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塑料抗菌測試標准及方法有哪些

塑料抗菌測試標准及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1 09:17:40

❶ 抗菌劑的測試

ISO標准 (14項)
ISO 17299-1-2013 紡織品 除臭性的測定 第1部分:總則
ISO 17299-2-2013 紡織品 除臭性的測定 第2部分:檢知管法
ISO 17299-3-2013 紡織品 除臭性的測定 第3部分:氣相色譜法
ISO 18184-2014 紡織品--紡織產品的抗病毒活性的測定
ISO 13629-2-2014 紡織品抗真菌性能測試標准第2部分 平板法
ISO 13629-1-2012 紡織品的抗真菌活性測定.第1部分 熒光法
ISO 20743:2013 紡織品--紡織產品的抗菌活性測定
ISO 20645-2004 紡織織品--抗菌活性度的測定 瓊脂擴散盤試驗
ISO 11721-2:2003 紡織品.纖維素紡織品抗菌性的測定.土埋試驗.第2部分:防腐處理長期有效性的鑒定
ISO 11721-1:2001 紡織品 纖維素紡織品抗菌性的測定 土埋試驗 第1部分:防腐處理的評定
ISO 846-1997 塑料 微生物作用的評價
ISO 22196-2011 塑料與其他無孔表面的抗菌性測定
ISO 16187-2013 鞋類和鞋類部件抗細菌性能評估試驗方法
ISO 27447-2009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級工業陶瓷)半導體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試驗方法
日本標准 (7項)
JIS R1706-2013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性能的測定--使用細菌噬菌體Qβ的試驗方法
JIS R1756-2013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室內光環境下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試驗方法--使用細菌噬菌體Qβ的試驗方法
JIS R1702-2012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和功效的試驗方法
JIS Z 2911-2010 耐黴菌活性測定方法
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試驗方法及抗菌效果
JIS T9107-2005 單用途抗菌外科橡膠手頭
JIS L 1902-2002 紡織製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測試
美國標准 (ASTM標准3項,AATCC標准6項)
AATCC 100-2012 紡織材料抗菌整理劑的評定
AATCC 90-2011 紡織品抗菌性能測定 瓊脂平板法
AATCC 147-2004 織物材料抗菌活性測定:平行條紋法
AATCC 30-2004 紡織材料抗真菌性的評定:紡織材料的防霉防腐性
AATCC 194-2006 紡織品在長期測試條件抗室內塵蟎性能的測定
AATCC 174-1998 地毯的抗菌性能評價
ASTM E2149-2013a 在動態接觸條件下測定穩態抗菌劑的抗菌行為
ASTM D4576-2008 藍色原料(皮革)抗黴菌生長的試驗方法
ASTM G21-96-2002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測試標准
NSF P172-2006 家用和商用洗衣機除菌性能
其他國家/地區標准
EN 14119-2003 紡織品的試驗細菌影響的評估
NF G39-014-2005 紡織織物.抗菌活性的測定.瓊脂擴散木片試驗
中國標准
國家強制標准 (9項)
GB 15981-1995 消毒與滅菌效果的評價方法與標准(附錄B:消毒劑定性消毒試驗; 附錄C:消毒劑定量消毒試驗)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准(附錄C4:溶出性抗(抑)菌產品;附錄C5:非溶出性抗(抑)菌產品)
GB 19192-2003 隱形眼鏡護理液衛生要求
GB 21551.1-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通則
GB 21551.2-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GB 21551.3-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空氣凈化器的特殊要求
GB 21551.4-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電冰箱的特殊要求
GB 21551.5-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洗衣機的特殊要求
GB 21551.6-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空調器的特殊要求
國家推薦標准 (19項)
GB/T 21510-2008 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GB/T 30706-2014 可見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抗菌性能測試方法及評價
GB/T 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試驗方法
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銹鋼 第1部分:電化學法
GB/T 28116-2011 抗菌骨質瓷器
GB/T 31713-2015 抗菌紡織品安全性衛生要求
GB/T 24253-2009 紡織品 防蟎性能的評價
