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荔枝是「果中之王」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原產於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楊貴妃因喜食荔枝而聞名,使得杜牧寫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大量關於荔枝的詩詞。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並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實除食用外,核入葯為收斂止痛劑,治心氣痛和小腸氣痛。木材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緻、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中文拼音:[lì zhī][1]
英文解釋:Litchi chinensis;leechee
「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2]
又叫離枝。樹木高大,樹葉一年四季不落,果在五六月份成熟。詩人白居易曾描述:「此果若離開樹干,一日則色變,二日則香變,三日則味變,四五日後色、香、味都已沒有存,所以名離枝。」
果鮮時肉白,經曬干後呈紅色。日曬火烘,鹵浸蜜煎,可以運到遠方。成朵荔果曬干稱為荔棉。
功效主治
止渴,益人顏色,提神健腦。可治頭暈、心胸、煩躁不安,背膊不適,頸淋巴結結核,膿腫和疔瘡,發小兒痘瘡,李時珍說:荔枝氣味純陽,新鮮荔枝食入過多,會出現牙齦腫痛、口痛或鼻出血。所以牙齒有病,及上火病人忌食。[4]
功效作用
1.補充能量,益智補腦。荔枝果肉中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總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種水果的首位,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增強免疫功能。一直被視為珍貴的滋補品。
3.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適宜。
4.消腫解毒,止血止痛。
5.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泄者的食療佳品。[2]
核
【性味】味甘,性溫、澀,無毒。
【功效主治】可治胃痛,小腸氣痛、婦女血氣刺痛。方法是將一枚核煨成性,研成末,以酒調服。
[4]
殼
【功效主治】主治小兒瘡痘出不快,煎湯飲服。又解荔枝熱,浸泡水飲服。[1]
花及皮、根
【功效主治】主治喉痹腫痛,用水煮汁,細細含咽。[2]
附方
治水痘發出不暢:荔枝肉浸酒飲,並吃肉。忌生冷。
治疔瘡惡腫:用荔枝三個或五個,不用雙數,以淘凈為末,與糯米粥同研成膏,攤在紙上貼。留一孔出毒氣。或用荔枝肉、白霜梅各三枚,搗成餅子。貼於瘡上,消除病根。
治呃逆不止:用荔枝七個,連皮核燒灰存性,研成末,白湯調服,即止。
治疝氣:荔枝核、青橘皮、茴香各等分,炒灰存性研開。用酒調服二錢,每日三次。
治婦女血氣刺疼,胃痛,腰腹背痛:用荔枝核燒存性,取半兩;香附子炒一兩,研成末,每次服二二錢,用鹽湯,米湯調服均可。
治痢疾(赤白痢):荔枝殼、橡斗殼,石榴皮、甘草各自炒後煎服。
鼻塞:用荔枝幹七個,加50毫升醋煮熱服用。
荔枝蜜是中國南方地區生產的上等蜂蜜,顏色為琥珀色,芳香馥郁,帶有濃烈的荔枝花香味。主要分布於我國華南地區,如廣東、福建、廣西等省。荔枝盛產南方,被譽為「果中之王」。荔枝蜜採用荔枝之花蜜,氣息芳香馥郁,味甘甜,微帶荔枝果酸味,既有蜂蜜之清潤,卻因為蜜蜂釀蜜時添加了各種蜜蜂自己特有的成分,故無荔枝
荔枝蜜
之燥熱,但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氣、之功效,是嶺南特有的蜜種。[5]
常綠喬木。樹冠廣闊,枝多拗曲。高通常不超過10米,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0~25厘米或過之;小葉2或3對,較少4對,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麵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常纖細,在腹面不很明顯,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小葉柄長7~8毫米。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梗纖細,長2~4毫米,有時粗而短;萼被金黃色短絨毛;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厘米,成熟時通常顯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野生樹高可達30m,胸徑1m。樹皮灰褐色,不裂。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4對,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花小,無花瓣,成頂生圓錐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時紅色,果皮有顯著突起小瘤體,種子棕紅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凍。
荔枝[4]原產於中國,是中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復葉,園錐花序,花小,無花瓣,綠白或淡黃色,有芳香。果園形,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屬無患子科植物。
荔枝營養豐富,據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丙13.20~71.72毫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為增進身體健康的營養品。據《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健身)、治瘰癧、瘤贅……"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荔枝有耗工少、成本低、收入大的好處。其產值在果樹生產中占重要地位。鮮荔枝和荔枝幹遠銷國內外。荔枝除鮮食、干制外,果肉還可罐制、漬制、釀酒和製成其他加工品,是發展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澱粉,也可釀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為發展養蜂業提供了很好的蜜源。
