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醫學中常用的現場調查方法包括哪些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主要方法為現況研究,通過調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種可疑致病因素的關系,提出病因假說。
2、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選擇一個特定的人群,對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設進行分析檢驗。它又分為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
3、實驗性研究:流行病學實驗是在人群現場中進行的,將觀察人群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給試驗組施加某種干預措施,通過隨訪觀察,判定干預措施的效果,進一步驗證假說。
(1)社會醫學研究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社會醫學的教學目的
傳統的醫學教育局限於生物醫學教育模式,強調從生物醫學的角度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及發病機制,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康復技術等。
然而,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的死因譜和疾病譜都發生了或正在發生深刻地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意外傷害成為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這些疾病大多與人類自身的行為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
而過去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傷寒、天花等急性傳染病不僅被人類認識,並且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消滅,但是許多新的傳染性疾病,如艾滋病(AID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伴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成為波及全球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
因此,要有效防治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保護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單純依賴生物醫學技術的作用是不夠的。需要充分重視社會因素的作用,發揮社會功能並採取綜合社會衛生措施,才能促進生物醫學技術發揮最佳的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