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唱歌哼鳴方法視頻

唱歌哼鳴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5-13 06:07:48

① 唱歌如何找到頭腔體共鳴

1. 頭腔共鳴訓練方法

用打「哈欠」時的吸氣狀態, 笑肌微提, 將嘴唇輕輕閉上, 上下牙略分開, 口內略呈「0」型狀, 舌根放鬆, 軟齶上提, 用平緩的氣流沖開聲帶發出帶「m」音的哼鳴聲, 音量不宜過大, 並將聲音延長哼唱, 盡量使聲音的集中點和著力點往前、往上, 好象聲音發自鼻腔後部的上方。

這時, 嘴唇有「麻」的感覺, 同時眉心及周圍的骨面應有明顯的振動感覺, 說明初步掌握了哼鳴方法。

2. 注意事項

哼鳴要輕柔、氣息要均勻, 相關發聲共鳴器官要適當放鬆, 集中精力想像發聲的位置, 使大腦中有一個准確的高位置聲音概念。

3. 自我檢驗方法

在哼鳴延長聲音時, 將嘴唇輕輕打開, 音色特性沒有明顯變化, 說明哼鳴發聲位置正確。若打開嘴唇時, 音色立即起明顯變化, 說明發聲位置不集中或發聲位置在咽喉部。

4. 糾正方法

認真按照打「哈欠」吸氣時的動作狀態練習, 注重軟齶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開兩個中心環節, 使聲波順利通過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動。

5. 自我檢測方法

在唱「mi (咪) 、ma (媽) 」延長音時, 用手指將鼻孔口堵住, 這時若鼻孔內沒有氣息受阻現象, 聲音仍保持不變, 說明頭腔共鳴正確, 若鼻孔中有氣息受阻現象和聲音有明顯變化, 說明有鼻音, 應及時糾正。

(1)唱歌哼鳴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頭腔共鳴的功能:

第一,共鳴最重要的創造功能是共鳴擴展音響。原因是基音音響和輕微的聲音是從發聲帶發出來, 沒有來自人體發出的共鳴腔出來的共振, 這就不可能便其共鳴擴展開來, 然而就沒有了聲音的美化。

其實, 來自人體本身的先天的生理素質而發出的聲音是為創造共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第二,共鳴能夠支持高音功能。在本文提到音高功能, 就是高音的意思, 美妙的高音是聲樂藝術美追求音色與音質美的必備條件, 要想在聲樂表演中能發揮到極致, 就必須要具備有一個有魅力的高音。

高音是一個有旋律和曲調的高潮, 是激情鼎沸、音響宏亮的「制高點」, 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高變化中, 能夠把音響推到「至高點」的頂峰, 那該是聲腔美的勝利。

第三,共鳴能夠調節聲區的功能。不一樣的共鳴聲區就有著不一樣的音響特色, 普通的高音是通過頭腔和口腔而發出的, 而胸腔發出的則是中音和低音。

在高旋律的高低音變化中, 可以分別以不同聲區為主要共鳴點, 仍然也要有主有輔, 使之融為一體, 讓共鳴既有音色的區別又有統一的協調, 從而使音色富於變化。

② 練習哼鳴的方法是什麼

「哼鳴」練習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叫做開口「哼鳴」;另一種是閉口「哼鳴」。其中閉口「哼鳴」是大家在做基礎練習中經常用的一種加強歌唱共鳴的方法,「哼鳴」雖然可以幫助學唱者鞏固歌唱的基礎狀態,對於初學歌唱者的音色和歌唱的共鳴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但是,由於此種方法需要練習者付出較多的練習時間和耐心。

1、在作出哼鳴前,我們必須要放鬆自己的身體,調整一下姿勢,然後作出正確的呼吸方式。再來就是發出氣泡音。

2、接著我們找到這個點以後要氣泡音轉發聲,只是我們發的是「M」,我們在做中低聲區哼鳴時會有口腔裡面含著半口水的的感覺,或半打哈欠的感覺,我們的下巴、頸部、喉部、聲帶都是處於放鬆的狀態。哼到高音區舌頭會主動蓋住上顎的,這樣它的通道變窄了我們便能發出細小的、高的聲音。

3、我們哼鳴時的雙唇是輕輕地微閉,舌頭要攤平,舌面中間凹下成溝,輕輕地抬笑肌。

4、最後,哼鳴是不需要大音量的,只需要聲音的位置。哼鳴時要有氣息的支持,感受橫膈膜與腹部肌肉之間的對抗。音階上下行,上行練習氣息的支持感,下行練習聲音的高位置支持,保持住發聲點,聲音之間不要有斷層。

