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助呀 关于园林设计方面的论文
一、题目
先找自己感兴趣的题目,题目越具体越好写。像楼主说的:“欧洲建筑风格”题目太大了,随着写论文的进行,就会感觉到工作量大,不好写。其实并不是题目具体就是不好的论文,题目涉及范围广就是好论文。事实正好相反。另外楼主要搞清楚,景观不是建筑,楼主可以写景观风格而不能写建筑风格。建议楼主深化确定自己的题目,比如说:欧洲哪个国家的景观风格,或者哪个设计师的景观风格,或者找一些资料,写哪个设计师的哪个作品,因为你说是要找个景点写。楼主可以找一些资料确定自己写什么东西。
二、资料综述
论文里面60%都是要查阅相关资料来的,楼主要搜集相关信息。先介绍一下你的题目的情况,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是怎样的。另外就一些资料,比如图纸资料:平面图、航拍图、效果图等,视你写的题目和角度而定。建成后照片,民众的反应,等等。
三、研究方法
大的论文都要介绍你的研究方法,以证明你的研究的可行性,如果是小的论文可以不用写这部分。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资料综述,问卷调查,采访等。如果楼主要写的是毕业论文,那就免不了这一段了。一般景观论文的常用方法就是案例研究。但是案例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而且,严格的说,论文是不能用一种研究方法的。因为不知道楼主需要不需要写这部分,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如需要些这部分,楼主可以与导师商量商量看。
四、分析和观点
前面几部分已经介绍了丰富的资料,然后在这里分析你的资料,同时提出你的论点。其实分析也没什么难的,无疑是把你找的资料的东西提升一下,比如你可以根据资料总结出“欧式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欧式景观设计存在哪些问题”,或者“人们对欧式景观的期待与需求”等等等等,把资料归纳一下。
如果你做好这四个方面,无论是大论文还是小论文,相信你至少能得到80分以上了。
Ⅱ 风景园林的学科内涵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风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构成图底关系,相辅相成,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本学科涉及的问题广泛存在于两个层面: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空间与形态营造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和风景园林学美学理论是风景园林学3大基础理论。它们分别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和美学为内核,广泛吸收以下学科的理论成果而形成:地理学、林学、地质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公共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风景园林学空间营造理论(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是关于如何规划和设计不同尺度户外环境的理论,是风景园林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又可细分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过程模型、评价模型、变化模型、影响模型和决策模型等六个模型;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如下8个技术环节:确定范围与目标、数据收集与区域分析、现场踏勘、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现状调研报告、多方案比较、概念设计、项目概算和施工设计。
景观生态理论(Landscape Ecology)是风景园林学在解决其根本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的关键工具。它是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论研究的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景观格局的形成及与生态学过程的关系;景观的等级结构、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推绎;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等。
风景园林学美学理论(Landscape Aesthetics)是关于风景园林学价值观的基础理论,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学与艺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特点。它融合中国传统自然思想、山水美学和现代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提供了风景园林学研究和实践的哲学基础。
风景园林学横跨工、农、理、文、管理学,融合科学和艺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一般而言,风景园林学较多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学科融贯方法:风景园林学的具体规划设计过程,吸收了“整体论(Holism)”、“开放复杂巨系统论(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和“融贯学科(Transdiciplinary Method)”的成果,应用相关科学(自然和社会科学)、技术(构造、材料)和艺术的知识和手段,综合解决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开放性、复杂性问题。
实验法: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离不开实验,如工程材料与工艺性能、植物抗旱抗寒特性、观赏植物花期控制、新品种繁育、城市街巷气流规律、景观心理规律、园林的医疗作用等。
田野调查法:适用于收集环境建设与维护工作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资料,以及对其规律的研究。如场地与环境的基本特征、游人的活动规律、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民众的各种要求等。
Ⅲ 怎样好好学习园林的理论知识
园林着作
一,朱千华着《岭南画舫录》
《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是一部关于岭南古典园林文化的随笔集。作者是着名散文家朱千华先生。作者选择岭南古典名园数十处,加以述说其历史背景与家族秘史,并从岭南古典园林的历史、结构、意境、特色诸多角度,全面解析了岭南古典园林独特的秀丽景观与内在的精神意涵,给我们以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本书文辞密丽,气象典雅。让我们跟随作者行走于苍茫的百越大地,走进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私家园林,去寻找岭南人独特的精神个性。古代岭南人对于园林独特的审美视角与开拓精神,至今仍感染着我们,令我们悄然动容。
二,陈从周着《说园》
本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诚如叶圣陶先牛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文笔清丽可诵,引人入胜。不仅是一部园林理论着作,又是文学作品,别具一格。
三,童寯着《江南园林志》
本书是论述和介绍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着作,中国建筑学家童寯着。作者在抗日战争前遍访江南名园,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绘摄影,以多年研究心得于1937年写成此书,1963年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198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着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
四,车前子着《品园:良辰美景奈何天》
《品园:良辰美景奈何天》是一本关于苏州园林的游园日记;一座异样亲情的园子;一个诗人的生活梦境……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苏州园林在范式上属于私家园林中的文人园林,它们的格局普遍偏小。苏州目前所开放的十几个私家园林,大多数是文人园林,在这十几个园林中,有所谓的四大名园。四大名园按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依次排列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这并没有道理。其实苏州园林有两次重修,一次在太平天国之后,一次在一九四九年之后。可以说,苏州园林的历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明)计成着《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着。明末造园家计成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编辑本段
园林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一定专业技能的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园林学概论、美术、植物学、园林工程制图、测量学、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海五大园林之一、园林设计导论(双语教学)、环境艺术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学、园林设计学、园林工程学、园林植物概论(双语教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草坪学、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施工操作等。
毕业生应具备知识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具备扎实的园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 、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及美学知识 , 能应用相应的艺术理论及设计手法对自然景观、植物材料进行艺术创造。
3 、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
4 、具备风景区、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5 、掌握必要的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技术。
6 、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与科学研究,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7 、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及城市环境与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8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9 、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
10 、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体育锻炼基本方法,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习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就业方向
