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炼丹用什么方法最好

炼丹用什么方法最好

发布时间:2022-05-26 19:47:09

① 古代炼丹的过程的步骤

(1)调药
调药是最初一步,药不调则真种不生。是以佛经有“和合凝集,决定成就”之语。和合者,合神气二者为一也。神栖于心,气寓于肾,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气穴,始能神气相抱为一,而后始有真种发生。故一忌念动,念动则神驰;一忌昏睡,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故初坐时须放下心身,大静一场,即先以两目视鼻端,如木匠之标线,总要不偏不倚。然后返照两眉中间,俟眉间稍热,即用意从眉间运两道金光上至绝顶,再由绝顶双分左右,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入气穴。此穴在脐下一寸三分。目照于斯,神凝于斯,心目不离这个,行住莫忘此间,一念不起,万虑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气回,既不着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调我神气,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神气相抱,心息相依,而后入得大定,自有真动,以正所谓“冬至子之半,一阳来复时”也。此机虽动,我仍主静,仍凝神于气穴,呼吸也移到此处。我主于静,彼必愈动;彼愈动,我愈静,动气为神吸收,自与神混合,久而阳气充足,自有真种发现,产药景至。但年老精气衰残,必须二六时中常常回光返照,药始发生;一有间断,即不可得矣。
(2)采药
药产景至,如光透帘帷,火球上驰,耳后生风,暖溢四肢,恍恍惚惚,外肾勃然而举,此即采药归炉时也。当以神宰之,使不外驰;以息摄之,使归炉内。宰是以神探其动处,坐镇丹田,不沉昏,不散乱,主宰其间,动气自转而相依。摄是用呼气之法(〔注〕按采药当用吸机摄之归炉。此言“摄是用呼气之法”,疑属排印错误。因为,呼气时内气是下降的,而吸气时内气却是上升的。真种产出时,真气下冲阳关,外肾勃起,理当用吸气之法使其“逆归玉炉”。《大成捷要.采小药天机口诀》说:“先天真一之气以动,且不可出静,速凝神气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万虑俱宁,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腭,用撮字紧撮谷道,用闭字闭住三关,耳目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后随之而已”,可供参考。),即稍用意于呼,吸则仅随之而已。当此之时,呼吸绵绵,因用意于呼,元气亦随呼气转入穴内,此即摄之之法,亦名武火。
(3)封炉
如觉气已归炉,即当停止武火,正当沐浴;以目寂照,以意守护,以息吹嘘,以神熏蒸,不照而照,不守而守,以文火慢慢养之,亦曰封炉。达摩谓二候采牟尼者是也。封固少时,又有动机,一股阳火从中发出,方是周天机到,行阳火之时也。真意仍坐镇丹田,分意于阳火,使到尾闾,自然冲关荡窍,妙转*矣。运一周天后,归根复命,牢牢封固;静则朗照,动则如是,神行则气行,气住则神住,行住相依,始得其妙。此万古不传之秘,吾今露之矣。
4、炼药(小周夭)
真种摄归炉内,以目寂照,以意守护,封固少时,忽然一动,一股阳火从中发出,即《入药镜》所谓“鼓巽风,运坤火”之时也。当阳气动时,以神煦照,即以火炼药也;以息逆吹,使之上行,即以风助火也。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火同用,精自化气;气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升之机来则顺其机以升之,降之机至则顺其机以降之。总要明合辟之机,机动则随其机而行,机止则随其机而止,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自然而然,虽有神引而不着,虽以息吹而不滞。当升机发动时,元神仍凝玄关,稍分其神以引之上升,息之吹逼,不过着意于吸机,呼则听其自然。吸机虽向下,而气受真息吹逼,反转而上升也。用升用息,不过如是,余则听其自升自降而矣。