③ 如何練習哼鳴(哼鳴的方法)

掌握正確的哼鳴方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訓練:

1、挺拔舒展地站立好「垂直線(從頭頂到腳心)」,微笑著平視前方,想到興奮地張嘴打哈欠(剛開始打哈欠的狀態)並感覺軟齶積極提起、喉頭下移、所有的歌唱腔體都已從里向外全部撐開,這時輕閉雙唇(開口哼鳴就不用)並保持住所有腔體的打開、興奮的狀態。

6、在整個哼鳴的過程中,聲帶、喉頭以及控制氣息的所有部位都要始終處於一種內緊外松的興奮狀態,並很好地保持協調,為哼鳴提供一個連貫、通暢的聲音通道。與此同時,鼻、咽腔也要始終保持打開的狀態,同時感覺鼻腔後面有一個著力點,使咽腔拉長、蹦緊並往深處用力,這時就會產生頭、面部的振動感,並且發出高位置的共鳴音響效果。

拓展內容:

哼鳴的分類

1、閉口哼鳴、開口哼鳴、先開口哼再把嘴輕輕閉上

在實際教學中 , 不同的教師對哼鳴的要求不完全一樣 , 因此對於哼鳴方式的選擇也不盡相同 。有的要求閉口哼:哼鳴時嘴巴放鬆地閉上;有的要求開口哼:哼鳴時嘴巴處於張開狀態;有的則強調先開口哼再把嘴輕輕閉上:先張開嘴巴哼,然後邊哼邊輕輕閉上雙唇。盡管哼的方式略有區別,其目的都是一樣的。

2、大哼鳴和小哼鳴

在中國民族聲樂教學領域里獨樹一幟的中國音樂學院金鐵霖教授,在教學中很注重哼鳴的訓練。金教授教學的第一步便是先練哼鳴。他認為,在哼鳴當中,有大哼鳴和小哼鳴之分(大量事實證明這種分法有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一方面,大哼鳴寬、圓、通,比較空、比較大,有小聲哭泣(生活中的哭腔)的感覺,發聲時聲音更開、更圓潤一些,掩蓋的色彩也更多一些。小哼鳴相對大哼鳴來說,發聲各個部位小一些,並且有所控制,這樣使發聲時音色比較明亮、集中,也比較靈活,而且也方便咬字。另一方面 , 大哼鳴發出的聲音寬、厚、通暢,比較適合演唱創作歌曲、藝術歌曲和氣勢較大的聲樂作品,尤其是唱一些美聲作品。小哼鳴發出的聲音適合演唱一些色彩性、風格性比較強、地方特色較濃的民歌,包括一些戲曲。當然,大、小哼鳴的運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條件來靈活運用。

④ 唱歌教學 怎麼用正確的方法練習哼鳴

哼唱可以分為兩類:無聲的歌唱和開放的歌唱。(1).安靜的哼,下巴,喉腔,口腔肌肉僵硬,舌平,對下門牙輕輕,有正確呼吸的軟齶,弓咽,嘴唇閉合,真有彈性,……

⑤ 聲樂 怎樣練哼鳴

哼鳴可分為閉口哼鳴和開口哼鳴兩類
1:閉口哼鳴
簡單的說既是閉著嘴唇發出m的聲音。閉口哼鳴時下巴、喉腔、口腔肌肉不可僵硬舌頭放平輕抵著下齒,軟齶隨著正確的吸氣動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輕輕閉合,牙關放鬆緊整個口腔像含著一口水一樣保持放鬆自然的狀態。發聲時可感覺到鼻樑上部有明顯的振動,胸腔處有微微的共鳴感。閉口哼鳴是開口歌唱的感覺基礎,蘭培爾提常說
哼鳴能有效地調節緊張的腔體,不論是口腔、鼻或是胸腔。做閉口哼鳴訓練時應注意兩肩放鬆,哼唱時身體一定要保持吸氣時的姿勢。練習時採用由高到下行音階來練習效果較為理想。在進行練習的時候注意聲音保持統一,到高聲區時真假聲的互換是重點。開口哼鳴是在閉口哼鳴的基礎上,張開嘴唇發出n的練習。哼鳴時要求聲音共振的位置要盡可能接近閉口哼鳴的感覺。口腔打開的程度要適當,不可使勁拉下巴造成下巴僵硬,這樣會造成聲音不集中。
2:開口哼鳴
開口哼鳴能夠通過直觀的腔體查看歌唱者的口腔狀態,可以用來檢查閉口哼鳴的方法正確與否。當隨意張開或做臉部動作時不影響聲音的位置則表示開口哼鳴做的正確了。當歌唱者在練習閉口哼鳴時口腔可做隨意咀嚼動作,應注意不可將n發成a。

