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低應力實驗測量方法

低應力實驗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2 10:59:27

❶ 實驗應力分析的實驗方法

實驗應力分析方法目前已有電學的、光學的、聲學的以及其他方法。 有電阻、電容、電感等多種方法,而以電阻應變計測量技術應用較為普遍,效果較好。
①電阻應變計法
電阻應變計是一種能將構件上的尺寸變化轉換成電阻變化的變換器,一般由敏感柵、引線、粘結劑、基底和蓋層構成。將它安裝在構件表面。構件受載荷作用後,表面產生微小變形,敏感柵隨之變形,致使應變計產生電阻變化,其變化率和應變計所在處構件的應變成正比 。測出電阻變化,即可按公式算出該處構件表面的應變,並算出相應的應力。依敏感柵材料不同,電阻應變計分金屬電阻應變計和半導體應變計兩大類。另外還有薄膜應變計、壓電場效應應變計和各種不同用途的應變計,如溫度自補償應變計、大應變計、應力計、測量殘余應力的應變化等。
②電容應變計法
電容應變計是一種能將構件上的尺寸變化轉換成電容變化的變換器。試件變形時,兩電容極片間距隨之變動,引起電容變化。測出電容變化率,按公式可算出試件的應變 。電容 應 變計有弓形 、平板式和桿式等類型,多用於發電廠的管道、設備或核能設備的長期高溫應變測量,監視裂紋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航空航天構件材料進行高溫性能測試等。 此法發展較快,方式較多,逐漸形成光測力學。經典的光彈性實驗技術已從二維、三維模型實驗(如光彈性法、光彈性應力凍結法)發展成為能用於工業現場測量的光彈性貼片法,用來解決扭轉和軸對稱問題的光彈性散光法,研究應力波傳播和熱應力的動態光彈性法和熱光彈性法,進行彈-塑性應力分析的光塑性法 , 以及研究復合材料力學的正交異性光彈性法 。除了上述 經典方法外 ,還有雲紋法、雲紋干涉法、全息干涉法、散斑干涉法、全息光彈性法、焦散線法等。此外還有80年代發展起來的光纖感測技術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等。
①光彈性法
運用光學原理研究彈性力學問題的一種實驗應力分析方法。某些各向同性透明的非晶體高分子材料受載荷作用時,呈現光學各向異性,使一束垂直入射偏振光沿材料中的兩主應力方向分解成振動方向互相垂直、傳播速度不同的兩束平面偏振光;卸載後,又恢復光學各向同性。這就是所謂的暫時雙折射效應。用具有這種效應的透明塑料按一定比例製成零構件模型,置於偏振光場中,施加一定的載荷,模型上便產生干涉條紋。通過計算,就能確定模型受載時各部位的應力大小和方向。此法對應力集中區和三維內部應力問題的求解特別有效。
②雲紋法
通過測定雲紋並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試件的位移場或應變場的一種實驗分析法。其原理是,當柵板和柵片重疊時,因柵片牢固地粘貼在試件表面而隨之變形,遂使柵板和柵片上的柵線因幾何干涉而產生條紋即雲紋。可通過雲紋測定物體表面的等高線,以及板殼的撓度分布等。
③雲紋干涉法
幾何雲紋法與光學干涉法相結合的一種實驗分析法。將高密度衍射光柵精確復制在物體表面,並用激光束照射該光柵,便可通過光柵衍射波干涉形成的條紋圖,獲得物體表面的變形信息 。此法靈敏 度高 ,條紋對比度好;能進行全場分析,實時觀測,量程幾乎不受限制。
④全息干涉法
利用全息照相獲得物體變形前後的光波波陣面相互干涉所形成的干涉條紋圖進行物體變形分析的一種方法。全息照相是一種不用透鏡而能記錄和再現被攝物體的三維圖像的照相方法。它能把來自物體的光波波陣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以干涉條紋形式記錄下來,又能在需要時再現出來,以觀察到物體的三維圖像。全息干涉法的主要內容是研究條紋圖的形成、條紋的定位以及對條紋圖的解釋。對於具有漫反射表面的不透明物體,條紋圖表示物體沿觀察方向的等位移線;對於透明的光彈性模型(如有機玻璃),則表示模型中主應力之和等於常數的等和線。常用的全息干涉法有雙曝光法、即時法和均時法。
⑤散斑干涉法
精確檢測物體表面各點位移的光學測試法。激光照射在漫反射物體表面時,由反射光波干涉形成的散斑隨物體變形或位移而變化。採用適當裝置,通過雙曝光法把變形前後的散斑記錄在一張全息底片上,經顯影定影後便可獲得存儲物體表面各點位移信息的散斑圖。用激光照射散斑圖,就顯出散斑干涉條紋。在進行光學傅里葉變換信息處理後,便可分析出位移信息。
