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腦組裝學習
一、學習自己搭配電腦配置
電腦配置平台有:intel、AMD
intel平台針腳有:LGA 775、LGA 1155、LGA 1156、LGA 1150
AMD平台針腳有:940針 938針 AM2介面 AM2+介面 AM3介面等 它們互相不能兼容。
學習電腦硬體搭配請點擊:電腦配置
關於電腦配置,只有兩個平台,一個intel(英特爾),一個AMD,他們之間不關是品牌的差異,他們在電腦配置中不能互相搭配,簡單來說,amd的主板是不能搭配intel的cpu,相反也一樣。就拿intel平台舉例:intel品牌的主板也不一定和intel的cpu可以搭配,同是intel平台,但是陣腳(LGA)不一樣,intel平台的cpu,目前有LGA775、LGA1155、LGA1150(最新介面),比如1150介面的cpu只能有1150的主板搭配,它們之間不能混搭。另外就是因為每人的用途不一樣,有的人是辦公,有的人是游戲,他們搭配的電腦配置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游戲的話,顯卡是關鍵。如果處理數據的話,cpu是關鍵。如果用來唱歌的話音效卡是關鍵。電腦的穩定性,主要是主板和電源。搭配電腦配置的時候多學習一些電腦硬體參數,才能保證組裝電腦的兼容性,這樣您才可以為自己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電腦配置,昂貴的硬體不一定是好的,適合自己才是真。
二、學習電腦組裝
如果您在電腦城購買電腦配件後,想自己把這些硬體組裝起來,雖然組裝台電腦不是很難的事,自己又沒有經驗,肯定是搞不定的,這時你就要學習了
㈡ 如何學習組裝電腦啊
安裝前的准備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准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機箱,特別是機箱內的電源,它關繫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於250 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300 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板、CPU、內存、顯卡、音效卡(有的音效卡主板中自帶)、硬碟、光碟機(有VCD光碟機和DVD光碟機)、軟碟機、數據線、信號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對室內准備好電源插頭等,這些內容在第1章的1.4節已經敘述了。
裝電腦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按照下述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 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6) 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 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㈢ 如何快速自學組裝電腦
按你的順序來; 1、多實踐就好了,把你現在電腦所有件都拆下,再按順序嘗試裝回去~主板的接線按說明書慢慢來能接回去,或拆的時候用心記下來~ 2、可以只換一個CPU剩下什麼都不換~ 3、4、設計用的電腦四核只是基本,現在很多動漫工作室電腦都得配10000以上的配置才能流暢運行設計軟體,配專業繪圖卡~但考慮到成本建議如下: 可以直接升級1055TAMD 6核(支持AM2+的主板),你做渲染多核心優勢非常大! 你的主板可以直接升級 但需要更新BIOS才行,這是最直接升級方法,做任務速度明顯提升 另外可以內存擴充2G,改為4G內存,但好像你現在是兩條威剛還不是同一個頻率,建議都換成DDR2 800 ,或者再買一條威剛DDR2 800 2G 插上好了 260元左右 或者升級四核965,現在AMD最好的四核,但對於渲染、設計來說還是推薦你升級6核! 他們的價位參考如下: AMD 羿龍II X4 965(黑盒) ¥1100 AMD 羿龍II X6 1035T ¥1170 性價比高的6核心,但很難買到而且是散片~ AMD 羿龍II X6 1055T ¥1370 很不錯的,設計推薦! 其他換主板的方案不推薦那樣成本增加太大 PS:你原來電源如果是300W還可以勉強帶起不用更換,如果是220W的老電源那麼帶6核心電源是要更換的,最好更換為350W的電源 顯卡先用著吧,繪圖卡太貴都1000以上(只是入門),好的都上萬~ 1000左右的: 藍寶石 Fire MV2200 PCI×16 ¥1190 藍寶石 ATI FirePro V4800 ¥1680 根據你的需求,游戲顯卡就不推薦更新了~
滿意請採納
㈣ 我是一個電腦小白,想自己學裝電腦,初學者需要注意什麼
小夥伴問電腦小白能不能自學裝電腦?初學需要注意什麼?我仔細看了一下小夥伴的介紹純小白沒有電腦知識,想通過自學來完成,其實這個怎麼說呢?主要看個人的接受能力,接下來我就給你普及一下如何從小白階段晉升到電腦入門階段,注意由於知識點較多我就分幾個部分詳細介紹:
