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性遺傳和限性遺傳與伴性遺傳的聯系和區別
從性遺傳、限性遺傳與伴性遺傳的聯系
三者均是生物遺傳性中非常重要的遺傳方式,起到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的作用:
1、從性遺傳又稱性控遺傳。從性遺傳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
2、限性遺傳是指常染色體或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只在一種性別中表達,而在另一種性別完全不表達。
3、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這種與性別相關聯的性別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又稱性連鎖或性環連。
從性遺傳、限性遺傳與伴性遺傳的區別
一、與之相關的染色體不同。
1、限性遺傳和從性遺傳是常染色體基因控制的性狀。
2、而伴性遺傳是性染色體基因控制的性質。
二、在不同性別遺傳的概率不同。
1、限性遺傳只發生在一種性別上,而從性遺傳是發生在兩種性別上,但受個體影響差異。
2、伴性遺傳是發生在兩種性別上,和性別的發生頻率有差異。
三、三者控制生物性狀的原理不同。
1、從性遺傳控制生物性狀的原理:從性遺傳的致病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可為顯性或隱性基因,這種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表型上受性別影響而顯出男女分布比制武基因表踐程度差異。
2、限性遺傳控制生物性狀的原理:限性遺傳起初用來指體性遺傳,現則僅指在雌雄某一方表現型上顯示出來的遺傳例如位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支配的父系性狀只能出現在雄性後代等。
3、伴性遺傳控制生物性狀的原理:當同配性別的性染色體傳遞純合體隱性基因時,F1表現為交叉遺傳,即母親的性狀傳遞給兒子,父親的性狀傳遞給女兒,F2中,性狀與性別的比例均表現為1:1。伴X顯性遺傳疾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伴X隱性遺傳疾病,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四、三者引發的遺傳病不同。
1、從性遺傳引發的遺傳病:如原發性血色病、遺傳性斑禿、遺傳性草酸尿石症、先天性幽門狹窄、痛風等。也有些從性遺傳病表現為女多於男,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遺傳性腎炎、色素失調症等。
2、限性遺傳引發的遺傳病:如子宮癌、前列腺癌、乳腺癌。
3、伴性遺傳引發的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多指畸形、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白化病、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聾啞、血友病、色盲、肌營養不良、無汗症、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性腎炎、脂肪瘤、脊髓空洞症等。
❷ 怎樣判斷伴性遺傳和非伴性遺傳
你好
關於你所提到的問題:
首先是熟悉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常顯:並指,軟骨發育不全
常隱:白化,苯丙酮尿症
X顯:抗維生素D佝僂病
X隱: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接下來是從系譜圖上判斷:
第一步判斷顯隱:無中生有為隱形,有中生無為隱形
如果題目有明顯暗示:有病均為男性,且父傳子,子傳孫,則是Y染色體遺傳.
如果:母病兒必病,女病父必病,則是X隱.
如果:父病女必病,兒病母必病,則是X顯.
另一方面,常從否定X遺傳來證明是常染色體.
如果認為是X遺傳中間有一處解釋不通,則假設錯誤.
直觀的判斷方法是雌雄患病比例不同,此時一定要注意應統計足夠多的個體.
有時會出現X,常都可以解釋通的情況,若題目明確"最有可能的是",此時優先以上述"題目暗示"為依據.
希望能幫到你
❸ 生物中,遺傳病,怎麼判斷顯,隱性,,怎麼判斷是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
顯隱性的判斷一般為一個基因存在時其對等的基因發揮不了其作用則為顯性基因,發揮不了作用的那一條則為隱形,新染色體一般在雄性身上很容易判斷,因為雄性的性染色體對為一大一小很容易判斷,而雌性的性染色體一般為染色體中較小的那一對。
❹ 什麼是伴X遺傳說詳細點,最好舉個例子!!
