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有哪些
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和受追捧的的学科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繁荣,高度文化自信的树立,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其中就包含了对我们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研究。然而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我国的民族音乐都采用的是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不能说这种做法是错的,或者说否定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音乐语言,全部的民族音乐论研究与教学都采用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会不会丢失本民族独特的音乐语言特色,我们不排斥也乐意接受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值得我们学的和借鉴的地方,但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把握其中“度”的问题,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西化;方法论
前言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我们对自己的音乐文化开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研究。民族音乐特别是中国民族音乐的课题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越来越炙手可热,许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把方向转向民族音乐的研究上。在民族音乐这个大的范畴里,中国民族音乐更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的传统瑰宝,是我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的丰富的,为丰富我国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由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和普及并没有及时的跟随时代的步伐,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1]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状况
中国民族音乐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别,分别为: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民歌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一般可分为分为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其中汉族民歌的体裁又可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古已有之,说唱音乐是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艺术,在唐代正式形成之前,其胚胎以孕育在其姊妹艺术之中。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以文学剧本为主题,以音乐,舞蹈,表演等为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民族器乐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 音乐美学的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采取那些方法
关于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自从音乐美学取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以来,人们就不断对它的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企图为这门学科找到某种比较确切的定义。这正如黑格尔所说:“就对象来说,每门科学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外一些着名的音乐词典,例如德国《大赫尔德词典》《里曼音乐网络词典》,美国《哈佛音乐词典》《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词典》,日本《标准音乐词典》《音乐大事典》,苏联《音乐网络词典》等关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的提法,并且结合这些年来的研究体会,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做出如下概括:
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把音乐的美学本质、价值与功能,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即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音乐实践主要是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等作为研究对象。
(一)关于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价值与功能
这是音乐美学所要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它是在哲学—美学的层面上认识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用哲学—美学的理论来回答音乐是什么的问题。只有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音乐美学中的其他相关理论问题,把握音乐实践及各种音乐现象的美学意义。这个课题首先要研究的是人与音乐的关系问题。人与音乐可能在各种层面上发生不同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呢?同时,在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问题时,还必须从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中,从音乐艺术的独特存在方式中,去进一步分析与揭示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关于音乐的价值和功能,是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音乐家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见解,提出过主张,有些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成为制定官方政策的理论依据,它们有的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然而也有的起了阻碍乃至破坏的作用。那么,从音乐的本质来看,它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功能?这些价值和功能的表现形式以及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音乐的价值和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以及不同音乐体裁的价值和功能的差异性等,都是这一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
这一课题将进入对音乐艺术的本体研究。人们通常把这个问题归结为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然而,为了避免以往研究中常常在概念上兜圈子的弊病,本书选择了一种更为简洁的方式,从音乐的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的角度直接切人本课题。本课题将着重研究音乐音响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美学特征,同时还将对音乐音响结构的风格变化规律做出分析。与音乐音响相对应的是它的表现对象。本课题将研究什么是音乐艺术特有的表现领域与表现对象?音乐音响结构何以能与它的表现对象相联系?这种联系的心理学依据是怎样的?进而,本章还将对音乐的情感性对象,描绘性对象,戏剧性对象,哲理性对象,以及与此相关的音乐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此外,还将论述是否存在着不表现任何其他对象而只呈现音乐自身美的问题等。
(三)关于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