⑥焦散線法
利用焦散線測量應變(或應力)奇異場力學參數的一種光學實驗法。當一束光垂直照射在一塊受載的帶有邊緣裂紋透明薄板試件的局部高應變場區域時,由於域內各處厚度的變化十分懸殊,使透過的光線發生強烈偏折和匯聚,在試件與像屏間的空間形成一個明亮的曲面,稱為焦散面。若用一個半透明屏幕切割此焦散面,就可看到一條明亮的曲線,即焦散線。通過光學和力學分析,可將焦散線的幾何參數與奇異場的力學參數間的關系建立起來,從而通過測量焦散線的幾何形狀,可求出有關的力學量。
⑦光纖感測技術
用光纖作「傳」和「感」的元件,當光通過光纖時,光的某一特性(如光強、相位、波長、偏振等)受到被測物理量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利用這一變化即可測得諸如聲壓、電場、磁場、位移、加速度、應變、溫度等。光纖感測器的獨特優點是:光纖是一種絕緣介質,不受電磁干擾,能耐高溫高壓,能在腐蝕和易燃、易爆等惡劣環境下工作;光纖靈敏度高,能探射極弱的信號和微小的信號變化;可做成便於應用的任何形狀;光纖作為傳輸介質,損耗低 ,可作遠距離遙測和遙控;能構成對各種物理量(如聲、電 、磁、溫度、轉動等)微擾敏感的器件。因此,光纖感測器在感測器領域內佔有重要地位。
⑧數字圖像處理技術
利用電子計算機對圖像信息進行採集、處理和分析的圖像信息處理技術。在實驗力學領域內,主要用來分析處理光測力學中光彈性法、雲紋干涉法、全息干涉法、散斑干涉法等的光學干涉條紋信息,獲取全面而有效的實驗數據,實現光測力學的圖像信息採集自動化和數據分析程序化。 有聲彈性法、聲發射技術和聲全息法等。
①聲彈性法
利用超聲剪切波的雙折射效應測量應力的一種方法。超聲波在有應力的介質中傳播時,其剪切波沿兩主應力方向發生偏振,兩偏振波以不同速度傳播。實驗和理論分析得到應力-光學定律 : 沿主應力方向的兩個超聲剪切波的速度差與兩主應力差成正比。該比例系數稱聲彈性系數,與材料的彈性常數有關。用此法可測量非透明材料的內部應力,並可測量焊接件的殘余應力。
②聲發射技術
構件在受力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時 ,以彈性波形式釋放出應變能的現象稱為聲發射;利用接收的聲發射信號,對構件進行動態無損檢測的技術稱為聲發射技術。此技術可用來檢測裂紋和研究腐蝕斷裂過程,以及監視構件的疲勞裂紋擴展等;還可用來評價構件的完整性,判斷結構的危險程度。
③聲全息法
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成像技術。其原理和全息照相相同,即利用波的干涉原理記錄物波的振幅和相位,並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的像。它的不同處是用超聲波代替光波。此法的成像解析度高,用於無損檢驗,可顯示試件內部缺陷的形狀和大小。 常見的有脆性塗層法、X射線應力測定法、比擬法等。
①脆性塗層法
把特殊的塗料噴塗在工程構件表面,以確定主應力方向和估計主應力大小的一種全場實驗方法。塗料噴塗到構件表面後,經過處理,就在構件表面結成脆性層。當此構件由於載入而產生的應變在某點達到一定的臨界值時,該點塗層就出現一條與主應力方向垂直的裂紋。連接同一載荷下所有裂紋的端點,其連線上各點是有相等的應力值,稱為等應力線。通過逐級載入,可得幾乎遍布整個塗層表面的裂紋圖和對應於不同載荷的等應力線,從而可直接觀察到構件表面各處主應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狀況。此法主要用來測出最大應力區和主應力方向,作為電阻應變計測量技術的輔助方法。
②X射線應力測定法
利用X射線穿透金屬晶格時發生衍射的原理,測量衍射角的變化並通過布拉格公式確定晶格的變化,從而算出金屬構件表面應力的一種實驗方法。此法可無損地測量構件中的應力或殘余應力,特別適於測量薄層和裂紋尖端的應力分布,是檢驗產品質量,研究材料強度,選用較佳工藝的一種重要手段。
③比擬法
根據兩種物理現象之間的比擬關系,通過一種物理現象的觀測試驗,研究另一種物理現象的方法。如果兩種物理現象中存在以形式相同的 數 學方程 描 述的物理量,它們之間便存在比擬關系,就可用一種較易測試的物理現象模擬另一種難以測試的物理現象,從而使試驗工作大為簡化。在實驗應力分析領域中,常用的有薄膜比擬、電比擬、電阻網路比擬、沙堆比擬。