GB/T 24346-2009 紡織品 防霉性能的評價
GB/T 20944.1-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
GB/T 20944.2-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震盪法
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
GB/T 28023-2011 絮用纖維製品抗菌整理劑殘留量的測定
GB/T 21866-2008 抗菌塗料(漆膜)抗菌性測定法和抗菌效果
GB/T 1741-2007 漆膜耐黴菌性測定法
GB/T 4768-2008 防霉包裝
GB/T 4857.21-1995 包裝 運輸包裝件 防霉試驗方法
行業標准 (48項)
HG/T 3794-2005 無機抗菌劑-性能及評價
HG/T 3950-2007 抗菌塗料
HG/T 4317-2012 含銀抗菌溶液
HG/T 4301-2012 橡膠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HG/T 3663-2014 膠鞋抗菌性能的試驗方法
SN/T 2162-2008 殼聚糖抗菌棉紡織品檢驗規程
SN/T 2399-2010 抗菌金屬材料評價方法
SN/T 2936-2011 進出口水性塗料中酚類防霉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離譜法
SN/T 3124-2012 橡膠及橡膠製品中酚類防霉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 3122-2012 無機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SN/T 2558.4-2012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4部分:抗菌性能 平板瓊脂法
SN/T3655-2013 食品接觸材料 紙、再生纖維材料 異噻唑啉酮類抗菌劑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SN/T 2558.9-2015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9部分:抗菌性能 阻抗法
SN/T 4307-2015 光催化抗菌材料安全性評價方法
SN/T 4488-2016 進出口紡織品 異噻唑啉酮類抗菌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 4448-2016 皮革材料中異噻唑啉酮防霉劑的含量測定
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滌劑
QB/T 4199-2011 皮革 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QB/T 2738-2012 日化產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評價方法
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 抗菌性能試驗方法和抗菌效果
QB/T4371-2012 傢具抗菌性能的評價
QB/T 2881-2013 鞋類和鞋類部件 抗菌性能技術條件
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劑
QB/T 5132-2017 家用和類似用途乾衣機的抗菌、除菌功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QB/T 5133-2017 家用和類似用途洗碗機的抗菌、除菌功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JC/T 885-2001 建築用防霉密封膠
JC/T 939-2004 建築用抗菌塑料管抗細菌性能
JC/T 1054-2007 鍍膜抗菌玻璃
JC/T 2039-2010 抗菌防霉木質裝飾板
JC/T 897-2014 抗菌陶瓷製品抗菌性能
YB/T 4171-2008 含銅抗菌不銹鋼
FZ/T73023-2006 抗菌針織品
FZ/T 01100-2008 紡織品 防蟎性能的評定
FZ/T 60030-2009 家用紡織品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
FZ/T 62012-2009 防蟎床上用品
FZ/T 52035-2014 抗菌滌綸短纖維
FZ/T 54034-2010 抗菌聚醯胺預取向絲
FZ/T 54035-2010 抗菌聚醯胺彈力絲
LY/T 1926-2010 抗菌木(竹)質地板 抗菌性能檢驗方法與抗菌效果
LY/T 2230-2013 人造板防霉性能評價
YY/T 1477.1-2016 接觸性創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准試驗模型 第1部分:評價抗菌活性的體外創面模型
CAS 157-2007 家用殺菌電冰箱
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紡織品
CH/T 8002-1991 測繪儀器防霉、防霧、防銹
JB/T 5750-2014 氣象儀器防鹽霧、防潮濕、防黴菌 工藝技術要求
SC 123-1984 漁船電子設備防鹽霧、防霉、防濕熱的技術要求
DA/T 26-2000 揮發性檔案防霉劑防霉效果測定法
其他標准 (6項)
DB31/T 363-2006 防蛀、防霉類日用化學品衛生安全要求
DB 35/T 1058-2010 抗菌滌綸長絲
DB 35/T 1048-2010 抗菌鞋用針織間隔織物
DB 35/T 977-2010 抑菌型紙尿褲(含紙尿片/墊)
DB 44/T 1291-2014 木塑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DB44/T 1703-2015 耐久性抗菌聚醯胺纖維