◑第一部分 電腦硬體的識別
◑第二部分 電腦硬體的性能與定位
◑第三部分 電腦硬體的搭配方法
◑第四部分 電腦品牌的選擇方法
CPU識別
接觸電腦不得不對電腦處理器有一個識別,CPU實際上就是電腦中央處理器,他負責電腦的整體運行,就目前來說處理器品牌不多就英特爾和AMD兩家,對於這兩家最大的區別在於針腳,AMD是針腳式,英特爾是觸點式,由於針腳不一樣他們的主板也就不一樣,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
另外從內存的類型可以分為DDR2 DDR3 DDR4,其中DDR2 DDR3基本上都快退出市場了,目前主流的是DDR4內存條,那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根據CPU和主板支持的內存型號和頻率購買,別聽人瞎說內存頻率越高越好,如果主板不支持你在高的內存也會降到主板支持的頻率運行,另外就是看時序,這個時序理論上是越低越好,但有的條子還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 硬碟性能定位
就目前硬碟來說根據性能來劃分分別有機械硬碟,混合硬碟,SSD固態硬碟幾種,其中按性能來分機械硬碟價格最便宜性能相對來說最差,然後就是混合硬碟,最好最快的就是SSD固態硬碟,接下來我就簡單描述一下。
✪ 機械硬碟
機械硬碟就是傳統的電腦硬碟,是以前電腦裝機最多的一種,工作原理是利用電機轉動磁頭在磁碟上讀取數據,它的優點就是價格低廉,容量大,壽命長,缺點就是不抗震,功耗高,噪音大,體積大,重量重。
✪ 混合硬碟
所謂的混合硬碟其實就是在原機械硬碟的基礎上加上了類似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這顆顆粒容量並不是很大,一般就幾個G,它自己主要是將小夥伴經常用數據進行儲存,從而達到和固態硬碟差不多的速度。
✪SSD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屬於目前主流裝機選擇,具有速度快,重量輕,雜訊小,抗震的優點,一般來說速度是機械硬碟的2倍不止,但是缺點就是壽命沒有機械硬碟長,一般來說正常運行用個十年二十年是沒什麼問題的。
固態硬碟的性能主要跟主控,快閃記憶體顆粒有很大關系,快閃記憶體類型分為SLC、MLC、TLC,按性能來排TLC最弱然後是MLC最好是SLC,其實光看快閃記憶體也不能決定他的好壞主要還是看主控優化,主控不好其他都是浮雲,常見的主控晶元有慧榮、群聯、Marvell、三星,俗話說好馬一定要配好鞍。
除此之外固態硬碟還分SATA介面和M.2介面的固態硬碟,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主板支持的類型選擇對應介面的固態硬碟,一般來說M.2介面的固態硬碟要強於傳統的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
★ 電源性能定位
電源這塊想要知道性能,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電源的做工及品牌,大的品牌一般來說質量方面有保障一點,比如常見的海韻,海盜船,振華,安鈦克,航嘉,長城,台達等……
除了看品牌外就是看電源的認證等級,對於電源來說專門有一個認證叫做80plus,這個80plus認證分為六個等級,按照性能從低到高分別是白牌、銅牌、銀牌、金牌、白金牌、鈦金牌,其中只要上金牌以上都算是不錯的電源了。
也就是說對於我們剛接觸電腦的小夥伴來說我們先不要了解過多的知識,只需要選擇大一點品牌的金牌以上電源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 電腦硬體的搭配方法上面我們說了硬體的整體定位接下來我們就說說搭配方法。
對於這個搭配方法我一直有一個觀念就是均衡搭配,也就是說低端處理器我們搭配低端主板,低端顯卡,中端處理器搭配中端主板以及顯卡,高端處理器搭配高端主板和高端顯卡,其他配件依次內推,這樣搭配的目的就是減少瓶頸的出現,讓所有配件都能最佳化發揮自己的性能。
舉個利子:假如你想組裝一套游戲電腦,自己的用途就是玩游戲,那麼參考標准為當年主流游戲標准,那麼可以直接去這個游戲官網看看推薦配置方案,這里提醒一定要推薦配置方案而不是最低方案,一般來說最低方案都很難流暢運行。
如果說不想參考游戲官網數據,也可以按照當年的主流型號搭配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如果說我們需要裝一套中高端電腦玩游戲,那麼我們CPU就選擇當年主流型號,比如今年的九代i5系列,或者是銳龍三系列,顯卡同樣選擇中高端定位的型號比如1660 1660s 1660ti 或者590 5700 5700xt等型號,內存方面也是根據實際用途來搭配一般來說最低8g打底,游戲電腦建議16g打底。
所以選擇硬體搭配方式應該根據自己的用途合理搭配對應性能的配件,而不是只根據預算單方面的去決定硬體,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後期不滿足用途還得再次花錢去升級硬體,得不償失啊!
