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用圖片導入新課叫什麼導入方法

用圖片導入新課叫什麼導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8 16:35:00

『壹』 初中歷史如何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它要求教師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
上課伊始,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充分集中,因為初中的學生活潑好動,課間十分鍾休息過後仍不能安定下來,一些偶發事件,更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加之學生自身對歷史不重視,還有家長的因素,因此對歷史老師來說,採用適當的精彩的導入,比如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敘述、直觀性的視頻畫面和啟發性的問題等方式給學生一些恰當的、較強的信息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收斂與學習無關的思緒和活動,把興奮點轉移到新的學習任務上,迅速從非學習狀態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其學習熱情和責任感,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下面我結合自己的體會,簡單介紹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法
這是我平常上課採用的最多課堂教學導入方式,這種方法特別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它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而且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例一:我在講授《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課時,設計的導入語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這場戰爭後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有沒有達到完全打開中國市場的目的?學生回答完後,我總結: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法沒有達到完全打開中國市場的目的,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樣的導入語既達到復習了上一節內容,而且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兩次鴉片戰爭的內在聯系緊密地結合起來,由此順利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例二:在講《秦朝的統治》時,首先要求學生回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進行變法,主要內容有:①建立縣制,加強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②廢井田,開阡陌,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③統一度量衡,統一賦稅制度,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變法後,秦國逐步強盛起來,為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設問:你們知道秦朝統一全國的原因除了商鞅變法的影響外,還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鞏固統一的?為什麼秦朝存在的時間會這么短?大家想知道秦朝的興衰歷史嗎?我們這節課就學《秦朝的統治》。
二、設問導入法
設問法是結合教材重點,把新課中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用設問存疑的形式誘導學生,給學生以極大的懸念,扣住學生的心弦,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如《秦的統一》一課中,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再如講《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一課,可以這樣設問「你們知道人是怎麼來的嗎?我國古代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古代埃及人認為人是創造力之神努用水和泥土造出來的,基督教認為人是上帝造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是人由猴子變來的,這些都是不科學的。那麼人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經這樣一渲染,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下面所講的內容上。
設問法的最大優點是通過寥寥數語,就能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且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求答案的強烈願望,從而產生自覺的主動的學習要求。
三、圖片導入法
圖片導入就是上課前把相關的歷史圖片出示給學生來增強歷史課的直觀性。例如我在講九年級上冊第四課我是先出示美國的國旗,讓學生觀察圖案有特點?上面的星星的橫條各代表什麼?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13條紅白相間的橫條帶象徵美國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50顆小星星象徵美國現在的50個州,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象徵純潔,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然後設問,如今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可200多年前它卻是英國的殖民地,北美13個殖民地是如何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而贏得獨立的呢?通過這樣導入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下面的內容,自然有著興趣。