伴性遺傳的特點 位於性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稱為伴性遺傳病(sex-linked inheritable disease)。此病分為X伴性遺傳病和Y伴性遺傳病兩大類。 (一)X伴性顯性遺傳病(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ble disease) 本病是由位於X染色體上的顯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點是: ①不管男女,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會發病,但因女子有兩條X染色體,故女子的發病率約為男子的兩倍。因為沒有一條正常染色體的掩蓋作用,男子發病時,往往重於女子。 ②病人的雙親中必有一人患同樣的病(基因突變除外)。 ③可以連續幾代遺傳,但患者的正常女子不會有致病基因再傳給後代。 ④男病人將此病傳給女兒,不傳給兒子,女病人(雜合體)將此病傳給半數的兒子和女兒。 1.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兒時多僅為無症狀蛋白尿或反復發作的血尿(有些病例可為肉眼血尿),較少有高血壓。但病情持續緩慢地進展,男性到青壯年期常死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女性病情較輕,可達到正常壽限,但偶爾也有個別患者發展到尿毒症者。 有的患者有神經性耳聾;有的患者眼異常,如白內障、近視或錐形晶體、錐形角膜、眼球震顫和球形晶體等。致病基因位於Xq21.3~q24。不過遺傳性腎炎存在遺傳異質性,即也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pseudohypertrophic muscular dystrophy) 1歲後開始表現出臨床症狀。患兒在開始站立和行走時發生困難,首先受影響的是盆帶肌,隨後累及肩帶肌。患兒動作笨拙,易跌,走路蹣跚,登樓梯和蹲下後起立困難,不能象同齡孩子一樣跑、跳。隨著病變的發展,患兒因背部伸肌無力,使其站立時脊柱前凸;由於臀中肌無力,導致行走時骨盆向兩側上下擺動,呈特殊的鴨行步態。患兒從仰卧位起立時需先翻轉為俯卧,再以雙手支持地面和下肢緩慢地站立,稱為Gower症。由於肩胛帶和前鋸肌的萎縮和無力,雙臂前撐時即可出現肩胛骨突起,呈「翼狀肩」。絕大部分患兒伴隨有假性肌肥大,以腓腸肌最為顯著,三角肌、舌肌也有肥大改變,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累及心臟而致心臟擴大、心動過緩,有時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病變呈進行性加重,一般到10歲時已不能行走,大多患者最終卧床不起,並發痙攣、褥瘡、肺炎,20歲前後死亡。常伴智力低下,部分患者腦電圖異常,表明有器質性障礙。 常見的X伴性顯性遺傳病還有:深褐色齒、牙琺琅質發育不良,鍾擺型眼球震顫,口、面、指綜合症,脂肪瘤,脊髓空洞症,棘狀毛囊角質化,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 (二) X伴性隱性遺傳病(X-linked recessive inheritable disease) 這類遺傳性疾病是由位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女子的兩條X染色體上必須都有致病的等位基因才會發病。但男子因為只有一條X染色體,Y染色體很小,沒有同X染色體相對應的等位基因。因此,這類遺傳病對男子來說,只要X染色體上存在有致病基因就會發病。X伴性隱性遺傳病的特點是: ①患病的男子遠多於女子,甚至在有些病中很難發現女患者,這是因為兩條帶有隱性致病基因的染色體碰在一起的機會很少所致。 ②患病的男子與正常的女子結婚,一般不會再生有此病的子女,但女兒都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患病的男子若與一個致病基因攜帶者女子結婚,可生出半數患有此病的兒子和女兒;患病的女子與正常的男子結婚,所生兒子全有病,女兒為致病基因攜帶者。 ③患病的男子雙親都無病時,其致病基因肯定是從攜帶者的母親遺傳而來的,若女子患此病時,其父親肯定是有病的,而其母親可有病也可無病。 ④患病女子在近親結婚的後代中比非近親結婚的後代中要多。 1.血友病(hemophilia)該症是一種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致病基因導致血液中缺乏一種凝血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或血漿凝血活素因子引起的。