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分類法、早期科學閱讀。
1、觀察法:一是藉助於感官進行直接觀察,另一種是通過儀器進行間接觀察。可分為個別物體的觀察、長期系統的觀察、間或性觀察、室內和室外環境的觀察。
2、分類法:學前兒童把具有某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學前兒童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挑選分類、二元分類、多元分類。
3、早期科學閱讀:幼兒通過閱讀寓有科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故事、兒歌、謎語等,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可分為科學詩、科學童話、謎語、科普畫冊、錄像。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特點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不僅要讓兒童獲得科學經驗,更主要的是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讓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在兒童探索過程中,讓兒童的認知、情感、技能、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要選擇兒童生活熟悉的內容,貼近幼兒,貼近自然。活動方式也應該生活化,就是把科學教育貫穿於幼兒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科學教育內容和教育時機。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的探索性。
兒童好奇心強,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來獲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的。
B. 同一種物體,形狀不同,怎樣判斷那個重些
同一物體形狀不同,怎樣判斷哪個重協同育物體形狀?不同判斷的時候,要根據它的用料多少來判斷輕重用料多的就重一些,用料少的,請輕一些
C.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名詞解釋自然測量
自然測量是指使用我們周圍常見的自然物體,如回形針,足跡,粉筆等,作為直接測量的測量工具,僅測量常用工具,而不是測量標准工具統治者和統治者。 (使用自然物體(如小棍子,紙條,瓶子,繩索等)來測量物體的長度,高度,厚度,重量等,或使用視覺尺寸,台階等。)
《自然測量》適用於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1.體重的測量方法
測量1個月~1歲以內兒童的體重仍最好選用杠桿式秤,如鉤秤、磅秤等。該階段兒童體重的測量方法與新生兒期測量方法基本相同,則是體重計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具體測量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兒童磅秤測量:這種磅秤的最大稱重量一般不超過50千克,測量時將小兒平躺於秤的卧板上;6~7個月以後的小兒如果能坐,也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進行測量。
②用嬰兒布兜兜起來測量:測量方法同新生兒的測量,鉤秤應選用最大稱重量稍大些的秤以滿足測量的需要,但最大稱重不超過20千克。
不管是用上述哪種方法稱體重,稱好體重後仍需要適當扣除衣服等的重量以得到小兒的凈重。
2.身長的測量方法與新生兒期的身長測量方法相同。
E. 幼兒學習測量有哪些途徑
處在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隨著年齡、認知的增長,他們越來越喜歡擺弄和操作,並能進行簡單的比較、分類、測量、判斷等活動,尤其對周圍生活中各類不同物品的輕重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發現其差異。針對這個特點,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比輕重,旨在讓幼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幼兒的感知與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慣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並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慣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緝丹光柑叱紡癸屍含建法比較物體的重量,體驗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教學難點:在學習過程中,能掌握各種不同的比較方法,正確判斷並能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准備
1.豬、兔、狗毛絨玩具各一件;中型蹺蹺板;相關的電腦課件。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一個,小磁鐵一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並進行演示。啟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並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了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璃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後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F. 科學教案一張紙能承受多少重量量的教案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感受物體的輕重。
3、初步知道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准備:
1、紙盒、天平、積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2、筆、記錄紙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
學慣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活動難點:
感受物體輕重關系
活動過程:
1、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桌子上的這些物體一樣重嗎?你又什麼辦法可以知道答案?鼓勵幼兒用手去感受或者相處更(
(2)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好的辦法。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1)教師介紹天平的用法。
(2)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3)教師任選兩樣物體,請幼兒猜猜哪個重哪個輕?再用天平測量驗證,並在記錄紙上做好記號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輕重。
(2)幼兒自己選擇、比較。
4、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發現。
5、收拾整理物體。
G. 比輕重怎麼教孩子
看一看。了解大的物品重,小的物品輕。但是輕重是相對而言的,生活中有時候不是這樣的,再用第二種方法。
掂一掂。如皮球和鐵球,很容易就分清楚了。有時候小的重,大的還輕一些。教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去探索,去了解,去感受。
天平秤。這是最精確的方法了。
如果有用的話,望採納,謝謝。
H. 怎麼准確簡單的稱取物體的重量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一般用來裝固、液等物體的容器都比較規則,所以要計算它的容積是很簡單的。
一、如果所裝物是液體:(方法一):
1、測量計算出該液體的體積。
2、查找該液體的密度。(如果液體不詳,一般中學實驗室都有密度計,將密度計放入液體中就可讀出它的密度)
3、根據公式:質量=密度*體積 進行計算。
(方法二):
1、根據上述方法測算其體積。
2、用一5升的裝金龍魚的空油瓶裝5升稱一下得出這5升的質量。
4、將其總體積除以5就可得出這桶液體有多少個5升,再乘以5升的質量就可得出總質量了。
二、所裝物是不規則的小顆粒固體。與計算液體方法二大致相同。
三、所裝物是規則的相同的塊狀固體。根據一塊的質量乘以總塊數而得。
四、所裝物是大塊不規則固體。只有一塊一稱量相加而得。
I. 幼兒天平秤的製作方法
般在科研機構、學校的實驗室、葯店等等的地方,我們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天平秤,它是一種用來稱量一些小計量物品的工具。在天平秤的左邊放置著一個托盤,它是用來放置需要稱重的物品的,而在天平的右端,放置的是砝碼,砝碼是作為衡量重量標準的金屬塊或者金屬片,這些金屬塊的大小都不一樣,有大有小,每一個都代表不同的重量。
天平秤是一種很好的測量工具,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自製天平秤是非常有趣的,既能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又能讓我們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只要了解天平的基本原理,我們就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得到一個自製天平秤。天平秤作為眾多秤的其中一種,主要作用就是幫助我們比較精確的稱量小物件的重量,一般我們在烹飪時用它來稱量食材,葯店用它更好的、更精準的稱量葯材,家居使用的較多,用它更好的來把握烹飪時所需要的材料,才能做出更加美味的食物。
天平介紹
天平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天平是一種衡器,是衡量物體質量的儀器。它依據杠桿原理製成,在杠桿的兩端各有一小盤,一端放砝碼,另一端放要稱的物體,杠桿中央裝有指針,兩端平衡時,兩端的質量(重量)相等。這些道理對學過物理學的人來說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天平的發明很早。在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盛產一種水生植物,很像我國多水地區生長的蘆葦,將其莖逐層剝離撕成薄片,可以寫字,這種東西叫做紙草。許多歐洲國家的文字中的紙就是從紙草的拉丁文演變而來的。用紙草寫成的書是紙草書,它成為古代埃及重要的歷史文獻。
我們如今知道的古埃及的情況,特別是科學技術的歷史發展情況,很多都是來源於紙草書上的記載。當然,紙草書上的文字不是現代文字,而是一種象形文字,經過很多專家的研究才讀懂了那種文字。據紙草書的記載,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埃及人就已經使用天平了,還有人說,這一時間還要早,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古埃及的天平雖然做的很粗糙,但是已經有了現代天平的輪廓,成為現代天平的雛型。
天平秤用途
1.天平秤一般用於科研機構、學校實驗室、葯店等場所,用來稱一些小計量物品。
2.檢定天平是計量部門、商檢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或工廠專門用來檢查或校準砝碼的天平。
3.用於化學分析和物質精確衡量的高准確度天平。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類天平的最小分度值都小於最大稱量的10-5。分析天平可按衡量范圍和最小分度值分為常量天平(稱量和最小分度值分別為100~200g和0.01~1mg)、半微量天平(30~100g和1~10?g)、微量天平(3~30g和0.1~1?g)和超微量天平(3~5g和0.1?g以下)。
4.精密天平廣泛應用於各種物質的精密衡量,其最小分度值通常為最大稱量的10-5~10-4。
5.普通天平用作物質的一般衡量。最小分度值等於或大於最大稱量的10-4。
天平秤價格
我們所了解到的比較知名的天平秤的品牌有HC、酷貝、香山、睿智、長協電子等。這五個品牌是網上天平秤排行榜前五的,其產品的精確度可以說做到了真正的精準。其價格各有差異,如HC這個品牌的天平秤價格要貴一點,貨號為UTP313-4的,其稱量范圍為300g的,分度值為0.01g,天貓旗艦店的價格為228元。而升級版500g稱量范圍的價格為288元,600g的價格為298元。可以說稱量范圍越大,其價格越高,其它型號的最低價格也在80元以上。而香山、酷貝、睿智、長協電子這幾個品牌的價格基本上都類似,最低價格不會低於20元,最高價格在80元之內,基本上50元左右價格的產品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而且質量及其精準度都是極好的。
當然了還有威衡、麗屋氏、樂褀、帝衡和至尊這五個品牌僅次於以上五個品牌。其價格基本上都是30元到50元之間不等。其中帝衡品牌的產品價格會稍微比其他品牌貴上一點。這主要和它的產品的程量范圍有關,常規的價格也就是四五十元左右就可以買到我們適合使用的天平秤。樂褀品牌中除了常規用的天平秤價格比較適中外,用來稱量珠寶的高精度的天平秤的價格會比較貴,基本在200元左右,甚至更高。
註:此價格僅供參考!由於地域不同,當然價格也會有所差異。如需了解更多相關價格詳情,請以當地經銷商提供為准!
