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茶的外形好壞如何辨別
白茶為福建特產,主要品種有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和新工藝白茶。白茶的品種是按照不同的採摘標准而劃分的。白毫銀針采自采自大白茶樹的肥芽,白牡丹采自白茶樹的一芽二葉,壽眉以白茶樹的鮮葉為原料,而新工藝的原料要求同白牡丹一樣,一般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樹品種的芽葉加工而成。那麼這幾種白茶的外形好壞該如何辨別呢? 白毫銀針:白毫銀針茶外形品質以毫心肥壯、鮮艷、銀白閃亮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為次。 白牡丹:白牡丹外形品質以葉張肥嫩、葉態伸展、毫心肥壯、色澤灰綠、毫色銀白為上,以葉張瘦薄、色灰為次。 壽眉:優質壽眉葉張肥嫩、夾帶毫芽。 新白茶:新白茶外形品質以條索粗松帶卷、色澤褐綠為上,無芽、色澤棕褐為次。 這便是從外形上辨別白茶好壞的方法,本文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大家學會如何辨別白茶的外形好壞了嗎?希望對想要購買白茶的消費者有所幫助!
㈡ 怎樣分辨白茶的好壞
近些年,白茶很火;
近兩年,白茶很亂。
素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之美譽的白茶,已成為茶葉市場的一大熱點,而白茶本身更是憑借新老搭配、四季皆宜的適飲特點征服了不少茶友。然而,白茶市場近年來一些五花八門的說法也是不一而足,下面這些常見的概念,乍一聽起來頓覺高大上,實則不然。
看看你中招了嗎?地理君為你一一解析:
純手工:手造白茶
眾所周知,白茶的加工過程最為簡單,不炒不揉,尤其是在白茶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過程中,一定不能讓葉片碰撞,而一旦葉片堆積過後或碰撞導致葉片損傷或發酵,那就不叫白茶了。在烘乾的過程中,也很少有手工的介入。那麼,純手工白茶又從何說起呢?這裡面大有門道:很多白茶為了加速製作過程,直接機器烘乾,這樣的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綠茶」,比傳統的白茶更香,味道也接近於綠茶。
純日曬白茶:太陽的味道
好白茶有太陽的味道,那麼,你是否從茶葉里聞到過太陽的味道呢?秋高氣爽的日子,去森林裡抓起一把落葉,聞一聞,那也是太陽的味道!其實,好的白茶一定不是用夏天最好的太陽暴曬出來的,最好的曬白茶的方式是背陽漫射光來曬,那樣既不會因為太陽太大失水太快使茶葉喪失活性,又不至於因為透氣不好導致茶葉鮮爽度喪失。尤其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地方太陽都會一直賞臉:即使總體天氣偏好的福鼎,進入4月雨天也會很多,而政和4-10月就是雨季,能見到2-3個小時太陽已屬難得,全部的日曬白茶,也只能是別人說說、聽聽而已。
古法白茶:炭焙白茶
白茶雖簡、但絕不糙。這話在理,但如果說白茶的加工是按照古法來做,卻實在是太過牽強:白茶只有萎凋、乾燥兩道工序,甚至說只有一道走水的工序,這裡面哪裡來的古法?難道古法曬太陽和今法曬的不是一個太陽?最後炭焙乾燥的白茶實在是少之又少,一是炭焙成本極高,二是炭焙實在效率太低沒法出量,如果說全是炭焙,一天能做幾十斤茶已十分不易(白茶的整個加工過程要在72小時甚至更久),哪裡來的大批量炭焙白茶?市場上真正的炭焙白茶少之又少,不必刻意追捧,更不必為了所謂的炭焙付出高昂的代價。
光圈高山白茶的政和縣澄源鄉基地,手機實測海拔1077米。
高山白茶:多高的山能叫高山
高山茶一直是一個自說自話的概念,而每個區域對於高山的定義又各不相同:台灣茶的高山在600-800米,福鼎的高山白茶是600-800米,柘榮的高山白茶700-900米,政和的高山茶是900-1200米,原因何在?當地的海拔就那麼高,於是素性就把海拔相對較高的冠名為高山白茶。而這個概念,至今也沒有大家一致認可的概念,基本上還停留在自己宣傳自己的層面,具體如何辨識,還是要依靠自己擦亮眼。
真正的荒野白茶一泡難求。
荒野白茶:純荒與野放
近年來隨著白茶的火爆,概念也是一波接著一波,在傳統的四大品類加福鼎新工藝的的概念之外,荒野又成了新概念,於是就有了真荒野與假野放的諸多概念:荒野茶大多是零落於山林間的零星茶樹,而野放茶無非是放任上一兩年或是一陣子不去管它,這就是假荒野(很多人美其名曰:荒園、野放)。所以真假之間相差甚多,而很多放荒的荒野無非是園茶套了個概念,身價可就大不相同了!
