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國內森林火災常用撲救方法

國內森林火災常用撲救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3 19:31:17

① 森林火災如何滅火

1、強化撲火組織。

(1)派有消防經驗的同志擔任前線指揮員。

(2)臨時組織的消防人員必須指定區、組領導。

(3)明確消防紀律和安全事項。

(4)檢查滅火器材是否符合要求,滅火服是否松動、阻燃。

(5)加強消防偵察,組織消防通信、救援和後勤保障。

(6)要把火從火的尾部,沿著火的兩翼撲滅。

(7)不要迎風直接射擊,不要打山火,不要在懸崖、陡坡、破碎的地形上射擊,不要在大風、火熱的天氣下直接射擊,不要在易燃物密集的地方滅火。

(8)正確使用滅火器。

2、退入安全區。消防隊(組)滅火時應注意觀察火場的變化。遇有飛火、旋風時,組織消防人員進入植被少、火焰低的燃燒區域。按規定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一個相對平坦的地方,同時按照規范容易避險。

當危險發生時,應躺在植被較少的地方,雙腳向火堆沖去,把浮土移走,直到看到濕土為止,把臉埋在坑裡,用衣服裹住頭,雙手放在身前。按規范突破。當風勢驟變,火勢逆轉時,指揮員應果斷發出突圍命令。團隊成員應該自己做一個決定性的決定。

應該選擇小草少草的地方,把頭裹在衣服里,屏住呼吸,與風碰撞。一個人應該能在7.5秒內突破。不要與火競爭,要與火競爭。

3、撲救森林火災,必須堅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基本原則。1988年1月16日國務院頒布的《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工作應當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制度。林區各單位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實行部門和單位領導負責制。預防和撲滅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1)國內森林火災常用撲救方法擴展閱讀:

發生森林火災的原因:

1、可燃物(包括樹木、草和灌木)是森林火災發生的物質基礎。

2、火災天氣是火災發生的重要條件。

3、火源是森林火災的主導因素。

沒有上述三種情況之一,就不會發生森林火災。大量事實表明,森林火災是可以預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人為控制,火災天氣也可以預測預防。

② 當發生森林火災的時候,有哪些科學的撲救方法

拯救森林火災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7、有三種方法可以打開防火線,以防止火力蔓延,以防止火線以防止火力傳播:第一,人工開放的火線;二,爆破原料;第三是塗抹滅火劑。

8、人工催化沉澱,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滅火氣候資源,通過科學和技術手段,用於當地天氣物理,化學過程,增加加沉澱的目的。

③ 森林滅火方法是什麼

1、森林一般都是使用人工進行撲救,通過人工使用滅火器具,讓可燃物表面的氧氣減少等方式進行滅火,一般小的森林火災使用這樣的方法比較有效,而且相對來說投入成功比較低。

2、劃分戰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無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略地帶。

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時,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的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後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3、先控制火災蔓延,後消滅余火。先把明火撲熄,阻止火災蔓延,然後再來消滅余火。

森林火災火情種類:

1、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燒毀地被物,為害幼樹、灌木、下木,燒傷大樹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樹根等。一般溫度在400℃左右,煙為淺灰色,約占森林火災的94%。

2、樹冠火:火沿樹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強風的作用下引起。破壞性大,能燒毀針葉、樹枝和地被物等,一般溫度900-1500℃甚至更高,煙柱可高達幾千米,常發生飛火,煙為暗灰色,不易撲救,約占森林火災的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森林火災

④ 假設森林著火有什麼措施

1/7
森林一般都是使用人工進行撲救,通過人工使用滅火器具,讓可燃物表面的氧氣減少等方式進行滅火,一般小的森林火災使用這樣的方法比較有效,而且相對來說投入成功比較低。

2/7
對於有條件的地方,或者是火災不容易控制的地方,就要盡量用水來滅火,水有很好的滅火效果,而且基本也沒有成本,撲救森林火災是很好的選擇。

3/7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用土撲滅森林火災,只要帶一把鐵鍬就可以,將可燃物覆蓋,隔絕空氣即可滅火,一般適合植物較低的地區進行滅火,或者火勢不大。