对于音乐的美学本质和特性的研究,还必须深入到音乐实践的领域,对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进行研究。过去人们对音乐创作的研究,往往着眼于它的成果,即音乐作品,而很少对音乐作品的产生,即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然而,只有对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及其规律,包括音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想象与构思,以及主体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深人而具体地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对于音乐表演和欣赏活动中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它与一度创作的关系,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历史演变,音乐表演者的培养和训练;音乐欣赏的基本规律,它的性质、特点和不同方式,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都是音乐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的意义,而且有着实践的意义,它将对音乐实践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四)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如前所述,音乐美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学问,无论是中国或外国,历代的哲学家、美学家和音乐家们都有许多关于音乐美学问题的论述,涉及到音乐的本质、特征、功能和审美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对这些遗产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研究,是当代音乐美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都离不开前人已有的成果一样,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建设也必须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来进行。因此,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对于当代音乐美学的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对于音乐美学史及其理论思想的研究越深入、越细致,当代音乐美学的建设就越有根基。
上述几点,可以说是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当然,这些课题并没有把音乐美学所应研究的全部问题都概括进来,实际上,音乐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同时,音乐美学又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它应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体系,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必将会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纳入音乐美学的研究范畴,一些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将会在新的实践与新的研究方法的启示下,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认识。因此,为适应音乐美学不断发展的需要,音乐美学研究者必须确立一种开放性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态度。人类的音乐实践永远不会完结,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应该永不停滞,只有随着音乐实践的发展,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音乐美学才会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面我们大体上考察了音乐美学作为一门音乐学学科出现的情况以及它的研究对象和课题。当然,这并不是说音乐美学这门学问在西方只是从19世纪后半,在中国只是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从音乐美学的历史渊源来说,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这是因为所谓音乐美学,从它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人们在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对音乐艺术的思考和认识,简单地说,就是音乐思想。然而它又不是对音乐的任何思考和认识,而主要是指对音乐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的哲学性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知道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它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同样,音乐美学从它的根本性质来说,也可以说是音乐哲学。它作为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的学科,不仅在认识论上可以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音乐观,同时在方法论上也主要是运用哲学的方法,对音乐艺术的诸种现象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抽象思维,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无论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音乐美学都是对音乐所进行的哲学性的认识和思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研究音乐美学的时候,就必须把历史上人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认识,特别是人们运用哲学的方法对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和功能所进行的思考和认识加以归纳和总结,探索人们对音乐这门艺术的认识经历了一条怎样的思想历程,并且把它们作为建构我们自己的音乐美学体系的思想基础。
⑶ 你认为音乐学都包括什么
音乐学可系统分为: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比较音乐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治疗学、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形态学、律学、音乐声学、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评论、音乐哲学。音乐学,musicology,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⑷ 音乐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建国以来,我国音乐界十分注意音乐理论的研究。五十年代起就出版了专门音乐理论研究刊物。1953 年,在北京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所,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建立音乐学系,成立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教研室,开设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课程。同时,公开提出音乐研究为“民族音乐创作服务”的口号。当时的音乐学研究包括:西方音乐史、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中国古代音乐、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使用民间音乐的形式创作的音乐研究等。1959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独立,改为中国音乐研究所,后并入中国艺术研究院。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追求自我独立价值,国外各种现代思潮的传入,促进了我国音乐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全国所有的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甚至综合大学里都先后设立了音乐学系,音乐学研究生班,成立了单科(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的音乐学学会,音乐学及其分支(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等)开始被音乐界及社会人士注意起来了。 研究方法是人们衡量一门学科是否能够成立,是否成熟的基本标识之一。音乐学是针对古今中外的人类的一切音乐成果、音乐行为和音乐现象,去探寻音乐艺术含义和价值的活动,是对人类音乐成果的第二次创造。而这种探索在实践中总是通过一定方法和进程体现的。方法是一个理论体系的灵魂。方法无效,再美丽的构想,再严肃的目的,只能权作画饼。因此,方法的探究,无疑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音乐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研究方法一直是音乐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漫长的探索,已经形成了许多符合音乐发展规律、符合音乐学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有效研究方法。