除了上面的這些概念,你還聽過哪些概念呢?和地理君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歡迎留言、評論!
㈢ 如何辨別白茶的好壞
1、從外形來看,嫩度以毫多而肥壯,葉張肥嫩的為上品;毫芽瘦小而稀少的,則品質次之;葉張老嫩不勻火雜有老葉、臘葉的,則品質差。
2、從色澤來看,毫色銀白有光澤,葉麵灰綠(葉背銀白色)或墨綠,翠綠的,則為上品;鐵板色的,品質次之;草綠黃、黑、紅色及臘質光澤的,品質最差。
3、從葉態來看,葉子平伏舒展,葉緣重卷,葉面有隆起波紋,芽葉連枝稍為並攏,葉尖上翹不斷碎的,品質最優,葉片攤開、折貼、彎曲的,品質次之。
4、從凈度來看,要求不得含有枳,老梗、老葉及臘葉,如果茶葉中含有雜質,則品質差。
5、從香氣來說,以毫香濃顯,清鮮純正的為上品;有淡薄、青臭、失鮮、發酵感的為次。
6、從滋味來說,以鮮爽、醇厚、清甜的為上品;粗澀、淡薄的為差。
7、從湯色來看,以杏黃、杏綠、清澈明亮的為上品;泛紅、暗渾的為差。
8、從葉底來看,以勻整、肥軟,毫芽壯多、葉色鮮亮的為上品;硬挺、破碎、暗雜、花紅、黃張、焦葉紅邊的為差。
(3)白茶鑒定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白茶的作用:
1、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不足和血糖過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的代謝紊亂。飲白茶能治糖尿病,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和研究的課題,日本醫學士小川吾七郎、醫學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療患有糖尿病的肺結核病人時,偶然發覺白茶對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京都帝國大學醫院、府立醫院對10名糖尿病人進行臨床實驗,發現白茶對慢性糖尿病具有顯著療效。我國泉州市人民醫院用「宋茶」治療糖尿病,有效率達70%。當然,普通茶葉也有效,也還可以加進其它葯物。
在白茶產地福鼎茶葉界人士選擇了多位高血糖的病人進行實驗,發現有71%的病人,因養成長達半年的飲白茶習慣,而其高血糖病不治而痊癒,因此說,飲白茶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是有科學根據的。
白茶中的多酚類和酯類、有促進胰島素合成的作用;兒茶素中的多糖類物質,有去除血液中過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對人體的糖代謝障礙具有調節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2、能預防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是較常見的疾病,包括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及腦出血等,其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其病因主要由於人體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紅細胞聚集,血流緩慢,而形成血栓,或使血管壁的脆性增加,經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血管破裂而導致出血。
