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酒半固態發酵是怎麼講
半固態法白酒是半固態發酵白酒的簡寫,又稱半液態法、半液態半固態發酵法白酒。這些稱謂均准確表達了釀酒過程中的發酵形態。
這類酒除保留了用小曲、以根霉為主導糖化菌和培菌糖化三大特徵外,還具有以大米為料,清植法,入缸(罐)糖化等工藝特徵,產品屬米(蜜)香型、豉香型。產區主要分布在兩廣,其次是兩湖、江西。
糖化發酵劑用量一般均不要減少曲的用量,夏少冬多,略有變化,選用TH-AADY最好。發酵溫度米香型白酒是半固態發酵法,但培菌糖化呈固態,溫度以32-36℃為宜。這樣利於加大培菌優勢,保證糖化速度,夏季要避免糖化溫度高。
選用TH-AADY的主發酵溫度可控制在35-40℃,夏季40-42℃亦不礙事,有利於控酸,加快酒化速度,抑制雜菌生長。如果選用的是普溫型AADY,主發酵溫度一定要控制在35-37℃以下,不得超過38℃。
⑵ 高粱酒怎麼釀
一、原料及工具
發酵玻璃壇、蒸餾甑桶、粉碎機、量筒等;
麩曲、高粱、稻殼、活性乾酵母、糖化酶、紗布、大盆;
二、釀造步驟
1.原料粉碎
取合格標准以上的高粱5kg,加5% 80℃以上溫水,潤水10 h以上。用小鏟子邊加水邊拌,使高粱充分吸水,表面無附著水分。
2.清蒸稻殼
取稻殼1kg,稻殼使用前須清蒸30min,甑桶內放篦子內,篦子放在紗布上,然後鋪稻殼,一定要攤平,開始放大汽時開始計時,緩火蒸30min,放出香味。
3.潤料
潤料水為原料的90%,水溫在90℃以上。加水拌勻後堆積潤水。 堆積過程使材料充分吸收水份,便於糊化,促進生香,應保持一定溫度,並防止雜菌感染繁殖,堆積溫度不低於45℃。在盆內堆積30min期間測溫,並翻堆2次。
潤料要求: 潤料不漏漿,干濕均勻,無疙瘩,手搓成面。
4.上甑蒸料
將潤水完成的高粱粉上甑蒸料30min。上甑要求與裝香醅一樣,見汽裝料,輕裝薄撒,緩慢上甑。在甑底和糧面層,可少量撒稻殼以利於疏鬆透汽。 甑圓汽後,可均勻加入2%(0.1kg)的蒙頭漿,以助糊化。
蒸糧要求: 經糊化後糧食要熟而不黏,內無生心,有料香,無異味。
5.出甑、攤涼、加曲
採取邊出甑加入熱漿(75℃-85℃)的辦法,加入量占原料的30%(1.5kg)。待水加完後,將渣醅均勻攤晾。攤晾時要翻拌2-3次,充分揮發酸度,與空氣擴大接觸面易於氧化,以利發酵。
加曲: 待溫度降至30℃以下時加入8%已粉碎好的曲粉(400g),加2%稻殼100g加0.1%酵母加0.2%糖化酶 混合均勻。
6.入壇發酵
酒醅入壇前先把壇用清水刷洗干凈。用約50mL 75%酒精倒入壇內,把壇涮洗一遍。把壇倒扣控干。將拌好曲料的糧醅攤晾到10℃左右,分層入壇。
入壇完畢後,及時封蓋。用小鏟子或小勺子將表面攤平拍緊拍光,噴灑25%-30%的酒尾(或酒精)30ml,蓋上干凈的封口膜(兩層),蓋好壇蓋。
