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秋水仙素具体怎么使用
①治疗急性痛风:口服首剂1mg,以后1~2小时0.5m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24小时内不可超过6mg。并在症状缓解后48小时内不需服用,72小时后每日0.5-1mg服用,服用7天。 ②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每日或隔日0.5~1mg。 ③在应用别嘌醇或促尿酸排泄药物治疗慢性痛风时,亦可同时给予本品以预防发作。(注意:在使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应避免与别嘌醇同用,因为在急性发作期,别嘌醇促使尿酸结晶溶解会加重疼痛症状,应在平稳期服用别嘌醇等药物控制尿酸水平。) 用药须知 ①使中枢神经抑制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增强。 ②可引起可逆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③胃肠道反应通常是对本品不能耐受或中毒的前驱症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④与高血压药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抗高血压疗效。 ⑤噻嗪类利尿药与秋水仙碱同时应用,会影响其抗痛风疗效。 ⑥有文献报道,本品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效。 ⑦孕妇可致畸胎,老年人易发生积蓄中毒,应慎用。 ⑧干扰尿17-羟皮质酮测定值,使血清ALT及AST增高,尿血红蛋白试验出现假阳性。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并可有麻痹性肠梗阻,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坏死(静脉注射时用)
㈡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秋水仙素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会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而此时是一个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注意事项
使用秋水仙碱勿与红霉素、西咪替丁合用,因其能减弱秋水仙碱的代谢,使血浆和组织药物浓度增加,而加重其毒性反应,也不能与乙醇、儿茶酚胺、化疗制剂、利尿剂、左旋多巴、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同时应用,因可升高血尿酸。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因为秋水仙碱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肾脏损害,出现血尿、少尿等情况。还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可能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秋水仙素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痛风患者如何服用秋水仙碱?用法、用量有讲究
㈢ 想种无籽西瓜时 那二倍体西瓜在幼苗期怎么用秋水仙素处理
在每天下午6~7点钟用 0.2~0.4%的秋水仙素液体滴在其幼苗茎尖生长点上,连续进行四天。这是在培育4倍体,离三倍体就是无籽西瓜还差两大步呢。
㈣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
着丝点在分裂后期会自动分裂,两个染色单体分为两个染色体。纺锤丝的作用是将分裂的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然后细胞中间自动形成细胞板,最后变成两个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后,纺锤丝的合成被抑制,在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没有纺锤丝,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于是也不会形成细胞板,细胞就不分裂,最后就形成了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药理作用:
1,抑制作用:
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抗炎作用:
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另外,它干扰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选择素的表达,从而阻碍T淋巴细胞活化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抑制炎症反应。秋水仙碱还可通过减少E-选择素、L-选择素及内皮素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3,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秋水仙碱能降低中毒性肝坏死的雄鼠死亡率,阻止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并改善其肝功能,国内实验也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
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颗粒、抑制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移动。
其他作用:
秋水仙碱可以降低体温,抑制呼吸中枢、增强拟交感药物的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秋水仙碱还可通过神经元刺激增强胃肠道功能以及改变神经肌接头的功能。由于秋水仙碱有抑制细胞分裂,同时还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活力以及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从而诱导多种实体肿瘤细胞凋亡。
参考资料:网络-秋水仙碱
㈤ 秋水仙素的配置,储液浓度,使用浓度是怎样的急需答案,拜托高人了。
1.0g/L秋水仙素溶液的配制:称取20 mg秋水仙素,加入8.5g/L NaCl溶液20mL,待完全溶解后,经5.516×104Pa,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避光保存于4度冰箱中。秋水仙素为剧毒药品,实验中应注意不要将药品沾到皮肤上,眼睛中。如果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㈥ 秋水仙素,怎么使用能让植物停止有丝分裂染色体加倍
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起作用在有丝分裂的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前期。秋水仙素,是百合科植物秋水仙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所以俗称秋水仙碱;作用多方面主要有:1,延缓着丝点分裂(高浓度)。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低浓度)。最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事实上是作用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所以细胞在间期复制过后,染色体呈现“X”形状具有2条染色单体,由于纺锤体不能形成所以细胞不能分裂成2个细胞,只能体积增大,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 2,诱导间期基因突变,属于化学诱导因子。
㈦ 使用秋水仙素应注意什么
秋水仙素易分解,避光保存于4度冰箱中
秋水仙素为剧毒药品,实验中应注意不要将药品沾到皮肤上,眼睛中。如果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PS:秋水仙诱导多倍体应注意
①注意诱变材料的选择
选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
选染色体组数少的品种因为倍性高的种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利用了它的多倍性。
最好选能单性结实的品种因为染色体多倍化后,常会使育性降低。
尽量选多个品种处理因为不同的种、品种、类型遗传基础不同,多倍化后的表现也不同。
②注意处理部位的选择
处理的组织应该是旺盛分裂的组织。如萌动的种子、正在膨大的芽、根尖、幼苗、嫩枝生长点、花蕾等。
③注意药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选择
溶液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引起伤害,以至致死;过低,又不起作用。一般采用临界范围内的高浓度、短时间处理。
通常,草本浓度较低,木本浓度较高。
果树、树木:1-1.5%蔬菜、草本花卉:0.01-0.2%
王鸣等(1960)在甘蓝、白菜、南瓜、萝卜上试验表明,在0.01-0.2%的范围内,随浓度增高,引变的百分率也显着提高。
处理时间以细胞分裂周期为转换。
④注意被处理植物的生长条件
处理后,用清水冲洗,除去残留药物,并为植株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便于植株恢复生长。
外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一般25-30℃。
㈧ 什么是 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colchicine),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对一般的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
秋水仙碱通过:①和中性粒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包括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②抑制磷酸酯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③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素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方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素也起了重要作用。秋水仙素有剧毒,使用时要小心。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素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素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素浓度很低时,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
那么如何确定作用时期呢?现在我们已经确定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微管的形成。在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锤体。”《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1995年1月第1版)可见,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应该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
可用于诱发基因突变。
[编辑本段]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㈨ 如何使用秋水仙素处理番茄使番茄结大果
秋水仙素,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素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配置:
1.0g/L秋水仙素溶液的配制:称取20 mg秋水仙素,加入8.5g/L NaCl溶液20mL,待完全溶解后,经5.516×104Pa,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避光保存于4度冰箱中。秋水仙素为剧毒药品,实验中应注意不要将药品沾到皮肤上,眼睛中。如果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使用浓度:
通过设置5个秋水仙素浓度(0.08~0.40mg/mL)及3个作用时间(6~24h),观察发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相对数目.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秋水仙素的浓度为0.08~0.40mg/mL,处理6~24h时都可以获得多倍体卵细胞.在秋水仙素浓度是0.32mg/mL,处理6h可得到最高二倍体突变率(32.58%)
㈩ 秋水仙素,怎么使用能让植物停止有丝分裂染色体加倍。
处理的对象不同,所用秋水仙碱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也不同,一般以0.2%浓度的水溶液应用较多。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素浓度很低时,还能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