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川貝母粉每天吃幾次
三次。
如果身體出現咳嗽痰多情況,一般建議大家每天川貝母的用量不得超過10克。一天可以分三次服用,而一次的用量在3克是最為合適的。切記不可以為了達到治病的效果而盲目的大量食用,這樣不但起不了治療的效果,而且還會給身體帶了副作用。
(1)川貝母的作用及食用方法用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小心,孕婦、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在食用川貝母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這樣才能食用得更加安全健康且放心,否則就很容易會因為川貝母導致健康受到影響,從而讓健康也出現不適,導致健康受到影響。
在服用川貝母的時候還要小心,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要避免出現反作用。還要小心,對川貝母過敏的人也要禁用川貝母才行,如果是過敏體質,則是要慎用川貝母,避免對用戶身體造成傷害。
2. 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您好:
川貝母為中葯中的化痰葯。
葯物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開郁散結。
臨床應用:
一.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1.咳嗽,風寒暴咳喘急。
2.中風竅閉,驚癇等。
二.解郁散結;
1.鬱症,憂思郁結,胸悶脘脹。
2.癭瘤。
3.乳癰,癰疽腫毒。
4.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
注意事項:不宜與烏頭同用。
3. 川貝母作用和用量
潤肺止咳的,現在葯店賣的比較貴,買10克,每次吃一克,用水吞服就行,每天一次
4. 川貝母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葉貝母、尖貝母、貝母。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厘米。鱗莖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鱗瓣組成;鱗瓣肉質,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類白色,外層鱗瓣2枚,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心芽和2枚小鱗瓣。莖直立,常在中部以上有葉。單葉,葉片呈狹披針條形,先端漸尖,頂端多少捲曲,6月開花,黃色或黃綠色,單朵生於莖頂;花被6片。七~八月結果,果實長圓形。鱗莖於夏秋採挖,曬干葯用。
【生長環境】寧夏、甘肅、青海、西藏、四川、雲南有分布。多生於高山蔭濕小灌木林或石縫中,高山草地上。
【性味功效】味苦、甘,性微寒。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驗方精選】第一方:川貝母3克。
用法:取上葯、冰糖6克,梨1隻,將川貝母、冰糖置於去核梨中,文火燉服。
主治:肺陰虛咳嗽。第二方:川貝母10克,海螵蛸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痛吐酸水。第三方:貝母適量。
用法:取上葯,去心,用麩皮炒令黃,去麩皮,將貝母研為末,與適量砂糖拌勻,為丸如綠豆大。含化1丸。
主治:孕婦咳嗽。第四方:川貝母適量。
用法:粉碎,篩取細末。每日按每千克體重0.1克計量,分3次服。
主治:消食化積,止瀉止痛。第五方:川貝母10克。
用法:取上葯,黑、白芝麻各20克,炒黃研細,用香油調成糊狀。塗敷。
主治:乳頭皸裂。第六方:川貝母、玄參、牡蠣、僵蠶各等分。
用法:開水送服。
主治:頸淋巴結核。第七方:川貝母3克。
用法:研成粉,裝入雞蛋內,用濕紙封閉,蒸熟吃。每次吃1個,早晚各吃一個。
主治:百日咳、肺虛症。第八方:川貝母10克,夏枯草15克,蒲公英15克,忍冬藤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產婦乳汁不通,乳房脹痛及乳腺炎。
5. 川貝母怎麼吃
川貝母可以用來做川貝雪梨冰糖水。
主料:川貝母5g
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步驟:
1、准備好梨,川貝母,冰糖。
6. 川貝的作用和一般用量
川貝的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功能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癰、喉痹、乳癰。川貝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根據年齡,病情一般用葯量為3—10克。
7. 川貝母用量,川貝母一次吃多少克
川貝母一次吃多少?這確實是有一定要求的,單次用量一般為:3~10g;研粉沖服,一次1~2g。其常規用法是取川貝母6—9克,打碎成粉,和梨一起熬湯服用。此外,也可選用葯店出售的川貝母粉煎水服用,但需注意,川貝母粉每天的用量一般不可超過3克。
8. 川貝母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呢
川貝母粉的功效是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腫。在臨床作用上,川貝母止咳化痰,對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均有顯著療效。它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熱量,抗炎,化痰。川貝母還可用於治療潰瘍,尤其是口腔潰瘍、胃潰瘍等粘膜潰瘍,可用川貝母調治。川貝母粉也可口服治療高血壓,擴張人體血管,降低血壓,輔助治療高血壓。