患者常常自發性出血或某處破裂流血不止,尤以關節腔、肌肉、皮下粘膜及泌尿系統最易出血,此病患者最後會因流血過多而死亡。因此,血友病是一種致死性的遺傳病。男性患者一般很少能活過20歲,所以女性為致病基因純合體的機會極少。致病基因定位於Xq 28。 血友病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英國「皇家病」。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的一個兒子利澳波德死於血友病,女兒普林賽斯、比阿麗斯也同樣是血友病基因的攜帶者。普林賽斯的兒子中有兩個患血友病,一個女兒埃娜女王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也生了兩個患血友病的兒子。 2.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ly)該症屬伴X不完全顯性遺傳,男女致病基因攜帶者體內細胞中G6PD的活性盡管極低(女性雜合體稍高),身體卻無異常表現。但是,這種病如果食入蠶豆、蠶豆花粉或服用包括阿斯匹林、乙醯苯胺,對氨基苯磺醯胺和其他磺胺葯,及數種抗微生物劑,伯氨喹、奎尼丁和幾種其他的抗瘧葯以及蒂等葯物時,其大量的紅細胞就會突然遭到破壞而出現嚴重貧血,不僅運動能力急劇下降,而且身體健康也深受影響。致病基因定位於Xq28。 3.無汗性外胚葉發育不良症(ectodermal dysplasia I)由於小汗腺缺陷,因此無汗或極少汗,不能適應熱的環境,常有發熱。頭發細短而乾枯,常稀疏或脫落,眉毛稀少或缺如,尤以外側更為明顯。此外,胡須、腋毛、陰毛、汗毛都稀少或缺如。乳牙或恆牙缺少或發育不良,常呈錐形、長而扭曲形,伴有牙齦萎縮。除汗腺外,皮脂腺、乳腺、淚腺、唾液腺和鼻粘膜腺都可缺少或發育不良,引起相應症狀。如皮膚乾燥、口眼鼻乾燥、慢性鼻炎、無乳房等。 患者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面容特殊:高寬額、顴骨高而寬、下半臉狹小、塌鼻樑、鼻尖小而上翹、鼻孔大而顯著、厚嘴唇,尤以上唇突出,眼周、口周有放射溝紋。致病基因位於Xq12.2~q13.1。有的屬隱性遺傳。 常見的X伴性隱性遺傳病還有色盲、家族性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眼白化病、無眼畸形、先天性夜盲症、血管瘤病、致死性肉芽腫、睾丸女性化綜合症、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水腦、眼-腦-腎綜合症等。據統計現在已發現這類遺傳性疾病達200多種。 (三) Y伴性遺傳病(Y-linked inheritable disease) 這類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於Y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基因,所以這些基因只能隨Y染色體傳遞,由父傳子,子傳孫,如此世代相傳。因此,被稱為「全男性遺傳」。 1.蹼趾男人 據報道,美國的斯柯菲爾德家庭的14個男人在其第2~3趾間都長有一個蹼狀的聯系物(如同鴨子腳上的蹼),而患者的11個女兒沒有一個有此性狀,這些女子結婚後子女也沒有帶此性狀的,因而認為蹼趾是Y伴性遺傳。但是蹼趾這個症狀也有男女都有的,只是男患者多於女患者。因此,有人認為蹼趾的遺傳性尚不能完全肯定為Y伴性遺傳。 2.長毛耳男人 這是目前學者們公認的Y伴性遺傳症狀。患者的耳廓上長有長而硬的毛。這種病在印第安人中發現的較多,高加利索人,澳大利亞土人、日本人、奈及利亞人中也有少數發現。 到目前為止,僅發現Y伴性遺傳病10餘種,這主要是因為Y染色體很小,其上的基因有限的原故。這類遺傳病沒有顯、隱性的區別,只要Y染色體上有致病基因的男子,就會發病。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為: ①遺傳與性別無關,男女均可發病,機會同等。 ②患者父母外表正常,但都是有害基因攜帶者,其子女發病的危險性佔25%。 ③往往隔代遺傳,常出現散發病人。 ④近親婚配子女得病機會較多。 ⑤父母一方為攜帶者,一方正常,其子代臨床表型完全正常,但其中1/2是攜帶者。 技巧一:生物性狀遺傳方式的判斷: 准確判斷生物性狀的遺傳方式是解遺傳規律題的前提。 1.細胞質遺傳、細胞核遺傳的判斷 [例題]下表為果蠅三個不同的突變品系與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實驗結果。 