根據前緩、中挺、後緩落的發酵原則,根據不同季節和自然溫度,可將溫度、水份、保溫層適量調節,發酵期為25-28天,發酵成熟的酒醅應是褐紅色、清香、晶亮、微苦有澀感。
7.蒸餾
⑶ 高粱酒釀造詳細過程是什麼
高粱酒釀造詳細過程是將高粱米清洗干凈,水質不再渾濁後加水浸泡一晚。浸泡後的米蒸熟,大約一小時,在蒸的過程中每隔15分鍾灑水一次,防止米粒兒太干。蒸熟後平攤晾涼,晾涼到大約30度左右就可以了。
高粱米和酒麴攪拌均勻放入陶瓷罐,中間掏個酒窩,冬天發酵72小時觀察酒水,然後倒入純凈水室溫16度到20度左右密封一個月。開始蒸餾,設置了98度,酒頭和酒尾單獨留出來,只要中間酒。一斤高粱大約出300克酒,剛釀好的酒建議陰涼處存放三個月後再飲用,時間越長越好。
高粱釀酒方法和步驟
將粉碎好的高粱上鍋進行蒸煮,在這個過程中澱粉可以很好的糊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高溫的同時又可以殺死其中的細菌,更能保證質量。其蒸煮的時間根據原料的粉碎程度而決定,一般處於半個小時左右,將原料蒸煮成外部晶瑩剔透,不粘,內部熟透沒有生心即可。
將蒸煮後的糊化原料進行冷卻,根據季節環境的不同冷卻的時間也有所不同,總之要使其溫度不再下降即可,通過冷卻的方式也能使得原料與空氣充分的接觸,起到了揮發味道,吸收氧氣等作用,使得原料中的怪味消散,也能起到去除雜質的作用。
⑷ 自製高粱酒的釀造方法
高粱酒做法,液態酒做法,製作工藝,各種細節
上次寫了一篇固態酒的文章,得到網友的鼓勵,很多網友讓拍成視頻,但是這幾天村裡改造,潤糧池和發酵池都沒法用了,所以一直沒法拍,不過我找到一個水瓮,就是那種陶瓷的大缸,等這幾天忙完了我就拍攝(由於用塑料桶泡糧和發酵我怕被網友說不衛生,所以只能等陶瓷的水缸了)其實考慮了很久要不要寫液態發酵法,因為顧慮很多,很多網友說液態的不好,垃圾,等等,還說用塑料桶不衛生,更有網友說液態酒就是酒精和水,對於很多不懂裝懂的我也不想去解釋,那些站在道德的最高端的人指點著那些不足,感覺自己像個聖人一樣,雖然沒什麼,但是對我也有很大的打擊,下定決心讓我寫這篇文章的,就是我考慮到面對不同的人群,可以選擇不同的工藝,像我在村裡,被一些酒精兌水的假酒5塊一斤,買十斤還送二斤的,如何讓我單一的去做固態酒?所以我考慮到面對不同的人群,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工藝,因此我一定要寫這篇文章。
又說了好多廢話,不過希望大家理解。我們還是以高粱為原料。
第一,粉碎
還是選擇新的高粱,將高粱篩選去塵,將高粱粉碎成麵粉(帶殼粉碎,不用去皮)麵粉沒什麼要求,有小顆粒也行,粗糙一些也行。
粉碎的高粱
第二,攪拌
將麵粉稱好(以100斤為例)倒入發酵容器中,加水這里說一下,水溫最好在30度以上,50度以下較為適宜,可將水曬一中午(水量為麵粉的兩倍也就是1:2的比例)水最好選用深井水或者山泉水,自來水有消毒液等其他物質會影響酒的口感,或發酵不徹底,影響出酒率,先倒總量的一多半的水,也就是四分之三,和麵粉攪拌均勻,不能有塊狀和乾麵粉。