『貳』 教師資格證面試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哪些

隨著筆試的結束,意味著教資面試即將拉開帷幕了,又到了懷揣教師夢想實現教師夢想的時刻了。而在教資面試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就是試講了,而在試講里有一個很好的導入,無形當中也是為我們的試講加分,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教資面試中常用的導入方法。最最主要的是:溫故知新導入法,情景導入法和實驗法。
首先溫故知新導入法,相信是大家最不陌生的一個,幾乎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們常用這種方法。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等差數列,誰來給我回顧一下等差數列的定義。生:.............. 師:好,不錯,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等比數列。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樣的導入,考官有理由給自己一個高分嗎?或者說你是考官會給這樣的導入高分嗎?溫故知新,復習舊的知識,從而引出新的知識。所以給大家看一個用得比較好的溫故知新導入法:
師:同學們,還記得前面我們學過的等差數列嗎?哪位同學可以告訴我什麼是等差數列?
生: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減去它的前一項所得的差都等於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是等差數列。
師:好,今天呢,咱們來學習跟等差數列相似的等比數列,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同學們猜猜等比數列的定義是怎麼描述的?
其實從以上的案例就可以總結出來,要用溫故知新導入法,必須滿足:知識的關聯性和對學生的啟發性,這才是一個很好的導入。
其次:情景導入法。這個導入方法是現在新課改後的一個主流導入方法,可以使用視頻圖片歌曲,當然了如果積累夠足,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設疑等方式。給大家一個關於講故事的案例。
師:同學們,在古代,我國有個改革家在推行變法前,擔心人民不信任,就在國都的集市南門豎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桿,下令說:『誰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給十金。』人們感到很奇怪,只是觀望著,沒有人去搬。這位改革家便下令把賞金增加到五十。於是有一個人把木頭搬到了北門,果然立即獲得了五十金的重賞。這位改革家是誰呢?有哪位同學知道?
生:商鞅。
師:沒錯,這位改革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他為什麼在那個時候掀起變法運動呢?這又體現了一種什麼精神呢?我們今天一起走進那段歷史。
一定要注意關聯性以及語言的簡練,精準。還有一個設疑方法,在這里強調一下,一定是要跟同學的經驗相矛盾的,並且要注意收尾呼應,給大家一個案例:
哥倫布第一次去美洲時,向西橫渡大西洋,經過37天,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第二次去,繞了一個大圈,是順著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時才詳細橫渡大西洋,卻只花了20天。
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時,繞了一個大圈,時間卻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以上就是關於情景導入法的介紹以及應該注意的技巧。
最後一個是實驗導入法。這個比較適用於理科教學中,先給大家一個案例:
師:手絹被火點著以後會怎樣?
生:會被燒壞/被燒黑了……
師:我做個實驗,能使手絹燒不壞,大家信不信?
教師演示實驗:燒不壞的手絹
生:疑惑……
師:手絹像是被點著了,但其實是我事先灑在上面的酒精在燃燒,手絹的布料還沒有開始被燒到了。
大家想不想弄清楚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燃燒與滅火這節課。
在實驗導入法中大家要注意的是:一些安全問題的強調,還有就是在演示的時候一定要規范自己表演的動作。
希望以上課堂設計導入的方法能夠幫助到大家在面試中講課時吸引考官,並且給你一個高分。

『叄』 活動導入方法有哪些

一、直入式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內容。

如故事表演《狐狸下蛋》導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講過『狐狸下蛋』的故事,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好不好?」

二、談話式

師幼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滲透新課內容,進而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

如兒歌《傘》的導入語:「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喜歡雨傘嗎?為什麼?」然後讓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喜歡雨傘,因為雨傘可以為我們擋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兒歌《傘》。」

三、謎語式

通過猜謎語能夠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徵,幫助幼兒理解新課內容,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如科學活動《認識青蛙》導入語:「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猜一個謎語,『大眼睛,寬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地上跳,水裡劃,唱起歌來呱呱叫,專吃害蟲保莊稼。』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這是什麼東西?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青蛙!」

四、故事式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如音樂活動《粗心的小畫家》的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歡畫畫,他畫鴨子尖嘴巴,畫只兔子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你們說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畫家呢?對,今後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細心,仔細觀察,千萬不能馬馬虎虎。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粗心的小畫家》。

五、懸念式

採用懸念的形式導入新課,可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追根問底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

如主題活動中的故事《茉莉花請醫生》的教學導入語:「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個故事,題目叫《茉莉花》。茉莉花為什麼要請醫生?請了幾個醫生?他們是怎樣為茉莉花治病的?小朋友認真聽老師講完故事就知道了。」

『肆』 教學中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語文課堂導入方法: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可以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將課堂自然導入。

4、由觀察插圖導入

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讓同類知識提升到新的台階,學習就更需要原有的知識作鋪墊了,即以復習、提問、表演上節課開始,向學生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要點。

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1、復習過渡,導入新課

2、直觀導入

3、 設疑引入

(4)用圖片導入新課叫什麼導入方法擴展閱讀: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可以激發幼兒的思維興趣,所以教師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激發幼兒的思維,以引起幼兒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

作用

1、安定學習情緒。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後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機敏的教師善於運用導入語,以自身的風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內容、精彩的語言三言兩語控制全場,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思維盡快回歸到課堂腦力思考的起跑線上,從而發揮開場白威懾全局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學生注意。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