❷ 抗菌產品檢測項目和指標是什麼呢哪個機構可檢測備案

中科檢測可對各類產品的抗菌防霉性能進行測試,涉及產品包括纖維、紗線、面料、皮革以及製成品,如抗菌襪、床上用品、口罩、毛巾等
常見菌種:
細菌: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菌、肺炎克雷伯菌、綠膿桿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
黴菌:黑麴黴、球毛殼等;

參考標准:
GB/T 1741-2007漆膜耐黴菌性測定法
SN/T 2399-2010抗菌金屬材料評價方法
GB/T 28116-2011抗菌骨質瓷器
GB/T 24346-2009紡織品防霉性能的評價
GJB 150.10A-2009軍用裝備實驗室環境試驗方法第10部分:黴菌試驗
GB/T31402-2015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GB/T 23763-2009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抗菌性能的評價
QB/T 5132-2017家用和類似用途乾衣機的抗菌、除菌功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JC/T 2039-2010抗菌防霉木質裝飾板


中科檢測長期致力於開展抗菌防霉產業研究,為企業提供抗菌製品測試等質量監控,與企業共同研發各類高效新型的抗菌產品,提供抗菌檢測、防霉檢測相關技術咨詢與培訓服務。

❸ 塑料檢測標准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熔指,拉伸強度,沖擊強度,彎曲強度、含水率,顆粒密度,比重等。

❹ 塑料抗菌性檢測方法

塑料抗菌性檢測方法

抗菌塑料是具備抗菌功能的塑料,需要同時達到作為塑料使用時的性能要求和抗菌要求。本文只關注塑料抗菌性檢測。

目前國內外抗菌塑料的檢測標准主要有ASTME 2149(2010)、ISO 22196(2007)、JIS Z2801(2006)、QB/T 2591(2003)、JC/T 939(2004)和GB 21551.1(2008)。

根據抗菌塑料的親疏水性、形態結構和抗菌劑的類型,可運用不同的測試方法。檢測方法主要是根據微生物對樣品敏感程度來進行分類。

最常用的評價抗菌性能的兩個指標是抗菌率和抑菌環。

抗菌率的計算見式(1),是一種定量表徵的測試方法,主要有振盪法和貼膜法,其中貼膜法用於表面平整試樣的性能測定,而振盪法則用於表面不規則樣品或是塑料母粒的抗菌性能測定。

抗菌率/%=(空白試樣上的菌數-抗菌試樣菌數)/空白樣菌數×100…………式(1)

抗菌環是一種半定量式表徵方法,通過測量抗菌環的大小來評價抗菌能力的強和弱,該方法簡便快速,但是對於不同的抗菌劑,數據的可比性較差,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❺ 工程塑料檢測的檢測項目和標準是什麼呢

檢測項目:
硬度、密度、霧度、黃度、白度、門尼粘度、硫化曲線、表觀密度、壓縮強度、
灰分、揮發份、尺寸變化率、水蒸氣透系數、耐久性、脆性、韌性、凝結時間試驗、
安定性試驗、強度試驗、堆積密度、阻燃試驗、空隙率試驗、抗壓強度試驗、
拉伸試驗、彎曲試驗、稠度試驗、耐熱試驗等。
配方分析、成分鑒定、含量分析、成分對比、成分化驗
檢測標准:
GB/T 17657 人造板及飾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試驗方法
GB/T 17658 阻燃木材燃燒性能試驗 火傳播試驗方法
GB/T 11942 彩色建築材料色度測量方法
GB/T 14402 建築材料及製品的燃燒性能 燃燒熱值的測定
GB/T 14403 建築材料燃燒釋放熱量試驗方法
GB/T 16172 建築材料熱釋放速率試驗方法
GB/T 16173 建築材料燃燒或熱解發煙量的測定方法(雙室法)
GB/T 16259 建築材料人工氣候加速老化試驗方法
GB/T 17146 建築材料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方法
GB/T 17370 含濕建築材料穩態傳熱率的測定
GB/T 17669.2 建築石膏 結晶水含量的測定
GB/T 17669.3 建築石膏 力學性能的測定
GB/T 17669.4 建築石膏 凈漿物理性能的測定
GB/T 17669.5 建築石膏 粉料物理性能的測定
GB/T 18244 建築防水材料老化試驗方法
GB/T 19686 建築用岩棉、礦渣棉絕熱製品
GB/T 19979.1 土木合成材料 防滲性能 第1部分: 耐靜水壓的測定
GB/T 12959 水泥水化熱測定方法
GB/T 12960 水泥組分的定量測定
GB/T 1345 水泥細度檢驗方法篩析法
GB/T 1346 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
GB 13590 鋼渣硅酸鹽水泥
GB 13693 道路硅酸鹽水泥
GB 14569.1 低、中水平放射性廢物固化體性能要求-水泥固化體
GB/T 15231 玻璃纖維增強水泥性能試驗方法

❻ 醫院用的抗菌塑料怎麼搞塑料還能抗菌

抗菌塑料是一類在使用環境中本身對沾污在塑料上的細菌、黴菌、醇母菌、藻類甚至病毒等起抑制或殺滅作用的塑料,通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來保持自身清潔。目前,抗菌塑料主要通過

