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員工要怎麼向老闆述說你的想法
職場上不論你是否喜歡你的老闆,他或她做的一些事情有時候會讓你感到生氣、沮喪、焦慮,或者害怕。你不能指望著老闆理解你的感受或者知道該說什麼來改善情況。
即使你的老闆溝通能力很強,但他也不是跟你打交道的專家。你需要教他如何才能最好地管理你——什麼東西會讓你有動力,什麼會讓你失去動力——這樣你才能拿出最好的表現。這包括去要你需要的東西,而不是等著被人理解和照顧。
試著用這個方法去有禮有效地讓你的老闆了解你。也許你不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也許你能夠建立一種彼此滿意的關系。
進行了一段艱難的談話之後,注意你的感受:生氣、難過、怨恨、沮喪還是害怕?
問問自己你覺得你的老闆拿走了什麼你期望得到的東西,或者沒有把這些東西給你。或者,你的老闆有可能暗示你不會得到某樣你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這樣東西可能是有形的,比如期望中的升職或者一個項目;或者你期待的是無形的東西,比如對你工作的認可,在做決策的時候讓你參與,讓你管控一些任務,當下的一致性或對未來的可預見性,秩序感,尊重,自主權,或者是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找出你想要讓你的老闆將來做得不一樣的地方。然後定好一個你能很自在地提出需求的時間地點去和你的老闆會面。
在進行對話的時候,遵循以下步驟:
從你的角度簡單陳述發生了什麼事。
簡單地描述對話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對你產生了負面影響。不要講太多細節。不要猜測你的老闆為什麼會這樣做。只要描述你的老闆如何影響了你,跟你講了一個影響到你的決定,忽略了你說的話,改變了主題,或者是如何解釋某種情況的。
陳述這件事對你的影響。
這對於你清楚地表達是很關鍵的,而且比揪著過去的事情不放更加重要。陳述你的感受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也就是說,你覺得自己沒有被認可或者考慮到,那種對事情的控制或者一致性被奪走了,你覺得失去了對未來的預見或失去了秩序感,或者你覺得你不能擁有你所需要的自主權或自由度去很好地完成你的工作。
提出需求。你希望你的老闆將來怎麼做?清晰簡潔地提出你的請求。
在你的老闆回應的時候不要自我辯護。
要讓你的老闆有情緒化的反應。保持冷靜耐心。你已經說明了你的情況。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別的。以我的經驗來看,即使你老闆的反應很不好,你以後還是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
談論你的感受可能會讓你覺得不自在,但是這種討論可以促使你和你的老闆有更好的人際關系。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提出你的需求,你的怨恨或屈從可能會急劇惡化,讓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並且用負面的眼光去看你的管理者做的任何事情。
職場菜鳥易犯的初級錯誤
在剛剛步入職場的人們來說,如何讓自己迅速變強大是重要的,不論是心理層面還是工作能力層面。看看職場菜鳥都容易犯哪些「低級錯誤」。
職場菜鳥易犯錯誤之一:你不夠勤奮
勤能補拙。即便你足夠聰明,再加上勤奮的品質,你一定會出類拔萃。可惜,你總能找到不勤奮的借口。借口就是灰,有多少灰就有多少借口。面對你的借口,我只有笑笑,點頭。你不是幼兒,需要我哄;你不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你極有可能厭煩。但如果你今天不勤奮地學習,明天就一定要勤奮地找工作。
你是一名學生記者,你熱愛記者的工作,畢業後想當記者,但是當天的新聞你都要拖到第二天才交稿,在我督促之後,你仍然決定第二天再交稿——哪個新聞單位會要這樣的人當記者?