加水攪拌
第三,加曲
將生料酒麴倒入38度左右的水中,將酒麴活化10分鍾,各酒麴不同使用量也不同,夏天我一般使用量為0.4%-0.5%,冬天0.5%-0.7%(可在攪拌麵粉前活化,攪拌好之後直接加曲)倒入攪拌好的麵粉中,倒入剩餘的水,然後攪拌均勻即可,攪拌時同一方向攪拌,比如順時針,就一直保持順時針攪拌(攪拌應上下翻動,讓酒麴和麵粉混合均勻)
發酵第三天
第四,發酵
將發酵容器半密封,不能全密封,應保持發酵的透氣性(能出氣,不能進氣,防止雜菌感染)環境溫度最好保持在30度左右最佳(五個小時內就開始發酵,有氣泡和麵粉翻滾聲)攪拌期為3201,也就是前三天一天攪拌三次,再三天一天攪拌兩次,以後就是隔一天攪拌一次,攪拌到酒醅不再冒氣泡停止,一般發酵期在半個月,我都是發酵45天或者兩個月,這樣發酵的更徹底,出酒率更好,發酵好的酒醅,顏色應為茶色,清澈。
發酵好的酒醅
第五,蒸餾
將鍋底水燒開,把發酵好的酒醅倒入鍋中,用水密封水封口,接通冷卻水,中火燒,開始不能用大火,等待酒流出,開始流出的酒為頭酒,應掐去,掐頭酒量為糧食的0.3%-0.5%,也就是一百斤糧食,掐3到5兩就可以,二段酒讓其流到無酒花掐出,綜合度數在50到65度,大火蒸餾尾酒。
高粱酒
注意事項,加曲攪拌要均勻,發酵時水溫要在30度以上,發酵容器要清洗干凈,不能有葷腥,發酵後第二天就能看出是否發酵正常,無拉絲無粘稠,有輕微酒氣,無邪氣,無苦澀味。
將二段酒放於陶瓷容器中,陳放半年就能喝了
⑸ 高粱怎樣釀酒
高粱怎樣釀酒
高粱酒的釀造過程相當繁復,細微地每一個步驟都必須用心處理大致上可分為「制麴」,釀酒二部分。:
一,制麴
經研磨→攪和→制麴塊→培麴→堆麴→磨麴→加入高粱發酵,完成制麴工作。麴「,是一種含有麴菌的物質,麴菌一旦加入蒸米或麥類,高粱攪和時,就能將澱粉轉化成葡萄糖,而產生酵母菌用以製造酒精。為能讓高粱酒能夠順利地發酵,制麴就成為必要的步驟。高粱酒的風味,品質及產量,關鍵性主要都是取決於酒麴的好與壞。小麥是制麴的所採用的原料,先要經過【研磨】成粉後,摻水【攪和】並倒入模子成型,【製作成麴塊】緊接著將麴塊送入培菌室中的麴架發酵。在【培麴】發酵的前三天,必須緊閉麴室門窗,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以幫助麴菌的順利繁殖。讓製成的麴塊發酵過程中溫度不斷地上升,水分也會快速蒸發,當溫度升高到達攝氏35??40度左右時,應將門窗打開調節,風干。在發酵期間,麴塊溫度需要保持在大約攝氏37度,隨時依溫度視狀況翻麴,然後才放入麴室中陳放【堆麴】。堆放麴塊時,中間應留空隙,保持空氣的流通才不會產生蛀蟲。冬季時儲存大約40天左右,夏季時儲存相對地可以縮短時間,酒麴的品質必須穩定新鮮。最後,從麴室拿出來後麴塊呈現土黃色澤,還需整塊再磨成顆粒狀稱為【磨麴】,如此才可以方便混合高梁釀酒發酵,完成制麴工作!
