。該員工年終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0000×3%-0=300元。總納稅額:2012年1月共應納個人所得稅22.5+300=322.5元。例2:當月工資未達到起征點,年終獎納稅額的計算。如某員工2012年1月工資收入3000元,並同時獲發2011年度年終獎總額1000元。該員工2012年1月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當月工資收入應納稅所得額=3000-3500<0元,低於起征點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該員工年度獎金的個人所得稅適用的稅率:=3000+1000÷12-3500<0元,其相對應的適用稅率是3%,速算扣除數為0。該員工年終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為:0元。合計應納稅額:2012年1月應納個人所得稅0元。

3. 工資個人所得稅怎麼算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具體如下:

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

1、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或: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具體如下:

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

1、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或: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納稅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通常情況下,繳納工資稅是一種最常見的納稅的方式。只要符合最低納稅的標准,就需要納稅。那麼,大家知道工資個稅怎麼算嗎,它的計算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律圖小編將會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工資稅,即個人所得稅。因為個人所得稅里有一項是工資、薪金,故名。個人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兩種徵收方式,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以及有扣繳義務人,但扣繳義務人沒有依照稅法規定代扣代繳稅款的,納稅義務人應當自行申報納稅。

4.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例: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萬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兒園,同時父母已經60多歲。

起征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345元個稅;

起征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10000-5000-2000)×3%=90元個稅。

根據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贍養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攤扣除額),所以,個稅=(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4)個稅計算方法天河區擴展閱讀:

減免政策

公眾對「起征點」存在誤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個人所得稅免徵額」。「起征點」與「免徵額」有著嚴格的區別:

所謂起征點,是征稅對象達到征稅數額開始征稅的界限。征稅對象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時不征稅。一旦征稅對象的數額達到或超過起征點時,則要就其全部的數額征稅,而不是僅對其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所謂免徵額是在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准從征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徵額部分不征稅,只對超過免徵額部分征稅。


5. 4000元的工資在廣州市天河區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4000-2000)*10%-25=175.根據《個人所得稅發》,以每個月的收入額減去2000後的余額增收個人所得稅。然後根據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就可以算出。

6. 怎樣算個人所得稅

因為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扣繳是執行:累計預扣法,你沒有說是幾個月發了工資,我只能舉例說明了。

第一、現在工資薪金申報個人所得稅是執行:累計預扣法,是按照1月份至當前月份累計收入,減去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對應稅率計算累計應預扣稅額,減去以前月份累計已預繳稅額。

第二、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三、舉例子:

假設某員工1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2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21000元,如該員工有住房貸款利息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每月定額扣除3000元,該員工每月三險一金為1000元,則1月份和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計算過程如下:

1、1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稅為: (16000-5000-1000-3000)×3%=210元

2、1-2月份累計工資應預繳稅為: (16000+21000-5000×2-1000×2-3000×2)×3%=570元

3、扣除1月份工資已預扣預繳稅款,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為:570-210=360元。

第四、從上你可以看出:兩個月合並申報工資,並不會造成多繳或者少繳。

第五、稅率表:

第六、相關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2018.12.20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其中明確,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非居民個人扣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後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7. 個稅計算方法

個稅計算方法如下:
1、綜合所得的,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的;
2、經營所得,是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其中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計算,稅率為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8. 個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個人扣除社保後的月工資-起征點5000元)*工資所在級別的稅率-速算扣除數,是國家對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9. 請教代繳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國稅發(1994)89號文件規定:
十四、關於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負擔稅款的計征辦法問題 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負擔個人所得稅稅款,應將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一)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數)÷(1-稅率) (二)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按照你的表述,依照個人所得稅稅法精神,這幾位磚家講學的收入屬於勞務報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因此,根據國稅發(1994)89號文件規定:1、5000元講課費的應納個人所得稅=5000×(1-20%)÷(1-20%)×20%=1000元稅前收入=5000+1000=6000元2、10000元講課費的應納個人所得稅=10000×(1-20%)÷(1-20%)×20%=2000元稅前收入=10000+2000=12000元到主管地稅局申報納稅,開具發票帶上這幾位專家的身份證復印件,貴公司開具的書面付款證明,經辦人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10. 廣東的個人所得稅怎麼算

廣東的個人所得稅也是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來計算,屬於工資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為(工資額-專項附加扣除-社保扣除-起征線)*稅率;如果是經營所得按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稅率來進行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10)個稅計算方法天河區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第十四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閱讀全文

與個稅計算方法天河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5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3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29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7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3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4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67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2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39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2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6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28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0
哪些激勵方法可以激勵員工 瀏覽:336
達爾文作用什麼方法得出進化論 瀏覽:633
鼓樓區干貨離心機操作方法有哪些 瀏覽:393
30公分最佳找點方法視頻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