職場菜鳥易犯錯誤之二:你愛說
我知道你的口才很好。口才也是才。相比笨嘴拙舌的孩子,能說是你的優點。但不能只會說,還要會做。頭頭是道地說完一個策劃,你還得認認真真地把它寫出來。如果你不會寫,可以練。如果你不想寫,那就錯了。
未來的老闆,沒有時間聽你滔滔不絕地演說。你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是,剛說出一個想法,老闆就打斷你的話,讓你拿出一個方案來。說一千道一萬,真要讓老闆重視,你還得把文案整齊地擺在他的案頭。
職場菜鳥易犯錯誤之三:你愛撒謊
你有事可以請假,有病就去治病。但在學生時代,最好不要撒謊。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但善意的謊言太多太濫就適得其反了。而且,你的謊言,有時並不善,隨口就來,若有其事。
在這個時代,驗證你是否撒謊比吹個口哨都容易。我不揭穿你,是維護你的自尊,但你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盡管,我決定不了你的前途,我也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決定別人的前途,但,若干次的「折扣」累積在一起,一定會讓你想完美的人生頻現破綻。
職場菜鳥易犯錯誤之四:你愛變
見異思遷是年輕人普遍的特點,年輕人普遍眼高手低。但任何工作都要一步步來,齊頭並進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確信有這個能耐。在此之前,一環一環地把工作干好。
有些工作,不同的人干,有不同的結果。比如兩個碟子,看起來都很乾凈,但由於清洗的流程不同,干凈的程度甚至有天壤之別。工作的效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一門心思去做一個工作,直至達到你眼中的完美,這才是第一個層次。
但你看起來並不在乎,總是毛毛糙糙地交差。殊不知,放棄對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你做得再多,也不過是湊數罷了。
職場菜鳥易犯錯誤之五:你愛耍滑
比如在一個組織當中,每個人都有分工,但工作不是一塊豆腐,不能像切豆腐似的把工作分得那麼清楚。否則,那就不是一個組織,而是自動化流水線。
你的角色可能是演員,但當你不演戲時,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看著旁人忙忙碌碌,而你袖手旁觀;二是盡力幫助別人做點事,與大家融為一體,幫忙不添亂。而你,不愛動手,動了也「輕描淡寫」。其實,大廳之中,我一眼掃去就能從每個人的動作、神態中,清晰地看到誰在認真工作,誰在敷衍。
一個學生組織中的所謂工作,其實准確地說不是工作,是在演練。你是為在你自己積攢經驗。換而言之,我喜歡踏踏實實工作的年輕人。你未來的老闆,也一定喜歡踏踏實實工作的年輕人。
你的弱點我知道。我不是你的老闆,所以你不必擔憂。我是你的老師,老師與學生之間,最寶貴的是單純,金錢與誘惑與我們無關。因此,你聽到的都是真話,但你未必當回事。只是,等到老闆對你說這番話時,你想一想,就知道結局。
職場菜鳥初出茅廬,很多東西還不懂,首要的就是搞好人際關系,讓有經驗的老員工幫助你改掉這些錯誤。
職場上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職場如戰場,不是別人給你什麼,而是你自己能爭取到什麼。態度決定你職場的高度,改變自己,用積極的心態去擁抱嶄新的一年,自己定會有所收獲。
一、領導不和我溝通,我就不和領導溝通
這類人缺「神」:這種行為在精神乞討行為中是最為嚴重的,有些人在企業中覺得自己是靠才吃飯,和領導溝通與否無所謂,和領導從不主動溝通,理由是你是領導你不和我溝通,我才不主動和你溝通呢。切莫把領導當神,更不要是神召喚的時候才去,神不召喚就不去,如果信神,就得時不時去禮拜,否則你有難時神也不會光照你的。
點評:工作上或有助於團隊建設或有益於企業發展的想法你都應主動與領導溝通,讓你的思想及時變成決策行為,為團隊為企業作出貢獻。只有這樣你的才華才不會被埋沒,否則千里馬老死槽內悔得也只有自己,伯樂不會跟你悔的,不要自認為是千里馬就會有伯樂,現在的社會是千里馬多而少伯樂,千里馬得學會投伯樂所好方為現代意義上的千里馬。
二、領導不認可我,我就不好好乾
這類人缺「榮」:這類人虛榮心較強,這種精神乞討行為企業中較常見,先前工作中做了點成績,但領導遲遲沒有表示肯定,他就會認為是不是領導不認可。