⑥ 如何練聲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視屏

一、歌唱的生理

歌唱作為一項音樂表演活動,是以自已身體的有關器官作為樂器來進行演奏的,歌唱者既是演奏員又是樂器本身。象演奏其他樂器一樣,演奏員要在演唱過程中,根據歌曲的要求,不斷地調整呼吸的強弱,聲帶的長短、厚薄、共鳴腔體的大小、長短(指可變共鳴腔體部分),以達到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學校聲樂應該首先對構成歌唱 的「樂器」的有關器官和這些器官在歌唱時的作用有所了解。

人體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共同構建了演奏的「樂器」這些器官的相互配合、協同一致的運動,才能發出美妙感人的聲音,「演奏」出起伏跌宕的樂曲。

1、呼吸器官

包括鼻、口、氣管、肺、隔肌磺隔陶、胸腔等,依靠這些器官吸入和呼出氣息。

口、鼻、氣管是吸入和呼出氣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儲存氣息的總機關。

(人體有左右兩肺佑肺三葉、左肺兩葉),幾乎占據整個胸腔,但其本身沒有活動能力,不能獨立進行呼吸,必須依靠呼吸肌肉群將胸腔擴大和收縮,才能形成呼吸運動。

隔肌位於胸腔下部,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來,形似一個扣著的碗,吸氣時隔肌中心下沉,呼氣時隔肌中心上升。

呼吸時,吸氣肌肉群的收縮,使肋骨向外擴張,隔肌中心下沉,胸腔擴大吸入氣息;呼氣肌肉群的收縮,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縮呼出氣息。

呼吸在歌唱中不僅是發音的動力,也是聲波傳導至各共鳴體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術至關重要,對於形成歌唱的發聲質量的優劣起決定作用。

2、發聲器官

發聲器官是由喉和聲帶組成的,聲帶是歌唱的發音體,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發出來的。 聲帶位於器官上端的喉室內,是兩條近似白色的韌帶,兩條聲帶的前端連在一起,後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氣時兩聲帶分開,呼氣時兩聲帶靠攏,使氣流受阻引起振動而發聲。

聲帶靠攏阻擋氣流的能力越強,對呼出的氣息產生的壓力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純趴響亮。聲帶的拉緊、放鬆、縮短、伸長不同的調節與呼吸和共鳴相互配合,就能發出高、低、弧、弱不同的聲音。

聲帶的運動和變化,是由喉室內軟骨和肌肉的動作來調節的,這些調節的動作無法直觀體現,也很難感覺,所以對發聲器官的訓練,必須在正確的呼吸基礎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 持喉腔的穩定、放鬆、打開、使喉腔內各個軟骨和肌肉的協調自如地工作。

3、共鳴器官

擴大和美化聲音的器官稱為共鳴器官。聲帶在氣息的沖擊下產生的聲音是微弱的,它必須在共鳴腔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擴大美化。

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頭腔(鼻竇、蝶竇、額竇等),歌唱時依靠這些共鳴腔體的的共鳴作用,擴大和美化歌聲。

不能改變(調節)形狀的共鳴腔是:胸腔和頭腔(包括鼻腔和額竇等)。根據發聲的需要,這些腔體可以通過人的意識得以充分她運用。頭腔共鳴的聲音顯得年輕而能致遠,具有穿透力。

胸腔共鳴能加強聲音的厚度和深度,讓聲音更結實而豐滿。

可以改變(調節)形狀的共鳴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口腔可大可小,舌頭能伸扎縮扎厚扎薄,可以在口腔內自如地活動;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縮或放鬆,聲源器官喉頭能上下移動,這些機能狀態的調節,造成了上述腔體形狀的大小和空問的改變。因此,有憊識的鍛煉、調節這些腔體的機能狀態,是我們獲取擴大的音量和 優化音質的重要途徑。

人體的共鳴腔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胸腔體積最大適合低音共鳴,口腔、咽腔 次之,適合中音共鳴,鼻腔、頭腔體不嚏d、適合高音共鳴O但是,美好的聲音不是單—腔體的 共鳴所能達到的,而是靠三組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鳴,只是隨著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組共鳴腔體的混合共鳴的比例是不同的。