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句句入耳,點點入地。教者輕松愉快,聽者心傾神往。

3、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獲豐收的喜悅。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伍』 導入課題的15種方法

第一種,音樂導入法。

音樂導入,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前給學生們播放一首音樂。音樂的選擇,建議和接下來自己上課的主題有所聯系,這樣可以直接完成導入進入課堂教學。音樂導入可以緩解學生上課前學生的吵鬧聲,提醒學生開始上課,特別是剛上完體育課,可以選擇一個比較靜心的輕音樂來導入。

第二種,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有些承上啟下的作用,日常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選擇這種導入法。復習導入可以選用提問的形式,比如,設計幾個上節課的知識點來提問,從學生的回答來引導學生達到再一次復習的效果。

復習導入也可以選用做題的形式,比如,一道選擇題貨一道大題都可以,用做題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檢查學生對上一節課的掌握程度。最後來句收尾,上節課同學掌握的還不錯,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下一個框題的學習。

第三種,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就是教師藉助展示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實驗或放映幻燈片、錄像等手段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方式。

這樣先給學生以視覺沖擊,緊緊吸引住學生的眼球,然後以此為媒介導入學習內容,達到音、形、意並進的目的。

第四種,游戲導入法。

學生對游戲都有熱衷,所以用游戲來導入,可以一下子就吸引到大部分同學的興趣。當然,游戲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初中生,在備課前,要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再找一些他們喜歡的游戲來導入,比如,比賽類的,在上法律的內容是什麼,可以在課前開展誰認識的法律最多。還有一些,猜謎語,對歇後語等等都可以使用。

第五種,故事導入法。

故事,學生都喜歡聽,特別是他們沒有聽過的,所以課前可以講一個自己親身經歷或者身邊的人分享的故事帶給學生。當然,除了自己的故事,古中今外的故事也可以用來導入,只要是和自己要上的內容相關聯都可以使用。

『陸』 出示圖片是什麼導入

圖片導入是圖文式樣的教學方法,通過簡要的符號,濃縮的文字,線條(箭頭)等構成特有的圖文式樣,形成板書、電腦課件等有效施教。常用的圖示方法有(線框)圖示、圖表、圖畫(含簡筆畫)等。

這種圖示教學法能夠展現抽象的"思維"過程,使講解有所依掛,思考有所指向,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是一種有效而高效的教學方法。

教育制度

用體態、手勢、表情等輔助人們口語表達,可以說"人體語言"是口頭語言的輔助方式和手段。而當用書面語表達思想時,用傳統文字書寫,再配以濃縮的文字、符號、線條等組成的"圖示",可以說是書面語表達思想的輔助方式和手段。

平面型的圖示板書更注重與人腦的交融,與人腦的思維"掛鉤",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便於知識點間的比較,有的圖示體現了思維的過程,便於與人腦的交融。

