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傳個人自傳怎麼寫
自傳個人自傳怎麼寫
我高中為了寫好作文,也下了不少功夫研究自傳寫法。自傳是傳記的一種。傳記以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為主。自傳則是以記述自己的生平事跡為主。自傳體作文是傳記的簡要形式-小傳的一種。從寫作的對象上來講,自傳體作文是以寫人為主的文章。語文作為我的弱項,我一直在研究怎麼寫好自傳體作文。
自傳體作文要寫出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我」來。這個我,應該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實樣子,而不是與生活中真實的自己隔著一層,讓人看了之後,覺得那不是你,或者不是完全真實的你。這就要求寫作自傳作文的第一個要求是認識自我。寫作自傳的過程有時是一個尋找、發現自我的過程,你要順著一根線,把自己給追回來,加以審視,加以分析,最終真正地認識自己。
自傳中有時也要有感情的流露以及對事情的看法,也要寫生活中的經驗教訓,但這些非同於其他文藝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議論,而是寓情、理於敘事之中,讓讀者感覺出來,即間接表露出來。之前在上學的時候,經常要求寫自傳體的作文,所以對此深有體會。
㈡ 怎麼寫好一篇記敘文 例如 寫事得 還是 寫人的 怎麼才可把自己情感融入作文中 讓改卷老師覺得好
第一,要交代明白。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綰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鬆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一般不宜隨意轉換,否則就容易造成混亂。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一、 選擇較小的切入點
話題作文,寫作范圍一般都十分寬泛,如果僅把話題當做一個僵死的概念,視為「鐵板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體,籠統地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點要求就是善於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餘」,也就是只定「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台,這樣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內定出立意鮮明、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善於「化大為小」,還要善於「以小見大」,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這就要求作者在選擇「小的方面」的時候,注意所選材料的「現實性、針對性、典型性」。俗話說:「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就是這個道理。
二、 材料新鮮
記敘文的選材,是寫好記敘文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本上出現了模式化、規律化的選材傾向,寫老師總牽扯到「蠟燭」,寫同學總寫到「半塊橡皮」,寫愛心總離不開「希望工程」……諸如此類,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讀之生厭。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對材料的要求永遠是「力求新鮮」。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閱卷教師連續不斷地看到「歌頌蠟燭」的文章,他會怎麼判分!所以新鮮的材料是記敘文獲得滿分的基礎條件。
三、 內容真實
與「材料新鮮」一樣,內容真實是記敘文的生命保證。那些胡亂編造的所謂「感人」故事,只會讓讀者反感。有一些同學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終不離「助人為樂、希望工程、捐錢救災」等,事實上,我們希望社會充滿愛,充滿關懷,可是我們不希望我們的文章里始終充滿假話、充滿謊言。
我們作文時應牢記:只有真實的,才是動人的!如果我們一味地為了打動人而胡編亂造所謂的動人故事,只能讓閱卷老師反感。當然,我們所說的真實並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動地照搬上去。我們所謂提倡的「藝術的真實」實際就是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設置懸念、修飾語言等。它和內容的虛假是完全不同的。
四、 構思精巧
記敘文要寫得精彩、寫得讓人難以忘記,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構思上下工夫。構思的精巧起「以小見大」、「選材新鮮」並不是並列關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說來,構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見大」的,也一定是「選材新鮮」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構思取勝。全文由三個電話留言組成,記錄了非典時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個電話留言,字里行間滲透著濃濃的親情、愛情、友情。這樣的構思在中考作文中實屬鳳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構思的范圍不能局限在內容或形式,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遣詞造句都可以納入。在作文之前,審好文題之後,構思就應該開始了。
記敘文的發展寫作要點是——
一、 立意深刻
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題新鮮獨特,與眾不同,富有深意
二、 語言生動形象
這是指文章的描寫功夫。好的記敘文應該充滿著生動形象的描寫,精細入微的刻畫:人物的語言、行心理,事件的動態,景物的變化……可想而知,,這樣的文章一定會獲得高分。
三、 技巧熟練
文章是用語言文字表現主題的,如何使語言文字達到最佳表達效果,就以看寫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寫作技巧包括詳略、表現用法(象徵、以物喻人、過渡言志等)、體裁安排、順序、點題、過渡響應等。
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發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它由人、事、景三個因素構成,在文中選取了若干個場面,那就要將這幾個場面有機地組合起來,可以用分段加標題的形式,也可以用過渡、銜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標題的形式比較鮮明,也省略了設計過渡的問題。
4. 線索貫穿
文章選取若幹事件或片斷,就需要用一條線索來貫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斷有機地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有的文章以物為線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託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斷有機地聯起來,如《記一輛紡車》、《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為線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認識為線索,串連各個片斷。如《春》抒發「我」對春天的熱愛和追求,選擇了盼春、繪春、頌春等一系列片斷,寄託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對春天的感情貫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為線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計,以他的所見、所聞、所想為線索,把文章若乾片斷、情節貫穿起來。
