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杜仲泡澡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杜仲泡澡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5-05-08 17:25:50

怎麼去除身體內的濕氣

傳統醫學認為,海邊潮濕.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可致病。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葯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葯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葯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 避環境的濕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㈡ 驅寒祛濕的正確方法哪些

隨著冬天腳步臨近,許多人發現身上有股寒氣,身體發冷等現象,及時祛除寒氣才能更健康。下面是我分享的驅寒祛濕的正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驅寒祛濕的正確方法

一、艾葉泡澡除濕

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於極陽的葯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在夏季,用艾草泡腳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長期吹空調導致的感冒、發燒等症狀。但專家提醒,艾葉屬於苦性物質,一般都有涼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體虛、氣血不足的人,建議在泡腳前喝一碗紅棗桂圓湯或茶,以補充體內可能損耗的元氣”。艾葉泡腳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能經常泡。據了解,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可取生薑、菖蒲、藿香各50克,艾葉100克,放入大鍋,加滿水,煮開後再熬10分鍾;用紗布濾去葯渣,加入適量的熱水,泡澡15-30分鍾,有助於全身的化濕滅菌。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葯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風起時保持室內通風

其實,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專家提醒市民,在潮濕天氣里,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在外面,否則室內的傢具和家電很容易吸濕。另外,別穿潮濕不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水分,吹乾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如果地板濕了,還得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

一旦吹北風時,或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就應該及時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四、熱水泡腳

對付濕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進入伏天後,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了,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張世卿醫生解釋說,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對於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出現四肢乏力、發困、食慾減退的人來講,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祛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會更好。在泡腳水裡加入杜仲20克、川斷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補益精氣、強筋壯骨,適合患有骨質疏鬆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雙腳冰涼的人,可以在水裡加桂枝15克,可以溫通經絡。高血壓適合加夏枯草30克、澤瀉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澤瀉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靜脈曲張的人則可加當歸20克、牛膝25克,這兩味葯可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五、多運動也除濕

別怕流汗!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盡量為身體製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體內的水分,加速循環代謝後,排出體外!運動可以讓體內多餘水份循著正常途徑排出,每天扭一扭、動一動,養成流汗運動的習慣是必須的唷!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甚至簡單的伸展操或局部運動,不但能消除濕毒,同時還達到減肥效果呢!

白天(尤其是晨間)進行運動能夠較有效地加強新陳代謝,不過,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運動,也無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鍾,做個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幫助喔!總之,有運動就是好事!

驅寒除濕中葯有哪些

驅寒中葯1:生薑

生薑是我們最常見的配料了,它也屬於中葯必備的配料,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葯,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後,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驅寒中葯2:香薷

香薷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及石香薷的乾燥地上部分。主產於廣西、湖南、河北等地。夏、秋二季采割,曬干,切段,生用。傳統認為香薷有發汗解表驅寒、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等功效。

驅寒中葯3:蓽澄茄

蓽澄茄屬溫里性中葯,用於胸腹疼痛,嘔吐反胃,食慾不佳,寒疝腹痛,寒濕郁滯引起的小便混濁。

驅寒中葯4:羌活

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驅寒中葯5:蒼耳子

蒼耳子屬祛風濕中葯,主治: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

驅寒中葯6:附子

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大辛大熱,溫陽逐寒。

驅寒中葯7:肉桂

適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腳發涼、胃寒冷痛、食慾不振、嘔吐清水、腹部隱痛喜暖、腸鳴泄瀉者食用、

什麼中葯泡澡驅寒

1艾草泡澡:艾草里有種芳香物質,可以活血通絡,有一定的驅蟲殺毒滅菌作用,煎水洗澡,可殺菌治皮膚病,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2菊花泡澡: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能,能防治頭暈、眼花等症狀,還可使肌膚細嫩潔白。用鮮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鍋內,煎成汁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適宜的溫度即可浴用。

3葛根泡澡:葛根具有鎮痛、降壓、降血糖、清除皮膚老年斑和汗斑的功能,使關節更靈活,肌肉收縮力更強,不易疲勞,中老年人及膚色較黑的人適用此浴法。一般每次用葛根50~100克,加水熬汁,倒入浴盆,待其變溫即可用。

4桑葉泡澡:經過霜雪的桑葉,性味甘苦而寒,具有散風清熱、明目等功能,用它熬水洗澡,護膚而不脫脂,特別是皮膚粗糙者,浴後可使皮膚變嫩。將干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熬10~15分鍾後,倒入浴盆,待水變溫即可洗用。

5薄荷泡澡:薄荷葉有散風熱、止癢的作用,對外感風熱、皮膚發癢、咽喉腫痛、眼結膜充血等病症特別有效。取鮮薄荷200克或干薄荷50克放入鍋內,加水熬取葯液,倒入浴盆即可。

6浮萍泡澡:浮萍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性寒,有發汗解表、透疹等功效,用浮萍來泡澡,可治療熱感冒、發熱無汗、風熱癮疹、各種皮膚病,還能泄熱利水,適合水腫而有表熱者。將1斤浮萍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泡澡時用1至2碗量倒入澡盆中攪勻浸泡。

㈢ 腰間盤突出怎麼調理送你兩個食療小方,常吃可以改善!