4/7
對於一些森林火災直接滅火比較困難,可以設置隔離帶,就是講火災外圍的可燃物去除,設置一個隔離帶火災就不會擴大。

5/7
另外森林滅火一定要注意風向,如果風向轉變,很容過燒到自己,所以一定要時刻關注風向變化。

6/7
很多地區都可以使用飛機滅火,也是森林滅火的常用方法,可以快速的滅後,畢竟森林靠人工滅火還是比較困難的。

7/7
另外對於較大的森林火災,可以使用人工降雨,這個方法滅火很管用,但是需要條件合適,不會造成次生災害,以及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在使用。

⑤ 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

一)控制火勢階段。即初期滅火階段,也是撲火最緊迫的階段。其任務主要是封鎖火頭,控制火勢,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燃燒。
(二)穩定火勢階段。在封鎖火頭,控制火勢後,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措施撲打火翼(火地兩側部),防止火向兩側擴展蔓延,是撲火最關鍵階段。
(三)清理余火階段。火被撲滅後,必須在火燒跡地上進行巡邏,發現余火要立即熄滅。
(四)看守火場階段。主要任務是留守人員看守火場。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監守12小時,中齡林、成齡林地起火監守24小時以上,方可考慮撤離,防止余火復燃。
森林火災撲救的基本方法有哪幾種?
撲救林火有人工撲打、用土滅火、用水滅火、用氣滅火、以火滅火、開設防火線阻止火災蔓延、人工降雨、風力滅火機、化學滅火、爆炸滅火和航空滅火等基本方法。
森林撲火機具主要有哪兩類?
撲火機具主要有用於撲滅明火和余火、開防火線的機具。包括風力滅火機、二號撲火機具、手投式滅火彈,小型水泵、水槍、砍刀、鏟子、鋤頭、耙子和割灌機、油鋸、鋸子、斧子、鋤頭、炸葯等。
撲滅森林火災有哪兩種形式?
撲滅森林火災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滅火方法(也稱積極滅火法或進攻型滅火方法);另一種是間接滅火方法(也稱建立防火線隔離法或以守為攻型滅火方法)。
直接滅火方法是使用滅火機具直接與火交鋒,使火停止燃燒。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滅火),不適合猛烈燃燒的大火或樹冠火。直接滅火法採用的機具很多,可以使用機械撲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學滅火葯劑、水、土。
間接滅火法主要使建立防火隔離帶,如開防火線、挖防火溝、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適用於猛烈燃燒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
撲滅森林火災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撲滅森林火災的原理,就是破壞它的燃燒條件,不讓燃燒「三要素」——可燃物、氧氣和熱源(火源)結合在一起。只有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燃燒就會停止。
撲滅森林火災有哪三個途徑?
一是散熱降溫,使燃燒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熄滅。主要採取冷水噴灑燃燒物質,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冷卻降溫到燃點以下而熄滅;用濕土覆蓋燃燒物質,也可達到冷卻降溫的效果。
二是隔離熱源(火源),使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可燃物隔離,破壞火的傳導作用,達到滅火目的。為了切斷熱源(火源),通常採用開防火線、防火溝,砌防火牆,設防火林帶,噴灑化學滅火劑等方法,達到隔離熱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斷絕或減少森林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使其窒息熄滅。主要採用撲火工具直接撲打滅火、用沙土覆蓋滅火、用化學劑稀釋燃燒所需要氧氣滅火,就會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而窒息。這種方法僅適用於初發火災,當火災蔓延擴展後,需要隔絕的空間過大,投工多,效果差。