『柒』 課堂導入常用的幾種方法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我校開展了各學科的課題研究活動,利用課題來推動教師學習,使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方法和眼光與時俱進。我所在的研討小組擬定的課題是:。我擔任三年級語文課的教學,從課題的擬定到現在已經一個學年,這一年中我圍繞課題進行實踐探討,對課堂的導入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堂課如同一篇優美的散文,開頭便要精彩,引人入勝;一堂課又恰似一首動人的樂曲,開頭就要定好基調,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語文的第一個環節,十分關鍵,應當引起重視。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聚攏起來;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那麼,怎樣導入新課呢? 首先,導語設計必須具有針對性。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針對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適當方法,必須做到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其次,導語設計必須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學習的先導,它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因此,必須充分運用新課導入這一教學環節,在極短的時間內,巧妙地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第三,導語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根據以上原則,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做了一些嘗試。下面我就談談語文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 1、談話導入法 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時,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這樣談話導入:同學們當我們眼望蔚藍的天空和廣闊的天地時,心中一定曾經想過:這天地是從哪兒來的?其實,這個問題,古代的人也曾經想過。他們想出了種種答案。我們今天所學的一篇課文,就從一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它的題目是《盤古開天地》(板書課題) 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請你們說說: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內容?看到《盤古開天地》,同學們會提出什麼問題呢?教師這樣導入新課,會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 2、情景導入法 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可運用語言、電化教具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所感,產生共鳴。教學《荷花》時,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公園看荷花,你們想不想去?(播放音樂感染學生)我們走進公園就聞到一股清香,(老師閉上眼深深聞了一下)加緊步伐走向荷花池。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乘著音樂的翅膀去看荷花吧。(出示各種荷花的圖片)你們在看的時候可以指指點點,也可以同桌商量。形象的描述和圖片音樂的結合把學生引入了大自然,引進了美麗的荷花池邊,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老師的引導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再如上《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迎著東方的晨曦,懷著赤誠的情意,伴隨庄嚴的樂曲,國旗徐徐升起, 同學們,在這庄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著鮮艷的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麼?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我們心裡。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它,愛護它。今天,就讓我們飽含深情與作者一起去異國他鄉,去感受一面五星紅旗在一位中國留學生心中的分量。板書課題:《一面五星紅旗》。雖然同學們都知道五星紅旗,但並不理解五星紅旗的真正意義,就有必要補充相關的語言和背景資料,使孩子們肅然起勁,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調。 3、背景介紹法 有些課文描繪的人或事,學生可能會感到生疏,這時教師可通過介紹背景來導入新課。如教學《趙州橋》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我國河北省趙縣的河上有一座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的石拱橋──趙州橋。趙州橋經過1300多年的風吹日曬,仍然保持著當年的雄姿,而與它同時代的建築幾乎都不存在了。這座橋為什麼歷經千百年依然巍然不動呢?讓我們走進課文《趙州橋》尋找答案吧!這種導入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創設出了探求知識的情境。 4、名言導入法 古今中外有許多至理名言,字字鏗鏘、句句響亮、寓理深刻、耐人尋味。在教學之始如若引用相關相聯的名言導入新課。如上《和時間賽跑》這一課時,可採用了名人名言導入:時間是什麼?高爾基說: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郭沫若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別林斯基說: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同學們,你們認為時間是什麼?根據你的生活體驗,用一個比方來說說。你和時間賽跑過嗎?你們是祖國的花都,是祖國的未來。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請同學們記住他們說的話。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這種導入能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5、圖片導入法 《槐鄉的孩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可以用插圖導入: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問:圖上畫有什麼人?他們在干什麼?從表情看出他們心情怎樣?讓我們來讀讀課文《槐鄉的孩子》,看看這里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快樂?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認識人物的積極性,又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圖像導入新課,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較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6、故事導入法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課件播放故事《後羿射日》。用故事導入新課既與教材吻合,引出太陽的遠,又用這種生動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興趣,能夠在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7、實物導入法 這種導入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教學《畫楊桃》時,用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我是這樣導入的:看,今天老師也帶了一樣禮物來考考大家,(出示楊桃)這叫楊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還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它的形狀很特別,坐在你的角度上看,你看到它長什麼模樣?多角度看、 豎起楊桃拿給學生看,學生的回答各不同。這時我順勢引入課文:這一看,可真不得了。大家看到的楊桃形狀真是千姿百態呀,這可真神奇!有一群小朋友也正忙著畫楊桃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出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快地就融入課堂的學習氛圍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節課,有一個好的開頭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必須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一堂好課,導入是關鍵。不管這一部分導入,時間多少,少得甚至不足一分鍾,多的幾分鍾,但是,我們希望,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希望課堂的收獲從導入開始!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無論哪一種導入方法,我們都要根據課文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師個人風格擇善而用。只要教師深入研究,就能設計出精妙的課堂導入,最終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捌』 幼兒教案導入有幾種

教學的導入語如果說得好,能使整個教學有良好的開端,良好的持續,能夠引幼兒活動的興趣。可以說,導入語說的好,能使教學成功了一半。

一、直入式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內容,用語簡短。如故事表演《狐狸下蛋》教學導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講過『狐狸下蛋』的故事,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你們願意嗎?