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大体分为三个方向:1.园林景观设计,进入设计公司设计院等;2.园林工程施工,进入园林工程公司或园林局等单位;3.以及园林植物研究,进入科研机构或院校等。
毕业生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就业,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与形象思维表达能力。
可考的职称
职称证: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这些只要条件够就可评。
还有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等要参加全国的考试。园林设计师目前还没有组织全国性的执业资格考试,国家正在酝酿执业考试的方式、名称及内容。
相关资格证书:花卉工(初、中、高级)、绿化工(初、中、高级)、园林施工员(初、中、高级)、植保工(初、中、高级)、景观设计师(初、中、高级)等等这些要参加考试。
专业前景
园林植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城乡环境的绿化美化更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园林专业是造福人类、前景无限的专业。
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并重。学生既熟悉园林植物种类与习性,又具有园林艺术修养和制图功底;既可从事园林植物繁育、栽培、流通、应用以及园林企业经营管理,又能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
Ⅳ 园林设计理念有哪些
园林设计理念
一、园林设计“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
1、“计”者,计谋,策略之意。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
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经,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
园林发展的趋势:以生态学的原理和实践为依据,将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人工摹仿自然如何学好园林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1、首先要总结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国园林设计之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提高园林创作水平,为人类服务;
2、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成功的实践积累将反过来促进园林艺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提高艺术观、审美观,并借鉴姊妹艺术的成就,扩大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动手、动脑;多看、多问,做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二、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一)依据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遇。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境,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1、科学依据任何园林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2、社会需要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要反应社会的意识形态。
3、功能要求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4、经济条件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都和经济是紧密联系的,因此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一项优秀的园林作品,要想从理想变成现实,必须做到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相互协调、全面运筹,争取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原则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形式尽管世界造园艺术具有世界文化的一般内容与特征,有着园林艺术的统一性,但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自然隔离、社会隔离和历史心理隔离等,因此,各民族的园林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园林形式。
传统形式
1)、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建筑式)
西方园林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地形、地貌
(1)、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和缓坡组成;
(2)、在山地、丘陵地区,由阶梯台地、倾斜地面与石级组成。
其剖面线呈直线组合2、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体依据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多为几何形体。
3、水体(水景)
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
4、建筑强调建筑控制轴线。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5、道路广场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线部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建筑主轴线和广场轴线常常合二为一。
6、种植设计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等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7、园林小品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雕塑常设于轴线的起点、交点、终点上。西方传统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总之,规则式园林强调人工美、理性整齐美、秩序美。给人严整、庄重、雄伟、开朗的景观效果。由于它过于严整,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拘谨,空间变化少,一览无余。
2)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
自然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中国园林从商周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网师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1、地形、地貌: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
2、水体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形式多样,人可接近。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如设驳岸亦为自然山石堆砌。自然式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河、湖、池、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瀑布、跌水等。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采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3、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舫、楼、阁、轩、馆、台、塔、厅、堂等。
4、道路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丛、林带组成自然形空间,道路的平面与竖向剖面均为自然曲线。除有些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
5、种植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树木不修剪。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
6、园林小品多采用自然峰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像,并多置于风景视线的焦点上。碑文、石刻、崖刻、匾额、楹联等对中国园林独有的“意境”的形成至关重要。追求自然而高于自然。
总之,自然式园林空间变化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山前山后自成空间,引人入胜;自然式园林追求自然,给人轻松、亲切的感受。
混合式实际上绝对的规则式与自然式是少有的,只有以规则式为主或以自然式为主的区别,当两者比重相接近时便称作混合式。
在混合式园林中,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一般情况,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的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条
件较复杂,具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
新形式发展与演变在欧洲,随着植物生态学和对植物认识的发展,人们对植物由原来艺术地享用,变成科学地运用;对生物链的认识,把生态平衡园林联系在一起。
我国在解放后,人民政府赋予园林绿化以新的生命,确立了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对皇家园林进行了修补开放。以后全面学习前苏联,行道树在全国各大城市广泛兴起,同时小游园、街头小绿地也广泛兴起,但多为中轴对称形式,活动空间犹如糖葫芦。
后来又出现了自由式,即活动空间自由组合,没有严格的对称关系。
深圳,又出现了抽象式园林。这种园林
新形式力求做到:
(1)、强调开放性与外向性,与城市景观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便于公众游览,使形式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行为和心理,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2)、以简洁流畅的曲线为主,但也不排斥直线与折线,它从西方规则式园林中吸取其简洁明快的画面,又从我国传统园林中提炼出流畅的曲线,在整体上灵活多变,轻松活泼;
(3)、强调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带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浓的装饰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
(4)、讲究大效果,注重大块空间,大块色彩的对比,从而达到简洁明快,施工完毕后即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5)、重视植物造景,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植物进行构图,通过平面与立面的变化,造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台效果;
(6)、形体的变化富于人工装饰美,即善于变化又协调同意,不流于程式化。为提高施工的精度和严密性,基本形体应有规律可循;