第四部分 電腦品牌的選擇方法關於電腦的品牌選擇方法大部分人的都是認為只要選擇一線品牌就准沒錯,其實這個方法確實也是一種衡量標准,對於一線品牌來說不管是產品的質量,技術以及售後都要好於二三線產品,目前來說一線電腦配件廠商有華碩,技嘉,微星等品牌。那麼是不是一線品牌就一定好呢?那我們該如何選擇品牌呢?
其實我這里也並不推薦非得上什麼一線品牌,主要還是看自己的用途和預算來決定,就目前品牌來說不管是一線還是二三線大部分都是有一定聯系的,就好比華擎和華碩有關系,好多品牌廠商並沒有生產線都是找代工廠貼牌,實際上他們的生產方式基本上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差也差不到哪裡去,如果預算足那麼我們全上一些品牌沒有問題,但是要是預算緊張適當選擇一些二三線產品未嘗不可。
整體來說一線品牌為了適應各個階段也會推出乞丐版和滿血版,同理二三選品牌也會推出滿血版,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看看價格對比了,如果這個價位買一線品牌只能買到丐版但是買二三線卻能買到滿血版,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考慮一下二三線品牌,有些時候性能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浮雲。
其實電腦並不難,主要就看你夠不夠用心,對於電腦硬體來說我們需要做到膽大心細,首先要敢於動手,遇事不要怕要學會沉著冷靜的對單,性子太急的人不適合裝機,做任何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不會咱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找知識學,裝機最嫉不懂裝懂,今天這道題我就簡單說這么多了,如果需要知道更多知識也可以關注我一波去看看我寫的文章,基本上別的不敢保證選選硬體裝裝機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哦!