組數 正交反交① ♀野生型×♂突變型a→野生型 ♀突變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變型b→野生型 ♀突變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變型b ③ ♀野生型×♂突變型c→野生型 ♀突變型c×♂野生型→突變型c 試分析回答: 第①組控制果蠅突變型的基因屬於 遺傳;第②組控制果蠅突變型的基因屬於 遺傳;第③組控制果蠅突變型的基因屬於 遺傳。 分析:生物性狀遺傳方式的判斷,首先是區分生物性狀遺傳是細胞質遺傳還是細胞核遺傳,方法是通過正交和反交實驗來判斷。如果正交和反交實驗結果性狀一致且無性別上的不同,則該生物性狀屬於細胞核遺傳中常染色體遺傳;如果正交和反交實驗結果不一致且有性別上的不同,則該生物性狀屬於細胞核遺傳中性染色體遺傳;如果正交和反交實驗結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遺傳的特點,則該生物性狀屬於細胞質遺傳。 答案:細胞核中常染色體 細胞核中性染色體 細胞質 2.細胞核遺傳方式的判斷:下面以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為例來說明 (1)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類型及主要特點: 類型 特點 實例 常染色體隱性 ①一般隔代發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白化病 常染色體顯性 ①代代發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多指症 X染色體隱性 ①一般隔代發病;②患者男性多於女性 色盲、血友病 X染色體顯性 ①代代發病;②患者女性多於男性 佝僂病 Y染色體遺傳病 全部男性患病 外耳道多毛症 . 2 遺傳規律題解題技巧淺談 (2)遺傳方式的判斷方法 1.典型特徵 1.1確定顯隱性:隱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無中生有為隱性」; 顯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無為顯性」。 1.2確定遺傳病是常染色體遺傳病還是X染色體遺傳病 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判斷方法: 類型 特點 常染色體隱性 無中生有,女兒患病 常染色體顯性 有中生無,女兒正常 X染色體隱性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體顯性 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體遺傳病 男性患病 19 回答者: applepie0715
❺ 如何判斷一種遺傳病是伴性遺傳還是常染色體遺傳,說的詳細點,通俗易懂的,謝謝
1、首先判斷是否為Y染色體遺傳,特點為:子得父必得,父得兒子全得,傳男不傳女;
2、再根據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父母沒病,子女出現得病)有中生無為顯性(父母得病,子女出現無病)來判斷此病的顯隱性;
3、若判斷為隱性病:若無中生女病,則一定為常染色體隱性病;若女病人的父子全部得病,則很可能為X染色體隱性病。若沒有女病人,全為男病人,則要根據題中的額外條件來判斷,但更可能為X染色體隱性病,因為這種病男病人多於女病人;
4、若判斷為顯性病:若有中生女無病,則一定為常染色體顯性病;若男病人的母女全部得病,則很可能為X染色體顯性病。若沒有男病人,只有女病人,則要根據題中的額外條件來判斷。
5、若不能判斷明顯的顯隱性關系(不出現無中生有或有中生無),則也只能通過題目中的額外條件來判斷,如:題中告知此病為伴性遺傳,或者某人為純合子,或者某男性不攜帶致病基因等。某些題目可以作出假設,若為什麼類型的病,則…………
另:若題目中沒有特殊說明,若可以判斷為X顯(隱)性病的同時,永遠不可能排除為常顯(隱)性病。
總之,熟能生巧,多練多思考就能越來越熟練地判斷病的種類。希望能夠幫到你。
❻ 伴性遺傳題的技巧
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我顯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還有,你必須記住哪些是伴性遺傳,哪些是常染色體遺傳。
..(1)有父傳子,子傳孫,且無女病出現為伴Y遺傳(2)判斷該病的顯隱性,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其父其子都病為伴性,顯性遺傳看男病,其母其女都病為伴性......總之,解題時,需要揣摩,交叉遺傳.