吾道法天,故以神为日,以精为海水。以神火炼精,即能化精为气,上升绝顶也。气从尾闾上通脑海,非由夹脊上升,别无径路。此即仙人之周天,佛家之转*也。不知行几许周天,精始尽化为气。到此火足丹成,马阴藏相,正宜温养。若再行火,必有伤丹之虞。倘若见几次机动,便谓周天功效,火候未足,外肾不缩,便妄自止火,则内丹未结。
总之,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能于二六时中“行住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则真种自见。此中有二候:气动一候,积气产真种一候。又有六候:药产一候,封炉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由阳生而采,采而归炉,此是调外药,不在六候之中。由药产而采,采而归炉,运行周天,升降沐浴,至于归根温养,余无事矣。
至于小周天纳甲、卦象之喻,子时起火,自尾闾向上,即是丑时,再上为寅时,再上为卯时,神气不行,沐浴也。如自鸣钟,内针转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药升之时,亦如此说,乃谓子丑均是微阳,至寅始三阳足备。此是借子丑二时明一阳,二阳之数,以喻药嫩之不可采,必待阳足始可采摄之义,非以子丑二时为生药之时也。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阳生于坤,至初八日上弦,阴中阳半,又谓之二阳生,此皆指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阳备足,始可采取。若此时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按:当为“过望”或“望远”)。一阴生于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阴生焉,至三十日只纯阴,药老不可采矣。
总而言之,曰一阳、曰二阳,曰震、曰兑。皆是借卦爻以明药嫩之不可采;曰一阴,曰二阴,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药老之不可用耳。
丹经谓周天必数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数。余谓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数。譬如自鸣钟指针,能统一周,即是十二点钟,何必再数分秒,徒劳神思乎!至于三十六、二十四等说,均是设词,并非令学者遇阳升时真数三十六,遇阴降时真数二十四也。气至尾闾上升绝顶。因其升,故曰阳;自绝顶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阴,其实只一物耳。换卦抽爻,亦是此义,不过虚比,安有爻象可言哉!因一阳初动,气到尾阎,即曰复卦,又曰子时;再升为二阳,在时为丑,在卦属临;再升为三阳,在时为寅,在卦属泰;再升为四阳,在时为卯,在卦属大壮;因其阳气已盛,故此时有沐浴之说,不过停而不行之谓。稍停即有动机,复上升为五阳,在时为辰,在卦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时为巳,在卦属乾,六阳足备,故有变也。由乾而变为姤,在时属午也;由斯渐渐下降,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又归根矣。其实,十二时与十二卦均属虚比,不过气到何处,即为何时,何卦,并非真有时,有卦也。譬如太阳在北为子时,到正南又为午时,在太阳乃莫明其妙,不过世人借言为子午,以分昼夜耳。
5、止火
止火乃大丹已成,不行周天火候也。老子曰:“知止不殆”,盖言丹成当应时止火也。向之所以用火者,为炼精化气耳。精尽化气,无精可炼,则火亦无所施矣。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过不行呼吸之火。若此时再用呼吸,再鼓橐龠,再行周天,则是丹已成熟,复加烹炼,未有不伤丹者。古仙云:“还丹未炼急宜炼,炼了还须知止足。”盖精尽化气,阳关已闭,即当停止呼吸,以待天机。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运行周天而已。
止火有时,不到其时而先止之,则漏尽未证;至时而不止,则火燥丹老。不前不后,适当其时,即阳光三现,乃止火景也。从阳光二现止,至阳光三现,正其时也。若到四现,则丹老矣。
止火之至,自应自应寂然定静,呼吸似有似无,神气似守非守。古仙云:“定里见丹成”,至言也。因不加温养,则大药不生。