❷ 關於實驗檢測:低應力和拉伸力的區別

低應力的材料的拉伸力比較小,同時可以拉伸的長度大一些。高應力材料一般受到拉力變化極小。從以上試驗可以看到應力是抵抗外力變化的一種能力。拉伸力是一種外部施加作用力的一種手段。

❸ 結構試驗中如何測量應力

一般方法是先測定應變,後通過材料已知的σ-ξ關系曲線或方程換算為應力值。

❹ 各種材料應力的檢測方法都有哪些

材料應力的檢測方法與設備有很多,其中新拓三維XTDIC三維全場應變測量系統基於數字圖像相關演算法,為試驗者提供非接觸式動態全場三維應變及位移測量,應變測量范圍從0.005%-2000%以上。
XTDIC可直接測量全場振幅、振動信息 ;可用於實時監測 ;試驗過程可追溯、可評估。基於自主研發演算法,結合客戶現場試驗情況,可為客戶提供定製開發服務。客戶需求因行業、工況而有一定的差異,產品定製成為客戶的關注點,新拓三維提供的定製化服務。

❺ 聲發射法古地應力大小測量

用聲發射地應力測量法測量地質歷史時期的古應力大小,主要是利用岩石的凱瑟(Kaiser)效應的「抹錄不凈」現象,丁原辰和張大倫在大量實驗的研究基礎上發現了一種稱之為「抹錄不凈」的物理現象:即若岩石在一期較大的應力作用前,已經承受過一期較低的應力作用,則在作聲發射測量時,後一期應力作用的凱瑟效應比前一期應力作用的凱瑟效應明顯,但前一期應力作用也有類似的凱瑟效應。「抹錄不凈」現象的發現,為我們直接測量某一地區所受的歷史應力值,劃分古構造期次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作者等在燕山東段—下遼河盆地,分別採集了從中新元古代到新生代不同時代地層中的樣品,用聲發射法對其所經受的古應力值和現今應力值進行測試。測試工作是在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完成的,測得的不同時代地層中經歷的構造運動次數結果見表6-6,根據聲發射累積數與外加壓應力關系曲線(圖6-7)確定的不同時代岩石所經歷的歷史應力值見表6-7。

表6-6 燕山東段—下遼河盆地聲發射法古地應力期次測量結果表

圖6-7 聲發射(AE)累積數與外加壓應力關系曲線

表6-7 燕山東段及下遼河盆地聲發射法古地應力值測量結果表

實驗結果顯示,遼河盆地沙一、二和東營期岩石一般都有兩期的記憶,第一期為33.9~37.2Mpa,平均35.2Mpa,第二期47.1~64.6Mpa,平均53.4Mpa,沙四、沙三期岩石普遍經歷了三期應力作用,各期應力大小分別為:第一期28.5~36.2Mpa,平均33.2Mpa,第二期48.5~59.3Mpa,平均53.7Mpa,第三期67.6~71.4Mpa,顯然該期次應力值差別較大,可能與坨6采樣點樣品的位置有關,估計平均值應為69.5Mpa。與沙一、二和東營期岩石所經受的應力作用相比,後者的前兩期應力大小與前者的兩期應力大小極其相近。因而可以推測,遼河盆地新生代以來可能經受了三期的應力作用:第一期在沙三與沙二之間,應力大小為69.5Mpa,對應與沙三末的構造抬升。第二、三期在東營之後,應力大小分別為53.4~53.7Mpa和33.2~35.2Mpa,其中一期對應老第三紀末的構造反轉,另一期可能對應東海盆地中新世末的構造事件。