㈤ 如何學會自己組裝電腦主機
DIY攢機第一步:安裝CPU處理器
1、當前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主要有32位與64位的賽揚與奔騰兩種(酷睿目前已經上市,酷睿處理器是英特爾採用0.65製作工藝的全新處理器,採用了最新的架構,同樣採用LGA 775介面,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英特爾將全面主推酷睿處理器。由於同樣採用LGA 775介面,因此安裝方法與英特爾64位奔騰賽揚完全相同)。32位的處理器採用了478針腳結構,而64位的則全部統一到LGA775平台。由於兩者價格差距已不再明顯,因此小編推薦新裝機用戶選擇64位的LGA775平台,32位的478針腳已不再是主流,不值得購買。
2、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LGA 775介面的英特爾處理器全部採用了觸點式設計,與478針管式設計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用再去擔心針腳折斷的問題,但對處理器的插座要求則更高。
3、這是主板上的LGA 775處理器的插座,大家可以看到,與針管設計的插座區別相當的大。在安裝CPU之前,我們要先打開插座,方法是:用適當的力向下微壓固定CPU的壓桿,同時用力往外推壓桿,使其脫離固定卡扣。
4、壓桿脫離卡扣後,我們便可以順利的將壓桿拉起。
5、接下來,我們將固定處理器的蓋子與壓桿反方向提起。
6、LGA 775插座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7、在安裝處理器時,需要特別注意。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在CPU處理器的一角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另外仔細觀察主板上的CPU插座,同樣會發現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在安裝時,處理器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要與主板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對齊,然後慢慢的將處理器輕壓到位。這不僅適用於英特爾的處理器,而且適用於目前所有的處理器,特別是對於採用針腳設計的處理器而言,如果方向不對則無法將CPU安裝到全部位,大家在安裝時要特別的注意。
8、將CPU安放到位以後,蓋好扣蓋,並反方向微用力扣下處理器的壓桿。至此CPU便被穩穩的安裝到主板上,安裝過程結束。
DIY攢機第二步:安裝散熱器
1、由於CPU發熱量較大,選擇一款散熱性能出色的散熱器特別關鍵,但如果散熱器安裝不當,對散熱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上圖是Intel LGA775針介面處理器的原裝散熱器,我們可以看到較之前的478針介面散熱器相比,做了很大的改進:由以前的扣具設計改成了如今的四角固定設計,散熱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安裝散熱前,我們先要在CPU表面均勻的塗上一層導熱硅脂(很多散熱器在購買時已經在底部與CPU接觸的部分塗上了導致硅脂,這時就沒有必要再在處理器上塗一層了。)
2、安裝時,將散熱器的四角對准主板相應的位置,然後用力壓下四角扣具即可。有些散熱器採用了螺絲設計,因此在安裝時還要在主板背面相應的位置安放螺母,由於安裝方法比較簡單,這里不再過多介紹。
4
固定好散熱器後,我們還要將散熱風扇接到主板的供電介面上。找到主板上安裝風扇的介面(主板上的標識字元為CPU_FAN),將風扇插頭插放即可(注意:目前有四針與三針等幾種不同的風扇介面,大家在安裝時注意一下即可)。由於主板的風扇電源插頭都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因此安裝起來相當的方便。
END
DIY攢機第三步:安裝內存條
1
在內存成為影響系統整體系統的最大瓶頸時,雙通道的內存設計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提供英特爾64位處理器支持的主板目前均提供雙通道功能,因此建議大家在選購內存時盡量選擇兩根同規格的內存來搭建雙通道。
2
主板上的內存插槽一般都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雙通道與單通道。例如上圖,將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條插入到相同顏色的插槽中,即打開了雙通道功能。