浙江醫大的一位著名教授說:高凝狀態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條件,而白茶具有抗凝和促進纖溶作用,能改變高凝狀態,且沒有一般抗凝葯物的副作用,對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具有顯著作用。
某中醫研究所曾對白茶進行研究並證實,茶能降低血液粘度。白茶飲服2-3周後,全血粘度從4.77降至4.31,血漿粘度從1.66降至1.58,全血還原粘度從8.58降至7.97。三項血液粘度全面下降,表明白茶能降低血液粘滯性,降低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循環,並防止血栓形成。因為白茶還能防止紅細胞聚集,有利於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3、可以降血壓:
白茶為什麼能降壓?這與它所含化學成分有關。白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維生素C和維生素P。茶多酚能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從動脈壁移至肝臟,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同時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和滲透能力。白茶還可通過利尿、排鈉的作用,間接引起降壓。茶中含有氨茶鹼能擴張血管,使血液容易流通,也有利於降低血壓。至今在福建一帶的中醫開處方時用「白毫銀針」甚多,現在白毫銀針能治高血壓已蜚聲海外。
㈣ 怎樣鑒別白茶的好壞
1、看外形。在購買白茶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茶葉的外形來辨別是否是好茶葉,那些肥壯的白茶為上品,葉子面積大肥厚的也是上品,至於芽看起來非常瘦小又稀少的白茶肯定是次品,質量沒有那麼好,另外白茶中的茶葉有的老嫩不均勻而且摻雜了咋也的茶葉也是質量差的次品。
2、看色澤。除了看白茶的外形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它的色澤來加以判斷是否是上品,如果白茶毫色銀白而且帶有一點光澤,葉片上為翠綠或者帶一點灰綠的肯定是白茶中的上品,如果葉子的顏色為鐵板色,看起來黯淡無光的話那就肯定是質量差的,如果白茶的茶葉為黑色或者紅色的話那就是極差了,絕對不能買這種。
3、在辨別白茶的種類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它們採集的樹種來進行辨別,如果是來自大白茶茶樹的品種叫做大白茶,而產自水仙茶樹的白茶叫做水仙白茶,菜茶茶樹的叫做小白茶。
㈤ 如何鑒別安吉白茶
一、鑒別安吉白茶時應考慮的因素
鑒別安吉白茶要綜合考慮安吉白茶的外形特徵和內質特徵,主要要考慮的因素有:外形,湯色,香氣,葉底,其中各部分在安吉白茶等級中所佔的比率分別為:30%、10%、25%、25%、10%。除此之外,由於安吉白茶又分為龍形安吉白茶和鳳形安吉白茶,在鑒別上對這兩種茶葉的外形要求也不相同。
二、安吉白茶的具體等級分為精品、特級、一級、二級,等級一次將降低,具體的等級要求如下:
1、精品安吉白茶:龍形安吉白茶外形上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綠顯玉色,勻整,無梗、朴、黃片;鳳形安吉白茶條直顯芽,芽壯實勻整,嫩綠,鮮活泛金邊,無梗、朴、黃片。茶湯要求嫩綠明亮,香氣嫩香持久,鮮醇甘爽,茶湯中葉白脈翠,一芽一葉初展,芽長於葉。