二、談話式 師幼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滲透新課內容,進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如兒歌《傘》的導入語:「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喜歡雨傘嗎?為什麼?」讓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喜歡雨傘,因為雨傘可以為我們擋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兒歌《傘》。」

三、謎語式 通過猜謎語能夠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徵,幫助幼兒理解新課內容,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常識課《認識青蛙》教學導入語:「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猜一樣東西,『大眼睛,寬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地上跳,水裡劃,唱起歌來呱呱叫,專吃害蟲保莊稼。』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這是什麼東西?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青蛙!」

四、故事式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如音樂活動中的《粗心的小畫家》的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歡畫畫,他畫螃蟹四條腿,他畫鴨子尖嘴巴,畫只兔子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你們說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畫家呢?對今後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細心,仔細觀察,千萬不能馬馬虎虎。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粗心的小畫家》。」

五、激發式 利用激發式導入新課內容,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如科學領域中的《觀察鯽魚》的導入語:「今天老師釣了許多魚,小朋友高興嗎?你們看(把魚盆放到小朋友面前,讓小朋友都仔細看),魚在干什麼?魚看到小朋友非常高興,它們在水裡游來游去,還要和小朋友說哩!(打開錄音)魚:『我的名字叫鯽魚,你們看,我身上有什麼?』(關掉錄音機)師:『小朋友,鯽魚要請你們看它身上有什麼?大家仔細看,看清楚了就說給魚聽。」

六、懸念式 採用懸念式導入新課,可撩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追根問底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如主題活動中的故事《茉莉花請醫生》的教學導入語:「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個故事,題目叫《茉莉花》。茉莉花為什麼要請醫生?請了幾個醫生?它們是怎樣為茉莉花治病的?請小朋友認真聽老師講完故事就知道了。」

七、表演式 通過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導入新課。如音樂活動課中的《王老先生》的導入形式:出示戴眼鏡的老公公木偶說:「你們看,誰來了?我們就叫他王老先生,王老先生很喜歡養動物,你們猜一猜他養了些什麼?我們今天就用歌聲來表達剛才的內容。這首歌的名字叫《王老先生》。」這種情境表演將歌詞內容體現出來的導入新課的形式,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歌詞內容。

八、演示式 藉助實物,玩具,圖片,貼絨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導入新課,直觀形象,幼兒既感興趣,又容易理解。如音樂活動中的歌曲《丟手絹》導入時可以說:「今天,老師帶來一些東西,你們看是什麼東西?」(出示手絹)師示範游戲,並總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叫《丟手絹》。」

九、實驗式 通過直觀形象的實驗操作形式導入新課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既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又對幼兒理解,掌握新授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常識課《認識水》就可以實驗操作形式導入新課。教師提起水壺,往玻璃杯里倒水,然後提問:「你們看老師把什麼倒在杯里?(水)水有顏色嗎?(估計有的幼兒會說水是白色的,有的幼兒會說沒有顏色)到底誰講的對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你們看完了就知道哦了。」

十、游戲式 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新課,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如科學領域中的《小手的秘密》,導入新課可這樣安排:教師領導幼兒做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最後讓幼兒把雙手放在身體的背後,啟發誘導:「咦!你們把什麼藏在背後去啦?哦!原來你們把手藏在身體後面去了。伸出來看看,每個人都有幾只手?兩只手還可以怎麼說?(一雙手)。」

『玖』 導入新課的方法

1.熱點導入法
熱點導入法就是把要學內容與當前受關注程度高的熱點聯系起來,巧妙而大膽地引入課堂,通過學生的討論,以啟迪學生的心靈,啟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

2.漫畫導入法

漫畫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針砭時弊,揚美抑丑。運用漫畫這些特點,恰當地把漫畫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不僅能增強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還會使學生倍感親切,身臨其境。

3.音樂導入法

美好的生活需要音樂,思想政治課也需要音樂。如果,把政治課與音樂結合起來,用音樂導課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講「一國兩制」時,先讓學生欣賞一下《東方之珠>》,在由學生的問答中引出正文。