3
安裝內存時,先用手將內存插槽兩端的扣具打開,然後將內存平行放入內存插槽中(內存插槽也使用了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大家在安裝時可以對應一下內存與插槽上的缺口),用兩拇指按住內存兩端輕微向下壓,聽到「啪」的一聲響後,即說明內存安裝到位。
4
在相同顏色的內存插槽中插入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打開雙通道功能,提高系統性能。到此為止,CPU、內存的安裝過程就完成了,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講解硬碟、電源、刻錄機的安裝過程。
END
DIY攢機第四步:將主板安裝固定到機箱中
1
目前,大部分主板板型為ATX或MATX結構,因此機箱的設計一般都符合這種標准。在安裝主板之前,先裝機箱提供的主板墊腳螺母安放到機箱主板托架的對應位置(有些機箱購買時就已經安裝)。
2
雙手平行托住主板,將主板放入機箱中
3
確定機箱安放到位,可以通過機箱背部的主板擋板來確定。
4
擰緊螺絲,固定好主板。(在裝螺絲時,注意每顆螺絲不要一定性的就擰緊,等全部螺絲安裝到位後,再將每粒螺絲擰緊,這樣做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對主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5
主板安靜的躺入到機箱中,安裝過程結束。
END
DIY攢機第五步:安裝硬碟
1
在安裝好CPU、內存之後,我們需要將硬碟固定在機箱的3.5寸硬碟托架上。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硬碟放入機箱的硬碟托架上,擰緊螺絲使其固定即可。很多用戶使用了可折卸的3.5寸機箱托架,這樣安裝起硬碟來就更加簡單。
2
機箱中固定3.5寸托架的扳手,拉動此扳手即可固定或取下3.5寸硬碟托架。
3
取出後的3.5寸硬碟托架
4
將硬碟裝入托架中,並擰緊螺絲。
5
將托架重新裝入機箱,並將固定扳手拉回原位固定好硬碟托架。簡單的幾步便將硬碟穩穩的裝入機箱中,還有幾種固定硬碟的方式,視機箱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說明,方法也比較簡單,在此不一一介紹。
END
DIY攢機第六步:安裝光碟機、電源
1
安裝光碟機的方法與安裝硬碟的方法大致相同,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機箱4.25寸的托架前的面板拆除,並將光碟機將入對應的位置,擰緊螺絲即可。但還有一種抽拉式設計的光碟機托架,簡單介紹安裝方法。
2
這種光碟機設計比較方便,在安裝前,我們先要將類似於抽屜設計的托架安裝到光碟機上。
3
像推拉抽屜一樣,將光碟機推入機箱托架中
4
機箱安裝到位,需要取下時,用兩手按們將兩邊的簧片,即可以拉出,簡單方便。
5
機箱電源的安裝,方法比較簡單,放入到位後,擰緊螺絲即可,不做過多的介紹。
END
DIY攢機第七步:安裝顯卡,並接好各種線纜
1
目前,PCI-E顯卡已經市場主力軍,AGP基本上見不到了,因此在選擇顯卡時PCI-E絕對是必選產品。
主板上的PCI-E顯卡插槽
用手輕握顯卡兩端,垂直對准主板上的顯卡插槽,向下輕壓到位後,再用螺絲固定即完成了顯卡的安裝過程,是不是很簡單呀!
安裝完顯卡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安裝所有的線纜介面了,下面進行簡單介紹。
安裝硬碟電源與數據線介面,這是一塊SATA硬碟,右邊紅色的為數據線,黑黃紅交叉的是電源線,安裝時將其按入即可。介面全部彩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
光碟機數據線安裝,均採用防呆式設計,安裝數據線時可以看到IDE數據線的一側有一條藍或紅色的線,這條線位於電源介面一側。
安裝主板上的IDE數據線
主板供電電源介面,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目前大部分主板採用了24PIN的供電電源設計,但仍有些主板為20PIN,大家在購買主板時要重點看一下,以便購買適合的電源。
CPU供電介面,在部分採用四針的加強供電介面設計,這里高端的使用了8PIN設計,以提供CPU穩定的電壓供應。
主板上SATA硬碟、USB及機箱開關、重啟、硬碟工作指示燈介面,安裝方法可以參見主板說明書。
特別說明的是,在SLI或交火的主板上,也就是支持雙卡互聯技術的主板上,一般提供額外的顯卡供電介面,在使用雙顯卡,注意要插好此介面,以提供顯卡充足的供電。