4、咬字吐字器官

也就是語言器官,包括唇、嚙、舌、齶、(軟齶、硬齶等)

這些器官的活動時的位置和著力部位的不同,形成了母音和輔音。發聲歌唱時,咬字吐字器官各組成部分的動作比之平時說話時要更加敏捷而誇張,敏捷是為了咬字(字音或母音更准確清晰,誇張是為了使美化的母音或韻母通暢地引長發揮)。

二、歌唱的姿勢

有人說:「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發聲的源泉」。唱歌訓練,首先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夠重視姿勢,姿勢的正確與否是直接關繫到發聲時各個器官配合的協調姿勢,姿勢正確了,發聲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確的姿勢,則往往帶來不正確的聲音。這好比我們的跑步運動員,賽跑時如果沒有正確的跑步姿勢,就會直接影響跑步的速度一樣。 不能翹腿坐,也不能兩腿交叉疊起。

正確的歌唱姿勢是:

(l)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 松,這里的放鬆絕不是松垮、癱瘓,它應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也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態。

(2)頭部保持了眼睛向前平視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兩肩略下後一點,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全 身有—種積極運動的狀態。

(3)兩腳一前一後稍分開,前腳著 力、身體的重量要平穩,重量落在雙腳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動,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記應當張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虛著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應當張得開,放得松,切記緊咬牙關。

(6)還有歌唱時下頜收回,正確的感覺應該是彷彿由小腹到兩眉之問形成一條直線,脖 子和後背、腰部連成一線,這樣才使氣息暢通無阻。

(7)演唱時可根據歌曲的內在惰感賦予適當的動作,但動作要簡練大方,切忌矯揉造作, 畫蛇添足。坐唱的姿勢與站立時的要求一樣,但要注憊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 上,注憊臀部不要坐滿整個凳面,約坐1/3的面積,兩腳稍分開,自然彎曲,不能蹺腿坐,也不能兩腿交叉疊起。
三、歌唱的呼吸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 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大—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說話交流思想感惰,因為一般距離較近時所需音量就較小,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而且我們說話連續用嗓時問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 就顯得不能勝任了。唱歌是為了抒發惰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大庭廣眾,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 長時問歌唱的能力,井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要做到這些,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所以歌唱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它是一項技術性問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呼吸運動包含著吸氣和吐氣兩個過程:

(l)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憊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 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隔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 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 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 一下子放鬆了,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 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

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憊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惰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隔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 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 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 是以橫隔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咬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 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 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 感覺,那麼,當我們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儉說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4)不同風格的歌曲用氣是不同的: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

①緩吸緩呼。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 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 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 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憊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隔膜,也就是控 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付條賣、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 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 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 覺。

②急吸緩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問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 部,井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 在歌曲的句與句之問、字與字之問的吸氣不會讓你有很長的停頓時問,往往採用「偷氣」的辦 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 採取—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 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四、歌唱的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需要的, 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 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 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 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 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 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 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 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 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2、打開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 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 後,牙關打開,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那麼如何能幫助初學者「打開喉嚨」呢?

(l)「打哈欠」的狀態「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問 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 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 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堅的」。 「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 「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 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外頭的微 笑」,這話很精闢。

3、良好的中聲區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我們應當重視中聲區 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於唱很高的音。練習時,我們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 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問的鞏固以後,再慢慢向較高一點或較低一點的音域發展,初學者 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一開始就猛練高音,不但不會獲得正確的高 音,反而會毀壞聲帶。中聲區應該靠前明亮,輕松流暢,不費力,這樣才能往上發展,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中聲區的聲音不要強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優美和聲音的靈活性。 每個聲部的重要音區都是中聲區。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 有支持點,喉頭穩定松馳,不淪唱高、低不同的音,喉頭的感覺都在一個位置上,聲音要往外 送,但又要使聲音從頭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們常比喻說「聲音要像穿珍珠一樣, 把每個音穿在一條線上」等等,就是說聲音要連貫、統一、圓潤。

4、關於換聲區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 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往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中聲區的唱法,然 後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

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l)「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個倒抽一 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 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 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 小一點,小舌頭抬起—點。在碰f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 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 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區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是大有好處的。

五、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 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唱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 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 的棚眯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 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 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惰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 母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問,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問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已的感覺找到最理雲置合自已的母音合自已的母音 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練習