⑥ 撲滅森林火災有哪幾個途徑

撲滅森林火災有哪三個途徑 一是散熱降溫,使燃燒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熄滅,主要採取冷水噴灑可燃物物質,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冷卻降溫到燃點以下而熄滅;用濕土覆蓋燃燒物質,也可達到冷卻降溫的效果。 二是隔離熱源(火源),使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可燃物隔離,破壞火的傳導作用,達到滅火目的。為了切斷熱源(火源),通常採用開防火線、防火溝,砌防火牆,設防火林帶,噴灑化學滅火劑等方法,達到隔離熱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斷絕或減少森林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使其窒息熄滅。主要採用撲火工具直接撲打滅火、用沙土覆蓋滅火、用化學劑稀釋燃燒所需要氧氣滅火,就會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而窒息。這種方法僅適用於初發火災,當火災蔓延擴展後,需要隔絕的空間過大,投工多,效果

⑦ 如何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

1、人人樹立「森林防火」意識。無論是進入林區從事墾荒、採集、采礦等生產性活動,還是進入林區祭祀、旅遊度假、狩獵野炊等生活性活動,都要時刻不忘森林防火。特別是在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按照《森林防火條例》的有關規定,經過審批後方可進行。

2、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確保不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引發森林火災。比如進入林區自覺向森林防火檢查站交出隨身攜帶的火種,比如自覺移風易俗,把上墳燒紙祭祖改為向先人敬獻鮮花水果或種樹,培養文明的風俗習慣等。如果因自己原因引發森林火災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普通群眾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應該掌握有基本的撲火技能和安全避火知識,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採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撲救森林火災時特別要注意,不得動員殘疾人員、孕婦、老人和兒童參加。
森林防火工作是我國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公共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事關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民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簡單的說,森林 福建省高砂鎮端溪村突發森林火災
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即對森林火災進行預防和撲救。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災發生的規律,採取行政、法律、經濟相結合的辦法,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發生次數。撲救森林火災,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災燃燒的規律,建立嚴密的應急機制和強有力的指揮系統,組織訓練有素的撲火隊伍,運用有效、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撲火設備及時進行撲救,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 森林撲火要堅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基本原則。1988年1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林區各單位都要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實行部門和單位領導負責制。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森林防火條例》已經2008年11月19日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09年1月1日起執行。 因吸煙點火亂扔未熄滅的煙頭,造成火災的案例屢見報端,最典型的莫過於1987年5月大興安嶺森林火災。此次大火共造成69.13億元的慘重損失。事後查明,這次特大森林火災,最初的五個起火點中,有四處是人為引起,其中兩處起火點是三名「煙民」煙頭引燃的。