② 古代中国炼丹家炼丹的方法主要是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虽然炼丹家以追求炼制长生不老之仙丹为目的,但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使他们成为最先开始进行化学实验和化学研究的人。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着名的要算晋朝的葛洪(约281~361)。

葛洪自号抱朴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每况愈下。但是,他发奋读书,无钱买纸笔,就用木炭练字。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因此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不做,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除炼丹外,他还把炼丹中观察到的化学变化详细予以记载。他一生着作颇多,有《抱朴子》内外篇共一百六十篇,还有《金匮药方》一百卷,《时后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着作。

在《抱朴子》书中“金丹”、“仙药”、“黄白”三卷,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从理论到实践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书中记载了很多丹药配方,描述了许多化学变化和炼丹设备,内容详细而具体,所含化学知识十分丰富。三卷各有特点:“金丹”以用无机物质炼出所谓长生的仙丹为主;“仙药”以讨论植物性的“五芝”用延年益寿为主;“黄白”以所谓人造黄金和白银为主。如在“金丹”卷中写道:“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红色的硫化汞一经加热就分解出汞,汞和硫化合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又恢复红色硫化汞的原状。后一种硫化汞的制成实际上是无机合成,有别于天然丹砂。这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我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知道了这一变化,而葛洪却是最早较详细记载这一化学反应的人。在“黄白”卷中,葛洪写道:“ (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 。”显然葛洪已经知道铅能变成红色的四氧化三铅,而四氧化三铅又能分解出铅,这里明确指出化学变化的可逆性。“黄白”卷中描述过外表像黄金或白银的金属,可能就是葛洪曾经制出的合金。在“金丹”卷中记载有溶解金属的药物,其中用到醋、硝石。硝石能提供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起类似稀硝酸的作用,所以许多金属和矿物都可以被它溶解。有意识地在醋酸中加入硝石,按近代化学的观点看,这是把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统一起来加以运用,在化学史上是一种创造。

炼丹术追求的目的是荒诞的,所依据的理论也大部分是属于唯心主义和迷信的。但由于炼丹家从事大量的化学实验,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观察和记载了虽然零散却很丰富的化学知识,包括设计和运用大量原始的化学仪器和设备,这些实验记录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它客观上对中国古代无机化学、医学等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③ 炼丹方法

丹方法:
2-18 级内丹都可以通过 3 颗同等级的内丹在炼丹炉中进行合成。合成有一定几率失败。
1-12 级的内丹通过相应等级的怪物进行炼化,炼化成功率 100% 。
其中 1-4 级的内丹通过铁炉进行炼化。
5-8 级的内丹通过铜炉炼化。
9-12 级的内丹通过雕花青铜炉炼

④ 古代火法炼丹中,主要的提炼方法是什么

在火法中,升华法是中国金丹术的主要方法。大多数的“丹”都是用升华法制成的,在前述金丹设备“鼎”“匮”“药釜”中常有升华作用。《太清石壁记》所载“太一硫黄丹方”是典型的升华法例子,其原文是:“石硫黄三斤。右捣研,入丹灶中飞之。以两盆子为上下釜盖。文火飞三日夜。并飞上釜,如金粉色,可研丸服之。”按此法制得的“太一硫黄丹”即今天的硫华。

⑤ 鬼谷八荒炼丹技巧是什么

鬼谷八荒炼丹技巧没有技巧,只需要提供相对应的药材即可炼丹,方法如下:

1、首先玩家启动游戏,如下图所示:

⑥ 古代炼丹术

道教主要道术之一。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炼丹的方法各种各样,不光有火炼,同时也有水炼,冷炼等等一系列的方法来炼制不同的丹药。
道士炼丹的理论基础,是术士们对生命诞生、成长、成熟、衰落,死亡这五部的本质的思考、人的死士,是因于内气绝神散,于外血尽躯朽,所以,服用丹药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肌体免于衰老、伤残。黄金,千年不朽,百炼不化,自然成为了术士的首选。东晋术士葛洪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另一方面,炼丹家的思想受黄老的影响较大,因而他们把长存人间,永不死亡的境界同羽化成仙,飞升太空的境界一并视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所以,那些见火升华,去质轻化的物质,在他们看来是灵异之物,服用这些药用的人可以染上灵气,换骨轻身,遨游宇宙,这样,以丹砂、水银为代表的另一类物质进入了方士的视野,因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它“细理红润,积转愈久,变化愈妙,能飞能粉,能精能雪,能拒炎,能化水,销之可以不耗,埋之可以不坏。”可见,丹砂被认为是很有灵气的。
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或者比应用在天文学上较为隐晦和难以捉摸,但中国的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知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炼丹理论书籍,它的开端便有下列一个表:

阳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阴 六 七 八 九 十

这个表对于阴阳、五行和数字的分配,与"河图"是一致的,可见理、气、数的原理和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而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因此,一个人必须命中注定与仙有缘才能炼成金丹,否则必定失败。从历史上看,方士们对炼丹的方法及理论一开始是比较模糊的,只有一个总的原则,终于到了东汉,一位叫魏伯阳的术士成为了炼丹术的立法者,他写成关于炼丹的纯理论性着作《周易参同契》,第一次把《周易》的阴阳学理论用于阐释炼丹术,他提出了炼丹要讲究药物的“阴阳相合”,注意配搭,否则就不可能制造出真正有益的丹药。 正是由于魏伯阳的贡献,唐代的方士们才可能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把各种矿物分成了阴药和阳药两大类,提出理解和运用阳药和阴药间的两性交媾,消长变化,彼此共济和相互制约是掌握炼丹原理的关键。通常认为,那些容易燃烧,颜色赤黄,见火升华的矿物,隶归于阳性,例如黄金,见火燃烧的硫磺,色泽鲜红的丹砂,生于“向阳之山”加热飞风升腾的雄黄,而那些好伏不动,志性沉滞,形势顽狠,不能燃烧或形成于阴山水旁的,归于阴性。如黑铅,形色晦暗;如汞,其状如水似银;还有硝石(KNO3)生于湖边或阴湿角落,生于山阴的硇砂(NH4Cl)矾石[KAl3(SO4)2(OH)6]这些都是阴药,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搭配和炼制就可以练成外丹,进而辅助内丹的修炼了。

⑦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理论是什么,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简介
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价值,内服者因为其中一部分具有毒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消散在历史长河中。也就造成后来所谓“神丹妙药”,以求“长生不死”“还丹成仙”言论的误向传导。
道家外丹黄白术在中国盛行了近两千年。我国着名的化学史专家袁翰青先生认为: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它所用的实验器具和药物则成为化学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物质准备。虽然道家外丹黄白术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道家金丹家顽强不息的实践和探索活动,客观上却刺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纵观整个世界化学发展史,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化学在炼金术的原始形式中出现了”一样,在东方,道家外丹黄白术则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就是最初在唐代道家金丹家“伏火”实验中孕育出来的,在北宋时期率先应用于战争之中。而道家外丹黄白术中的金丹思想在中国古代化学思想史上则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有关道家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代化学思想的贡献,可参阅今人盖建民着《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等相关书籍。
外丹术: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
释名
化学Chemistry,阿剌伯炼金术Al-Kimiya受内丹影响。
引言
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或者比应用在天文学上较为隐晦和难以捉摸,但中国的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知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炼丹理论书籍,它的开端便有下列一个表:
阳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阴 六 七 八 九 十
这个表对于阴阳、五行和数字的分配,与"河图"是一致的(参考本书第一篇),可见理、气、数的原理和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而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

⑧ 古代的水法炼丹是怎样的

水法炼丹是我国古代炼丹的方法之一。大致包括溶解和溶化、水中加热、水中长时间高温加热、低温加热、静置于潮气或碳酸气中、以少量药剂使大量物质发生变化等手段。

通过运用水法的实践,古代金丹家发现了某些化学反应过程,能在水银和一些药物中熔解黄金,从硫酸铜矿石中制取纯铜等。这些都为现代实验化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早期水法炼丹的重要文献《三十六水法》中存有古代金丹家溶解34种矿物和两种非矿物的54个方子。《抱朴子·金丹篇》也记载有许多同类的丹方。这些古方再加上唐宋时期的记载,使我们今天还可以略知古代水法炼丹的大概。水法炼丹处理药物的方法,大约有这样几种:化、淋、封、煮、熬、养、酿、点、浇、渍,以及过滤、再结晶等。