點評:虛榮心每個人都有,但要正確對待虛榮心,用得得當是推進器,會助你工作中成績突飛猛進,有的領導對下屬作出的成績不一定當面肯定,但在私下與其他人溝通時會對你的工作予以肯定。工作做得好其實是本分,也能顯示出你的能力。
三、領導不鼓勵我,我就不好好乾
這類人缺「油」:這類人在企業或單位基層居多,每天幾乎就靠領導的鼓勵為生,領導哪天要是忘了「踩油門」,這些人就能從早到晚坐在同一個地方沒有絲毫的動作變化。
點評:得學會自己「加油」,得學會自己「踩油門」,這是一個員工在企業生存的基礎本能,企業需要的是一個有駕駛證的學員而不是學徒。學會自己安排工作,學會自我激勵才能自我成長。
四、我不開心,是因為領導不會哄我
這類人缺「煉」:這類人是企業中易情緒化的員工,自己心情好與壞完全由領導來決定,開心好象是領導哄的,不開心好象是領導給的。
點評:易情緒化是不成熟的表現,是內功欠修煉的表現,易情緒化不利於人際關系的養成,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得學會克服感情用事,多接受心理磨練與心理受挫性工作,加強理智性控制力鍛煉,情緒以「我」為中心,而不是以別人或領導為中心,自然就能克服情緒化。
五、不上進,抱怨公司氛圍不好
這類人缺「的」:有人說,我想上進,但公司亂成這樣,我能上進么,聽起來不上進是公司的錯,我覺得這類人是缺目標,缺人生的目的,缺工作的目的,或者是搞錯了目的。公司氛圍不好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但不完全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
點評: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但不完全影響一個人,一個人的改變內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想進步,就得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工作目標,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或克服干擾。
心理解讀: 職場上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別的東西影響到自己。
工作真的有那麼忙嗎?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生活的壓力讓我們的工作也越來越忙碌,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一些朋友抱怨工作起來有做不完的事情,簡直是忙碌不行,可是,職場中的你真的是如此忙嗎?
「抱歉,我是真的太忙了。」
「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去做這件事。」
「我忙到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了。」
「每天的時間都顯得遠遠不夠用。」
每天,人們都會聽到——絕大部分人自己也選擇這么說——類似太忙時間不夠用之類的言語。但通常情況下,它都屬於標準的謊言。我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可能屬於「非常忙碌」的類型;畢竟,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做到」所想或者所說的事情。它們僅僅屬於我們讓自己相信沒有多餘時間或者避免來做某些根本不想做的事情而製造出的借口而已。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總是可以找出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便是在工作時間也不例外;來自各種調查報告中的大量數據都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全美時間使用狀況調查報告就是其中最權威的證明,此外,包括皮尤研究和德爾森年度富人調查在內的其它來源也可以印證該觀點。