⑧ 如何更好撲滅森林火災,用技術方法。

撲救林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工撲打
是撲滅地面火常用的方法,也是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其滅火機理在於:用撲火工具壓火,減少氧氣的供應;用撲火工具掃除已著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著火的可然物脫離火源,破壞預熱作用。其作法是:把撲火隊員編成3-4人一組,用鮮樹枝或手持滅火工具不停地輪流打火線,直到控制蔓延為止。操作方法是:輕舉重壓,邊打邊掃。然後趁機猛撲,一鼓作氣,迅速控制林火蔓延。不少地方生產的二號工具和喬山森林消防隊生產的多功能滅火耙、鐵掃帚等是人工滅火的有效常用工具。
2、用水滅火
水是最廉價的滅火劑,能夠撲滅地下火、地表火、樹冠火。特別是楞場火,未清理的採伐跡地和植物茂密、腐殖質層厚的原始林區,非用水滅火不可。
3、用土滅火
用泥沙覆蓋燃燒物質,使其減少氧氣供應量,甚至隔絕氧氣,破壞燃燒條件,這是比較古老的滅火方法。現在輪船、古剎仍備有沙箱、沙包,作為撲火之用。在森林消防中,撲滅伐樁、倒木火,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用此法比較省事和有效。方法是用鋤、鍬等工具就近挖松泥土,掀土投向火焰,直到火滅或燃燒物質完全覆蓋。
4、用氣滅火
在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當風速大於15m/s,風即能起到滅火作用。人們根據這一原理發明了風力滅火機。一台風力滅火機配備機手2人,一人背機,一人背油,輪流操作。根據地形、火情、天氣、風向等諸多因素,可選用以下幾種滅火方法。
(1)單機滅火技術風機手手持風力滅火機側身於火線外側。身體與火的距離,要視火的強度以及防護裝備的狀況而定。
(2)雙機滅火技術雙機滅火就是2部風力滅火機緊密配合,用合力達到滅火的目的。雙機滅火如果運用得好,滅掉1.5m左右的火是沒有問題的。
(3)三機滅火技術
三機滅火就是3部風力滅火機為一組,形成有機整體,合力滅火。利用這種風機組合滅火,不但可以滅掉中、弱度的地表火,對於2.5m左右的地表火也很奏效。
5、化學滅火用化學滅火劑滅火比用水滅火的效果高10倍,能撲滅強烈的火焰,且不易復燃。
6、航空化學滅火即使用飛機灑布化學滅火劑。
7、機降滅火使用直升飛機運送訓練有素的森林警察或專業撲火隊員迅速趕到火場,把林火撲滅在初發階段,是當前國內外最先進的撲火手段。
8、以火滅火這是撲滅森林火災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但必須由有豐富經驗的人來掌握,否則容易造成更大的火災和人身傷亡。
9、開設防火線阻止火災蔓延開設防火線阻止火災蔓延的方法有三種:一是人工開防火線;二是爆破生土帶;三是施用滅火劑打隔離帶。
10、人工催化降水來滅火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的天氣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加降水滅火的目的。

⑨ 對於大型森林火災,目前都有哪些先進的救火措施

大型森林火災的破壞力是非常恐怖的,而且很容易造成參與滅火人員的傷亡。但是直到如今,對於大型火災的撲救依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目前救火的方式主要是以下幾種,首先就是常規的水對於這種大型的火災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畢竟燃燒的面積太大,溫度太高。即使是消防飛機,一次性投下幾噸水,也只能對火勢起一個控制的作用。其次就是以火攻火的戰術在撲救森林火災的時候被大量應用。通過主動消耗火災周圍的氧氣,讓其迅速熄滅。最後就是挖隔離帶,將內部的火源和外部隔離開。

最後就是挖隔離帶,將內部的火源和外部隔離開。然後讓山火將森林內部的可燃物都消耗殆盡之後,消防員再進入過火區,對煙點和火點進行清除。從而將整個山火徹底的撲滅。

⑩ 森林防火科普知識:森林火災撲救的基本方法 有哪幾種

1、撲救森林火災的基本方法

一是撲救方法。撲救林火有人工撲打、用土滅火、用水滅火、用氣滅火、以火滅火、開設防火線防止火災蔓延、人工降雨、風力滅火機、化學滅火、爆炸滅火和航空滅火等基本方法。

二是撲火機具。主要有用於撲滅明火和余火、開防火線的機具。包括風力滅火機、二號撲火機具、手投式滅火彈、小型水泵、水槍、砍刀、鏟子、鋤頭和割灌機、油鋸、鋸子、斧子、鋤頭等。

三是撲救形式。一種是直接滅火方法是使用滅火機具直接與火交鋒,使火停止燃燒。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滅火),不適合猛烈燃燒的大火或樹冠火。直接滅火法採用的機具很多,可以使用機械撲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學滅火葯劑、水、土。二種是間接滅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離帶,如開防火線、挖防火溝、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適用於猛烈燃燒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

根據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和撲火特點,撲救森林火災必須遵循「先控制,後消滅,再鞏固」的程序,分階段地進行。撲火四階段:

第一,控制火勢階段。即初期滅火階段,也是撲火最緊迫的階段。其任務主要是封鎖火頭,控制火勢,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燃燒。