(7)、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具有独创性,与传统园林绝无雷同。
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抽象式,即从许多具体事物中舍弃个别非本质属性,抽取共同本质属性,将物体造型简化、概括,提炼成极为简练的形式,或成为具有象征一意义的符号。
Ⅳ 园林景观的设计研究
无论是在东方或是西方人眼中,景观设计都是一个美丽的概念,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哪怕是同一景观设计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设计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设计是美的。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设计。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本控制。西子湾园林景观设计通过运用各种景观设计手法,巧妙地将水景、绿化、道路、广场、小品雕塑、石景、活动设施等景观元素与简约的建筑有机结合,丰富各园林景观空间,在满足居民交通、游赏、活动要求的同时,兼顾各单元的个性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种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花草树木,形成可居、可游、可观的景观家园,使景观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成功的地形营造结合疏林草地,在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的同时降低了园林成本。人造微地形有利于空间的划分,通过空间变化及植物的搭配,可丰富小区的景观效果。疏密有致、开阔与密闭结合,是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通常设计师会运用景墙、密植中层灌木地被、构筑物等元素达到分隔空间的效果,但如果人造微地形设计得合理,同样可达到设计师想要的效果,而且建设成本比景墙、地被、构造物低得多。
在西子湾景观设计初期,营造的地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地形较低、高低变化不明显、园路流线不畅等问题,在此情况下施工难度大、造价高,通过对设计地形的调整,特别是调整微地形土坡的形状及标高,最终达到高低有序、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也避免了工程浪费。因此,充分利用地形的营造,配合适量的园建、水景和有序种植乔灌木、草地,可在有效的成本节约前提下,创造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小区园林景观。
水景观设计的创造及合理利用,“园无水而不活”,水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魂。水景常常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睛之作,但水景观的建造成本较高,而且会给物业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因此,水景设计集中在主要的出入口、居民集中活动的区域,其他区域应该严格控制水景的规模,提高水景观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西子湾区内较大面积水景的营造,旨在点明“亲水”及“自然生态”这一主题。在绿地中开辟一条溪涧,成为社区的焦点,岸线流畅简洁,增强了小区的自然生态气息。在水的周边提供交流的场所,通过临水广场、亲水平台、木栈道、戏水溪涧、喷泉、涌泉等的设置,体味临水而居的生活。园区营造亲水活动及赏景停留的空间,在溪边栽种风味十足的植物,使自然的魅力尽显无疑。湖面自然流畅,水体有收有放,有源有尾,亲水平台尺度宜人,环湖小径曲径通幽充分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
园林植物的合理选用及种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合理选用及种植,抛弃堆砌及大面积地被种植的做法。在进行绿化种植时应定位为创造一个清新疏朗、自然简洁的开放型生态绿地,即以疏林草地、配合适量的灌木、地被以及配合人造微地形营造植物景观设计。采用疏密相间的手法布置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态,形成起伏有致,收放有序的天际线和林冠线。通过不同品种植物的搭配,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阴、冬季有绿的丰富植物景观。大量使用乡土树种,效果好、易生长、好管养的植物。少用、甚至不用难管养、无遮阴效果、难移植的植物,如棕榈科植物、胸径很大的大树等。
Ⅵ 风景园林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构成
从涉及相关学科来看,主要和理工学科、农林学科、医学生理学科、艺术设计学科以及社会人文学科相关。
从具体学科分支内容上来看:理工类涉及生物学、植物学、地理地质学、土木建筑学等,生物栖息地、植物造景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地形地貌、环境灾害、水土保持以及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建筑构筑物造型、设计、施工、结构等。 主要有土地、资源、信息规划与管理,在崇尚构建低碳、生态和高效社会的今天,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学科的应用拓展方向来看,细分化的专业内容需要加以横向整合,因此,根据以上的学科分类,我们可以从相关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上进行进一步梳理。
Ⅶ 从国内外风景园林发展历史的启示,谈谈你对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转)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走向的思考
作者:吴祥艳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京华园林工程设计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于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综观市场结构变化,培养锻炼新人,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会上交流探讨的项目不仅代表着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走向生态的设计
交流会上,无论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环境设计还是大尺度、区域范围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力求冠以“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往往单独开辟“生态景观展示区”(或生态园林区),甚至有些项目本身即以“生态公园,生态...”定名。由此可见,对“生态设计”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风景园林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导则。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称得上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难道仅仅依靠“多种植物、引水入园、减少建筑小品和硬质铺地的面积”就能实现改善生态的要求吗?一些设计项目采取极具“人工性”和“装饰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并贴上生态设计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与生态效益的改善无补,而且会造成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误解。
近年来,国内园林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真正有意义的实践项目却不是很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实践更应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圈层不同,生境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惟有此,才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本届交流会上,王绍增教授介绍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及其在江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即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态机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生态设计不仅要调整好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且要关注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及栖息的地丧失”。设计师通过采取“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及能流和物流跟踪”等生态计算方式,增加对生态系统的敏感和关注,并尽可能的采用“保护、减量、再利用、再生”等手段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从而提高生态设计的综合效益。此外,还要考虑生态效果的评价,这是检验生态设计成败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国会就要求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诸如大气、水质和生物学等受到项目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美学评价。
生态设计日益成为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与文化及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湮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1]”。
2 走向文化的设计
本届交流会上讨论的25个项目,除去“生态设计”这一重要理念以外,设计师重点阐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意境的创造曾经是我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精髓:秦汉山水建筑宫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清代江浙写意派山水园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联景题”都书写着园主人和造园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赏者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与古代造园师衣钵相承,成长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沃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关注园林使用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煞费苦心的经营着园林的意匠,力求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本次交流会上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介绍的“九日-旭”广场,以“后羿射日”的主题文化为景观创作之源;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介绍的保定环城公园项目则是以保定历史文化典故和历史地段之特色为主题,设计了8个主要景点。