果皮、樹皮、樹根含有大量單寧,是制葯的原料,種子亦可入葯。荔枝樹干細密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橋梁和製造傢具的優良木材。枝葉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寶,可以綜合利用,是一種發展前途廣闊、實用價值很高的果樹。
荔枝共有六十多個品種,其中被人們所熟知的有十幾個。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紅、白臘、靈山香荔、南局紅、宋家香等。[2]
營養價值
荔枝食療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神疲等症狀;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每100克荔枝所含熱量70.00千卡,營養素如下:
膳食纖維
0.50克
維生素C
41.00毫克
鈉
1.70毫克
硒
0.14微克
蛋白質
0.90克
維生素A
2.00微克
鎂
12.00毫克
銅
0.16毫克
脂肪
0.20克
胡蘿卜素
10.00微克
鐵
0.40毫克
錳
0.09毫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硫胺素
0.10毫克
鋅
0.17毫克
鉀
151.00毫克
核黃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磷
24.00毫克
鈣
2.00毫
◆黃金搭檔
>>;荔枝+紅棗
荔枝含有豐富維生素,可促進毛細血管的微循環;紅棗有養血補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補血及美容養顏功效。
>>;荔枝+綠豆湯(綠茶、涼茶、淡鹽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綠豆湯(綠茶、涼茶、淡鹽水)是敗火之物。同食,能減少上火的影響。
>>;荔枝+水產(禽類)
荔枝入菜,一般與水產或禽類等「白肉」搭配:一是因為色澤的考慮;二是因為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適合的就是海鮮,因為海鮮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的熱性。
◆搭配誤區
>>;荔枝-黃瓜、南瓜、胡蘿卜、動物肝臟
黃瓜、南瓜、胡蘿卜中所含的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荔枝中的維生素C,動物肝臟中的銅、鐵離子也能破壞荔枝中的維生素C。荔枝與這些食物同食,會使原有的營養價值降低,所以不宜同食。
>>;荔枝-李子
二者均性溫,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2]
荔枝入菜
【現代方法】:
現代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2~4℃,濕度90~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葯物來
荔枝
殺菌防腐。
除了冷凍法外,還可以做成荔枝罐頭。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但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古代方法】:
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重慶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2]
荔枝果脯
原料選擇→預曬→烘焙→發汗→烘乾→散熱→包裝
製作方法
【原料選擇】:應選果形大而圓整、肉厚核小,干物質含量高、香味濃、澀味淡的七至八成熟的原料,殼不宜太薄,以免乾燥時裂殼或破碎凹陷。加工品種中以「糯米枝」和「元香枝」等為佳。
【乾燥】:干制荔枝幹100公斤,約需鮮荔枝360~380公斤。乾燥方法:日曬法和火焙法兩種。
日曬法就是把帶穗剪下的鮮荔枝均勻的排列在竹匾內,放在烈日下曝曬,每天翻動一遍。當曬至七八成干度時,把竹匾里的荔枝堆攏,用麻袋蓋住,讓它回潮,使果肉內外干潮均勻。回軟後再在陽光下繼續日曬,曬至八九成干時,果殼褪色,在烈日下用噴霧器噴射少量水分,果殼又會轉紅。此次曝曬時間需要20~25天。
火焙法是先將選出的果實鋪在竹匾內放置烈日下預曬2~3天,使果實一部分水分蒸發,再將荔枝攤放在烘焙的棚面上,焙灶以磚砌成,內燃木炭。第一次烘焙24小時,每2~3小時翻動一次,然後將經烘焙的荔枝放入竹籮或竹囤內,竹籮下部鋪谷糠,上面蓋麻袋、草席等。回軟3天,使果肉乾濕均勻。最後再次放入焙灶,使果實干透。
【散熱】:待乾燥後,散去余熱。
【包裝】:荔枝幹易破碎,一般用大箱包裝。木箱四周襯焙乾箬葉,中間最好用隔板隔開,以減少撞擦。裝箱時要裝實,裝足,以減少搬運損耗。
質量標准
核小,殼面自然扁癟,龜裂均勻。顆粒大而均勻,用手指捏或牙齒咬脆而易碎,且發出聲響。殼色以紫紅、玫瑰紅的為好。果肉表面有皺紗似的皺紋,色黃亮帶微紅、口嘗嫩、糯、甜、香。
荔枝火氣很大,大量食用鮮荔枝,會導致人體血糖下降、口渴、出汗、頭暈、腹瀉、甚至出現昏迷和循環衰竭等症,醫學上稱為「荔枝病」,即血糖症。
荔枝不宜一次食用過多或連續多食,尤其是老人、小孩和糖尿病人,每天吃5顆就足夠了。如果吃完荔枝出現上火症狀時,可吃些性寒的西瓜或喝一碗荷葉冬瓜水,可稍降過盛之火。
在吃荔枝前後適當喝點鹽水、涼茶或綠豆湯,或者把新鮮荔枝去皮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櫃里冰後食用。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虛火,還具有醒脾消滯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殼煎水喝,能解荔枝熱。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
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因進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適量補充糖水,症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
[7]楊貴妃最愛吃荔枝,有詩為證:長安回望綉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快樂。荔枝內含豐富營養,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注意事項
1、別在空腹的時候吃荔枝,每日進食量不超過300克。如果泡上1杯用荔枝葉(曬干)煎的荔枝茶,還可能解食荔枝過多而產生的胃滯和腹瀉。[8]