12
對機箱內的各種線纜進行簡單的整理,以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㈥ 零基礎學電腦怎樣自學 從零開始
的職業作為目的,那麼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進入電腦學院進行學習。如果帶著職業的目的,但卻興趣缺缺,你將會很難堅持,因此如果你有從事相關職業的意向,在正式開始學習前請首先自學,我們能夠找到很多類似的教程,確定你是否對這個行業感興趣,堅持下去的動力。恩,首先,從零開始,電腦,那麼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你明白嗎?1.開、關機、重啟2.計算機的基礎常識:如何使用鍵盤(輸入法)、滑鼠,什麼是硬碟、U盤、光碟、軟盤,如何啟動軟體,如何操作(打開,關閉、刪除、移動、重命名、編輯)文件,如何(安裝、卸載)軟體,如何使用瀏覽器(以及搜索引擎)查找資料。3.系統基礎常識:什麼是操作系統,系統內置的功能和軟體(Windows的記事本,資源管理器,畫圖,任務管理器,開始菜單和任務欄等,Linux的終端,vi編輯器之類的)的使用,系統常用的快捷鍵的使用。4.常見的軟體:圖形界面的基本結構(標題欄,菜單欄,地址欄,工具箱等),如何快速了解一個軟體,常見軟體(Office或WPS,PhotoShop,AdobePDF,IE或Edge或者各種其他的瀏覽器,好壓或者WinRAR等壓縮管理器,迅雷或者FDM之類的下載工具等)的使用和下載(有的時候還需要破解)然後,這樣大概就算是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了,那麼,如果希望繼續深入,就需要接觸更加專業的東西,例如:編程,資料庫等。大多數學電腦,指的是使用電腦,當然你也可以走硬體道路,修電腦,這需要你了解計算機的各種硬體組成,會電子電路的相關知識,這里不多說。繼續深入學計算機,你需要:邏輯電路基礎,微機原理與介面,匯編語言,操作系統,C語言和C++語言,接下來:1.控制系:單片機原理,嵌入式和Linux,網路基礎,TCP協議,物聯網領域知識2.設計系:Java語言,HTML+CSS+JavaScript,JavaWEB(包括常見框架的使用),Linux系統(伺服器端程序設計)或Android相關(APP,手機端程序設計)或桌面應用(客戶端程序設計)。(當然,這里不止一種Java語言,你也可以選擇其他的語言)3.數據系:線性代數,微積分,Python語言(包含數據分析框架,常用的AI框架),人工智慧領域知識。如何開始。首先我們要明白最重要的一點,那是開始,計算機是需要操作才可以熟悉,熟練的使用,因此如果有了「我想要學習使用電腦」這樣的想法,對於此刻的你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始這個動作。或許我們會有一些疑惑,像是,怎麼開始,我們該做什麼,怎樣能夠學會,之類的,無論有什麼疑惑,此刻請暫時放下,因為如果你決定了要學會電腦,這些都會成為你繼續的障礙。有句話放在這里很合適:既然選擇了遠方,那麼便只顧風雨兼程,別管通過什麼途徑,開始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立刻行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什麼資料。我更推薦通過文字性的資料進行學習,因為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網路或者谷歌或者別的,得到的都是零碎的圖文資料,視頻就很少有,不過對於新人視頻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視頻顯然不能選太老的那種,像是零幾年的,還都是xp系統呢,肯定是不合適的,至少是win7或者win8,雖然說win10的視頻更好,可是是不是有一個win10的視頻是一個問題,因此其他window的視頻也是 十分有參考價值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他們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操作。win10和win8與其他window差別在哪呢?對於新人來說主要是開始菜單,任務欄,還有設置這三個部分,系統的資源管理器和win7差別不大,控制面板也是,包括注冊表,任務管理器基本會用win7就會用win10,更別說office,瀏覽器之類的應用軟體了。因此win7以及更高版本的系統的入門視頻都可以使用。
㈦ 怎麼學習組裝電腦
電腦組裝學習,可以多看一些組裝視頻進行學習。最實用方法可以到組裝電腦店,當一名學徒,當學徒是最快學會和上手的。只要用心努力堅持就可以了,加油!