通過利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方式對人們的時間使用情況進行劃分以及研究後,能夠獲得的一項明確結論就是——不論教育和收入狀況如何——人們都會裝著很忙來完成自己的事情,而與此同時其它人會相信這屬於公司的業務。所有人都擁有足夠多的自由支配時間:有三分之一的清醒時間被花費到與工作無關的活動上,這其中甚至還沒有包括花費在個人事務上的工作時間。(別裝了,大家不都這么做么。)從最新的統計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幾條非常有趣的短花絮:
——工作的父母,這些通常情況下(很容易理解)排在「沒有時間」前列的人員,每天花費在休閑活動上的全部時間只比沒有照顧孩子負擔的群體少一小時。
——年薪10萬美元以上的群體相比以下的人員在網路沖浪和其它媒體上花費的時間多得多。
——所有人(按照統計學的觀點)每天都會看至少2到3小時的電視。這就是我們每天24小時生活中10%的去向;當然,如果按照清醒時間來衡量的話,這一比例將會變得更高。盡管有不計其數的書籍、文章和網路日誌宣稱「成功者從來不看電視」。但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他們還是在看。 畢竟,這是理所當然的……讓大腦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屬於無可非議的正確選擇。
——平均來看,每星期賺取1200美元以上的`群體並不比540美元的人員工作時間更多。
——平均來看,自由職業者(其中理所當然也包括絕大部分企業家)的工作時間並不比下屬員工更多。
就個人而言,我不相信最後一項結果的真實性。對於絕大部分企業家來說,時刻都在思考(或者擔心)自身業務發展情況;對於我——以及所認識的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主——來說,不少休息時間都被用來開展工作了。 事實上,有時這可能會屬於最困難和壓力最大的工作。
與絕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擁有者類似,我早晨5點半或者6點就會起床閱讀新聞和電子郵件。(此外還要擠出時間來進行鍛煉)。而午飯的時間,我會選擇不離開辦公室解決。從吃完飯一直到晚上11點,我都有數不清的日常工作、越洋電話以及電子郵件需要及時進行處理。按照自己的統計,從公司建立開始,我已經有30幾個星期的時間沒有休假了。各種各樣的壓力也接踵而來,每天只有四小時的睡眠時間,等等諸如此類。我是真累啊。
因此,在其他人被問到日程安排情況時,我的答復與大家的說法也是一樣:實在是太累了……我堅持不下去了……並且確實不知道什麼時間才能脫離這種狀態。我真得是忙到腳不沾地的程度。
但實際上,如同其它企業家一樣,我選擇自己創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有效控制個人時間;因此,盡管這意味著需要作出犧牲(我現在肯定不能按照實際工作時間來計算工資收入了),但也相當於找出了一種可以專注於想要做的事情的途徑。不論是希望參與激情類休閑運動——如果有人問起來的話,就是帆船比賽、滑雪和瑜伽——還是與孩子們一起活動,甚至觀看會帶來負罪感的快樂電視節目(真人秀:創智贏家規則!),我都可以將需要的時間安排到經過壓縮的日程表中。你,你,還有你,也可以選擇這么做。
在這里,我並不是說人們就不應該放鬆、讀書、種樹、外出旅遊或者利用自己的時間來做喜歡的任何事情——生命的本質就是生活。而是希望大家下次在抱怨不堪重負或者告訴別人(或者自己)不能這么做之前,仔細考慮一下所謂「太忙」的原因是屬於真正的事實,還是僅僅意味著希望沉迷其中的幻想。 畢竟,人們在遷入到更大的房間後,總會傾向於填滿所有的可用空間。
按照時間的定義,人們是總會使用到生活中的分分秒秒。這其中可能包括了工作、睡眠、飲食、遊玩、放鬆或無所事事等活動。因此,所謂「太忙」只能說明人們是怎樣耗費時間的,而並不能說明它已經用完了。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論是在一天結束(或者開始,甚或中間)的時刻,都是可以找到時間來做嘴裡所說不能完成的事情。
心理解讀: 其實,忙與不忙在於我們自己,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生活,我們的工作會變的簡單,生活也會變的更有條理,所以,希望年輕的朋友們能好好的規劃自己的每一天,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讓自己生活的更充實更快樂。
職場上適合跳槽的九個信號
當你發現公司出現了這9個信號的時候,你就要考慮跳槽了。
1、這份工作總讓你生病
