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艾條怎樣使用方法

艾條怎樣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2 23:03:01

❶ 葯艾條應該怎麼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1)艾條怎樣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艾灰撒落在穴位之外的皮膚上,灼傷皮膚。

2、准確定位,注意保暖和防暑,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3、要防止感染和暈灸。

4、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❷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教程是什麼

一、使用工具:艾灸盒、艾條

二、使用步驟如下:

1、打開艾灸盒;

(2)艾條怎樣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艾灸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

5、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

6、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

7、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8、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艾灸條

❸ 艾條的用法

艾條是艾灸的專用材料,分為無葯艾條和有葯艾條兩種,無葯艾條一般是將艾絨包入桑皮紙或細棉紙上直接捲成,有葯艾條是將處方葯物研成粉末,加入艾絨中,再進行卷制。艾條灸的方法是將艾條點燃一端,對准穴位,火頭與皮膚保持適當距離施灸保持適當距離施灸。
溫和灸:點燃艾條,距離穴位一定距離(一般2厘米左右)施灸,以患者自覺溫熱舒適為度,連續灸10〜15分鍾。
迴旋灸:點燃艾條,在穴位上方來回做直線或圓周運動,適用於病變面積較大的風濕骨痛、四肢麻木、軟組織勞損、皮膚病等。
雀啄灸:像鳥雀啄食一樣,將點燃的艾條在穴位處一上一下,灼痛則提起(上),痛減則復灸(下),此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疾病。
實按灸:在施灸部位墊上數層棉布或紙,然後將葯物艾條燃燒的一端,趁熱按到施術部位上,使熱力得以透達深部。一般每次1〜2秒,按10次左右,若艾火熄滅,可再點再按。

注意事項
(1)空腹、飽食、酒後、極度疲勞和一切熱性紅腫疾病者禁止艾灸,以防暈灸。
(2)嬰幼兒、昏迷患者、皮膚潰瘍處、腫瘤晚期、糖尿病、結核病、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感覺障礙、孕婦禁止艾灸。
(3)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大喜、大悲、大怒之後,不宜馬上艾灸。
(4)艾灸後,要精心調養,勿過度操勞。清淡飲食,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以助艾灸療效。
(5)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
(6)艾灸一般無不良反應,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剛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疲倦、口乾、發熱、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❹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4)艾條怎樣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綜合作用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

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

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雲:「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針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

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

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泄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針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鑒·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

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范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嚙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

《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分別對准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鍾,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

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葯,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有這么幾種女性: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❺ 艾條怎麼用 使用艾條的相關注意事項

艾灸注意事項主要有:

1、盡量白天艾灸,沒辦法就晚上艾灸,最晚最好不要晚於22點。如果是突發性不舒服,不限時間。

2、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不要艾灸,如果出現脹胃痛等問題,可以艾灸。

3、房間最好能通風,如打開窗戶或者房門,煙味可以及時散去。

4、艾灸後不要馬上同房,會大大降低效果。

5、艾灸後可以喝點溫開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不可過量。

6、艾灸後可以洗澡,不過不能用冷水,溫水可以。

7、平時注意生活起居,不要熬夜,最遲11點睡覺,每餐七分飽。

8、注意防止燙傷,如果您艾灸感覺很燙,一定要調小火力,或者抬高艾條。或者墊個棉布等降溫。

9、最後,切記,如果你是實熱性體質,盡量少艾灸,艾灸一般最適合虛寒性體質。也就是,您總是感覺氣虛無力,有點怕冷,飲食喜溫不喜涼,說話多了就累等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虛寒體質。

❻ 艾條怎麼用

使用艾條的時候要把最外層的硬紙剝掉,因為這樣有利於燃燒,然後把艾條的一端點燃,等冒出青煙以後可以用嘴吹,使火燒紅、燒透。用點燃的一端對准自己要艾灸的穴位,比如說合谷穴,使點燃的艾條和皮膚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能感覺到輕微的灼熱,但也不至於燙,這樣就可以起到艾灸的作用了。在用艾灸條進行艾灸的時候通常要進行迴旋灸或者雀啄灸,也就是艾條距離皮膚的距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以艾條穴位為中心進行迴旋運動或者上下運動,這樣可以使皮膚更好的耐受艾灸所產生的熱量,不至於產生燙傷或者疼痛等問題。艾灸條是針灸臨床當中常用的一種艾灸器具,艾灸條裡面卷的是乾燥以後的艾葉,取出雜質以後做成的艾絨。艾絨相對來說質地比較細膩而且比較蓬鬆,這樣有利於燃燒。把艾絨放在一起,然後在外面卷上一層棉紙,棉紙的外面再卷上一層硬的,以前是用桑皮紙,現在是用商業生產的比較硬的紙張。這樣形成圓柱形的形狀,就可以用來艾灸了。

❼ 艾條具體怎麼用

艾條一般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是手持艾條對著穴位熏,二是搭配艾灸盒使用。

手持艾條對著穴位熏,即是懸灸。懸灸時讓皮膚感覺到溫熱感即可,覺得燙了的時候就讓燃燒端距離皮膚遠一些(不是越燙越好),每艾灸三五分鍾就要刮一下燃燒端的艾灰,防止艾灰落在皮膚上。懸灸的好處是艾灸精準、靈活,不足之處是手持久了手腕容易酸困。

隨身灸盒

❽ 艾條怎麼使用

目前,在中醫醫用方面,常用的艾條方法有四種:直接灸、懸灸、艾灸器灸、隔物灸。都是點燃艾條後在人體腧穴,從而達到治病養生的作用。

1.第一種用法:直接灸。

直接灸就是用艾柱或者將艾條取絨後,捏成所需大小,點燃後直接放於身體穴位或患處施灸的方法。一般艾柱可分為 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綠豆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 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❾ 艾灸的使用方法是什麼

第一:首先這種那個方法非常的簡單,很多患者都可以在家學習和嘗試,但是記住一定要先灸左方,再灸右方。這個主要是由於人體的各種機能決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對其有所了解。要不然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二:其次艾條點燃以後,需要將燃端插入到溫灸棒裡面,然後用手去接觸然段,感覺起溫度,其中溫度適中的時候才可開始溫灸,要不然由於溫度過高會燙傷皮膚,如果溫度過低又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第三:最後就是治療部位的區分了,腹部需要用精油按摩,然後再溫灸,首先要用溫灸棒在腹部滾動,其次再對穴點進行定點治療,一般要控制好時間,時間不能太長,正常的時間一般要控制在一刻鍾左右,這樣效果最佳。


注意事項
通過對其治療方法的了解以後,我們要知道其中的注意事項,那就是如果感覺身體極度的疲勞的時候,建議不要進行治療。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要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時間短一點,以後再加大劑量。

閱讀全文

與艾條怎樣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5
手機淘寶猜你喜歡推廣方法介紹 瀏覽:995
胡夫金字塔用作比較的方法怎麼寫 瀏覽:22
蘇州牛皮癬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14
正確的供奉方法圖片 瀏覽:393
練微笑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154
茅台vip用酒查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144
手臂刮汗毛用什麼方法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