阜新、北票附近白堊系義縣組岩石經歷了四期應力作用,中侏羅統藍旗組岩石經歷了五期應力作用和中元古界大紅峪組經歷了八期應力作用。白堊系義縣組岩石比新生代岩石多經歷的一次應力作用可能對應白堊紀末的擠壓作用,中侏羅世岩石比白堊紀岩石多經歷的一次應力作用可能對應侏羅紀末的擠壓作用。中元古代地層所經受的八期應力作用可能對應於中新世末、老第三紀末、沙三期末、白堊紀末、侏羅紀末、早侏羅世末、中三疊世末及海西期的擠壓作用。

孫寶珊、丁原辰等在該區北側張強凹陷科爾康油田用聲發射法對下白堊統地層所經歷的歷史地應力的測量結果也顯示,下白堊統地層經歷了四期應力作用,其古應力值分別為:33.4MPa、57.1MPa、87.3MPa和106.2MPa(平均值)。其中的應力作用大小和期次與燕山東段—下遼河盆地所測的應力作用大小及期次相近。兩者對比分析表明,燕山東段—下遼河盆地聲發射所測試的幾期應力作用在區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❻ 殘余應力的測量方法

1.盲孔法殘余應力測量

它的原理是在平衡狀態下的原始應力場上鑽孔 ,以去除一部分具有應力的金屬,而使圓 孔附近部分金屬內的應力得到鬆弛,鑽孔破壞了原來的應力平衡狀態而使應力重新分布,並呈現新 的應力平衡,從而使圓孔附近的金屬發生位移或應變,通過高靈敏度的應變儀,測量鑽孔後的應變 量,就可以計算原應力場的應力值。
殘余應力檢測儀主要採用盲孔法進行各種材料和結構的殘余應力分析和研究,還可作為在靜力強度研究中測量結構及材料任意點變形的應力分析儀器。如果配用相應的感測器,也可以測量力、壓力、扭矩、位移和溫度等物理量。它以計算機為中央微處理機,採用高精度測量放大器、數據採集和處理器,測量中無需調零,可直接測出殘余應力值的大小及方向,實現了殘余應力測量的自動化。
2.磁測法殘余應力測量
磁測法殘余應力檢測法主要是通過磁測法來測定鐵磁材料在內應力的作用下磁導率發生的變化確定殘余應力的大小和方向。眾所周知,鐵磁材料具有磁疇結構,其磁化方向為易磁化軸向方向,同時具有磁致伸縮性效應,且磁致伸縮系數是各向異性的,在磁場作用下,應力產生磁各向異性。磁導率作為張量與應力張量相似。通過精密感測器和高精度的測量電路,將磁導率變化轉變為電信號,輸出電流(或電壓)值來反映應力值的變化,並通過裝有特定殘余應力計算機軟體的計算機計算,得出殘余應力的大小、方向和應力的變化趨勢。
3.X射線衍射法殘余應力測量
在各種無損測定殘余應力的方法之中,X射線衍射法被公認為最可靠和最實用的。它原理成熟,方法完善,經歷了七十餘年的進程,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於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取得了卓著成果。X-射線應力測定儀是一種簡化和實用化的X射線衍射裝置,因而它還有一項附加的功能──測定鋼中殘余奧氏體含量。由於它適用於各種實體工件,而且能夠針對同一點以不同的φ角、Ψ角進行測試,以探測織構的影響,這項功能便具備了重要而獨特的用途。

❼ 聲發射法現今地應力值測量

聲發射地應力測量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利用岩石的凱瑟(Kaiser)效應測量岩石今古地應力大小的地應力測量方法。