抗菌塑料(8張)
在普通塑料中添加少量抗菌劑的方法獲得。
抗菌塑料的性質
抗菌塑料使用中首先要滿足塑料作為基本材料使用時對其物理、化學、機械等性能的必要要求,同時要考慮具備抗菌這一特殊功能的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的附加因素。因此,抗菌塑料要有良好的力學強度外觀、化學穩定性,良好的可加工性。在抗菌性方面,要求抗菌塑料能夠適應使用環境,並應當有高效、廣譜、長效的抗菌性。由於抗菌塑料中含有少量抗菌劑,因此要求所用的抗菌劑達到規定的衛生安全性,並使終極的抗菌塑料成品達到無毒、無異味、對環境無害的要求。
編輯本段抗菌塑料性能的評價方法
常規性能的測定
抗菌塑料的常規性能,如熔體活動速率、拉伸強度、拉伸模量、斷裂伸長率、缺口沖擊強度、彎曲強度、彎曲模量、硬度、色度、表面光潔度等均按國家有關塑料測試標准執行。
加工性能的評價
抗菌塑料隨著用途不同,其加工工藝和加工方面的特性也不同。加工性能主要取決於所用塑料基料的性質,可以通過實驗室中測定熔體流變性進行評價,但更直接和重要的是進行實際加工,從而得到可加工性的評價依據。對注塑、擠出工藝及材料加工性能的要求是很不一樣的。
抑菌圈實驗
判定一種物質是否有抗菌活性,通常可通過微生物學中抑菌圈實驗的方法來進行。定性上,抑菌圈法不能得出抗菌率的定量結果,抑菌圈的大小代表被測物質抗菌力的強弱。這一方法具有快速簡便的特點,在抗生素等葯物篩選中也常使用。早期,有人使用這一方法來研究抗菌塑料的抗菌性。抑菌圈法不能得出抗菌率的定量結果。抑菌圈的大小雖在一定條件下可反映抗菌效果的好壞,但不同抗菌物質之間,此數值的可比性較差。實驗表明,有的抗菌塑料不形成明顯的抑菌圈。
貼膜法
目前眾多抗菌測試方法中,貼膜法最接近於實際情況,是定量測定抗菌塑料抗菌性的試驗方法,它反映了抗菌塑料的接觸抗菌原理,並在實驗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抗菌塑料的實際使用條件等外部因素,能較客觀地反映抗菌塑料抗菌功能。貼膜法先用細菌接觸樣品表面,覆膜保存24小時後,進行活菌培養。比較空缺樣的平行實驗結果,得出抗菌塑料的抗菌率。試驗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
貼膜法由日本抗菌製品技術協議會(SIAA)在1995年提出,後又幾經修改。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參照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准》在1998年制定了《抗菌塑料抗菌率測試方法(貼膜法)》的企業標准。測試結果重復性好,數據可靠,在實踐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貼膜法在日本適用於銀、銅、鋅等無機系抗菌劑所製成的抗菌塑料。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假如被試樣品處理得當,此法同樣適用於用有機抗菌劑或有機無機復合抗菌體系製成的抗菌塑料的測試。貼膜法要求被測試樣表面平滑,對表面凹凸或纖維等吸水性試樣不適用。
防霉性能測試法
塑料防霉性能測試可參照GB2423.16-1990《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格試驗J:長霉試驗方法》ISO846-1978(E)《塑料在真菌和細菌作用下的行為的測試--用直觀檢驗法或用丈量質量或物性變化的方法評價》。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抗菌防霉塑料防霉等級測試方法》(1999)中防霉測試用菌種有8種,包括黑麴黴(Aspergillusniger)、土麴黴(AspergilluSterreus)、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宛氏擬青黴(Paceilomycescarioti)、繩狀青黴(Penicilliumfunicolosum)、綠色木霉(Trichodeimaviride)、綠青黴(Penicilliumochrochloron),柄帚霉(Trichodermaviride)等,防霉等級分為0、1、2、3級。最高防霉等級是0級,被試樣品在結果判定時,放大50倍觀察不到黴菌生長。
抗菌塑料研究開發的最新動向
抗菌塑料所用的抗菌添加劑一般分為有機系、無機系和自然抗菌劑。從本世紀中葉較多使用有機抗菌劑整理織物獲得抗微生物纖維製品,到80年代後無機系抗菌劑得到迅速發展和應用,目前抗菌塑料的研製開發進進了無機有機復合抗菌的新時代。無機/有機復合方法和應用的研究對於發揮此兩大類材料的抗菌特點很有意義。另外,在高分子鏈上直接引進抗菌化合物活性基團的合成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新課題的研究將進一步進步材料的抗菌性,對環保產生積極作用。
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向市場推出KHFS-Z25注塑級抗菌母料、KHFS-Z25E擠出級抗菌母料後,又推出KHDS-25TA透明抗菌母料(專用於PS透明製品)、KHAS-AF40抗菌防霉母料、KHFS-AG25F通用丙綸纖維級抗菌母料、KHFS-AG25SF超細丙綸纖維級抗菌母料,以及用於油漆、塗料、塑料、膠粘劑等的KHFS-Z50復合抗菌劑。這些最新產品是在趕超國際抗菌塑料研究開發前沿過程中不斷創新、服務於市場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該領域的向前發展。
抗菌塑料的應用趨勢和市場情況
在家電和日用品中得到應用後,抗菌塑料將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建材和室內裝飾材料中。高檔轎車的內飾也將越來越多採用抗菌材料,如日產轎車的方向盤、內飾絨布、座位、把手等已採用抗菌塑料和抗菌材料製作
摘自http://ke..com/view/4539704.htm