還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為序,將前後的事件或片斷聯接起來。如《荔枝蜜》
四. 點面結合
點,是指事物局部,重點;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體狀況。敘事寫人既有對事或人的全貌和整體情況的概括介紹或一般描述,又有對人或事物某個部分、某個方面,特別是重點情況的詳細敘述和描寫,並且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是點面結合,敘事寫人既有全貌又有重點,就能給人既全面又具體,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覺。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百草園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寫魯迅的肖像就是對「點」的描寫,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魯迅的偉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寫藤野先生與魯迅相識、相處、告別的若幹事件、片斷,是「點」,概括魯迅對藤野先生的評價「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開頭引入、渲染、鋪墊,結尾引出、照應、升華
古人說:「鳳頭,豬肚,豹尾。」(元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引喬夢符的話)意思是要重視文章的開頭,設計一個好的開頭會使文章增加色彩,「鳳頭」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單純認為就是詞藻美,語句美,而是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這也是美。
開頭引入的要求是切題,「美」,吸引讀者。渲染就是能用簡要的語句將其意突出,抓住讀者,正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當然這是寫詩的要求,寫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鋪墊就是做些必要的鋪陳和墊襯。
引入、渲染、鋪墊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環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點出所寫的對象、人、事。如《我的老師》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交待寫作動機。如《背影》《一件珍貴的襯衫》
解題,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如《白楊禮贊》
緊扣敘事,直抒胸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描寫環境,渲染氣氛,為情節發展作鋪墊,如《多收了三五斗》、《故鄉》
設置疑團,製造懸念,引人入勝。
結尾要引出、照應、升華,就是把讀者從具體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記敘完整,並把讀者引回更為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引向更為深遠的境界。古人說「豹尾」,就是結尾要有力,且「畫龍點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餘味無窮,發人深思,給讀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認識上的飛躍提高。這就是升華。
結尾引出、照應、升華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無窮。如《小桔燈》、《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含蓄深刻帶有啟發式,發人深思。如《荔枝蜜》、《故鄉》、《多收了三五斗》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貴的襯衫》
古人講究「首尾圓合」,「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白居易《新樂府序》「標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題旨。「卒章」就是文章結尾。「志」就是主旨。強調開頭奪目,結束升華。清朝李漁《閑情偶寄》中「務使開門見山,不當借帽覆頂」,形象地說明開頭不應該把「山」,題旨遮擋住。宋朝沈義父《樂府指迷》中強調「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須要」必須要放開,結尾要「長留餘味」,要響亮,像唐朝白樂天《金針詩格》中說「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我們寫文章也應注意用「回顧之筆,兜裹全篇」,首尾一體。
作文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做到感情真摯那麼,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到「感情真摯」?
一、敘事傳情。將濃郁的情感融於一定的事件之中,這些事件必須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為依託,流露的情感才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如《父愛晝無眠》一文的作者就是通過敘事來傳達父子情深的:一位下崗的父親為了湊足兒子的學費,夜間到浴池替人擦背;為了讓兒子靜心學習,白天在浴池的客座上躺睡。父子在浴池相見時,父親反而覺得自己給兒子丟了面子,「父親的臉被熱氣蒸得浮腫而失真,他紅著臉囁嚅道,原想跑遠點兒,不會讓你和你的同學看見,叫你沒面子,哪料到這么巧……。」這些不加雕飾的敘寫中,顯示了父親的純朴和對兒子的摯愛。「我」失聲的驚叫,響亮的回答,則飽含著對父親的感激和抱愧。結尾作者再次敘寫了替父親擦背的感人一幕,「我淚眼汪汪的望著父親,認真了說:『爸爸,我想為您擦一次背……』『好吧,你小時候經常幫我擦背呢。』父親以享受的表情躺下來,我雙手朝聖般拂過父親條條隆起的胸骨,猶如走過一道道愛的山崗。」 將父子之情推向了極致,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二、寫景寓情。將自己的感情寄予在客觀物象之中,通過客觀景物的觸發,喚醒作者或作品人物藏在心中的某種感情,從中收到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但考生在藉助物象時,一定要注意所借的物象在本質上或特徵上要與寄寓的感情相似、相通,不能牽強附會。只有這樣,考生才能將所寄寓的情感細致入微地描繪出來,才能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如2004年一考生在描寫爺爺的去世給自己帶來的巨大悲痛時,就運用了寫景寓情的方法。她在文章寫道「這是一塊向陽的山地,陽光從蒼松翠柏間隙中闖入,在枯黃的草地上落下斑駁的影。深秋的陽光蒼白無力,在晨風的搖曳下甚至有些陰冷。我看著它——那個承載著生命的小盒——一點點的被黃土掩埋,我的眼淚很快的流下來了,我知道,我永遠的失去你了,我的爺爺。」 通過「蒼白無力的陽光」、「枯黃的草地」這些景物,渲染了陰冷凄涼的氣氛,烘託了「我」悲痛欲絕的感情,從中達到了「以情動人」的效果。
三、細節襯情。抓住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細小神情、動作及微妙的心理活動,進行精心刻畫,從而襯托作者或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的、典型的細節描寫,成功的細節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如《戰勝脆弱》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場面:「清晨的風吹著,倒也不怎麼熱,其實並沒有我什麼活干,只是把整堆的土糞撒開就行了。我坐在地頭看爹犁地,因為爹沒有我叫我走。隨著牛鈴聲一次次由近到遠,又一次次由遠到近,天氣也越來越熱。把一塊地犁光是不可能的了,我心裡想。果然,在火熱的太陽下,那頭老牛的汗開始順著布滿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氣越來越重,走得越來越慢。
㈢ 怎麼介紹自己興趣愛好
個人興趣愛好一分鍾自我介紹篇1
大家好,我是個調皮的小男孩.是很強的好奇心才"召"出來的調皮.