記譜時常用hum或m表示哼唱。哼唱又稱閉口音,俗稱哼鳴。因哼鳴時眉問有振動感, 在發音之前,應先練習閉口哼唱。哼鳴可以調節呼吸和發聲器官,調節聲音的高位置,容易得到聲音的共鳴。哼鳴在中聲區較易,正確的哼鳴有助於嗓音訓練,能減輕嗓音的負擔。錯誤的 哼鳴,尤其是在高聲區,對嗓音是有害的。

練習要求:嘴唇輕閉,舌尖輕抵下齒,上下齒松開,下愕、頸部、喉腔自由放鬆,柔和地吸 氣、呼吸,發聲的通道全部打開,聲音從高位置發出,鼻、齒、唇感到輕微的顫動,哼唱時始終 保持吸氣的狀態。

2、母音練習

a、e、i、o、u、u母音在歌唱中經常要運用,正確地發好母音,才能增強歌曲的歌唱性,表現出聲音的豐富色彩。

練習要求:每個母音都要在同一高位置上發出,軟愕抬起口腔張圓,音與音之問應均勻。 圓潤、連貫,始終保持正確的口形。

3、連音練習

連音是歌唱發聲最重要的基礎之—,只有將圓潤、純美、流暢的聲音連接在一起,才能使音樂完整。連音唱法是歌唱的重要表現手段。

練習要求: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應處於自然,從容、舒展狀態,從自然聲區開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練習。初練時音域不宜超過C』,每條練習都要柔和、均勻、連貫。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是歌唱發聲的重要技法和表現手段。頓音是由氣息靈活的控制,聲帶快速的 開掐咬潛,而發出的輕巧、短促、有彈性的聲音。

練習要求:發音前,必須先想好所要發出音的准確音高,它是輕巧、短促而有彈性的聲音。 要快速吸氣,保持氣息,在一瞬問聲帶迅速合攏,氣息靈巧地配合發出聲音,可用輕聲咳嗽,體 會聲帶開合與氣息的配合。從中聲區開始練習,再逐步向低、高聲區擴展。低聲區注意聲帶的閉 合,不漏氣;中聲區注意聲音均勻輕巧;高聲區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的暢通。

5、打開喉嚨的練習

為使聲音通暢,保持高位置,必須打開喉嚨,穩定喉器,使聲音順暢地「流出」。

練習要求:學會張嘴唱歌,即將上、下齒松開,下頜放鬆有下巴似「掉下來」的感覺,舌尖 稍抵下牙。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要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氣 息通暢地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6、快速靈活的練習

聲音從緩慢柔和到快速靈活的練習,是歌唱發聲必須掌握的技能,氣息的控制要更加均 勻適度,發聲器官更加自如協調,才能做到靈活快速。

練習要求:聲音要靈活,首先要放鬆舌頭,保持吸氣狀態,口腔放鬆,軟愕抬起,舌尖靈活 有彈性地名喇她上下活動。

7、結合字聲緯習(帶詞練習)

發聲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完美地演唱歌曲,因此,必須要注憊咬宇、吐字准確、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四聲,明確漢字語音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宇、吐宇結合起來進行練 習,是極為重要的手段。

練習要求:練唱前,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序頭)月限序腹)、歸韻序尾肋咬字方法,先念幾 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惰並茂。

六、練聲注意事項

(l)要注憊保護好自已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問,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 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小時,堅持每大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兔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已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的智慧,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⑦ 唱歌時怎麼才能產生共鳴

1、鼻腔共鳴就是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2、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3、胸腔共鳴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齶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齶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

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

(7)唱歌哼鳴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唱歌技巧

1、氣息的訓練。培養口與鼻子同時吸氣的方法,把氣吸到肚臍下方,避免吸氣過程中出現肩膀上提的錯誤歌唱姿態。

2、鍛煉嗓子。盡量將喉嚨肌肉鬆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 [a]聲進行練習。

3、控制氣息。氣息間隙性沖擊聲帶,就有了讓聲帶休息的時間,所以保持的時值反而更長。

4、學會顫音。練習顫音要學會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閱讀全文

與唱歌哼鳴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3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29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7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3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4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67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2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39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2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6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28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0
哪些激勵方法可以激勵員工 瀏覽:336
達爾文作用什麼方法得出進化論 瀏覽:632
鼓樓區干貨離心機操作方法有哪些 瀏覽:393
30公分最佳找點方法視頻 瀏覽:285
球圓度的測量方法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