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明重力荷載代表值是如何計算的地震作用是用什麼方法求得的簡述計算過程。
重力荷載代表值,取結構自重的標准值和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可變荷載組合值,取可變荷載標准值*組合值系數。
地震作用通常採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首先採用有限元法計算結構的各階振型、自振周期,然後計算各階振型的地震影響系數、參與系數,然後計算j振型i質點的地震作用標准值,根據Fji = aj * rj * Xji * Gi計算。
最後,採用均方根法對各Fi進行疊加,求得總的Fj。
底部剪力法是振型分解反應譜法的一個特例,它只取振型分解的前一到兩個振型進行計算。
這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來,建議你通讀課本。
② 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作用
核心:底部剪力法的核心在於僅考慮到結構一階平動振型的貢獻,《抗規》條文說明中進一步提到,底部剪力法將多質點體系視為等效單質點體系進行考慮,等效的原則是質量相等,基本周期相等。
設計地震加速度
計算公式:計算水平地震作用F = a gFagG = 0.043·1.25 ·1200 = 64.956 kN 2 一框架。
適用范圍:底部剪力法是有嚴格的適用范圍的,《抗規》和許多抗震書籍都這樣描述到: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較為均勻的結構,以及近似於單質點體系的結構,可採用底部剪力法進行簡化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