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地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论及:“‘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绝少‘鹿砦’‘文杏’之盛,而冒托于辋川,不如‘嫫母’传粉涂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慎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意思是说:园林的建造要因人因地制宜,假如本来没有崇山茂林的幽雅,而借用“流觞曲水”的美名,绝少“鹿砦”“文杏”的佳胜,而冒托“辋川别业”的雅号,正像“嫫母”涂脂抹粉,只能使之显得更丑。所以说造园如做诗文,必须文题相对,方能成为佳作,如果离题万里,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好文章。因而,景观设计师对园林主题的定位应该小心谨慎,将其建立在对园林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结构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园林使用者行为心里特点的关怀上,而绝不是突发灵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应该过于抽象晦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过于具象,缺少含蓄美;或采用低俗的手段表达低级趣味的主题等等。
“走向文化的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风景园林行业新时代的到来。早在1998年北京市园林局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指出“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的文化内涵,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2]”。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师及从业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景观的文化含蕴,而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将其与生态的、经济的、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园林文化。
3 走向区域的设计
当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范围已经大幅度的展拓,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园(古典园林)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汪菊渊先生在1998年的《中国大网络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论及“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即造园)、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与生态关系密切,是应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出现的,尤其是第三个层次上的大地景观规划。
本次交流会上研讨的25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上述三个层次,小尺度的造园项目,如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如保定高科技开发区河套绿化,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项目,都不能脱离生态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俞孔坚)。
4 走向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4.1 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园林行业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将园林设计师从手工绘图的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绘图的准确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异地设计师的合作成为可能。例如,1993年,美国着名景观设计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华盛顿特区的五个组织的设计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区域景观规划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安·L·麦克哈格(Lan.L.Mcharg)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区域景观要素的分层、叠加分析,为设计师更全面的把握环境的特质,并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3]。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园林主题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虚拟空间、人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待环境态度的变化决定了现代园林的主题创作必须适应现代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传统园林的方式方法来约束现代园林建设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园林必须在吸取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革,反映并满足新时代使用者的欲求。
(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风景园林行业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设计程序的变革 现代景观设计已不再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附属,而应该走在两者的前面,甚至是同步进行。惟有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要求,以达到改善全球生态的目的。此外,科学的设计程序也是现代景观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视日渐凸显,设计师从立项阶段即开始与委托单位接触,为委托单位出谋划策,从而达到科学立项,科学规划设计和科学实施管理的高标准。本届交流会上北京多义景观设计公司介绍的“杭州西湖西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即反映了景观设计程序的日益科学化的趋势。
4.2 风景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着。高水平的造园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艺术对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场景范例(范本或蓝本)。18世纪英国的图画式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建设无不从当时的风景画中吸收创作的灵感,或直接通过造园实体的组织来表现画意和诗情。
第二,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画室,脱离画布,亲自参与到现代园林的创作中,将景观和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地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在景观和艺术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动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发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着名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第三,景观设计师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收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去,创造出具有强烈艺术境界的景观杰作。例如:美国着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受到60年代极简艺术的影响,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极简艺术特色的景观作品。本届交流会上研讨的一些项目也展示着设计者对景观艺术的追求,努力创造出高水准的景观作品。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并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素养”才能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Ⅷ 中西园林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 作者: 周武忠 来自:硕博文库 ]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
【文献属性】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01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英文标题】Gardens: the Ideal Home of Mankind——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 Garden Arts
【文章作者】周武忠
【指导教师】奚传绩
【英文关键词】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arts; comparative study; garden styles; principal elements of gardening; ideas of garden design; essence of garden making.;
【中文摘要】本文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为主的综合比较研究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侧重于风格的分析和植物、假山与石景的比较,也涉及理水和 建筑等其他造园要素。
研究表明,中西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之后由于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不平衡,而在西方世界内部先后出现了16、17世纪以“第三自然”为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和18世纪英国的写实主义自然风景园。前两者均深受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影响,但意大利园林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法国园林的专制主义表现在造园风格上形成了差异;第三者则是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经验主义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综合作用的结晶。中西古典园林...
