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于学生最好的奖惩措施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
1. 剥夺型惩罚
这类惩罚的特点是用暂时剥夺学生某些权利以示警戒,但这种剥夺是暂时的。
(1)取消发言权
譬如某学生发言过多、侵占了他人的发言机会,教师可以暂时禁止他发言,让别人来说。但是这种禁止不宜任意延长到下一节课,除非他连续犯同类错误。
(2)不准进教室
学生无故迟到,可以罚他在门口等待几分钟。但是第一,一定要先询问迟到原因,如果他迟到确有特殊原因,并非过错,就可以不惩罚,但要向全班同学说明,以避偏向之嫌。第二,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并以不影响听课为底线。
(3)请出教室
学生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而且扰乱他人,或者故意与讲课教师顶嘴,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可以请他离开教室。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不准轰学生出教室,这是行不通的。但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必这样做。如:教师轰学生走,只为发泄一时情绪。又如:有些学生是轰不动的,硬轰只会酿成事端。所以,对这个惩罚措施应进行专题研究,分成多种情况,准备各种应对方案。笼统地说允许不允许没有意义。
(4)回家取东西
学生多次忘记带作业、学具等,老师可以令他回家去取,但是一定要问清学生住家远近、有没有钥匙、路上有没有安全问题,等等。对中学有些本来就喜欢逃学的孩子,用这招儿则等于任其“信马由缰”。
(5)放学不让回家
需要补写作业或者进行个别谈话时,可以在放学时不让学生回家。学生称受这种惩罚为“挨留”。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可过长,而且要跟家长打个招呼,以免家长着急。一般不要耽误孩子吃午饭或晚饭。同时,如果此法采用三次仍不见效,就要考虑更换其他方法。
(6)停课
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或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冲突激烈,确实需要暂时回避时,可以停学生的课。但最多有权停学生3天课,而且要报学校备案,再长一些应该经学校批准。停课必须事先通知家长。
(7)调换座位
调离原来的座位,换一个靠前(便于教师监督)、靠后或单独的座位(不易影响他人),这种惩罚方式也是必要的。此种惩罚的意图可以明确告诉本人,但是最好不要在全班宣布,
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要注意的是,新座位一定要保证他能正常学习,即使他经常不注意听讲。否则就有放弃之嫌,会激化学生及其家长与教师的矛盾。
(8)没收物品
学生上课玩东西,屡次提醒无效,或者学生把学校禁止的物品带进校园,教师有权没收。但是一定要注意,上课没收的东西,一般下课就要归还,一时不便归还的,要明确告诉学生何时归还。所谓没收,只是暂为保管而已,教师不可收来扔在办公室就忘记了,不管物品价值高低。有些不该还给学生的物品(如刀子),要通知本人后上交学校。
(9)取消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
可以取消学生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以示惩罚,当然这些活动应该是受罚者喜欢参加的,否则达不到惩罚目的。比如说完不成任务就不让打篮球等。
(10)(干部)停职、撤职
学生干部犯严重错误,可以停职、撤职,但轻易不要这么做。比较好的办法是留职不动,安排另一个同学实际上接过他的工作,待下学期选举时自然更换。
2.偿还型惩罚
这类惩罚的特点是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对所犯错误给予某种回应和补偿,以表示其有所悔悟,愿意改正。
(1)要求道歉
损害他人利益,道歉是必要的。要注意的是,不一定非要学生当时当场道歉,因为人在冲动的时候,往往难以认错,非要当场道歉,有时会激化矛盾。
(2)要求赔偿
损坏他人东西或公物,一定要赔偿。
(3)罚抄作业
不完成作业,抄袭他人作业,作业态度极不认真,教师可以罚其抄作业。应注意,一般不要超过8遍,否则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4)强制补课
补课一般是自愿的,但对于个别同学,也可以强制他完成本该完成的学业。但如果补课次数较多,应征得家长同意,而且不能占时间太多,不可收费。
(5)令写检查
写检查的办法只适用于那些很少写过检查而且头脑比较清楚的学生。检查的重点不应该是认错表态,而应该是反思自己犯错误的过程。
(6)令当众检讨
这种惩罚只适合那种已经震动全班的错误,当众检讨可以消除其消极影响。
3.“吃苦”型惩罚
这类惩罚的特点是让学生的身体“吃苦”,属于轻微的“体罚”。这种惩罚一定要掌握分寸,注意因人而异。
(1)罚站
罚站最好不当众进行,找个地方让他站在那里反省为好。时间长短根据年龄而定,中学生也不要超过半小时。
(2)罚体力劳动
罚做值日,罚为同学服务,对于那些特别懒惰和自私的学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其强度要因人而异,必要时可以有人陪着。
(3)罚跑步等
有些班主任采用操场跑圈、做俯卧撑等办法惩罚学生,也是可以的,但也要注意强度。
4.冷淡式惩罚
这是一种特殊的惩罚方式,就是“我不理你”,北京方言称为“臊着他”。经验告诉我们,这对有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对有些表现欲特强的学生和对班主任有点情感依赖的学生是有效的。不管你如何“耍猴儿”,我连看都不往你那儿看,这招儿也是很厉害的。需要指出的是:此法不可长时间使用,用一段时间,见好就收。
5.间接惩罚
这是指报告家长。不要轻易给家长打报告,但对有些学生,可以以此吓唬他,必要时再使用这个“武器”。如果发现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没有权威,那就千万不要再用这招儿,用了只能降低教师的威信。
6.“连坐”
一名学生有错,全班学生连坐。这一招还是很奏效的。例如我班晚上要看电影,但前提是全班同学的单词课文要过关。某同学拉了全班的后腿,结果全班同学逼着他背单词,效果比老师单独教育要好的多。