2、特級安吉白茶:此等級的龍形安吉白茶要求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嫩綠帶玉色,勻整,無梗、朴、黃片;鳳形安吉白茶則要求條直有芽,勻整,色嫩綠泛玉色,無梗、朴、黃片。同樣特級安吉白茶的茶湯要嫩黃明亮,嫩香持久,鮮醇即可。同時要求葉底葉白脈翠,一芽一葉。
3、一級安吉白茶:這個等級龍形安吉白茶要求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嫩綠油潤,尚勻整,略有梗、朴、黃片;風形安吉白茶要求條直有芽,較勻整,色嫩綠潤,略有梗、朴、片。茶湯上要求帶點嫩綠明亮,清香醇厚即可。葉底要求葉白脈綠,一芽二葉即可。
4、二級安吉白茶:此等級的龍形安吉白茶要求尚扁平,尚光滑,嫩綠尚油潤,尚勻,略有梗、朴、黃片即可;風形安吉白茶要求條直尚勻整,色綠潤,略有梗、朴、片即可。茶湯同時茶湯綠明亮,尚清香鮮醇即可。同時對葉底的要求葉尚白脈翠,一芽二、三葉即可。
(5)白茶鑒定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各種茶葉的功效:
1、治腳氣:殺菌治腳氣。茶葉里含有多量的單寧酸,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尤其對致腳氣的絲狀菌特別有效。所以,患腳氣的人,每晚將茶葉煮成濃汁來洗腳,日久便會不治而愈。不過煮茶洗腳,要持之以恆,短時間內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2、消除口臭:茶有強烈的收斂作用,時常將茶葉含在嘴裡,便可消除口臭。常用濃茶漱口,也有同樣功效。鐵觀音的功效。如果不擅飲茶,可將茶葉泡過之後,再含在嘴裡,可減少苦澀的滋味,也有一定的效果。
3、護發:茶水可以去垢滌膩,所以洗過頭發之後,再用茶水洗滌,可以使頭發烏黑柔軟,富有光澤。而且茶水不含化學劑,不會傷到頭發和皮膚。
4、驅除蚊蟲:將用過的茶葉曬干,在夏季的黃昏,點燃起來,可以驅除蚊蟲,而且絕對對人體無害,和蚊香有相同的效果。
㈥ 如何鑒別真假白茶
一、 觀形
首先是觀葉的「嫩度」:若葉的毫芽多且肥碩壯實,葉片肥大又嫩白,則表示「嫩度」高,為上品;若葉的毫芽稀少且瘦小纖細,則表示「嫩度」一般,品質次之;若葉片老嫩不均勻,或者嫩葉中間雜老葉的,則表示「嫩度」最差,品質也最差。
其次是細觀葉的形態:若葉片平伏舒展,葉緣重卷,葉面有隆起波紋,芽葉連枝稍為並攏,葉尖上翹且不斷裂破碎的,品質最佳;反之,若葉片不是自然的平伏舒展,而是一種明顯人為的攤開、折疊、彎曲的形態,則品質一般。
然後是看葉的凈度:茶葉中只有嫩葉,不含其它雜質,則品質好。反之,若含有枳、老梗、老葉及蠟葉及其他雜質,則品質差。
最後是看葉的底部:細觀葉底,若葉底勻整、肥軟、毫芽多且壯實、葉色鮮亮的,表明質量上品;反之,若葉底硬挺、毫芽破碎、顏色暗雜、焦葉紅邊的,質量較差。
二、 辨色
首先是看芽葉的色澤:若毫芽的色澤銀白有光澤,葉麵灰綠或墨綠、翠綠的,則質量為上品;若頁面為鐵板色的,品質次之;若頁面為草綠黃、黑色、紅色,或者毫芽呈現蠟質光澤的,則品質最差。
其次是看湯色:若泡湯後湯色呈現杏黃、杏綠且清澈明亮的,則為上品;反之,若湯色泛紅、暗渾的為差。
三、 聞香
若細聞毫芽,香味濃烈顯著,清鮮純正的,則為上品;若香氣淡薄,或有青草臭味、或有陳腐發酵之感的為次品。
四、 品味
細品茶茗,若茶味鮮爽、醇厚、清甜的,則為上品;若茶味粗澀、淡薄的,則為下品。
㈦ 如何辨別真假老白茶