作者運用聲發射方法,在下遼河盆地作了十個新生代岩石樣品的聲發射地應力測量(測試工作由地質力學開放實驗室丁原辰研究員等完成)(圖6-5)。根據聲發射所測定的現今有效最大主應力值與孔隙壓力,對下遼河盆地的現今最大主應力值進行了計算,結果見表6-4,顯示下遼河盆地1794~3676m深度范圍內現今最大主應力值的大小為36.8~60.8MPa。如果孔隙壓力越大,有效最大主應力越低越有利於油氣聚集,則推測黃63,黃30和牛22 等井位相對有利於油氣的聚集,當然也不能排除高壓油氣圈閉的可能性。

圖6-5 燕山東段—下遼河盆地聲發射法地應力測量采樣位置圖

表6-4 下遼河盆地現今地應力聲發射法測量結果表

續表

❽ 其他地應力測量方法

(1)扁千斤頂法

扁千斤頂又稱「壓力枕」,由兩塊薄鋼板沿周邊焊接在一起而成,在周邊處有一個油壓出口和一個出氣閥,見圖1-15。

圖1-15 扁千斤頂應力測量示意圖

扁千斤頂的測量原理基於岩石為完全線彈性的假設。具體做法是:在待測區安裝兩個測量柱,並用微米表測量兩柱之間的距離,再挖一個垂直於測量柱連線的扁槽,其形狀參數與扁千斤頂一致,同時記錄下由於扁槽開挖造成的應力釋放而引起的測量柱間距離的變化,而後將扁千斤頂完全塞入槽內,再用電動或手動液壓泵向其加壓,由於壓力的增加,兩測量柱的距離亦增加。當兩測量柱之間的距離恢復到扁槽開挖前的大小時,停止加壓,記錄下此時扁千斤頂中壓力,該壓力稱為「平衡壓力」,等於扁槽開挖前表面岩體中垂直於扁千斤頂方向,即平行於二測量柱連線方向的應力。由此可以看出,扁千斤頂法測量地應力是一維的,而且應用范圍也受到限制,現已被淘汰。

(2)剛性包體應力計法

此法是20世紀50年代繼扁千斤頂法之後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岩體應力測量方法。

理論分析表明,在一個無限體中的剛性包體,當周圍岩體中的應力發生變化時,在剛性包體中會產生一個均勻分布的應力場,該應力場的大小和岩體中的應力變化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假設在岩體中的x方向有一個應力變化σx,那麼在剛性包體中的x方向會產生應力σ′x,並且有下式存在:

油氣藏現今地應力場評價方法及應用

式中:E、E′——分別為岩體和剛性包體的彈性模量;μ、μ′——分別為岩體和剛性包體的泊松比。

從(1-26)式可以看出,當E′/E>5時,σ′xx值將趨向於一個常數1.5,即當剛性包體的彈性模量超過岩體的彈性模量5倍之後,在岩體中任何方位的應力變化將在包體中相同方位引起1.5倍的應力。因此,只要測量出剛性包體中的應力變化就可知道岩體中的應力變化。根據剛性包體中壓力測試原理的不同,剛性包體應力計可分為(表1⁃1):

表1-1 剛性包體應力計表

由於剛性包體應力計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因而可用於對現場應力變化進行長期監測。然而此法通常只能測量垂直於鑽孔平面的單向或雙向應力變化情況,而不能用於測量原岩應力,而且除鋼弦應力計外,其他各種剛性包體應力計的靈敏度均較低,故已淘汰。

在鑽孔孔壁應變測量法所採用的應變計目前有兩種:①一般的鑽孔三向應變計,它是把測量元件電阻絲應變片直接貼在鑽孔岩壁上,這種應變計測量精度高,但操作復雜,對被測岩體完整性要求高,因而測量成功率低。②我國學者劉允芳等人研製的利用環氧樹脂技術製成的空心包體式鑽孔三向應變計測量的成功率較高,已被廣泛使用。

(3)應力解除法

圖1-16 應力解除法測量地應力示意圖

此法是最早被採用的實地地應力測量方法。盡管在技術細節上有很多變化,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先鑽一大孔,孔徑一般為130mm,沿大孔軸線在孔底鑽一個小孔,孔徑一般為36mm,把應變測量裝置下入小孔中,再把塞有應變測量裝置的大孔孔底套出(圖1-16),卸掉孔心的圍限壓力,測量卸載過程中孔心應變,就可以計算出三向主應力值和主應力方向。