如何自製天平秤
製作步驟
1.認識實驗器材:雙面膠天平尺、立柱、0形圈塑料線、小碟、底座砝碼、指針、銅絲、掛鉤、小軸。
2.用三根塑料線頭分別穿過小碟上的三個小孔掛住小蝶,(把銅線對折剪斷)分別用銅絲把掛鉤和三根塑料線保持相等的距離扎接。再用雙面膠把指針固定在天平尺的中間位置,要求與天平尺保持垂直。
3.立柱安插在底座上,並用小軸把做好的天平尺固定在立柱上,在天平尺兩端的小孔上掛上小碟,用O形圈調整天平直至天平平衡。分別在兩個小蝶內放入不同或者相同克數的砝碼,進行天平的平衡實驗。通過分別在兩個托盤上放上不等重量和等重的砝碼,可以知道當天平兩邊放了不一樣重的東西時天平就會不平衡,哪邊的東西重天平就會倒向哪邊;當兩邊的東西一樣重天平就會平衡。分別在天平兩個托盤上放上不等重量的砝碼,發現不平衡,調節一下天平一端的托盤掛在天平尺的位置,直至平衡。分別在天平兩個托盤上放上等重量的砝碼,發現天平是平衡的,調節一下天平一端的托盤掛在天平尺的位置,天平不平衡了。通過實驗發現,等重量的的砝碼放在天平上,因為托盤掛在平尺上的位置不同,會導致天平不平衡;不等重量的砝碼的砝碼放在天平上,因為托盤掛在平尺上的位置不同,天平會平衡
J. 為幼兒測身高體重的正確方法
測量嬰兒身高,最好由兩個人進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髖關節和頭部,另一人用皮尺測量,從寶寶頭頂的最高點,至足部的最高點。測量出的數值,即為寶寶身高。
道具:兩本厚重、不易移動的書(如字典)和一把捲尺。
方法:在寶寶熟睡時,把一本書輕輕抵住寶寶的頭;然後將寶寶的身體放平直,在用一隻手按直寶寶的同時,另一隻手將另一本書抵在寶寶的腳掌後;最後把兩本書都立穩後,將寶寶輕輕移開。這時兩本書的距離就是寶寶的身高了。
溫馨提醒:無需天天為寶寶測量身高,兩三周測量一次即可。
發育規律:
1歲以內嬰兒身高增長很快,前3個月每月可增長3.0~3.5厘米,以後增長速度逐漸減慢。嬰兒期平均每月身高增長2~3厘米。前半年大約可增長約16厘米,後半年的增長8~9厘米。
1周歲時身高約在75厘米左右,約為出生時的1.5倍。寶寶第二年身高增長速度減慢,一年約增加10厘米;兩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趨於平穩,平均每年增長5~7厘米。
每個嬰兒的先天差異和後天養育環境不同,相互之間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另外,身高增長速度在四季也不相同,春季萬物生長,寶寶的生長激素也分泌的比較多,因此身高增長最快的是五月份,而十月份則長得最慢。 所以,每年四五月份是寶寶身高增長的最佳時間,新爸爸新媽媽們要把握好寶寶的生長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