二,釀酒
經浸泡→蒸煮→冷卻→拌麴→發酵→蒸餾(第一道酒)→再拌麴,再發酵→再蒸餾(第二道酒),完成釀酒生產作業。料以採用高粱為主,雖然制酒的原料本是採用高粱,但因為高粱酒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原料中也有賴進口高粱。而在釀酒之前,必須先將高粱置於【浸泡】池中一天的時間。高粱浸泡完成後放入鍋中進行【蒸煮】,就是俗稱的「蒸高粱飯」,簡稱為「蒸飯」。每蒸上一鍋,使用到浸泡過後的高粱約為1000公斤,蒸煮的時間大約要二小時。高粱粒因為蒸煮的關系使澱粉質蒸透,又黏又稠,再經由輸送帶送至冷卻機進行【冷卻】過程,為了使高粱粒不致於太黏稠,並且可以加速冷卻所需的時間,此時可以加入谷殼攪拌。使用上,1000公斤高粱大約拌入20公斤的谷殼。高粱飯加谷殼達到冷卻的目的後,再倒入麴粉,通常500公斤的高粱飯混和谷殼,大約需加入37公斤的麴粉,【拌麴】時可利用拌麴機,使麴粉能夠均勻攪拌。接著,就倒進發酵池中【發酵】,發酵槽的高粱每隔三天就必須翻攪一陣子,以人工來翻攪,好讓它得以發酵均勻,所需時間大約十多天。此種拌麴攪????和的動作,稱為「翻槽」。將發酵好的高粱再度摻雜谷殼,放入鍋爐內蒸煮,大約一小時所蒸出的水氣,將會順著氣管循環,冷卻,流出來的液體就是新出爐的高粱酒,也是【蒸餾(第一道酒)】,稱為「頭鍋「。一個鍋爐約可蒸出100至120公斤的酒,酒精濃度為81℃。
蒸好第一道酒後,須將高粱渣滓出鍋,並送入另一道鍋爐,待見出冒煙,再加榖殼25公斤使其冷卻。後續加麴粉約50公斤,同樣再送進發酵池中發酵,也要進行「翻糟」工作,發酵時間大約十多天,此為再拌麴,再發酵的動作。發酵後立即進行第二次的蒸餾手續,就是【再蒸餾(第二道酒)】。時間上大約也是一小時,第二道酒較沒有高粱的雜味,較香,較純,比起知前較順口,稱之為「二鍋頭」,是部分品酒人士的最愛。
⑹ 自製高粱酒詳細步驟
自釀高粱酒
小貼士
壓力表到60度時要放冷卻水,這時酒就慢慢出來了,冷卻水溫度不能比手溫高隨時觀察,低火慢烤
⑺ 高粱釀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高粱是生產白酒的主要原料。以高粱釀造白酒,我國獨步世界,久享盛名。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風格展現了我國酒文化的深厚底蘊。高粱酒採用優質甜高粱為釀造原料,其中雅津甜高粱最好,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經過一整套科學、獨特、完整、嚴謹的浸泡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貯存的工藝釀制而成,具有酒體晶瑩醇厚,香氣悠久,味醇厚,口感清香綿長,各味諧調,恰到好處,酒味全面的獨特風格。
一﹑浸泡
將高粱送進泡水池, 加水浸泡24小時
二﹑蒸煮
浸泡後之高粱, 用鍋爐蒸煮, 俗稱「蒸高粱飯」, 簡稱「蒸飯」
三﹑冷卻
高粱飯蒸煮完畢, 用輸送帶送入冷飯機, 輸送途中加進谷殼,使高粱飯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卻
四﹑拌曲
將冷卻後之攙有谷殼的高梁飯, 送進拌曲機, 加入顆粒狀曲粉,用拌曲機使高粱飯與曲粉均勻混合後, 倒入發酵池
五﹑發酵
發酵10天後, 蒸餾得酒
六﹑蒸餾(第一道酒)
將發酵完成之高粱飯, 用人工倒入蒸餾鍋, 蒸餾所得謂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較具高粱味, 必須調兌以改善口感風味
七﹑再拌曲﹑再發酵
第一道酒蒸餾後之高粱渣滓, 出鍋再加谷殼冷卻,再加入曲粉均勻拌和, 送進發酵池, 進行再發酵12天
八﹑再蒸餾(第二道酒)
「第二道酒」較無高粱雜味, 較香﹑較醇﹑較順口
蒸餾過程中,酒液流出, 最先餾出之酒精濃度在80%以上, 謂之「酒頭」, 慢慢下降,酒精濃度在20%~40%為「酒尾」. 酒液以酒精濃度高低分開收集﹑儲存,濃度60~70% 作為大麴酒, 50~60%間為高粱酒。
調兌與灌裝
為使酒質均勻一致, 迎合消費者口味, 必須進行調兌, 又稱勾兌,將不同酒精濃度, 分次蒸餾, 以及年份, 作不同比例之「勾兌」,求其色﹑香﹑味上的均衡. 然後進行灌裝於玻璃瓶或磁瓶.灌裝前需於地窖存放若干時日(通常6個月以上),使新酒辛辣味經過老熟(熟成),去除糟味,改善口感.