現在該介紹我的特徵了:我有一雙大大的眼睛,裡面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因為調皮才摔成半截眉的眉毛;高高的鼻子長得很可愛,但總喜歡流鼻涕;小小的嘴巴,可牙齒很黃.
我喜歡看電影,也喜歡玩游戲,但學習也不會落下.我的優點是有孝心,也愛幫助別人.這學期我有很大的進步,就連不吃飯的壞習慣也改了.經過時間的磨礪,我終於變得聽話了.這就是現在的我。
個人興趣愛好一分鍾自我介紹篇2
我小時候十分穩重,從不到處亂跑,經常跟在媽媽身後去買菜,逛市場,就好像媽媽的影子一樣。現在我長大了,學習拉小提琴。好像我的爸爸媽媽要一下把我變成小提琴家似的,我也能體會到爸爸媽媽望子成龍的心,我每天都在拉琴。有幾天我拉的不耐煩了,但還是在父母的嚴厲叫喊聲中硬著頭皮拉了……
那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住了,便採用了「 雷打不動政策」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我在書桌上看閑書,突然,傳來了一聲聲沉重的腳步聲,這就代表的狂風暴雨的即將來臨,我還是在不緊不慢的看書,然後腳步聲停止了,停了六分鍾左右,正當我把心放下來,隨即一抬頭,發現媽媽站在屋子的門口,他臉部發紅,脖子上的青筋一抖一抖的,顯然,媽媽現在已經很生氣了,「壞了」我心想,媽媽發現我抬起頭來,立刻給我施加了一頓狂風暴雨,我的雙腿直打顫,然後,我准備去拉琴,早已把我說過的「雷打不動政策」到了九霄雲外,我起身准備到另一個房間,媽媽見我有所悔改,就對我說:「知錯就該就是好孩子,你的心思爸媽都了解,不過,假如你學習不好的話,拉琴也是你生存的一種本能啊!」我終於明白過來。
我每天都拉琴,爸爸媽媽從此再也不批評我了,我又和小時候一樣——聽話、懂事了。
個人興趣愛好一分鍾自我介紹篇3
我,身材不高,很瘦,朋友們經常叫我「小不點」,我也很樂意,因為我本來就很小嘛!
我喜歡英語。因為媽媽支持我學英語,所以我進步很大。
我的脾氣暴躁,一遇到芝麻大小的事情就大發脾氣,我可要改掉這個毛病。
我特愛看書,知道的比較多,可我還要繼續認真學習。
我雖然知道地多,考試的題目難不倒我,可我考試時老是粗心大意,老得不到滿分,這也正是媽媽所擔心的。
我的眼睛在生氣的時候會變得大大的,骨碌碌轉動,在高興的時候,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這就是我的「眼睛七十二變」。
我愛鋼琴。因為我是自己要學鋼琴的,所以學起來很刻苦,進步自然很大。
哎!該怎麼說我呢,有優點,有缺點,有愛好和特點... ...
這就是我。
㈣ 如何正確表達自己記敘文
正確表達自己記敘文的寫法如下:
是一朵花,就應該點綴春天,而不是想著結出碩果;是一棵樹,就應該讓果實掛滿枝頭,而不是花枝招展;是一滴水,就應該投入大海的懷抱,而不是誤陷泥溝。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星星不回復在水面上游來游去,魚兒不會在天上自在玩耍。
萬事萬物都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定位,然後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短處,卻不是自怨自艾。駱駝生性笨拙,不如猴子一樣的肢體靈活,舞動自由,所以他應該認識到,自身的短處不是缺陷,而是一項生而有之的不完美。
每一物都有自己的不完美,貓不能上樹,人不能披著翅膀飛翔,無須太過介懷,放開一些,面對真實的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也並非好高騖遠。駱駝身體龐大,腳踏實地,吃苦耐勞,這些閃光點足以讓它在不知疲苦的行走在炎熱乾燥、廣袤無垠的大漠上時獲得無數行人的贊譽。
記敘文的特點:
1、真實性:記敘文通常以真實事件或人物為背景,通過敘述和描寫來展現其情節和細節。因此,真實性是記敘文的重要特點之一。
2、敘述性:記敘文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講述事件或人物的經歷來展現其情節和細節。因此,敘述性是記敘文的主要特點之一。
3、描寫性:記敘文通過描寫事件或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來展現其情節和細節。因此,描寫性是記敘文的重要特點之一。
4、情感性:記敘文通常表達作者對事件或人物的情感和態度,通過敘述和描寫來展現其情感色彩。因此,情感性是記敘文的重要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