【英文摘要】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rden styles, plantscape and stonescape, as well as waterscape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have drawn a parallel between the classical garden arts in China and that in the West mainly by historical and parallel comparative methods. It 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imilar historical origins, the classic gardens in China and those in the West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 ideas, styles and landscapes of the gardens e to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
1 绪论 12-30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范围 12-17
1.1.1 本研究的目的 12-13
1.1.2 本研究的范围 13-17
1.1.2.1 关于“中西” 13-14
1.1.2.2 关于“古典” 14-15
1.1.2.3 对比时期确定的依据 15-16
1.1.2.4 对“园林”的界定 16-17
1.2 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 17-22
1.2.1 前人的研究成果 17-21
1.2.2 存在问题 21-22
1.3 研究设想和研究方法 22-26
1.3.1 研究设想 22-24
1.3.2 研究方法 24-26
1.4 预期结果和意义 26-30
1.4.1 有助于把握中西园林艺术的真面貌 26
1.4.2 有助于扩大园林学研究的领域 26-27
1.4.3 寻求中西园林的共同的发展规律 27
1.4.4 为创造新的造园艺术风格提供历史借鉴 27-30
第一部分 造园风格研究 30-110
2 中国古典园林 30-57
2.1 研究概况 30-34
2.2 发展轨迹 34-42
2.3 中国风格的形成 42-48
2.3.1 崇尚自然 42-44
2.3.2 写意手法 44-48
2.4 园林意境的创造 48-57
2.4.1 诗画与园林意境的创造 50-52
2.4.2 独特的时空意识 52-53
2.4.3 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53-57
3 西方古典园林 57-110
3.1 研究概况 57-59
3.2 发展轨迹 59-88
3.2.1 西方园林的起源 59
3.2.2 古希腊园林 59-61
3.2.3 古罗马园林 61-63
3.2.4 中世纪园林 63-65
3.2.5 意大利园林 65-74
3.2.5.1 人文主义者园林 65-69
3.2.5.2 风格主义与造园 69-71
3.2.5.3 巴洛克园林 71-74
3.2.6 法国园林 74-81
3.2.6.1 法国文艺复兴花园 74-78
3.2.6.2 古典法国式 78-81
3.2.7 英国园林 81-88
3.3 西方园林风格的形成 88-110
3.3.1 意大利花园的特征:“第三自然” 88-93
3.3.2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 93-99
3.3.3 英国自然风景园 99-110
第二部分 造园要素比较 110-192
4 植物景观 110-146
4.1 植物种类 110-119
4.1.1 中国 110-114
4.1.2 西方 114-119
4.2 象征意义 119-124
4.3 引种交流 124-127
4.3.1 中国花卉传西方 124-126
4.3.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西方植物 126-127
4.4 配置艺术 127-146
4.4.1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 127-133
4.4.1.1 模拟大自然植物景观 127-128
4.4.1.2 重视“意”与“匠”的结合 128
4.4.1.3 重视植物同园林其他要素的关系 128-130
4.4.1.4 中国士人的植物配置 130-131
4.4.1.5 中国民间的植树风俗 131-132
4.4.1.6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式 132-133
4.4.1.7 重视古树名木 133
4.4.2 西方园林植物配置 133-146
4.4.2.1 树木修剪术 135-136
4.4.2.2 丛林 136-137
4.4.2.3 花结园 137
4.4.2.4 绿廊 137-138
4.4.2.5 花坛、花圃与花境 138-140
4.4.2.6 草本园 140-141
4.4.2.7 植物园 141-142
4.4.2.8 植物迷宫 142-146
5 假山与石景、水法和建筑 146-180
5.1 假山与石景 146-165
5.1.1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 146-155
5.1.1.1 “台” 147-148
5.1.1.2 海中神山与远景式假山 148
5.1.1.3 土、石结合之山 148
5.1.1.4 近景式写实假山 148-149
5.1.1.5 白居易与山石审美 149-150
5.1.1.6 宋徽宗与寿山艮岳 150-151
5.1.1.7 叠石、匠师与写意式假山 151-155
5.1.2 西方园林中的石景 155-165
5.1.2.1 罗马和中世纪花园中的石作 157-158
5.1.2.2 园林中的雕塑 158-160
5.1.2.3 让风景直言:洞穴 160-162
5.1.2.4 让风景直言:假山和岩石园 162-165
5.2 理水 165-170
5.2.1 中国园林中的水景 165-167
5.2.2 西方园林中的水景 167-170
5.3 园林建筑 170-180
5.3.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 170-175
5.3.2 西方园林中的建筑 175-180
6 讨论与结论 180-192
6.1 中西园林艺术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180-185
6.1.1 中西园林艺术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180-183
6.1.1.1 中西园林艺术起源的相似性 180-181
6.1.1.2 中西园林艺术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181-182
6.1.1.3 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182-183
6.1.1.4 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183
6.1.2 原因分析:中西园林艺术的人类同一性 183-185
6.2 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性 185-187
6.3 中西园林艺术的精髓 187-192
致谢 192-193
参考文献 193-196
附表 196-207
1 意大利建于16~18世纪的别墅一览表 196-198
2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 198-199
3 欧洲园林中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景观 199-200
4 植物的象征意义 200-203
5 西方献给天神的植物 203
6 西方献给圣人的植物 203-204
7 部分树种自中国直接传往英国诸岛的日期 204-205
8 应用于美国南部地区园林中的中国原产植物 205-207
9 现存的有迷宫的欧洲园林 207
来源:http://www.wuys.com/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27
Ⅸ 我要写园林方面的论文,请教一下目前有哪些热点问题值得研究
一、 园林树木学方向
1、 当地的行道树调查及应用研究(可选1~3种)
2、 当地的优良树种在园林上应用现状研究(可选4~5种)
3、 当地的优良花灌木调查与研究
4、 公园树种的应用和调查及其分析
5、 树木园的建立和管护初探
6、 森林公园的树种资源初探
7、 森林公园的树种规划及其应用
8、 当地红叶树种的调查与分析
9、 有前途的红叶树种调查与筛选研究
10、 彩叶树种的选择及其应用
11、 某1~2个树种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
12、 树种对环境的影响初探
13、 树种与热岛效应的调查与初探
14、 当地着名的庭荫树调查与初探
15、 当地有发展前途的匍地类树种调查
16、 当地藤本类应用和发展前途较好的品种探析
二、 园林设计与工程方向
1、 浅论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2、 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
3、 试论临水建筑的布局形式及其造景特点
4、 园亭的造型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5、 花架、走廊的类型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
6、 现代园林绿化中园灯的造景与装饰功能浅析
7、 大门及出入口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其造型设计方法
8、 从建筑空间处理的典例看园林艺术的魅力
9、 古典与现代园林建筑之比较
10、 园林建筑设计(本人的设计作品)
11、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12、 浅析假山的叠山手法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
13、 现代园林中水景工程的作用及其特点
14、 试论土方工程在地形改造中的作用
15、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初探
三、 花卉学方向
1、 结合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谈谈如何与国际花卉市场接轨?怎样才能成为世界花卉大国?
2、 你所在地常见的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室内观叶植物、木本花卉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区别和栽培特点是什么?
