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房四寶的含義
文房四寶是我國傳統書寫工具、材料,包括筆、墨、紙、硯。中國傳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與它密切相關。在此就文房四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具體詳情敬請關注中國國學網近期推出的關於文房四寶的詳細報道。
筆
毛筆是我國傳統書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漢字書法是毛筆發展的產物。中國的毛筆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表明,遠在仰韻文化遺址的彩陶上的花紋有一些就是用毛筆繪制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普遍使用毛筆,楚國叫「聿」; 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到了秦代才正式定名為「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據資料記載,1954年長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出土了一支戰國時期的毛筆,從發掘情況來看,古今毛筆的結構差不多,只是制筆的材料不同罷了。
墨
墨是用於書畫的黑色材料。它與毛筆差產生於差不多的時代,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有類似的墨跡,不過那時的墨只是一種天然石墨。
我國人工墨大約始於戰國時代,從那時出土的竹木簡來看,那時墨的質量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隨著漢代制墨規模的擴大,制墨作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三國時的書法家韋誕是我國記載的最早的制墨名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漢魏以後,制墨技術越來越發達,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國的制墨中心。這里產的「徽墨」名揚天下,制墨名家輩出胡開文、曹素功,至今仍聲名不衰。
紙
紙是一種重要的書寫材料,它是用植物類纖維加工製作而成。在沒有紙的古代,人們把文字刻或書寫在龜甲、獸骨、竹片、絹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這樣的書寫材料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西漢時期發明了造紙術,東漢時期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進,為我國造紙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宋代以後,造紙技術日益提高,紙的品種也越來越多,紙張質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硯
硯又稱為硯台、硯池等,它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硯一般是用石塊或是耐磨材料製作的。
硯的生產年代,目前尚難確定。從考古資料記載,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研墨工具。但據《西京雜記》中的相關記載,硯是始於漢代,主要是用瓷、陶、瓦等材料製作;外形如同盤子。磨墨不是直接用手拿墨在硯上磨,而是另用一塊研石,將墨壓在硯台上研磨。到了唐朝,隨著制硯技術的改進,就出現了石硯,並出現了名盛天下的端硯、歙硯等名硯。到了清朝時代,硯台趨漸工藝化、美術化,除了實用之外,還有了收藏、觀賞的價值
『貳』 文房四寶是什麼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的名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還叫作「文房四譜」「文房四寶譜」「文房四士」等。
文房四寶在中國書畫的發展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最開始的工具代稱,演變到今天成為書畫藝術的象徵。千百年,文房四寶以獨特的神韻和風采,精美博深的藝術造型,引發了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為燦爛的中華文化譜寫出累累篇章,具體到每一種工具,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
『叄』 我國的文房四寶是什麼
我國的文房四寶是:筆、墨、紙、硯。
1、筆
硯在西漢時期即已使用,湖北荊州鳳凰山西漢墓出土了硯,我國傳統有四大硯,即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肆』 文房四寶指什麼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的名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還叫作「文房四譜」「文房四寶譜」「文房四士」等。
人類文明自誕生時起,人們便以各種方式將文明的果實保留下來,使我們能夠領略到先輩的風采與創造,同時也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寶」,作為文明的載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稱,筆、墨、紙、硯則被譽為「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在中國書畫的發展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最開始的工具代稱,演變到今天成為書畫藝術的象徵。
千百年,文房四寶以獨特的神韻和風采,精美博深的藝術造型,引發了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為燦爛的中華文化譜寫出累累篇章,具體到每一種工具,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
文房四寶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漢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如今文房四寶大部分作為一種收藏品或者是擺件讓大家喜歡,也是可以看出我們的文化的一種流傳。
『伍』 文房四寶是什麼
演變到今天,「文房四寶」通常用來統稱古代書房中常用的四種工具,筆、墨、紙、硯,而不再特指某一特定地域的產物。
「文房四寶」所指之物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文房四寶」的含義屢有變化。例如,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紙、婺源(原屬歙州府,現屬於江西)龍尾硯。
到了宋朝,「文房四寶」則是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和歙硯(現安徽縣)。
(5)文房四寶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文房四寶也是一個成語,解析如下: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硯台,別名潤色先生,文房四寶中能傳世最久的一寶。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這些文具,製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製品和藝人。
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筆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有甘肅省的洮硯、歙縣(原歙州府治)的歙硯。
『陸』 文房四寶解釋和意思是什麼
文房四寶,是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筆墨紙硯保養方法:
有了好筆之後保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於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十數分鍾。筆保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之後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也是有很大學問的。為求均勻,且使墨汁能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先吸干,可以筆在吸水紙上輕拖,直至干為止。所謂「干」,並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墨少則過干,不能運轉自如,墨多則腰漲無力,皆不佳。
書寫之後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干後必與墨、膠堅固黏合,要再用時不易化開,且極易折損筆毫。
洗凈之後,先將筆毫余水吸干並理順﹝同入墨之前﹞。再將筆懸掛於筆架上,可使余水繼續滴落,至乾燥為止。需注意置於陰涼處陰干,以保存筆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於陽光下。保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柒』 文房四寶是什麼意思
文房四寶」指紙、墨、筆、硯四類書畫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識。但「文房四寶」一辭源自何者?源起何時?卻尚有未盡之解。比如《辭海》「文房四寶」辭目的說法,便是如此:「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 《辭海》說法的模糊之處在於:「一名《文房四寶譜》」的作者是誰?是另有他人?還是蘇易簡(958—997年)本人?如果是蘇本人,那麼「文房四寶」一辭就當是蘇易簡提出的。但像《叢書集成》等收錄蘇易簡著作的各種文獻中,皆以《文房四譜》為書名,而未見註明《文房四寶譜》作者為蘇易簡者。也就是說,「文房四寶」一辭與蘇易簡的著作名稱,並無直接的原詞轉用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