川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是川貝和枇杷葉,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平喘、理氣化痰的功效。多用於支氣管炎引起的陰虛咳嗽、咳痰不爽、咽干口乾等症狀。此外,川貝枇杷膏對預防感冒也有一定的效果。川貝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的功效,用於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等熱性咳嗽。川貝母具有鎮咳、祛痰、降壓和抗菌的作用。川貝母是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紫貝母、甘肅貝母、平貝母的干鱗莖。
9. 川貝母的作用
如川貝枇杷止咳露、川貝秋梨膏都是止咳的良葯,其中有一位共同的中葯,那就是貝母,貝母具有很好的止咳功效,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貝母的常識,中醫介紹,貝母大致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3種,同為貝母,但是功效卻大有不同。
川貝母:虛證咳嗽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的作用,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別適用於肺燥所致之咳嗽。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咳,或痰中帶血,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等。此時可選用川貝母燉梨吃:取川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鴨梨一個,挖去梨核,將浸泡後的川貝母連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鍋蒸一小時,加適量冰糖調味後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浙貝母:實證咳嗽
如果症見咳嗽胸痛、惡寒發熱、咳吐腥臭膿痰、大便乾燥、舌紅口乾等,則應選擇浙貝母。浙貝母瀉火的功效要強於川貝母,尤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膿瘍的良葯。浙貝母最常用的方法為:浙貝母3~1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對於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黃黏稠、口乾口渴、舌苔紅為主要表現的風熱咳嗽患者,既可選擇川貝母,也可選擇浙貝母。川貝母葯性和緩,氣味不濃,更適合於年老體弱者服用;而對於素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年人來說,最好選擇浙貝母。
目前川貝母貨源緊缺,價格較貴,如果處方上只是註明「貝母」的話,買到的多是浙貝母,購買時要看清楚。
川貝母、浙貝母雖然是止咳良葯,但也並非適用於所有人。例如,風寒咳嗽的患者,咳嗽時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狀,應服用一些溫性的葯物以溫肺化痰。而川貝母、浙貝母都是寒性的葯物,此時服用無異於雪上加霜,會加重病情。
土貝母:解毒消癰
性寒、味苦,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腫瘤作用,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葯物配伍使用,治療乳腺疾患、結核、皮膚腫爛等疾病。此外,土貝母有一定的殺精子作用,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應慎重選用。
中葯貝母有三種
其名字雖然相似,但功效卻大不相同,購買時需加以注意。
10. 川貝的用量與用法
川貝母
葯性 性味:苦、甘、微寒 歸經:歸肺、心經
功效主治:清熱潤肺 化痰止咳 (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散結消癰(瘰癧,乳癰、肺癰)。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粉沖服,1次1-2克。
使用注意:不宜與川烏、草烏、附子同用。
浙貝母
葯性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肺、心經
功效主治:清熱化痰止咳(風熱咳嗽,痰火咳嗽)、解毒散結消癰(瘰癧,癭瘤,瘡毒,肺癰,乳癰)。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不宜與川烏、草烏、附子同用。
貝母有川貝母、浙貝母之分,明代《本草綱目》以前歷代本草,皆統稱貝母,至明《本草匯言》始有貝母有「川者為秒」之說,清《軒岐救正論》才正式有浙貝母之名,川貝母、浙貝母皆味苦性寒涼,歸肺、心經。均能清熱化痰止咳,散結消癰,都可用治痰熱咳嗽,燥熱咳嗽,瘰癧、乳癰、肺癰,不同之處在於,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本品味甘質潤,長於潤肺止咳,尤其於內傷久咳,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燥咳痰黏,浙貝母苦寒較甚,「開泄力大」,清熱開郁,解毒散結消癰力強,多用於風熱犯肺或痰火郁肺所致的咳嗽,以及瘰癧、瘡毒、肺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