3、 花卉栽培的环境包括哪些方面?与花卉栽培有何关系?
4、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规划生产100万支切花的花场,应该有哪些条件和设施?需要资金是多少?
5、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规划生产50万盆花的花场,应该有哪些条件和设施?需要资金是多少?
6、 实地调查,在你们地区有哪几种切花百合?它们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7、 实地调查,在你们地区有哪些切花月季品种?它们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8、 实地调查,在你们地区有哪些切花菊品种?它们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9、 实地调查,在你们地区有哪些切花香石竹品种?它们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10、 实地调查,在你们地区常见的年宵盆花有哪些?介绍五种常见盆花的栽培技术要点?
11、 你所在的城市中,国庆节花坛类型有哪些?它们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是什么?
12、 你所在的城市中,露地花卉有哪几种应用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13、 请你设计一个最受欢迎的花坛?用文字和画图说明花坛设计思想和施工方法?
14、 实地调查,室内盆花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在室内什么地方摆放?能摆放多长时间?怎样养护管理?
15、 实地调查,在你们地区有哪些花卉采用无土栽培?它们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四、 园林规划方向
说明:以下各论文需以实例进行说明,并配以适当平面图、立体图或透视图。文字数量控制在3000~5000字。
1、 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
2、 北方(南方)城市街道行道树和人行道绿化带的规划设计
3、 城市滨水带绿地的环境设计
4、 居住区中活动场地的调查分析。(应包括:儿童游戏场、体育活动场、停车场)
5、 城市儿童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包括:设计原则、各分区设计方法,实例分析2~3例、结语)
6、 城市广场的绿化设计。(应包括:广场种类、绿化设计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3例左右、结语)
7、 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方法。(以2~3个城市为例)
8、 大学校园的绿地规划设计。(应包括:校园分区、各分区绿地设计注意的问题、实例分析、结语)
9、 托幼机构的绿地规划设计。(应包括:原则、各分区绿地设计、举例2~3个、总结)
10、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1~2个实例分析)
11、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应包括:布局形式种类、特点,以3个城市绿地布局为例说明)
12、 小城镇公园设计。(应包括:小城镇公园的发展、设计方法、举例2~3个)
13、 居住区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包括:在居住区中的位置、布置形式、设计方法、举例4~5个、结语)
14、 工厂绿地的规划设计。(举例3~4个)
15、 城市中小学绿地的规划设计。
16、 医疗机构的绿地规划设计。
Ⅹ 园林绿化设计的方法
王养田
摘要:“节约型园林绿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它是一种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几个主要城市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总结概括出河南省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并由此引申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应注意的几点事项,对以后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些建议,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环境的展望。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 建设情况 途径 技术措施 建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节约型园林绿化开始进入人们的思想。
一、节约型园林概述
“节约型园林绿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 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二、河南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现状
绿地多了,环境好了,生活越过
越有味了……这是河南省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以后人民的评价。
近年来,全省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这一主题,实施科技促绿,以绿兴绿,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推进了城市园林生态景观建设,提高了城市绿化技术含量、景观水平和艺术品位,实现了城市绿化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对河南省几个城市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情况陈述如下:
(一)、郑州市
1、近年来,每年新增绿地500多万平方米,在耐旱耐寒、后期管养成本低的乡土树种上增加了投入,减少了夏天吸晒、影响雨水涵养的地面硬化,把建设透水遮荫的生态停车场提上议事日程,提倡并大力开展了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始终保持在35%、32%、8.9平方米的水平,使大部分市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色空间。
2、积极开展以节财、节水、节能、节地和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在保护改造老品种的基础上,广泛引进新花种、新树种,科学配置园林植物,丰富和完善了园林绿化体系。
3、金水河中水利用、植物园雨水收集等做法更是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加强了对建成区内毁绿、占绿等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
4、为解决黄土裸露,保护岸堤,防止乱倒垃圾,对东风渠、七里河、熊耳河进行了绿化。河渠规划综合考虑各种景观要素和活动内容,结合每一条河的周边环境特征,建设绿色的,文化的,生活的,现代的,节约的城市滨河绿地。
(二)、濮阳市
1、优先使用乡土树种,濮阳市行道树以国槐、法桐、馒头柳等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以丁香、棣棠、海棠、碧桃、月季、连翘、迎春等为主,大大降低了种植和养护成本。还积极开发利用野生地被,如筛选出的大花牵牛,花大色艳,在篱墙上攀爬,或做成骨架造型,越到深秋,越是花繁叶茂;又如波斯婆婆纳,冬季可耐-20℃低温,与过路黄、白三叶等地被组合应用,不仅形成色块组合,而且可以营造四季景观;蒲公英以其较强的自播能力和低矮的株型,可以营造缀花草地的景观。
2、在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益鸟防治等绿色环保防治方法,减少了药物投入,有效保护了环境。
3、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推广精细化管理和责任制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引进市场机制,以绿兴绿。园林绿化处鼓励职工个人出资在绿地光照条件欠佳、水肥条件不好以及基本郁闭的树林下引种麦冬,在保证景观和生态效益前提下,扩繁获利归职工个人所有。此举不仅降低了城市园林建植费用,还让广大职工得到了实惠,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节约型措施,目前,全市年节约各类农药近6000公斤,节水近3万方,节约资金6万元,实现了园林绿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充分发挥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绿化用地的作用,保留自然的植物群落,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在郊区绿化用地中,使用粗放管理的植物材料进行绿化,如在乙烯路栽植麦冬、活血丹等地被或撒播油菜花;如在中原路西段撒播宿根花卉;如在黄河西路沙壤土质中栽植地被石竹;如在开州路利用花坛内空白地扦插育苗等,提高了景观效果,改善了生态环境。
5、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立体空间绿化,因地制宜,推广屋顶绿化、停车场绿化、墙面、桥体等垂直绿化方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在道路两侧结合现有的围墙或其他城市建筑设施,利用三叶地锦、常春藤等攀援植物进行绿化和美化;对河坡利用护坡能力强,耐粗放管理植物如扶芳藤、常夏石竹等地被进行绿化;在停车场种树,树阴下停车,其他墙体、屋顶、桥体、河道、湖岸、水域、河边等有条件的设施都进行了绿化。