化即溶解,有时也指熔化;淋是用水溶解出固体物的一部分;封即封闭反应物质,长期静置或埋于地下;煮即在大量水中加热;熬指的是有水的长时间高温加热;养是长时间低温加热;酿是长时间静置在潮湿或含有碳酸气的空气中;点是用少量药剂使大量物质发生变化;浇即倾出溶液,让它冷却;渍是用冷水从容器外部降温;过滤是利用介质滤除水中杂质的方法;再结晶是产生无应变的新晶粒。

水法炼丹的另一发现,是水溶液中的金属置换作用。金丹家早有金属互相“转化”的理论,他们为了制作“药金”,梦想找到使某种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白银的方法,从很早的时代就注意到溶液中金属互相取代的现象,以为那就是金属的“转化”。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把实验扩大到硫酸铜以外,发现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的性质和曾青相似,可以用来制造“熟铜”。

这说明金丹家先后做了很多实验,对金属置换现象作了相当细致的描述。但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在后来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湿法冶金胆铜法的起源。

⑨ 伏火的炼丹方法

(1)伏火北亭法:北亭砂三两(明白者),以黄蜡一分半(熔作汁,拌北亭令匀),作一团子,以纸裹。炒风化石灰一斗,用一磁罐,先将一半风化灰入于罐内实筑,内剜一坑子,放北亭于内,上又将一半风化灰盖,准前实筑。初用火三斤以来,渐渐加火至五七斤,三复时足,乃起一弄十斤火锻,令通赤。火尽,候冷取出,用生绢袋子盛。又掘一地坑子,可受五七升,满添水,候泣尽水,安一细磁碗于坑子内,上横一杖子,悬钓北亭袋子于碗上,更用一盆子合盖,周回用湿土壅盆子,勿透气。三复时并化为水,取此水,拌调前件二味药。(《云笈七签·卷七十六》)按,此例详细说明了“伏火”北亭砂(即硇砂)的方法。
(2)《飞伏法诀》曰: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用八气、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周而砂伏火毕。每一候飞伏法: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离卦。(《云笈七签·卷六十九》)
因为矿物药的炮制方法直接渊源于道教的炼丹术,所以不唯道教书籍,即古医籍中“伏火”用例亦很多。
(3)伏火硫黄法:先用硫黄五两,水飞,去砂石,称,研为末,用瓷合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置合子在上,用泥固济,慢火养七日七夜,候日足加顶火一煅,候冷取研为细末。(宋《杨氏家藏方·卷七·泄泻方二十道·玉粉丹》)
(4)水银在丹砂中,伏火则溜汞于下,同他药炼之则结粉于上。(清《本草述钩元》卷一《水银粉》)
从动词义引申之,凡经伏火法炼制过的状态,亦称为“伏火”,此为形容词。
(5)素真用兑添白铜法:白铜一斤,锡一两,右令烊之泻酒中,出之打破,取伏汞一两,胡同律二两,油脂一升,煮令脂尽,胡粉色赤,即伏火。(《云笈七签·卷七十一》)
(6)七返丹砂虽燠令伏火,本无四象五行,筋骨血肉,阴阳气不全,如服之,令人五脏血干。(《云笈七签·卷六十四辨金石药半去毒诀》)
(7)伏火丹砂,保精养魂,尤宜长服;伏火石硫黄,救脚气,除冷癖,理腰膝,能食有力;……伏火磁石,明目坚骨;……伏火水银,压热镇心。(《千金翼方·退居·服药第三》)
(8)通顶抽风散主:硝石二两,以新瓷瓶内盛硝石,渐以火熔成汁,以生萝卜子,时时投三十二粒入于硝内,候烟出尽又投,直候萝卜子、硝石无声,硝已伏火(《太平圣惠方·治眼睛疼痛诸方》)
(9)通灵玉粉方:硫黄半斤,以桑柴灰五斗,淋取汁,煮三复时,时以铁匙抄于火止试之,候伏火即子,候干。如未伏,更煮,以伏火为度。伏了即细研为散。(《太平圣惠方·硫黄丸》)
(10)雷公云:“凡使,先研如粉,以磁瓶子于五斤火中煅令通赤,用鸡肠菜、柏子仁和作一处,分丸如小帝珠子许,待瓶子赤时投硝石于瓶子内,其硝石自然伏火,每四两硝石用鸡肠菜、柏子仁共十五个帝珠子,尽为度。(《证类本草·硝石》)