第二,穩定火勢階段。在封鎖火頭,控制火勢後,必須採取更有效措施撲打火翼,防止火向兩側擴展蔓延。是撲火最關鍵階段。

第三,清理余火階段。火被撲滅後,必須在火燒跡地上進行巡邏,發現余火要立即熄滅。

第四,看守火場階段。主要任務是留守人員看守火場。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監守12個小時,中齡林、成齡林地起火監守24個小時以上,方可考慮撤離,目的是防止死恢復燃。

2、撲救森林火災的程序和時機

(1)撲救森林火災的程序(一般來說有六種)

一是劃分戰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無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略地帶。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時,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的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後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二是先控制火災蔓延,後消滅余火。先把明火撲熄,阻止火災蔓延,然後再來消滅余火。

三是打防結合,以打為主。在火勢較猛烈的情況下,應在火發展的主要方向的適當地方開設防火線,並撲打火翼,防止火災擴展蔓延。

四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火勢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撲火指揮員要縱觀全局,重點部位、危險地帶重兵看守,抓住撲火的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力量撲火頭,一舉將火消滅。

五是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火勢猛烈、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採取犧牲局部、保護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護重點和次序是:先保人,後保村,再保林。即先人後物,先重點林區後一般林區;如果火災危及到林子和歷史文物時,應先保護文物後保護林子。

六是安全第一。撲火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緊張的行動,往往會忙中出錯,亂中出事。撲火時,特別是在大風天撲火,要隨時注意火的變化,避免被火圍困和人身傷亡。在火場范圍大、撲火時間長的情況下,各級指揮員要從安全第一出發,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切實做到安全打火。

(2)撲救森林火災的有利時機

一是初發火。火勢弱,面積小,只要撲火隊伍及時趕到火場,就可一舉消滅。

二是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勢弱,容易撲打。下山火一定要消滅在下山階段,以防林火下山後進入林內,火勢迅速增大,不易撲救。

三是夜間火。溫度低,相對濕度大,風速小,可燃物含水率大,火的蔓延速度慢,火勢弱,低凹處的火線會出現自滅,上山火也緩慢爬坡,有的火線處於奄奄一息,一打就滅的狀態。

3、撲救森林火災的途徑和注意事項

(1)撲救森林火災三種途徑

一是散熱降溫,使燃燒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熄滅。主要採取冷水噴灑燃燒物質,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冷卻降溫到燃點以下而熄滅;用濕土覆蓋燃燒物質,也可達到冷卻降溫的效果。

二是隔離熱源(火源),使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可燃物隔離。破壞火的傳導作用,達到滅火目的。為了切斷熱源(火源),通常採用開防火線、防火溝,砌防火牆,設防火林帶,噴灑化學滅火劑等方法,達到隔離熱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斷絕或減少森林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使其窒患熄滅。主要採用撲火工具直接撲打滅火、用沙土覆蓋滅火、用化學劑稀釋燃燒所需要氧氣滅火,就會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而窒息。這種方法僅適用於初發火災,當火災蔓延擴展後,需要隔絕的空間過大,投工多,效果差。

(2)撲救森林火災應注意事項

一是「三不打」。是指在山高坡陡、地形復雜、風向多變的特殊條件下,夜間對火場原則上圍而不打,應組織開設防火隔離帶間接撲打;撲打火頭原則上不動用群眾,應由專業或半專業森林撲火隊撲打;在復雜危險的條件下,原則上不動用大兵團作戰,應由精乾的專業或半專業森林撲火隊實施突擊,嚴禁組織老、弱、病、殘、幼參加撲火。

二是「六不燒」。是指未經縣一級防火辦批准,不燒;領導不在現場和沒有設專人負責,不燒;沒打好50米寬以上的防火線,不燒;沒有組織好撲火人員和准備好工具,不燒;超過三級風以上的天氣,不燒;沒通知毗鄰單位,不燒。