4.圖片導入法

圖片往往具趣味性、啟發性、警示性於一體,有機地拓寬了教材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講「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一節時,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下戚火貴的公僕形象和論為階下囚的照片,通過給學生講述他前後的變化對比,讓學生自己得出引出權利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內容。

5.寓言故事導入法

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等方面的素材導入新課。這種方法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節時就可以講述「畫家畫牛」的典故,通過典故反映出的道理引出將學的內容。

6.多媒體導入法

巴浦洛夫說過:「科學隨著方法學獲得的成就而不斷躍進,方法學每進一步,我們彷彿上了一個台階,於是我們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看到從未看到的事物。」多媒體用於教學活動,為常規教學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用多媒體導課,有利於把學生引入教師設置的情境之中,起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使可以現用多媒體放一段環境污染的錄像。就能先聲奪人,把學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開啟學生積極思維的閘門,使學生感到政治課就在生活中。

7.活動導入法

通過組織學生自導自演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品,小短劇等導入新課。這種方法更適用於初中生,方法新穎活潑,容易使學生才生共鳴,活躍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學,愛學。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一些小活動。在講「消費者權益」時就可以編演小品,如小麗買鞋時遭到店主懷疑,無禮搜身、強買強賣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故事。

8.模仿電視節目導入法

許多電視節目喜聞樂見,深受大家歡迎,用同學們熟悉的電視節目導課,能烘托學習氣氛,對相對沉悶的政治課來說至關重要。能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迅速地引入教學中。學生興趣馬上被激發,為一堂課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講「依法納稅」時就可以採用「猜猜看」的活動環節──猜猜260公里的高速公路的造價是多少來導課。在學生報價後,在「高了」、「低了」的評價中,再加上最後一句「價值10億4
000萬的杭金衢高速公路不能給你」就是 「幸運52」節目的翻版。

9.學生自主導入法

在上節課結束後,將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預習的情況下,自己歸納成幾個問題,在上課前,再讓學生自己論述解答,然後有老師糾正其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膽識,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還有益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自信心。

10.提問導入法

在講新課前,有針對地提問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然後自然而然地引出將要學習的內容。因為,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後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提問導入法有利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把人為用章節分割的知識再次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系統更科學。