心理專家表示,如果你整個周末都為下周不得不上班而鬱郁寡歡,或者每天早晨一睜眼就開始為上班而發愁,那肯定有問題。職業規劃師表示,不適合的工作會讓你得病。如果你經常出現慢性背疼、頭疼和腸胃疼,就應該考慮換一份工作了。
2、創造力下降
沒有工作壓力和壓力太大一樣不是好事情。如果你發現工作變得枯燥乏味、程式化,你的創造力也在下降,就說明這份工作已經沒有太大發展空間了。同時,如果你上班經常無事可做也不是好兆頭。因為這離你被裁的時候也不遠了。
3、不再能學到新技能
缺乏職業發展機會是從業者跳槽的首要原因之一。如果你發現目前的工作已經讓你學不到任何新的技能,或者不能從工作中有所成長時,也許應該考慮一下別的公司了。在現有職位停滯不前會讓你失去更多的發展機會。
4、屢次和升遷擦肩而過
如果升職總是沒有你的份的話,可以考慮辭職。假如公司會對此做出解釋,並幫你指出今後如何改進的話,說明他們還是信任你的。但如果你總是被置之不理的話,就應該考慮走人了。特別是當你原來的下屬一躍成為你的上司的時候,相信沒有人能坐得住。
5、工作重組與你無關
組織中的變化本不可避免,但假如你的職位、工作預算和下屬都被重新組合或者取消的話,就說明你的部門變得無足輕重。如果對此得不到合理解釋的話,相信你不會再留戀現有的職位。
6、付出得不到認可
如果公司運行很好,但你的努力,無論從物質上還是其它方面,總得不到應有的認可的話,就應該考慮是否繼續在這里賣命了。幹得好卻得不到表揚、被人越過升遷、升職請求未得到許可、得不到能證明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機會,總會讓人很失落。
7、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公司的業務發展得很好,但你總看不到漲薪的機會,這一定程度上表明你的工作不受重視。那麼不妨尋找其它能證明自己的地方。
8、對工作失去興趣
31%准備跳槽的人表示是「希望換換環境」。如果工作不再有挑戰性,或者你即使裝也裝不出對工作的興趣,就應該考慮辭職了。耗盡激情、變得死水一潭的職業對人有害無利。
9、公司在萎縮
有時候另外一種情況是,你喜歡你的工作,但公司出現了不良的運行信號。例如要裁員的傳言、公司推遲招聘、出現負面的新聞報道及其它表明公司陷入枯竭和困境的徵兆等,都值得你警惕。有18%的職員表示公司前景黯淡是選擇跳槽的主要原因。
心理解讀:跳槽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不要辭職後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我們都害怕周三的到來
研究者調查了350名受訪者後發現,受訪者在一周7天的中間時段,更容易對現實問題感到焦慮和擔心。而周一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般沮喪不堪,周五也並非是情緒的「頂峰」。其實職場人群情緒的最低點是周三。
周三最易讓人沮喪
研究者稱,周三之所以讓人感到沮喪,是因為上一個周末已經過去,而下一個周末似乎還遙遙無期,人們彷彿墜入到「工作的泥沼中」。
心理專家也表示,坐班的人對「周三癥候群」體會最深。經過了一個周末,周一回到工作崗位後,從休閑狀態轉向忙碌狀態,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相切換,往往會促使他們形成一個新的興奮點。
而興奮狀態在兩天後自然衰退,也就是在周三,他們又完全適應了一成不變的工作狀態,於是情緒隨之走入低谷。這就解釋了不是周一,而是周三最低落的原因。
另一方面,周三接受的信息更多,極易造成信息焦慮。進入人們視線和大腦中的信息越多,心理受到的沖擊和負累也就越多,以致讓人感到疲憊和焦慮。
應對「周三癥候群」 你准備好了嗎?
不論是周一沮喪,還是周三低落,太明顯的情緒波動對上班族來說畢竟不是好事,要麼影響人際關系,要麼影響工作業績。因此,要學會保持心態平穩。心理專家給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了解自己情緒起伏的規律,如周三情緒低落,不妨把繁雜的工作放在周一、周二做完。
其次,把周三那天的工作安排得盡量豐富又容易完成,不同工作的轉換會讓人興奮起來,容易完成的任務能給你足夠的成就感。
最後,要麼極端一點,在周三這天挑戰一項新任務,不做別的,就集中精力攻破這座「堡壘」,也能讓人精神振奮。
心理解讀: 其實周一到周五都是正常的,只是我們的心態每天都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