❼ 運動場地抗菌測試檢測標准

國外已有不少國家制定了運動場地地面安全性能檢測的沖擊測試方法及設備的標准或規范,如美國制定的ASTM F 1292-2004、加拿大制定的CAN/CSA-03、歐洲制定的EN 1177:1997和澳大利亞制定的 AS/NZS4422:1999。根據歐洲標准化委員會(CEN)和歐洲電工標准化委員會(CENELEC) 聯合成立的機構「共同的歐洲標准化組織」CEN/CENELEC國際規則,英國、德國、法國、丹麥、奧地利等成員國執行歐洲標准。如英國執行歐洲標准EN 1177:1997編號改為英國標准BS EN 1177:1998。下面簡介典型的二個標准:
歐洲EN 1177:1997標准
歐洲標准化委員會(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CEN)為防止人們在運動場地上活動跌倒受傷,特別是頭部受傷,制定了相關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EN 1177:1997《Impact absorbing playground surfacing – Safety Requirdivents and test methods》。
EN 1177:1997給出了測試運動場地地面材料特性時的沖擊試驗裝置(見圖1)及試驗方法、典型的加速度gn與時間t的試驗曲線(見圖2)、典型的HIC與跌落高度H的試驗曲線(見圖3)及評估頭部受沖擊傷害程度HIC的計算公式,從而確定臨界跌落高度(CFH)的最小值。即,人們在運動場地上活動時跌落高度不大於CFH的最小值,被認為滿足標準的安全要求。
圖1 沖擊試驗裝置
在圖1中,重4.6kg的模擬沖擊頭(headform)②裝有加速度感測器(accelerometer)⑤,試驗時需多次從不同高度跌落沖擊被測樣品①,每個高度對被測樣品需進行多個不同位置的試驗。加速度感測器的輸出信號經電荷放大器③放大後,由計算機④進行數據採集、存儲和處理,最終確定該試驗樣品在滿足EN 1177:1997規定HIC不大於1000的安全評估指標下的臨界跌落高度(CFH)最小值Hc,並給出試驗報告。
圖2 加速度gn與時間t的試驗曲線
圖2是典型的加速度gn與時間t的試驗曲線,EN 1177:1997規定在數據採集過程中的采樣頻率最小為8,000Hz。
根據上述採集到的數據,EN 1177:1997給出了頭部受沖擊傷害判據HIC的計算公式:
對每個試驗位置,需計算出不同高度的HIC值,圖3為典型的HIC與跌落高度H的試驗曲線。根據曲線擬合求出HIC=1000時不同高度的臨界跌落高度Hc值,並將該試驗樣品所有測試得到的多個Hc中取最小的一個值作為臨界跌落高度(CFH)值。
圖3 HIC與跌落高度H的試驗曲線
美國ASTM F 1292-2004標准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制定了ASTM F 1292-2004《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mpact Attenuation of Surfacing Materials Within the Use Zone of Playground Equipment》。1991年制定的ASTM F 1292在1996年被第一次修訂,再到1999年的第二次修訂版,直至現在最新的2004版從標准題目和標准內容已修訂三次,說明了美國對運動場地地面安全性能的重視,也說明了對在運動場上活動的人身安全的重視程度。
ASTM F 1292-2004制定了對於安裝在運動設備周圍的運動場地地面材料沖擊衰減的最低要求;制定了運動場地地面材料沖擊衰減的性能標准,明確了跌落高度臨界值(CFH);確定了運動場地地面材料在實驗室條件下的跌落高度臨界值程序;制定了已安裝地面材料現場的測試規程;數據採集後的計算、記錄有二個評價指標: HIC和g-max;還對試驗樣品尺寸、環境溫度、測試時間等等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其中,ASTM F 1292-2004第9.5.2條中制定了在測試運動場地地面材料特性時判定頭部受沖擊傷害的HIC計算公式:
在數據採集過程中ASTM F 1292-2004推薦采樣頻率不低於20kHz。對測量也提出了准確度要求:加速度感測器電路g-max的測量准確度5%,HIC測量准確度10%。與EN 1177:1997標準的要求相比,ASTM F 1292-2004在4.2條中除規定HIC測得值不能大於1000外,還規定g-max測得值不能大於200g。即,在試驗樣品所有測試得到的多個HIC所對應的跌落高度Hc值中取最小的一個,及在試驗樣品所有測試得到的多個g-max所對應的跌落高度Hc值中取最小的一個,最後取HIC和g-max所對應的跌落高度Hc值最小的一個作為臨界跌落高度(CFH)值。因此,ASTM F 1292-2004標准比EN 1177:1997標准相對嚴格。