『拾』 小學語文課有哪些導入方法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樣一名好的教師要想講好一篇文章同樣要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導語是教師在傳授新知識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方法所設計的教學語言。」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從自己上課、聽課及學習優秀課例的過程中,體會到巧妙新穎、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起學生進入學習氛圍。雖然說「萬事開頭難」,可是「好的開頭等於一半的成功」。
一、對話導入
這一方法是最簡單、最常見的。這要求教師在上課前通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語言,充分構想自己的問話,猜學生會怎麼想、怎麼答,盡量做好學生的一切想法、答法在教師的准備范圍內。這樣師問,生答;生問,師答,有來有往,銜接緊湊,很容易激發學生感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如我在講《秋色》時問學生:如果用四種顏色分別來形容四季,你會用哪幾種顏色?學生很容易用黃色來形容秋季,教師順勢提到「秋天到底是怎麼一種顏色,怎樣一種景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很自然的學生就會跟隨老師一起去探尋這個問題。
二、氣氛導入
營造一種與講課內容很相近的課堂氛圍對於學生來說也很有吸引力。我平時很愛穿一些顏色比較新鮮的衣服,在講《特殊的葬禮》這一課時,我特意穿了一件黑顏色的西裝。學生都很奇怪,於是我很自然的談到穿黑衣服的原因,並且和學生談到給賽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課堂嬉笑的學生立刻安靜了下來,專心的聽為什麼給一條瀑布舉行葬禮。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狀態。
三、生字導入
同樣我在講《特殊的葬禮》時在想,是不是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葬」字是草字頭,草字底,很早以前的人死了之後把他埋在草里。那麼葬禮通常是指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儀式,但是我們今天的葬禮卻非常特殊,它為什麼特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特殊的葬禮》。由課題中的生字導入對課題的研究,尤其是這個「葬」是一個象形字,多數人都不知道古時人們把死人埋在草里,聽我一說,很多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這樣更容易使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問題。
四、猜謎導入
想要表現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慾望。小學生也不例外,所以猜謎是小學生最喜歡、最樂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則簡單的謎語,實則是與所講課文相關的內容。出謎之後,讓學生的思維都積極動起來,去想想謎語的謎底是什麼。我在講《書本里的螞蟻》時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希望大家認真聽,看誰最聰明,第一個猜出來「排隊地上跑,身體細又小,做事最勤勞,紀律第一好」學生很快猜出是螞蟻。於是我又說:「螞蟻在人們眼中又黑又小,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們勤勞,守紀律而且非常團結,齊心協力搬動比它們大好幾倍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一隻小螞蟻的有趣的童話故事,名字叫《書本里的螞蟻》,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既感興趣,又保證猜謎不會遠離主題,反而會緊跟課文內容。
五、歌曲導入
人類之間種族語言有國度,可音樂卻無國界。音樂,能讓人心態放鬆,心情愉快;能讓人心緒緊張,心結沉重;能讓人有所想,有所悟;能讓人喜上更喜,悲至更悲。在上課之初,仔細品味新課的情感基調,選擇適合這堂課音樂。我在講作文指導課《春天》時,先給學生播放了一首他們非常愛聽的歌曲《春天在哪裡》。從歌曲中,學生們知道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裡。有紅花,有綠草,有小黃鸝,有青山,有綠水。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了美麗的春天,使他們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把一向覺得作文難寫的同學思路拓展開了。
六、設置懸念導入
小學生學生的心理還不夠穩定,他們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因此,在教學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導入環節中適當地製造懸念,適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會涉及到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我在講《驚弓之鳥》這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鳥。可是古時候,有個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學習了第20課《驚弓之鳥》以後就明白了。使學生急於去探求問題的答案。
七、舊知導入
萬丈高樓從底起。舊知是學習新知的基礎。這里的舊知我們可以理解為以前學過的與這節課文有關聯的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程的基礎上,聯系以前學過的同類課文,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再針對新課程設計導入。我在講《題西林壁》一詩時,先介紹了以前學過的《盲人摸象》一課,師生共同回顧了那一課明白的道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同樣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所以只須一句「以上是我們上節課所學,想要有更多驚喜,更多發現,更多知識嗎,請隨老師一起邁入新課的大門」便可成功導入。
八、圖片導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謂圖片導入,指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用多媒體進行導入。用這種方法,直觀、形象,讓學生從空洞的思維一下子與現實接軌,並能激發學生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想像和活躍的思維。我在講《劉胡蘭》一課時,出示(投影)劉胡蘭像毛主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並指圖:劉胡蘭與黃繼光、董存瑞等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一樣,為了新中國,為了我們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生命。你們想聽劉胡蘭的故事,想知道毛主席為什麼給劉胡蘭寫輓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嗎?我們來學習課文。板書:劉胡蘭。
以上是我教學這么多年來的一點拙見。當然,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導入藝術的方式層出不窮,絕不是簡單的羅列和歸納就能包容的。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開端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閱讀全文

與用圖片導入新課叫什麼導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簡單的刷鐵塔方法 瀏覽:254
吃麵包的方法和視頻 瀏覽:846
有沒有再簡單點的方法 瀏覽:905
腰椎軟骨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950
優卓雙氧水使用方法 瀏覽:280
什麼方法可以讓月經提前 瀏覽:648
制定物資消耗額的常用方法 瀏覽:817
汽車暖氣排氣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288
五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187
鋼尺使用方法 瀏覽:277
收稻米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7
舊衣服做褲子簡單方法 瀏覽:306
深色衣領發黃怎麼變白的最快方法 瀏覽:509
科目三如何加減檔的操作方法 瀏覽:475
紫草服用方法怎麼做 瀏覽:840
排痘針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32
瘋釣鯽的使用方法 瀏覽:304
如何打敗僵屍的方法 瀏覽:749
小白攝像頭使用方法 瀏覽:625
檢測蛋白含量的方法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