懂嗎?不懂再問吧....
❼ 如何判斷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
判斷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的方法如下:
伴x隱 女性患者父親、兒子必患,伴x顯 男性患者女兒、母親必患,伴y男性必患,若無以上特徵則為常染色體。
先判斷顯隱,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這里所說的顯隱都是說疾病的顯隱)。如果是隱性,就找女性患者,如果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則最有可能是半X隱性遺傳,否則排除;如果是顯性,就找男性患者,如果該患者的母親和女兒都是患者,則最有可能是半X顯,否則再排除;如果患者都為男性,且女性都不患病,則最有可能是Y染色體遺傳,否則再排除;最後就只剩下常染色體了。
常染色體遺傳概念:
常染色體遺傳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基因性狀是隱性的,即只有純合子時才顯示病狀。此種遺傳病父母雙方均為致病基因攜帶者,故多見於近親婚配者的子女。例如白化病就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是基因中只要有一個等位基因異常就能導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中有垂直傳遞。
伴性遺傳概念:
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又稱性連鎖(遺傳)或性環連。許多生物都有伴性遺傳現象。在人類,了解最清楚的是紅綠色盲和血友病的伴性遺傳。它們的遺傳方式與果蠅的白眼的伴x顯性遺傳(如:抗維生素D佝僂病,鍾擺型眼球震顫等),X染色體隱性遺傳(如:紅綠色盲和血友病 )和Y染色體遺傳(如:鴨蹼病,外耳道多毛。)
❽ 伴性遺傳的基因頻率怎麼計算
不論是不是伴性遺傳都只計算基因的個數
比如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與a,a的基因頻率=a/(a+a)
x染色體上的基因b與b,b的基因頻率=b/(b+b)
需要注意的是y上沒相應的基因
❾ 伴性遺傳的知識點
伴性遺傳的規律
伴性遺傳可歸納為下列規律:
1. 當同配性別的性染色體(如哺乳類等為XX為雌性,鳥類ZZ為雄性)傳遞純合顯性基因時,F1雌、雄個體都為顯性性狀。F2性狀的分離呈3顯性:1隱性;性別的分離呈1雌:1雄。其中隱性個體的性別與祖代隱性體一樣,即1/2的外孫與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徵。
2.當同配性別的性染色體傳遞純合體隱性基因時,F1表現為交叉遺傳,即母親的性狀傳遞給兒子,父親的性狀傳遞給女兒,F2中,性狀與性別的比例均表現為1:1。
3.存在於Y染色體差別區段上的基因(特指人類或哺乳類)所決定的性狀,或由W染色體所攜帶的基因所決定的性狀,僅僅由父親(或母禽、母鳥)傳遞給其兒子(或雌禽、母鳥)。表現為特殊的Y連鎖(或W連鎖)遺傳。
怎麼判斷一種性狀的准確遺傳方式呢?
常染色體顯性
常染色體隱性
X性染色體顯性
X性染色體·隱性
Y染色體遺傳
細胞質遺傳
1.首先確定顯隱性:
①「無中生有為隱性」
②「有中生無為顯性」
2、再確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無中生有為隱性,女兒患病為常隱」
②「有中生無為顯性,女兒正常為常顯」
③ 「母病子病,女病父病,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最可能為「X隱」
④ 「父病女病,子病母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最可能為「X顯」
3.常染色體與性染色體同時存在的處理方法:
當既有性染色體又有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兩對及以上的性狀遺傳時:
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按伴性遺傳處理;
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按分離規律處理,
整體上則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來處理.