2、須知荔枝是補血、壯陽之物,熱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風、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2]
編輯本段
荔枝核
荔枝想必大家都吃過,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咱們吐出的荔枝核也是一味中葯哦。且聽響小編道來,荔枝核能夠理氣止痛;祛寒散滯。臨床常用於治療疝氣痛;睾丸腫痛;胃脘痛;痛經及產後腹痛等等。下面響小編詳細說一下荔枝核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核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種子。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夏季採摘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及肉質假種皮,洗凈,曬干。生用或鹽水炙用。用時打碎。
【葯性】辛、微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應用】
1.疝氣痛,睾丸腫痛。本品主入肝經,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溫祛寒,有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氣滯之疝氣痛、睾丸腫痛,可與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醫得效方》);或與小茴香、吳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氣內消丸(《北京市中葯成方選集》);若睾丸腫痛屬濕熱者,可配龍膽草、川楝子、大黃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經,產後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溫通,入肝胃經,有疏肝和胃、理氣止痛作用。治肝氣郁結、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與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書》);若肝鬱氣滯O瘀之痛經及產後腹痛,可與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婦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當歸、益母草等同用,療效更好。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劑。
【古籍摘要】
1.《本草衍義》:「治心痛及小腸氣。」
2.《本草綱目》:「行散滯氣,治頹疝氣痛,婦人血氣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3-羥基丁酮等,還有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
2.葯理作用:本品所含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給小鼠皮下注射,有降血糖作用;荔枝核水或醇提取物、荔枝核油具有調血脂和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動物血清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能對抗ALX所致的自由基損傷,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對抗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誘變作用;荔枝核水提取物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製作用。
【附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一錢,清湯調服。(《景岳全書》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腸氣: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調服,(《本草衍義》)
③治腎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銼散,炒,出火毒,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世醫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氣TUI腫: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面湖丸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諸氣痛。(《坦仙皆效方》玉環來復丹)
中葯葯材
【出處】:《本草拾遺》
【別名】:離支《上林賦》,荔支《齊民要術》,丹荔《綱目》,火山荔《生草葯性備要》。麗枝《綱目拾遺》,勒荔《廣西中葯志》。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6~7月果實成熟時采。
【性味】:甘酸,溫。
荔枝
①《食療本草》微溫。
②《本草拾遺》酸。
③《海葯本草》甘酸。
④《開寶本草》甘,平,無毒。
【歸經】:《玉楸葯懈》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
【功能主治】:生津,益血,理氣,止痛。治煩渴,呃逆,胃痛,瘰癧,疔腫,牙痛,外傷出血。
①《食療本草》益智,健氣,
②《海葯本草》主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
③《日用本草》生津,散無形質之滯氣。
④《本草衍義補遺》消瘤贅赤腫。
⑤《綱目》治瘰竊,療腫,發小瞳瘡。
⑥《玉楸葯解》暖補脾精,溫滋肝血。
⑦《本草從新》解煩渴,止呃逆。
⑧《醫林纂要》補肺,寧心,和脾。開胃。治胃脘寒痛,氣血滯痛。
⑨《泉州本草》壯陽益氣,補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產後水腫,脾虛下面,咽喉腫痛,嘔逆等證。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醫方摘要》治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
②《泉州本草》
治瘰癧潰爛:荔肉敷患處。
止外傷出血,並防止瘡口感染潰爛,得以迅速癒合:荔枝曬干研末(浸童便曬更佳)備用。每用取末摻患處。