4、撲救森林火災時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及解圍方法

(1)容易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四種情形」

一是危險地形。第一,在陡坡地帶。當火頭遇到陡坡是,速度會加快,撲火人員躲閃不及易被燒傷。第二,在窄谷地帶時,火在一處山場燃燒,容易將對面山上的植被點著,撲火人員被火包圍而燒傷。第三,在很窄的山脊上修防火線,火沖上來,人容易被火燒傷,被煙嗆著發生意外事故。第四,在鞍形山場和破碎的地形處,火受小地形影響所產出的氣流變化,如渦流、亂流對撲火人員造成的傷害。

二是危險天氣條件。一是乾旱天氣。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濕度低,可燃物極其乾燥易燃,一旦點燃難以控制而出現大面積的火災,火的強度大,人容易被火燒傷。二是大風天。一旦發生火災,火助風力,風助火威,火蔓延迅速,使撲火人員難以靠近,在火的前方撲火容易發生傷害事故。三是高溫低濕天氣。特別是在12時-14時,氣溫和濕度達到一天中的極限,受高溫和人體生物鍾的影響,這時,撲火人員戰鬥力下降,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三是可燃物條件。第一,陽面草坡。當植物高1米以上,每平方米達到2公斤時,失火後,火的強度很大。第二,針葉林。一旦起火,容易由地表火轉向樹冠火,火的強度很大。第三,易燃灌木叢等。一旦起火後,燃燒的烈度很大。

四是指揮失當。指揮員不熟悉撲火知識和地形,當大火沖上來,不能果斷處置,或是有的對撲火知識有一些了解,思想麻痹,對可能出現的意外缺乏應有的警惕,進入和退出火場時,沒有在安全區行軍,一旦被火襲擊,措手不及,發生意外。

撲火隊員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採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

(2)撲救森林火災中常見的「四種人身傷害事故」

一是被火直接燒傷燒死。主要發生在撲火人員身處險地,來不及撤離。從實驗據來看,火的溫度達到800到1000攝氏度,人只能生存7.5秒到18秒。

二是窒息傷亡。第一,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1%以上,身體較弱者1分鍾即會死亡,身體較強者2分鍾即會死亡。第二,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溫氣流後,因咽喉產生水腫堵死氣管死亡。

三是摔傷摔死。主要是在撲火中被斷木、滾石砸傷,或因踏空落崖摔傷摔死。

四是因違反操作規程傷亡。在撲火中,使用鐵鍬等工具時,沒有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產生相互碰撞,或使用滅火彈不當等,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3)火場自救解圍「四種方法」

在較開闊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為依託,使用點火器點迎面火,使新火頭向大火頭方向逆風蔓延,阻擋火鋒解圍。請注意在控制線另側一定要有巡護人員,以防飛火產生新火點。

一是退入安全區。撲火隊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火燒跡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是按規范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點順風火,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進入到點火自救產生的火燒跡地內避火。要判明火勢大小、火苗延燒的方向,應當逆風逃生,切不可順風逃生。

三是按規范俯卧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腳朝火沖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到見著濕土,把臉放進小坑裡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是按規范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隊員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沖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沖。如果被大火包圍在半山腰時,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閱讀全文

與國內森林火災常用撲救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竹籠的正確收邊方法 瀏覽:630
競技舞龍動作創編方法有哪些 瀏覽:319
食品中鎘檢測方法的驗證 瀏覽:653
排比的說明方法是什麼 瀏覽:748
樹皮怎麼剝掉繁殖方法 瀏覽:654
淘寶無線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9
電腦版谷歌地圖黑屏解決方法 瀏覽:711
雙面膠的使用方法 瀏覽:406
玉米先進種植方法 瀏覽:785
餐吊燈的安裝方法 瀏覽:43
電腦店logo設計方法 瀏覽:911
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啥 瀏覽:292
假期防曬的正確方法 瀏覽:856
幼兒園紙汽車製作方法圖解步驟 瀏覽:55
訓練快速記憶的方法 瀏覽:328
擺拍狗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8
實木床四個床腿安裝方法 瀏覽:857
如何變成平胸女孩的方法 瀏覽:888
頭暈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把枕頭墊高 瀏覽:191
pe熱容機使用方法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