方法不仅仅是某个或某些具体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贯穿于整个理论研究过程中的总的思路和原则。 今天的中国音乐学作为一门有明确目标、有严谨理论体系且能充分展示其多种学术价值的人文科学,除了有一支庞大的学者队伍和大量具体的研究成果外,充分重视学科本身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建设,构成了中国音乐学学科的自身品格。中国音乐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提倡多维度的思维,根据具体研究学科门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及研究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的研究也更加体现出跨学科性、边缘性和交叉性,单纯独立的音乐学研究已成为过去。立体性的音乐学研究给研究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音乐学学科方法论的研究在今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代,众多中国音乐学者关注音乐学方法论的探索,各学科均涌现出一批研究方法论的专着,这表明,面对音乐学研究极为迅速而蓬勃发展的现状,中国音乐学界和音乐学人对音乐学研究方法的高度自觉。 http://www.musiced.com.cn/web/newAction.ac?ac=contentDetail&location=xxdt&ArticleID=896 这个网址可以帮到你
⑸ 17.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音乐心理学是音乐学与心理学交叉的学科,它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反应、行为的关系。它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听觉对诸如音高、音长、音色、音强、调式、调性、协和程度等音乐要素的认知,对音乐完形结构的感觉;音乐的心理功能,即音乐对人的情感和智力的作用,音乐环境对劳动效率的调节作用和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音乐创作的心理规律、音乐表演的心理特征、音乐对不同欣赏者的心理作用过程;音乐才能的构成、检测与培养等。过去把音响与心理关系的问题也作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例如噪音和孤立存在的音乐的物理属性与感觉的关系;音程对听觉所产生的融合、遮蔽作用;联觉问题;噪音对人的心理影响等。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分化,现在一般已经把音乐心理学与与音响心理学作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来对待。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分析与内省法 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的过程进行心理分析。对音乐家的自传、书信、日记、谈话以及创作手稿等进行研究,以求从中发现音乐创造的心理活动规律。奥地利音乐学家马克斯.格拉夫在1947年所定的《从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作曲心理过程》一书就是以这100多年间众多作曲家的大量作品和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他们的音乐创作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系统的探索和分析而撰写出来的,它为人们从心理角度了解和认识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因写音乐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训示,深化了音乐历史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取样标准,选择对象进行音乐心理调查,这是目前音乐心理研究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请有关对象到实验室听选定的乐曲,然后让他们填写问卷的调查方法,也包括在社会广泛散发调查表,以了解人们的音乐爱好、音乐行为的调查方式,后者研究的对象和问题面更广,可信程度更高一些。 3)测量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音乐才能的测试,它需要仪器的帮助和特殊的制音技术,目的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测量不同人群对音高、音强、音长、节奏、和声的分辨能力和对乐音和音乐的记忆力。
⑹ 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分支学科.
音乐学,是指音乐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术研究,过去强调对音乐的研究,要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那样,应有同样严谨和精确的定量定性的标准。现在更认为它必须包括一切可能想象到的音乐项目之研讨,也可说是有系统的音乐知识之整体性的,从大系统到小系统的研究。
系统分为:
音乐美学 音乐社会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民族学 比较音乐学 音乐教育学
音乐治疗学 音乐史学 音乐考古学
音乐形态学 律学 音乐声学
音乐创作 音乐表演 音乐欣赏
音乐评论
⑺ 音乐学概论课程讲些什么
音乐学概论课程讲述下属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学派和它们的学术观点。
《音乐学概论》的第一章是对音乐学的总论,之后再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三大部分,逐一介绍它们主要的子学科的研究对象、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学派和它们的学术观点。在《音乐学概论》的最后开列了一个有关音乐学各门子学科的书目,供大学做进一步的参考。
课程内容:
一、第一章 音乐学总论
1、第一节 音乐学的定义
2、第二节 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3、第三节 音乐学研究历中总述
二、第二章 历史音乐学
1、第一节 音乐史学
2、第二节 音乐考古学
3、第三节 音乐图像学
4、第三章 体系音乐学
三、第三章 社会音乐音乐学
1、第一节 音乐音响学
2、第二节 音乐美学
3、第三节 音乐心理学
4、第四节 音乐社会学
四、第四章 民族音乐学
1、第一节 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2、第二节 民族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3、第三节 从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历史、学派和主要论着
4、第四节 民族音乐学的现场工作方法
5、第五节 民族音乐学的记录与描写方法
6、第六节 民族音乐学中的乐器研究
⑻ 什么是音乐教育学什么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学就是研究音乐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策略等的一门学科,严格的说它还不是一门学科(所以音乐教育学多只在艺术教育界称呼)或称音乐教学论、音乐课程论更常规一些。研究方法也就是一般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的质的,实验、调查、访谈等等方法,没什么特殊的独有的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学专业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音乐与教育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国内的音乐教育专业更加偏向实践应用,更多地是学习实践教学以及演奏。而国外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方向非常不一样,更加偏向宏观研究。
和更重视学术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有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学法等。这个课程希望帮助学生了解外国音乐教育学专业与国内的同异,拓展音乐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介绍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学科分支,研究趋势,未来就业方向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开对国外音乐教学的误解,正确了解国外的音乐教育学的知识点,并辅助学生完成相关论文。导师介绍伦敦大学学院音乐教育在读博士。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音乐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拥有的三个英国硕士学位包括钢琴演奏、音乐学以及音乐教育学。目前为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学院的在读博士生。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已多年排名全世界QS全世界专业排名第一。
拥有丰富的音乐教学和学术论文辅导和写作的经验。目前辅导过的大部分学生都已成功申请上了国外大学的硕士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