採摘來自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高海拔優異氣候茶園的優良茶樹品種鮮葉,並結合白茶標准化的正常加工工藝,實時把控好白茶萎凋過程中的溫度、濕度、通風條件等制茶條件,使茶葉中的內含物質發生緩慢的氧化作用,形成白茶獨特的優異品質,還要經得起歲月積淀、品質醇化的白茶,才稱得上好白茶。那該如何辨別真假老白茶呢?下面我就從外形和內質(湯色、香氣、滋味、葉底)方面,具體說一說兩者品質特徵區別:
一、外形
真正老白茶(餅),色澤均勻,潤澤度好,茶餅外形平整、松緊適度,餅香陳香純正;假老白茶(餅),色澤暗沉、無光澤,茶餅外形欠平整、較粗松或過緊,香氣不純正。
二、湯色
品質好的老白茶(餅),茶湯色澤呈琥珀色或深琥珀色,且清澈透亮;而劣質老白茶(餅),雖然外形色澤的色度達到老白茶的色澤,但可溶性的有效內含物質轉化不足,茶湯色澤較同年份的真正老白茶(餅)要淺,且渾濁暗淡。
三、香氣
真正老白茶(餅),香氣純正,無異味,陳醇香濃郁持久,會呈現出真實年份老白茶獨有的香氣如純正的棗香、甜香、荷葉香抑或葯香;假老白茶(餅),由於做舊工藝,霉味明顯,基本沒有任何茶香可言。
四、滋味
真正老白茶(餅),滋味醇厚、甘爽,口感順滑,茶湯入口有綿柔感和甜感,有陳韻;假老白茶(餅),由於其壓制原料採用做舊工藝做色,未讓茶葉按其正常的存放方式進行醇化,即茶葉內含物質並木有得到充分的緩慢氧化過程,所以假老白茶(餅)呈現的滋味欠清爽,夾澀味和陳水氣味,湯水淡薄。
五、葉底
真正老白茶(餅),葉底鮮亮有活力,手捏茶底時,葉片有韌性,且葉脈或莖脈走水清晰;假老白茶(餅),葉底則黑暗無活力,手捏茶底時,葉片有腐爛感,葉片無韌性,且葉脈或莖脈走水痕跡不清晰。
㈧ 如何識別做舊老白茶
什麼是做舊的白茶?一般都是以茶餅、茶磚的形式展現。白茶壓餅前,需要以蒸汽軟化干茶,然後壓餅成型,繼而烘乾。按照傳統工藝的做法,蒸青軟化幾秒鍾就完成,而烘乾則需要控制溫度,慢慢烘足15個小時,不能操之過急。
而做舊的白茶,在蒸青軟化之前,先灑水,然後再高溫「發酵」。
從品質上來講,這兩種手段都是對白茶內質產生影響。做舊白茶也容易與新工藝白茶產生混淆。剛剛做出來,口味品相都很有欺騙性,少了新白茶的青味具有老白茶部分特點醇和、甘甜,且不具有收藏性,存放時間越久口感漸次。
辨別方法一:眼—觀
1、沖泡前觀干茶
老茶:從干茶色澤上看,老白茶是「五顏六色」的,毫會轉化為銀灰色,未充分轉化的葉子為綠色,轉化的過程中呈黃色、褐色、深度發酵後則呈黑色。
做舊:若是單一的褐色或黑色,則大致可以判斷為經噴水後再高溫發酵的「作舊」茶。
2、沖泡後觀葉底
老茶:通過自然氧化、緩慢發酵的老白茶,色澤多為黃褐或深褐,沖泡後經脈清晰,有活性。
做舊:人為發酵後,沖泡後葉底脈絡不清晰,且會呈現出不正常的黑褐色,葉面無光澤,用手一捏就爛掉了。
辨別方法二:鼻—聞、舌—嘗、身—受
白茶講究「毫香蜜韻」,大致為1?3年的白茶有荷葉香,3?7年的白茶有棗香,7年以上呈葯香,最終呈現與地域、保存方式也有一定關系。
老茶:開湯沖泡後的茶湯滋味非常順滑,湯質粘稠,生津持久,喉韻非常明顯,杯底香氣撲鼻,8年以上的老白茶,沖上十多泡還是有味道。如果是高山白茶,還會有高山獨特的韻味殘留!
做舊:如果只有陳香卻沒有其他香氣,一泡既紅,口感滋味接近普洱茶的平滑,並且不耐泡,第五六道的時候滋味便會開始下降,湯質不夠飽滿,還易出現水味。也大致可以判斷為做舊的老白茶。
茶友們第一感覺哪個才是真的『到代』,歡迎評論留言,答案會在評論區回復。
溫馨提示:再多的理論如果沒有付出實踐,那麼永遠只是緣木求魚。多看、多品、多問、多學,才能避免上當受騙,買到物有所值的好茶。
澳門茶??疚拇垂ぷ魘?TEA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