❷ 班主任运用奖励和惩罚制度时要注意什么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是小学生,他们会不分是非的跟你学;班主任要跟学生约法三章奖也不能超出自己或学生的能力范围,最好不涉及金钱,把学生奖的开心把自己也奖的开心。
在惩罚上我认为还是应该给他们既记忆深刻受到教育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下去教育他们。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避免不了对孩子进行奖励与惩罚。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
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体罚等。孩子的表现达到或超过我们的要求时,我们要给予表扬或实际的奖励。
如果孩子失败了,违背了我们的期
望,我们就批评或惩罚他们。奖励和惩罚有时候能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实施不得法,往往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甚至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心理健康受到较为严重的摧残。
所以在奖励和惩罚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巧妙的运用好奖励和惩罚。
教学中运用奖励手段:
对学生的奖励,应该有目的的。同时要注意精神和物质相结合。对学生的精神奖励,一般表现为口头言语方面:如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可
以说:“你真棒!”“相信你,你肯定行。”对于学生的作业本,则可以批语“你有很大的进步!”
“以后做作业再细心点。”“你的字真漂
亮。”甚至平时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和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对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等,效果同样很好。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则可以有针对
性。如在某次比赛活动中,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等。
当然,奖励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产生失效的后果,效果降低。过多的奖励会使学生失去荣誉感,使奖励流于形式。此外,还应该掌握好
奖励的时机,做到及时反馈,哪怕还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应及时鼓励,一点点强化,促进其良好行为的形成。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奖励时,必须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对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的提出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奖励才能发挥
它应有的作用。
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这一点要求老师要严格的分别:即是口头表扬还是
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鼓励还是物质奖励。
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
扬他,这样可以帮他恢复名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
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找他单独谈心,表扬他遵守纪律的
优点 ,鼓励他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不大的学生,发几个作业本给他以示奖励。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表扬,效果很不错。
❸ 小学生奖励和惩罚孩子的方式
通常我们说教育孩子的时候,让家长自行把握奖励和惩罚的度,那么这个度究竟在哪里,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个教育学家说“对孩子的教育,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奖罚并用,给孩子奖励惩罚就相当于给小树浇水施肥和修枝除虫一样,缺一不可。
奖励,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正确行为的一种肯定,从心理学上讲,奖励就是一种强化,把孩子表现好的部分强化,直至养成习惯、形成本能。
以上的按时起床、向长辈问好、认真完成作业都是我们家长的心里期望,是大家认可的好的行为,我们欣喜的同时便会给孩子奖励,以期望孩子以后能继续保持,而家长的各种奖励便是对这些行为的强化,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奖励叫做强化物。
我们家长的难点便是在于对强化物的把握不足,什么时候我们该给出什么样的强化物呢?
①不能误用奖励。比如:儿子见到心爱的玩具要买,妈妈不买,儿子就大闹,妈妈只好买了;爸爸在专心看书,儿子在旁边大声吵闹,爸爸就给钱买糖让儿子走;孩子死活不听父母的安排,父母给出各种物质诱惑孩子听话等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都只是家长对于孩子淘气无可奈何的妥协,各位家长一定要杜绝此种情况的发生。
②奖励规则明确。奖励是我们重要的强化方式,倘若奖励没有固定的规则,全凭家长的心意,随心所欲的,这样下来,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下一个行为是否具有努力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奖励还具有强化的意义吗?