6、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段安装抽水泵,利用排放的污雨水来浇灌就近的绿地;在有水体的公园,直接抽河、湖水浇灌花木,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费用。
7、大力引种应用节能耐旱地被观赏植物。宿根地被和花卉,具有粗放管理,一次栽植多年生长的特点,大面积栽植,成本较低,而且大多花色鲜艳,花期较长,夏秋盛花,弥补北方夏秋开花植物较少的不足,推广应用的宿根花卉有大花秋葵、金光菊、天人菊、月见草、半枝莲、二月兰、虞美人、宿根美女樱等。推广应用的耐阴地被有玉簪、萱草、沿阶草、崂屿苔草、常春藤、扶芳藤、堇菜、活血丹、蛇莓等,丰富林下景观,增加绿量;引种应用的耐旱地被植物有麦冬、鸢尾、常夏石竹、景天、绣线菊、玉带草等。
8、成立园林基质厂,购置树枝粉碎机,利用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生产适合植物生长的、无毒的、质轻的营养基质。基质厂对不同的园林材料,分类处理应用,粉碎加工处理后,制成花木专用肥、土壤改良材料、营养基质、园林覆盖物或美化装饰材料等。园林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减缓了城市园林垃圾的处理压力,提高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良性循环的能力,同时对环境保护、开辟新肥源和促进园林事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也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有效途径。
9、利用建筑垃圾堆土成山,既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又营造了绿地起伏的地形,满足了市民的愿望;还充分利用园林苗圃剩余的苗木和地被,对西环土山进行绿化,在保证了山体绿化和植物多样性的同时,形成了浓郁、自然的风格;还利用中心广场精品改造后多余的植物材料对颐和广场进行建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三)、平顶山市
1、据介绍,目前全市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1327.5公顷,绿地率为29.5%;绿化覆盖面积1517.8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3.73%;公共绿地48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6.92平方米。近年来,积极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大力推广节水、节电、节地、节材新技术,节约了大量绿化建设资金。
2、依据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从规划设计入手,采用乔灌木片林的绿化模式,减少草坪比例,降低养护成本,引种推广了鸢尾、小叶扶芳藤、棣棠、连翘等乡土耐旱植物。在树种选择上,该市也以成本低、易成活、适应性强的乡土落叶树为主。
3、市园林部门改变以前使用城市自来水浇灌的方式,利用中水系统,对新建绿地提前安装地下喷灌系统,然后再进行绿化栽种。同时,市区绿地浇灌主要使用湛河河水,在公园、广场设计人工湖、在城区道路立交桥等低凹处设置雨水收集装置,用于绿化浇灌。
4、根据树木规格大小,市园林部门合理确定株行距及苗木用量。在绿化建设和花坛摆放中,所用的辅助材料如遮阴网、支撑架、花盆、栅栏等,用后都要统一回收,多次重复利用。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材料费近万元。建设路东段迎宾大道采用绿地浇灌用电与道路照明用电共用一个系统,白天浇灌,夜间照明,互不影响,节约效果明显。
5、将鹰城广场、湛河公园等绿地景观照明灯换成节能灯,在达到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灯管用量。目前,各公园、广场节能灯使用率超过95%。在近年的街头游园建设中,还使用新能源,在部分地段使用太阳能路灯。
6、立足煤城特点,对采煤形成的塌陷地进行整治,改建成公共休闲绿地。如在西高皇塌陷地、八矿塌陷地建成建西生态园和东湖公园。另外,对容易造成城市粉尘污染、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煤矿矸石山进行绿化。二矿和八矿矸石山经过绿化,目前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公园。
(四)、安阳市
1、目前,安阳市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344.2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70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586.0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32.11%,绿化覆盖率为37.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6平方米。 近几年来,安阳市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2、注重城市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完美融合,殷墟遗址、天宁寺等历史文化景点遍及市区。安阳市围绕文化景点建设公园、游园、广场,形成了“绿中有景、景中溢翠”的节约型景观园林。
3、生态建设城乡一体。安阳市结合林业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城乡一体绿化,利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了城市周边的生态园、防护林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绿色屏障形成,彻底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4、计划与市场完美结合,生产绿地建设卓有成效。安阳市注重国有苗圃建设,积极调整苗木结构,广引苗木品种,丰富种质资源。同时,利用龙泉镇优越的地理资源和传统技术优势,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行“集体+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使龙泉镇成为辐射全国的苗木基地。
5、在绿地建设中,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广泛应用多种绿化形式,普及喷灌、滴灌等技术。
(五)、焦作市
1、坚持以生态建设、节约型园林建设为主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山地、丘陵、河流、道路和废弃地、塌陷地、空闲地和历史遗址地,建设环城林带、进行生态恢复、见缝插绿,提高绿地综合物种指数和本地植物指数,增加精品率;以公园绿地建设为依托,以重点道路、南水北调景观绿化带为纽带,以河道绿化整治为网络,以广场绿地公园风景区绿化为基础,加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初步形成特色突出、类型丰富、功能完备、绿化质量良好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2、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现有无林地(即国土部门认定的荒草地、沙地地类)、未利用地及建设用地等,规划建设生态林,尽量少占耕地;同时充分挖掘现有绿地的潜力,进行生态化改造与提高,建设生态型的公园、游园、道路、河道、单位、居住区,消灭无林地、消灭无树街。充分挖掘城区现有空地、荒地的潜力,建设小型绿地、游园。
3、认真研究和制定绿化工程计划,通过切实可行的绿化工程措施,保护、恢复和再造城市的自然环境,将城市市域范围内的自然植被、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恢复,旧城改造、新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水、风、地热等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等措施,列入工程实施。充分扩大城市绿地总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园林绿化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5、建设以廊道绿化、环城林带、防护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在城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段营造环城防护林带,重点建设北部沿山城市高标准防护林工程。
6、推广垂直绿化新技术,积极推进城市立交桥、建筑物墙体及屋顶花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扩大街头公园、滨河公园、植物园、休闲游憩园等城中绿岛建设规模,使城市公共绿地均匀分布。
7、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六)三门峡市
1、将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要求贯彻和落实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养护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涧河公园、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道路绿化等园林绿化建设中,始终坚持植物造景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当地植被,以栽植适应性较强的乔木为主,减少草坪、模纹在绿化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绿化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费用。