腰椎間盤,是我們椎節的連接部分,它主要由纖維環,上下軟骨蓋板,以及中間部位,類似於果凍的髓核,三個部分組成。而這三個地方,恰恰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發育到18歲,就到了頂峰,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其水分就會慢慢減少,水分減少,纖維環就容易破裂,進而易發腰突。

病因:

1、 坐姿不良

蹺二郎腿、"葛優癱"等姿勢,雖然較為舒適,但是對於腰椎來講,傷害很大。這些姿勢,會使腰椎受力不均,容易導致椎節被迫位移,發作腰突。

2、飲食不節

辛辣、酒精等食物的攝入,會使腰部的血流不暢,導致腰肌受影響,甚至出現痙攣。這就會降低腰椎的穩定性,進而使椎節松脫,發作腰突。

2、 床墊太軟

睡覺時,過軟的床墊,無法有效支撐腰部,容易導致腰部彎曲,使腰椎一直微屈。長期如此,就容易導致椎節的滑脫,發作腰突。

腰椎腰椎間盤突出的危害:

1、閉孔神經的受累

閉孔神經由腰2-4脊神經,從腰大肌走出後進入小骨盆內。臨床上當腰椎間盤突出侵害到閉孔神經後,主要可變現為臀部深層等部位的疼痛或麻木。

2、肢體乏力

當腰突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以後,影響神經傳導功能,從而導致肢體乏力的出現。

3、下肢麻木

通常這種症狀會出現在腰椎間盤突出病情嚴重的患者,這是由於神經傳導與觸覺神經纖維的功能障礙。

調理腰突的兩個方法:

1、食療方--鵪鶉燉黑豆

材料:鵪鶉一隻去毛去內臟,洗凈,黑豆兩把提前泡發,生薑3片

使用:鵪鶉切塊,與黑豆,生薑片,放入鍋中,燉煮2個小時,鵪鶉黑豆熟爛,吃肉吃黑豆喝湯,每周2次,

功效:補氣血,祛瘀阻,填骨髓,增氣力,補虛能食,利於腰椎病恢復

2、 杜仲泡澡

原料:杜仲50克。

做法:直接將杜仲煎水後取葯汁,倒入泡澡水中即可,每日1次,每次20分鍾。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部酸痛。另外,再搭配些中葯貼效果更佳,中醫名方:中原古方,就不錯,純中草葯熬制,葯性溫和,對各類骨科症狀療效都很突出。據患者反映用一周症狀明顯減輕,堅持2-3周期就能有不錯改善。

日常護理:

1、避免彎腰的負重

腰突者,應該要減少腰部的負重,盡可能的避免,抬放比較重的東西,減少對腰椎的施壓和損害。

2、恰當的睡姿

睡姿,對於腰突患者來講,十分重要。恰當的睡姿,可以減輕腰部的疼痛,並且可以減輕腰部的壓力,防止腰突加重。

3、合理飲食

飲食,要以果蔬為主,蔬菜放一點鹽和油煮熟,吃菜喝湯;多喝新鮮的果汁。還要及時的補充鈣質,防範骨質疏鬆。

閱讀全文

與杜仲泡澡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烤箱簡單的烤羊肉的方法 瀏覽:646
治療頑固性便秘最見效的方法 瀏覽:759
調性音樂分析申克方法 瀏覽:715
牟台酒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3
瑪卡最有效的食用方法 瀏覽:52
如何不長痘痘的方法 瀏覽:47
啞鈴鍛煉斜方肌方法女生 瀏覽:467
腿內肌肉收縮鍛煉方法 瀏覽:910
華為支付的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71
緩解幽閉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呢 瀏覽:117
大學數學分析題型例子及解題方法 瀏覽:194
調研報告研究資料的分析方法 瀏覽:636
香腸派對里如何送別人皮膚的方法 瀏覽:633
異形模具易崩邊有什麼解決方法 瀏覽:3
肚子減肥最有效方法視頻 瀏覽:909
win76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
扎辮子視頻簡單方法 瀏覽:474
吹氣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63
青蒿素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瀏覽:79
金剛釉760地板安裝方法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