治老人五更瀉,糞便溏軟:荔枝幹,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連服三次;酌加山葯或蓮子同煮更佳。
③《濟生秘覽》治疔瘡惡腫: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作餅子,貼於瘡上。
④《孫天仁集效方》治風火牙痛:大荔枝一個,剔開,填鹽滿殼,煅研,搽之。
⑤治孕婦墮胎後下血不止及產後出血:荔枝幹七個(連殼和核一起打破),用兩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⑥治小兒遺尿:每天吃荔枝幹十個。
⑦治婦女虛弱貧血:荔枝幹、大棗各七個,水煎服,每日一劑。
⑧荔枝蓮子淮山粥:干荔枝肉50克,淮山、蓮子各10克(搗碎),水煮至軟爛時,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用油鹽或白糖調味食用,可治老人晨起腹瀉(五更瀉),大便溏稀等症。
【適用人群】:
⒈尤其適合產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貧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適合;
⒉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陰虛火旺、有上火症狀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狀,陰虛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單寧、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內熱,患有陰虛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食用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1]
❷ 荔枝有哪些營養價值和食用功效哪些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又名離支、丹荔、火山荔、紅荔,為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大喬木植物荔枝的果實。荔枝屬東南熱帶精品名優水果,我國的南方更是著名產地,享有「嶺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譽,馳名中外。荔枝古名離枝,意為離枝即食。栽培史可上溯到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上林賦》已有記載。因其風味絕佳,深受人們喜愛,唐代或更早即已列為貢品。杜牧寫詩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古傳誦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同樣風靡。
營養成分
荔枝味道鮮美甘甜,口感軟韌,白居易詩雲「漿液甘酸如醴酪」來形容其滋味甚美。荔枝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非常有益人體健康的水果。荔枝含有較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及豐富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維生素A以及葉酸,還含有檸檬酸、蘋果酸和多量的游離氨基酸(色氨酸、精氨酸)和蛋白質還有鈣、磷、鐵等礦物質。荔枝的維生素含量豐富,有美容護膚、令皮膚光滑紅潤的作用。常吃荔枝能補腦強身、益智,增強心、肺功能。
食用功效
中醫學認為,荔枝性溫,味甘、酸入脾、胃、肝經。果肉補牌益肝,生津止渴,益心養血,理氣止痛,降逆止呃。主治脾虛久瀉、煩渴、呃逆、胃寒疼痛、瘰癧疔腫、崩漏貧血、外傷出血等病症,尤其適合產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貧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適合。荔枝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也可用於胃寒疼痛、崩漏貧血、腫瘤、外傷出血等病症。
(1)治胃寒 因胃寒而引發胃痛症、遇冷風即覺胃部不舒的人,可以食荔枝幹少許,因為它有暖胃之功。但不能多吃,待胃部恢復正常便可停食。胃痛的人切不可食冰鎮的鮮荔,食後不但無益而且有損。
(2)治腹痛 婦女腹部寒冷,不時隱隱作痛,發作時可吃荔枝幹五六顆,便能漸漸回暖。如痛勢較重者,可用荔脯10枚,生薑1片,紅糖少許煲成糖水,亦能止痛。假使痛勢更甚,用荔脯10枚,金櫻子9克,元胡9克,生薑1片煲湯飲服,痛亦可止。但如因腸胃有積滯或闌尾炎痛或懷孕腹痛,此方便不適用。
(3)補充能量 荔枝被譽為「能量之王",荔枝果肉中含葡萄糖為66%、蔗糖為,總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種水果的首位。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
(4)美容養顏 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對因妊娠產生的色素沉著有一定改善,令皮膚更加光滑。
(5)消腫解毒 止血止痛荔枝除滋補作用外,還可用於外科疾病,如腫瘤、瘡瘍、惡腫、外傷出血等病。
食用禁忌
食荔枝幹時,要細嚼慢吞,緩緩咽其汁液,使潤澤喉頭,效果才好。另外如走路時心跳劇烈,呼吸喘促者,常嚼食荔枝幹,也有好處。荔枝屬熱性之果,民間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說,多食容易生內熱,陰虛火旺、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有上火等症者不要吃;食之過量會出現以低血糖為主的「荔枝病」,嚴重者會出現昏迷、抽搐等症狀,應及時送醫院搶救;忌空腹吃荔枝。
❸ 岵山荔枝的其它功用
荔枝的果殼、果核可入葯治鼻衄、療疝氣。荔枝除供鮮食以外,還可以焙乾、釀酒、作葯,或者加工成罐頭。荔枝幹是一種滋補的干品,與桂圓干齊名,尤為產婦及老弱人士所喜愛。荔枝核含澱粉75%,是釀酒的好原料。
荔枝花是很好的蜜源,因而荔枝是優良的蜜源植物,一株30年以上的荔枝樹,花期可泌蜜15-20公斤;荔枝蜜是蜜中上品,含有人體所需的糖和20多種氨基酸,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和保健滋補作用。荔枝根可提取單寧,是上等的防腐材料;荔枝根和枝幹可提煉成染料,尤以浸染漁網為佳;荔枝樹干木質堅實、紋理細膩,是製造傢具木器和雕刻偶像的優質材料。荔枝也是綠化荒山荒地、護堤防風、改善生態環境的優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