2、在节水方面,注重利用污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灌溉绿化苗木,并通过设置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提高园林绿化的节水效果。
3、为节约土地,三门峡利用建筑物、墙体、桥梁、护坡等,大力推广立体式绿化,并通过植物复层配置,提高单位面积绿量;利用城市空闲地、垃圾填满场进行绿化建设,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以上几个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总结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最好的节约方式就是保护好现有园林绿化的成果。对城市现有绿化成果的毁坏,特别是对大树、古树的砍伐或移植是最大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城市建设、改造与保护现有园林绿化的关系,特别是在园林绿化改造工程中,更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绝不能出现大树换小树的现象,慎重砍伐。
(二)、使绿地资源的生态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实现所有可绿化用地的充分绿化。要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对于一切可绿化用地充分进行绿化。二是要以种树为主,科学配置植物材料,以绿为主,乔木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三是在绿地规划设计中,在合理的原则下,尽量缩小纯草坪性的开敞空间,加大林下活动空间的比例,尽最大可能增加绿地的绿量。四是对现有草坪过大的绿地合理补植乔灌木。
(三)、优先使用乡土植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于其他植物材料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特点。做好乡土植物品种选优工作,积极引进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节水耐旱型的新优植物品种,丰富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四)、探索野生植物的利用。野生植物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节约水资源。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被营造生态型的、具有郊野气息的绿化景观,要研究针对野生植被的管理维护标准、办法和机制。
(五)、严格控制园林土建。在园林中建设大面积硬化广场、设置雕塑和园林小品,都会直接提高工程造价,且不具有绿化的生态性。因此,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谨慎考虑,合理布置。
(六)、以科学的养护方式扩大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产出。延长树木的生长寿命就是最主要的节约,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要针对当前城市绿化植物生长立地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采用改善植物生长立地条件的措施,采取有效的养护管理方式,保证树木正常良好的生长态势。
(七)、努力探索和开展垃圾、废物的再利用。对于修剪下的树枝、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料等,要引用先进技术加以利用。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在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中,要尽可能的变废物为营养物质,如返还枝叶、收集雨水补充地下水等都是很不错的废物再利用方式。
四、目前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节地型园林绿化,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二)、节土型园林绿化,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三)、节水型园林绿化,主要体现在使用集水技术,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等。应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四)、节能型园林绿化,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五)、节材型园林绿化,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将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六)、节力型园林绿化,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五、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
(一)、正确处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与建设精品园林绿化的关系。要正确理解节约型绿化的本质涵义,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的理念,确立城市园林绿化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正确的精品园林绿化工程标准,明确真正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就应该是精品工程,而精品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体现节约的。
(二)、正确处理节约土地与保护绿化用地的关系。节约用地不等于不给予地或减少绿化用地的供给,而是要在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用地的基础上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可利用的地方开辟新的绿化领域,如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废矿地绿化等。节约土地,一方面要多想办法,开辟途径,保证必要的城市绿化用地,一方面要在所能利用的土地上使园林绿化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处理好节约用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节约用水,大力推广中水回用、雨水的拦蓄、地表水的开放利用。节约用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配合好环境的保护,中水的利用还有一些技术问题要研究,要在利用中水的同时保证园林绿化的用水。
(四)、正确处理好绿地建设的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功能的关系。园林绿化建设包含了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四个要素,其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营造良好的生态是城市园林绿化最本质的任务,也是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节约型的绿化必然是生态型的绿化,有了生态作用,才能体现优美景观,才能体现文化功能,进而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片面追求景观、文化、服务功能,必然产生不了节约型的园林绿化。
(五)、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不仅要抓好当前利益,同时又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衡量,把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处理好。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工作中,要推动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在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意识,把科学建绿、科学养绿和科学管绿的理念和措施贯穿于园林绿化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提高绿化工作水平,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和发展园林绿化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社会不仅在经济上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在环境上也会是一个生态、和谐、健康的生存乐园!
参考文献:
1.袁海仙.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 ,湖南林业,2005.12(12)10-11
2.支建江. 构建节约型园林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6.4(4) 48-5
3. 樊涛. 论以生态优先原则打造节约型园林,2009.8
4. 王濮信. 濮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2008.11
5. 贺坤. 浅析节约型园林绿化? ,2008.5
作者简介:
王养田/男/1961年9月生/河南超凡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济师/本科/邮编450000/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