實際中,由於技術細節的不同,還有很多應力解除法,上面的是套孔應力解除法,對應的還有局部應力解除法,包括切槽解除法、鑽孔全息干涉測量法、平行鑽孔法、中心鑽孔法、鑽孔延伸法等。

(4)鬆弛應變測量法

微分應變曲線分析法

此法是由斯特里克蘭(F.G.Strickland)、雷恩(N.K.Ren)和J.C.羅吉爾斯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提出。該法基於這樣的假設:即一個從地下取出的岩心,由於解除了應力,將會隨著岩石的膨脹而出現微裂隙,裂隙的分布和原岩應力的方向有關,裂隙的數量和強度與原岩應力大小成正比。在試驗中可作出微分應變曲線圖(圖1-17)。

在對加壓試驗中描繪出的12條應力-應變曲線進行微分分析,由於每一曲線均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線性段,兩個線性段的斜率明顯不同,兩個線性段之間有一個過渡段,由此可獲得在單位壓力下的裂隙閉合應變率,即ε′,如圖1-17。由12個方向的裂隙閉合應變率可求得三個主裂隙應變的方向,它們對應著三個主應力的方向。主應力的大小可由瞬時關閉壓力值來確定。

圖1-17 微分應變曲線分析圖

(據蔡美峰等,1995)

非彈性應變恢復法

此法的原理早在1969年即由沃伊特(B.Voight)提出,後來圖菲爾(L.W.Tueful)等人作了重大發展。

非彈性應變恢復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應力解除法的延伸。沃伊特等人認為由應力解除引起的岩心的變形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彈性部分,它是在應力解除的瞬間完成的;二是非彈性部分,它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非彈性恢復應變與總的恢復應變成正比,主非彈性恢復應變的方向與原岩主應力方向一致。同時,如果岩石是均質和線粘性的,且其泊松比已知,並不隨時間而變化,而且自重是一個主應力,那麼由測得的主非彈性恢復應變的大小即可計算出原岩應力的大小。

❾ 如何提高應力測試的測量精度

提高測量精度應該按照以下方法進行:

❿ 應力應變測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應力測試方法
應力儀或者應變儀是來測定物體由於內應力的儀器。一般通過採集應變片的信號,而轉化為電信號進行分析和測量。

應力測試一般的方法是將應變片貼在被測定物上,使其隨著被測定物的應變一起伸縮,這樣裡面的金屬箔材就隨著應變伸長或縮短。很多金屬在機械性地伸長或縮短時其電阻會隨之變化。應變片其實就是應用了這個原理,通過測量電阻的變化而對應變進行測定。一般應變片的敏感柵所使用的是銅鉻合金材料,這種材料其電阻變化率為常數,它與應變成正比例關系。

我們通過惠斯通電橋,便可以將這種電阻的比例關系轉化為電壓。然後不同的儀器,可以將這種電壓的變化轉化成可以測量的數據。
對於應力儀或者應變儀,關鍵的指標有: 測試精度,采樣速度,測試可以支持的通道數,動態范圍,支持的應變片型號等。並且,應力儀所配套的軟體也至關重要,需要能夠實時顯示,實時分析,實時記錄等各種功能,高端的軟體還具有各種信號處理能力。

閱讀全文

與低應力實驗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剝蝦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71
成人如何學拼音最快方法 瀏覽:844
跟腱炎粘連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200
佛手瓜食用方法 瀏覽:116
研究方法之資料收集 瀏覽:931
骶髂關節炎鍛煉的正確方法 瀏覽:169
共溶體制備方法有哪些 瀏覽:987
寶馬5系座椅記憶使用方法 瀏覽:330
單詞課教學方法與策略 瀏覽:212
光纖投屏儀連接方法 瀏覽:223
高中排球體育教學方法 瀏覽:712
批量換圖片背景的方法 瀏覽:216
山地自行車正確的蹬踏方法 瀏覽:46
貼面磚的方法與視頻 瀏覽:590
測量身體素質的方法及軟體 瀏覽:715
最新綁魚鉤方法視頻 瀏覽:828
社會跳舞的正確方法 瀏覽:701
粗海鹽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727
粉狀面膜怎麼調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瀏覽:567
機床主軸跳動激光干涉測量方法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