遺傳性疾病通常可分為三類:
1、染色體疾病主要是染色體數目的異常,又分為常染色體異常和性染色體異常。前者如21-三體綜合征,即比正常人多了第21條染色體;後者如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即正常女性的染色體應該為XX,而這種病人是XO,缺少了一個X染色體。
2、單基因遺傳病指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其中的1個或2個發生異常,根據遺傳方式又可分為三種:
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果父母雙方之一帶有常染色體的病理性基因是顯性的,那麼只要有一個這樣的病理性基因傳給子女,子女就會出現和父母同一種的疾病。目前已知這類疾病有1200多種,如多指畸形,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等。理論上講,如果一個病人(雜合子,即一對基因中只有一個病理性基因)與正常人結婚,子女中有50%的可能患上同種疾病;如果夫妻雙方均為病人(雜合子),則子女患病的可能性為75%;如果夫妻雙方中有一個為純合子病人,即一對基因都是病理性基因,那麼他們的子女就100%要患病的。
⑵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當一對染色體中都有致病基因時才發病。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病理性基因的攜帶者,那麼子女有25%的可能患病,50%為攜帶者,只有25%為正常。目前所知這類疾病有900多種,如白化病、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聾啞等。
⑶伴性遺傳:致病基因存在於性染色體上,多在X染色體上,故又稱為X-伴性遺傳。根據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的顯隱性,又可分為X-伴性顯性遺傳和X-伴性隱性遺傳兩種。尤以後者多見,如血友病、色盲、肌營養不良等。女性雜合子並不發病,因為她有兩條X染色體,雖然一條有致病隱性基因,但另一條則是帶有顯性的正常基因,因而她僅僅是個攜帶者而已;但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因此一個致病隱性基因也可以發病,常常是舅舅和外甥患同一種疾病。
3、多基因遺傳這類遺傳性疾病是由幾個致病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每個致病基因僅有微小的作用,但由於致病基因的累積,就可形成明顯的遺傳效應。環境因素的誘發常是發病的先導,如唇裂、齶裂、精神分裂症等。
遺傳病通常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罕見性和終生性的特徵。
❿ 伴性遺傳是怎樣的傳播方式
伴性遺傳是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遺傳方式,又稱性連鎖遺傳或性環連。1910年,摩爾根在無數野生紅眼果蠅中發現了一隻白眼雄蠅。讓這只白眼雄蠅與野生紅眼雌蠅交配,F1全是紅眼果蠅。讓F1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則F2果蠅中有3/4為紅眼,1/4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蠅都是雄性的。這表明,白眼這種性狀與性別相連系,祖父的性狀通過母親遺傳給兒子。這種與性別相連的性狀的遺傳方式就是伴性遺傳。摩爾根等對這種遺傳方式的解釋是:果蠅是XY型性別決定動物,控制白眼的隱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卻沒有它的等位基因。如果這種解釋是對的,那麼,白眼雄蠅就應產生兩種精子:一種含有X染色體,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種含有Y染色體,其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F1雜型合子(Ww)雌蠅則應產生兩種卵子:一種所含的X染色體,其上有紅眼基因(W);另一種所含的X染色體,其上有白眼基因(W);後者若與白眼雄蠅回交,應產生1/4紅眼雌蠅,1/4紅眼雄蠅,1/4白眼雌蠅,1/4白眼雄蠅。實驗結果與預期的一樣,表明白眼基因(W)確在X染色體上。許多生物都有伴性遺傳現象。在人類,了解最清楚的是紅綠色盲和血友病的伴性遺傳。它們的遺傳方式與果蠅的白眼遺傳方式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