③控制奖励频率。我们知道,奖励就是在孩子好的表现之后给出的强化物,假如奖励次次如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为了奖励而做事,一旦离开了奖励,孩子好的行为就不在了,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初衷,因此从一开始对于孩子的行为奖励次数就不宜过高,且需要变化奖励间隔的时间,打乱强化的规律,避免孩子专心地等待强化,最后使奖励由多到少,趋近于无。
④奖品适当,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最好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少物质奖励,比如发自内心的夸奖孩子“做的真棒!”之类的语言奖励;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等行为奖励;还有奖励小红花、积分、勋章等荣誉奖励;这些奖励都积极回应了孩子们的良好表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前进动力。
⑤奖励及时,一诺千金。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与孩子讨价还价。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呢?因为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规则,家庭有家庭规则,社会有社会规则,农民种田要符合自然规则,商人经商要遵循市场规则,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各种各样的规则,当违背规则时,就会受到惩罚,甚至锒铛入狱。
孩子也将面对这形形色色的规则,让孩子看到违背规则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印象才会深刻,才不会再犯错误。孩子犯错,与其留给无情的社会来教育,不如让有情的父母来帮助纠正。所以,教育和纠偏时,万万不可心软。
①家长情绪不良时,拒绝实施惩罚。惩罚本来就需要我们家长站在公平的角度上,以理性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把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极度容易将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宣泄在孩子的错误之上,使得原本的惩罚升级变味,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降低自己再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威信等等。
②惩罚规则明确。孩子第一次犯错,我们当然不会去严厉的惩罚孩子,只会耐心的教导他,那么这个时候也正是制定惩罚规则的时候了,下次再犯那么就应该执行这个惩罚规则,不能随意的更改妥协,甚至罚后又赏,如果这样做那么孩子对于这个错误的畏惧肯定是接近于零,再次犯错的几率却是高达百分之百。
③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惩罚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当众不留情面的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也更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使得教育失去意义。
④惩罚以后要和孩子沟通。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惩罚的原因。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
⑤惩罚禁止唠叨。针对同一错误反复的在孩子耳边唠叨,这样很容易就让孩子产生厌烦感、抗拒感,长期如此更是容易让孩子对家长的话产生“零反应”,反而是惩戒之后便雨过天晴,一切如常,让惩罚犹如一泓清泉中的一阵波浪,更能使孩子记忆犹新。
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掌握正确奖励和惩罚的方法,祝愿每一位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长!
❹ “奖励”和“惩罚”两种教育方法,哪一种更值得提倡
鼓励使用奖励这种方法来实行教育更有效。因为所有的教育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使用惩罚的方式就会加重这种逆反心理。奖励则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往好的方向发展。激发人的善的一面。
❺ 课堂奖励方法
很多老师都因为如何奖罚学生而苦恼。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倡导鼓励、反对惩罚的。老师们在一拨又一拨的奖励后,似乎学生们已经疲惫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奖励学生呢?
1.抓住你了
每周都努力“当场抓住”表现好或做好事的学生。让被“抓住”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写在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一个“好事罐”里。每到星期五,从“好事罐”里随机取出几张纸条,给被选中的学生发小奖品。
2.发奖励券
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如按时交作业、获得其他教师的表扬等。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如跟教师一起吃午餐,从奖品盒里抽取奖品,星期五获准喝软饮料、吃爆米花,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券才能得到这些“奖品”。到学年末,即便没有奖励,学生也可能表现得很好,这时教师可以时不时给学生“意外的奖励”。
3.答题奖励
将招贴纸裁剪成小的纸片,把有趣的题目写在纸片上,用一个大信封装起来,把信封挂在一个小黑板的旁边,小黑板上写“”。如果全班学生都表现得很好,或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表扬,或有特别出色的课堂表现,就从信封里取出一张纸片,把它贴在小黑板上。如果学生们回答对了纸片上的题目,就给全班同学一个特别的奖励。
4.惊喜
将SURPRISEE(惊喜)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吵闹或未经允许离开座位,便从末尾开始擦去一个子母。如果出现所有人都表现得很好,则按顺序添回被擦去的字母。
5.多姿多彩的“奖品”:
让学生和他最喜欢的人一起吃午餐;教师给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使用彩色粉笔;给图书管理员做帮手;邀请其他班的一个朋友来班里共进午餐;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跟老师共进午餐;在游戏中做主持人;给学生讲故事听。
6.奖励学生的十条建议:
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且费时间。
给学生的奖励要对他们有意义。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是特别有效的一种奖励。
用奖励来促使学生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
循序渐进,一次只聚焦一个行为,让学生们一起来选择。
特别奖励那些表现出责任感的学生,把课堂管理的任务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一开始可以奖励得比较勤一些,然后逐渐减少,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
对学习成绩要保持一贯的奖励。
随着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获得奖励的标准。
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不会起作用。
对于那些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调整,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小奖励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