⑻ 高粱釀酒工藝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1.原料處理:高粱必須粉碎,粉碎度應該為通過20目孔篩的佔70~75%,麥曲粉碎度應該通過20目孔篩的佔60~70%。稻殼清蒸,使用熟糠。根據氣溫條件,進行調整投料量、用曲量、水量和填充料量,嚴格控制入窖澱粉的濃度。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2.拌糟:濃香型大麴酒是採用混蒸續糟法工藝,配料中的母糟能夠給予成品酒特殊風格,提供發酵成香的前體物質,可以調節酸度,有利於澱粉糊化,也為發酵提供比較合適的酸度,可以調節澱粉含量。
在蒸糧前50~60分鍾,用扒梳挖出約夠一甑的母糟,倒入糧粉,拌和兩次。要求是拌散、和勻,不得有疙瘩、灰包。收堆後,隨即撒上熟糠。上甑之前10~15分鍾進行第二次拌和,把糠殼攪勻,堆圓,准備上甑。配料時,如果母糟水分過大,就不能將糧粉與稻殼同時倒入,以免糧粉裝入稻殼內,拌和不勻。拌和時要低翻快拌,次數不宜過多,時間不宜太長,以減少酒精揮發。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3.蒸糧蒸酒:窖上面是1~2甑面糟(回糟),故先蒸面糟。蒸面糟時,可在底鍋中倒入黃水,蒸出的酒,稱為「丟糟黃水酒」。蒸後的面糟成為丟糟,可作為飼料出售。
蒸完面糟,即蒸糧糟(大渣)。需要更換底鍋水。上甑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到輕撒勻鋪,避免塌氣。開始流酒時截去酒頭0.5千克,然後量質摘酒,分質貯存,嚴格把關,流酒溫度以25~35℃較好。蒸酒時要求緩火蒸酒,火力均勻,斷花摘酒,從流酒到摘酒的時間約15~20分鍾。吊尾時間25~30分鍾。然後加大火力蒸糧,以達到糧食糊化和降低酸度的目的。蒸糧時間從流酒到出甑為60~70分鍾。酒尾回入下甑重蒸。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4.打量水:糧糟蒸後挖出,堆在甑邊,立即打入85℃以上的熱水,稱為打量水。因為出甑糧糟雖吸收了一部分水分,但尚不能達到入窖的最適水分,因此必須打量水,以增加水分,有利發酵。量水溫度不低於80℃,才能使水中雜菌鈍化,同時促進澱粉細胞粒迅速吸收水分,使其進一步糊化,所以量水溫度越高越好。
量水用量視季節不同而異。一般出甑糧糟的含水量為50%左右,打量水以後,入窖糧糟的含水量應為53~55%。量水用量,系指全窖平均數,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是全窖上、下層一樣,有的是底層較少,逐層增加,上層最多,即所謂「梯梯水」。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5.攤涼:攤涼的傳統操作方法是將酒醅用木杴拉入晾堂甩散甩平,厚約3~4厘米,趟成攏,以木齒耙反復拉3~5次。攤涼是將出甑糧糟迅速均勻在冷卻至適當的入窖溫度,並盡可能地促使糟子的揮發酸和表面的水分大量揮發,但不可攤涼過久,以免感染更多的雜菌。攤涼時間,一般夏季為40分鍾,冬季為20~25分鍾,時間越短越好。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6.撒曲:泥窖一般為10~15米3,第米3可容糧糟800~800千克。當酒醅冷卻到撒曲溫度時,即可撒曲入窖,用曲量為每100千克糧粉下曲18~21千克,每甑紅糟撒曲4~5千克,根據季節變化有所增減。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7.入窖發酵:攤涼撒曲完畢即可入窖。在糟子達到入窖溫度要求時,用車或行車將糟子運入窖內。入窖時,先在窖底均勻撒入曲粉1~1.5千克。入窖的第一甑糧糟比入窖品溫要提高3~4℃,每入一甑即要扒平踩緊一次。裝完糧糟再扒平、踩窖。糧糟平地面(跌窖後),不鋪出坎外。在糧糟面上放隔篾兩塊(或撒稻殼一層),以區分面糟。面糟入窖溫度比糧糟略高。