㈧ 自學電腦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一、電腦是高科技產品,如果想學硬體製作,軟體研發難度較大,最好是到大學或專業學校進行系統學習;如果就使用來說並不難,因為電腦使用就是一個過程問題。使用電腦照葫蘆畫瓢,知道怎麼做就行了,一般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只要你不是文盲是完全可以學會使用電腦的。
二、使用電腦一般不需進行系統學習,本著想做什麼,就學什麼就行。如你想上網看新聞,開機,打開瀏覽器,一般是設定一個網址導航為主頁,找到一個綜合網站,在頁面中選你在看的新聞。想上QQ,玩游戲,啟動QQ、游戲 ,按規則操作就行了。
三、請人教是學電腦最好快最簡便的方法。最好是請身邊會的人把手教,他一邊操作,你一邊看,一邊記筆記,完了在教的人指導下,你按記下的過程去操作,這樣這個問題,你就算會了,以後就是熟練的問題了。
四、靠自學也是一個實用的辦法,到書店買幾本能看得懂的電腦入門級讀物,一邊看,一邊動手操作,一般也能學會。
五、打字是學電腦遇到的難題之一,我想只要會打就行了,不必追求什麼速度。會拼音的就拼音輸入法,如全拼,智能ABC,搜狗拼音,QQ拼音;不會拼音可學五筆輸入法;再不然就用寫字板,或音頻輸入。
六、想系統學習,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先學習入門知識,一般是操作系統(XP/WIN7/8/10)、文字處理(word2003/2007/2010)、上網,以及電腦組裝維護等,以後再學自己喜歡的東西。七、自學有困難,可報名到電腦培訓班學想要學的東西。
㈨ 零經驗小白如何自己組裝電腦
組裝電腦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攀比性能高低,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要相配。以下是安裝基本步驟:
1、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塗抹散熱硅脂安裝上散熱風扇。
3、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有時候需要多條。
4、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5、音效卡的安裝,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有的主板兼容了顯卡和音效卡,這種集成卡功能較差,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是否安裝上述硬體)。
6、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並固定在機箱內部(注意:為便於安裝主板上的硬體,如CPU、顯卡、內存條,請提前安裝好主板上的硬體再把主板裝入機箱內)。
7、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目前主流的鍵盤和滑鼠介面都為USB介面。
11、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與相應的介面和電源線相連即可。
12、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13、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完成了上述步驟後,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結束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系統安裝步驟。
14、硬碟分區,可以用系統盤自帶格式分區也可用專門的軟體進行。
15、安裝操作系統,WindowsXP(微軟已停止服務,建議選擇更新的操作系統)、vista、Win7、Win8系統,如需進行嵌入式開發設計,則安裝Linux等系統。
16、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網卡等驅動程序。
17、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通常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注意事項
1、組裝電腦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品牌,二是真品。用品牌配件,不能含糊。有了品牌,還要保證品牌是真的,假的品牌跟不是品牌沒多大差別,非品牌配件在做工和用料上是無法和品牌配件進行比擬的。
2、一般選擇有三包服務承諾的,標明有三包服務的,真出了問題要投訴時,勝訴的幾率就比較大。在網上購買時,要看該店是否加入了淘寶保障計劃、商家信譽及評價。
㈩ 電腦怎麼自學組裝
按你的順序來; 1、多實踐就好了,把你現在電腦所有件都拆下,再按順序嘗試裝回去~主板的接線按說明書慢慢來能接回去,或拆的時候用心記下來~ 2、可以只換一個CPU剩下什麼都不換~ 3、4、設計用的電腦四核只是基本,現在很多動漫工作室電腦都得配10000以上的配置才能流暢運行設計軟體,配專業繪圖卡~但考慮到成本建議如下: 可以直接升級1055TAMD 6核(支持AM2+的主板),你做渲染多核心優勢非常大! 你的主板可以直接升級 但需要更新BIOS才行,這是最直接升級方法,做任務速度明顯提升 另外可以內存擴充2G,改為4G內存,但好像你現在是兩條威剛還不是同一個頻率,建議都換成DDR2 800 ,或者再買一條威剛DDR2 800 2G 插上好了 260元左右 或者升級四核965,現在AMD最好的四核,但對於渲染、設計來說還是推薦你升級6核! 他們的價位參考如下: AMD 羿龍II X4 965(黑盒) ¥1100 AMD 羿龍II X6 1035T ¥1170 性價比高的6核心,但很難買到而且是散片~ AMD 羿龍II X6 1055T ¥1370 很不錯的,設計推薦! 其他換主板的方案不推薦那樣成本增加太大 PS:你原來電源如果是300W還可以勉強帶起不用更換,如果是220W的老電源那麼帶6核心電源是要更換的,最好更換為350W的電源 顯卡先用著吧,繪圖卡太貴都1000以上(只是入門),好的都上萬~ 1000左右的: 藍寶石 Fire MV2200 PCI×16 ¥1190 藍寶石 ATI FirePro V4800 ¥1680 根據你的需求,游戲顯卡就不推薦更新了~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