(11)《大明》曰:真硝石,柳枝汤煎三周时,如汤少,即加热者,伏火即止。……时珍曰:熔化,投甘草入内,即伏火。(《本草纲目·硝石·修治》)
判断是否已伏火的方法是直观法:将成品置于火上烧,看其是否发生变化,不变化便为伏火。变化依据一是颜色变化,二是有无异味,三是有无特殊烟气。所谓“若能制伏,拒火色而不易本元”(《云笈七签》卷六十八《四黄制伏品第五》)也。如上引第(9)例中试硫黄是滞伏火即是,硫黄本为黄色,但其“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中华本草》1册422页)后来积累了经验,掌握了到什么程度便已伏火,并不需检验,如(11)例将硝石“熔化,投甘草入内,即伏火。”
当然,炼制丹药是为了服后能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但事与愿违,从帝王到方士,历代因服食丹药而丧命的屡见不鲜。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有些矿物经了火同样是有毒的,有些在伏火后毒性甚至更强。如丹砂经火使硫化汞氧化而成汞,有大毒。
“伏火”另有“伏炼、飞伏、伏、制、死、伏制、住、住火、拒火”等十数种叫法。例子甚众。如:“光明砂一斤伏炼得十四两”(《云笈七签》)。“硫黄制汞,芒硝伏雄”(唐·《丹方鉴源》),“制”、“伏”二字对文,制亦伏也,指硫黄、芒硝作为辅料能分别命名汞和雄黄伏火;《庚道集·伏硫法》:“用白花益母草自然汁煮七伏时,火上试。……未伏,再煮二三日,用益母草滓铺底盖头,慢火至猛,加煅三五日,即死。”以上“死”即“伏(火)”意。“住”如:“夫汞遇则飞,不能使住。凡所为者,盖亦多矣。若非物制伏,不可为之。今以药伏之,万不失一。”(《云笈七签·太清丹经要诀(并序)》)“住火”:《丹房镜源》芹花“用煮雌黄,立住火”。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一来解释一下教材错解的例句。白矾是含水硫酸铝钾,经高温密闭煅后失去结晶水,即成为枯矾。《医学入门》:“(白矾)细研入瓦罐中,火煅半日,色白如轻粉者,名枯矾。”与“若经大火一煅,色如银,自然伏火,铢薱不失。”内容一致。五方草、紫背天葵二味自然汁是伏制白矾的辅料。白矾用二味自然汁作辅料煅成的枯矾,已经伏火,所以精华物质“铢薱不失”。

⑩ 怎样炼丹

练丹就是把练丹炉预热,然后把药材剁成泥状通过模具压制成球形,最后投入炼丹炉,烤干了就变成丹药了。古时候就是这个练丹法,练出来的丹药里有大量有毒重金属。

阅读全文

与炼丹用什么方法最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枣庄女人月经不调治疗方法 浏览:750
除螨最快方法图片 浏览:561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拆手机 浏览:95
检测抗红细胞抗体方法 浏览:603
打印机缓存文件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62
食用营养膏使用方法 浏览:520
经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34
苹果输入法的声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47
找到简单的方法英语 浏览:524
水的洁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05
如何去液毛的方法18岁以下 浏览:49
简单死亡方法 浏览:397
初中语文合作教学的步骤与方法 浏览:395
社会研究方法因子生态分析法 浏览:545
欧式地板的安装方法 浏览:468
编织披肩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37
集体备课的步骤和方法微博 浏览:802
易拉罐做花篮简单方法 浏览:706
如何抓住涨跌的方法 浏览:844
种草花常用方法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