裝完面糟後,用黃泥密封,泥厚8~10厘米。封窖的目的是杜絕空氣與雜菌的侵入,並抑制大部分好氣菌的生酸作用;同時酵母在空氣充足時,繁殖迅速,大量消耗糖分,發酵不良。在空氣缺乏時,才能起到正常的緩慢發酵作用。
加強發酵期間窖池的管理是極為重要,每日要清窖一次,不讓裂縫。發酵期間,在清窖的同時,檢查一次窖內溫度的變化和觀察吹口的變化情況。
發酵完成後就可出窖堆放,所得到發酵糟即母糟。母糟與高粱粉、稻殼按一定比例配料攪拌,上甑,蒸糧蒸酒。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8.勾兌:不同層次的糧糟蒸出的酒,醇、香、甜、回味等各有突出的特點,質量差異很大。因此必須進行勾兌,使出廠的酒,質量一致。
高粱釀酒工藝流程9.貯存:新蒸餾出來的酒只能算半成品,具辛辣和沖味,飲後感到燥而不醇和,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貯存才能作為成品。經過貯存的酒,它的香氣和味道都比新酒有明顯的醇厚感,此貯存過程在白酒生產工藝上稱為白酒的「老熟」或「陳釀」。名酒規定貯存期一般為三年。而一般大麴酒亦應貯存半年以上,這樣才能提高酒的質量。
"回酒發酵",是將成品酒稀釋到一定濃度,潑入酒醅中,再次發酵,這是濃香型曲酒提高質量的傳統措施.....
回酒發酵必需注意:(1)上排母糟發酵正常,風格好;(2)回酒不宜過多,一般每甑回酒3~4kg,入窖糟含酒量不超過2%,否則妨礙發酵;(3)回酒時要窖邊多潑,潑散潑勻,並應從量水中扣除.....
回酒發酵的作用:(1)使入窖糟有一定的酒精含量,抑制產酸菌的生長繁殖;(2)己酸發酵需要有酒精作為基質,因此回酒,特別是窖壁潑入,有利於己酸菌的生長繁殖;(3)有利於酯化作用的進行。
⑼ 釀酒固態發酵有哪些步驟
將固態懸浮在液體中的深層發酵,在沒有(或幾乎沒有)游離水的濕固體材料上培養微生物。
多數情況下在沒有或幾乎沒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濕度的水不溶性固態基質中,用一種或多種微生物進行發酵。
固態發酵具體步驟如下:
1.選料:
高粱是釀酒的主要原料,還可配合使用糯米、小麥、大米和除去胚芽的玉米等做原料,符合HACCP要求的白酒原料優先採用。
釀酒輔料的感官要求:應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適當的顆粒度;無污染、不含異雜物,乾燥、不霉變,不含或少含營養物質及果膠質、多縮戊糖等成份。
釀酒生產用水應符合生活用水標准要求。外觀無色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勾兌用水以軟水為好。
⑽ 高粱酒的製作方法
高粱酒的釀造過程相當繁復,細微地每一個步驟都必須用心處理大致上可分為「制麴」,「釀酒」以及「包裝」三大部分。:
一,制麴
經研磨→攪和→制麴塊→培麴→堆麴→磨麴→加入高粱發酵,完成制麴工作。麴「,是一種含有麴菌的物質,麴菌一旦加入蒸米或麥類,高粱攪和時,就能將澱粉轉化成葡萄糖,而產生酵母菌用以製造酒精。為能讓高粱酒能夠順利地發酵,制麴就成為必要的步驟。高粱酒的風味,品質及產量,關鍵性主要都是取決於酒麴的好與壞。小麥是制麴的所採用的原料,先要經過【研磨】成粉後,摻水【攪和】並倒入模子成型,【製作成麴塊】緊接著將麴塊送入培菌室中的麴架發酵。在【培麴】發酵的前三天,必須緊閉麴室門窗,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以幫助麴菌的順利繁殖。讓製成的麴塊發酵過程中溫度不斷地上升,水分也會快速蒸發,當溫度升高到達攝氏35�9�140度左右時,應將門窗打開調節,風干。在發酵期間,麴塊溫度需要保持在大約攝氏37度,隨時依溫度視狀況翻麴,然後才放入麴室中陳放【堆麴】。堆放麴塊時,中間應留空隙,保持空氣的流通才不會產生蛀蟲。冬季時儲存大約40天左右,夏季時儲存相對地可以縮短時間,酒麴的品質必須穩定新鮮。最後,從麴室拿出來後麴塊呈現土黃色澤,還需整塊再磨成顆粒狀稱為【磨麴】,如此才可以方便混合高梁釀酒發酵,完成制麴工作!