❽ 塑料製品抗菌性能檢測流程和標准

塑料的表面抗菌性能測試流程是比較簡單的,平板培養法進行試驗,流程一般按照細菌預培養-試樣制備-接種液制備-試樣接種-接種試樣培養-試樣上細菌回收的順序,經過定期培養之後再對菌落數量進行統計,得出最後結論,飛凡檢測提供活化好的菌種,因此可以縮短試驗周期。

❾ 關於防霉和抗菌測試具體有哪些標准

市面上有許多防霉抗菌類產品,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通過添加防霉劑、抗菌劑等方式,具有抑制黴菌孢子萌發及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使得其產品具有妨礙細菌(或真菌)生長繁殖及其活性的過程。
防霉抗菌檢測有CMA資質單位:
中科檢測
防霉抗菌檢測范圍:

紡織品、高分子材料、塑料及其製品、陶瓷及其製品、木料及其製品、紙品及其製品、石料及其製品、日用品、光觸媒及其抗菌製品、電子電工製品、內牆塗料(乳膠漆)、外牆塗料(乳膠漆)、膠粘劑、密封膠等
防霉產品檢測資質標准:
織物抗真菌性的評價 AATCC 30-2013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性的測定 ASTM G 21-2015
防霉劑對木材黴菌及變色菌防治效力的試驗方法GB/T 18261-2013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J及導則:長霉 GB/T 2423.16-2008
塑料 塑料防霉劑的防霉效果評估 GB/T 24128-2018
紡織品防霉性能的評價 GB/T 24346-2009
建築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GB/T 35469-2017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及凈化功能 抗菌材料 GB 21551.2-2010 附錄C
皮革 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QB/T 4199-2011
抗菌防霉木質裝飾板 JC/T 2039-2010
建築用防霉密封膠 JC/T 885-2016
人造板防霉性能評價 LY/T 2230-2013
抗菌木(竹)質地板 抗菌性能檢驗方法與抗菌效果 LY/T 1926-2010
家用紡織品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FZ/T 60030-2009
軍用裝備實驗室環境試驗方法 第10部分:黴菌試驗 GJB 150.10A-2009

❿ 材料抗病毒測試怎麼做

抗病毒材料的檢測:絕緣材料、包裝材料、納米材料、光催化材料

檢測項目:流感病毒(H1N1)、手足口病(EV71)、柯薩奇病毒(CA16)、單純皰疹病毒(HSV)、冠狀病毒(299e)、脊髓灰質炎病毒(PV-I型疫苗株)等
檢測標准:
ASTM G 21- 2015 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的測定

GB/T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ISO 22196-2007 塑料製品表面抗菌性能評價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抗菌性能的評價

SN/T 3122-2012無機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HG/T 3794-2005 無機抗菌劑—性能及評價

GB/T 21510-2008 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方法

GB/T 30706-2014可見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抗菌性能測試方法及評價

閱讀全文

與塑料抗菌測試標准及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柔性防水膠帶安裝方法 瀏覽:418
硅膠怎麼用香蕉水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87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3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1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5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6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