二,釀酒
經浸泡→蒸煮→冷卻→拌麴→發酵→蒸餾(第一道酒)→再拌麴,再發酵→再蒸餾(第二道酒),完成釀酒生產作業。料以採用高粱為主,雖然制酒的原料本是採用高粱,但因為高粱酒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原料中也有賴進口高粱。而在釀酒之前,必須先將高粱置於【浸泡】池中一天的時間。高粱浸泡完成後放入鍋中進行【蒸煮】,就是俗稱的「蒸高粱飯」,簡稱為「蒸飯」。每蒸上一鍋,使用到浸泡過後的高粱約為1000公斤,蒸煮的時間大約要二小時。高粱粒因為蒸煮的關系使澱粉質蒸透,又黏又稠,再經由輸送帶送至冷卻機進行【冷卻】過程,為了使高粱粒不致於太黏稠,並且可以加速冷卻所需的時間,此時可以加入谷殼攪拌。使用上,1000公斤高粱大約拌入20公斤的谷殼。高粱飯加谷殼達到冷卻的目的後,再倒入麴粉,通常500公斤的高粱飯混和谷殼,大約需加入37公斤的麴粉,【拌麴】時可利用拌麴機,使麴粉能夠均勻攪拌。接著,就倒進發酵池中【發酵】,發酵槽的高粱每隔三天就必須翻攪一陣子,以人工來翻攪,好讓它得以發酵均勻,所需時間大約十多天。此種拌麴攪�6�7�6�7和的動作,稱為「翻槽」。將發酵好的高粱再度摻雜谷殼,放入鍋爐內蒸煮,大約一小時所蒸出的水氣,將會順著氣管循環,冷卻,流出來的液體就是新出爐的高粱酒,也是【蒸餾(第一道酒)】,稱為「頭鍋「。一個鍋爐約可蒸出100至120公斤的酒,酒精濃度為81℃。
蒸好第一道酒後,須將高粱渣滓出鍋,並送入另一道鍋爐,待見出冒煙,再加榖殼25公斤使其冷卻。後續加麴粉約50公斤,同樣再送進發酵池中發酵,也要進行「翻糟」工作,發酵時間大約十多天,此為再拌麴,再發酵的動作。發酵後立即進行第二次的蒸餾手續,就是【再蒸餾(第二道酒)】。時間上大約也是一小時,第二道酒較沒有高粱的雜味,較香,較純,比起知前較順口,稱之為「二鍋頭」,是部分品酒人士的最愛。
三,包裝
二次蒸餾所取得的高粱酒還只是半成品而已,將蒸餾的第一,二道酒,經過調酒師傅的調配後,放入地窖中陳放與熟成,才能進行品質的評鑒,以達到出廠水準灌裝入瓶,並將成品上市出售供應給市場。高粱酒中,「頭鍋」最濃,「二鍋頭」最純。當製作成酒產品時,通常酒廠會將這二道酒以不同比例混合,再依酒精濃度的差別,取不同酒名以上市販賣。一旦酒的品質確認無誤後,就開始進行灌裝工作,一般約略可分為成卸瓶,洗瓶,灌裝,封蓋,檢視,封膠套,貼標簽,裝箱,封箱等幾道步驟。當酒液裝填完畢,務必再進行檢驗與包裝,完成整個高粱酒的製程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