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須煮水的具體做法。
玉米須是臨床常用中葯,玉米須能夠利尿,泄熱,平肝,利膽。臨床常用於治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等等。
玉米須利尿降壓功能用法 法一:將玉米須採下曬干,每次用30克玉米須干品煮水喝,也可加冰糖,一日3次,如果用鮮玉米須,有15克即可。法二:每日取60克玉米須,煎水3碗,分3次飲服,可治高血壓。 法三:玉米須西瓜皮治高血壓法,取30克玉米須、12克西瓜翠衣,煎湯代茶常飲。
2. 玉米須怎麼煮水喝方法
玉米須煮水
材料:干玉米須3-5克,清水300毫升。
做法
1、將3到5克干玉米須清洗干凈。
2、然後把干玉米須裝入干凈的紗布袋中,放到小鍋中。
3、在小鍋中注入300毫升的清水,大火燒開。
4、水開之後轉小火再煮10分鍾左右即可飲用。
5、有新鮮玉米的,也可以把玉米的最里層皮留下,玉米須不要拔,用清水沖洗干凈,把玉米和玉米須放入鍋中,在鍋中放入適量水,剛好沒過玉米即可,玉米熟後,玉米可以吃,煮的水也可以飲用。
功效
玉米須性平,味甘、淡,具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常用玉米須泡水喝,可以改善水腫、乳汁不通、黃疸等症狀。
2.冬瓜皮玉米須水
2
材料:准備20-30克的玉米須和冬瓜皮。
做法
1、將玉米須清洗干凈,冬瓜皮表面的白霜清洗干凈。
2、然後再將冬瓜皮切成小片,隨後將冬瓜皮和玉米須一起放入鍋中。
3、加入適量的清水,先用大火煮開,最後再用小火熬煮20-30分鍾就可以了。
功效
冬瓜皮味甘、性涼,歸脾、小腸經,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暑熱口渴,小便短赤等病症,搭配玉米須一起飲用,利尿消腫效果更加明顯。
3.玉米須決明子水 材料:干玉米須3克,決明子5克。
做法
1、先把玉米須清洗干凈,然後將決明子沖洗干凈。
2、把這兩樣材料共同放入小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開,然後再用小火煮10分鍾即可飲用。
功效
決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腎、大腸經;有潤腸通便,降脂明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等症,搭配玉米須共同煮水喝,可利水消脂,通便減肥。
3. 玉米須怎麼煮水喝
你好朋友,玉米須煮水喝,一般就是把玉米洗晾乾用的時候可以加入一點水加紅糖加入棗,這樣煮出來的水對人是非常有不要臉的作用。
4. 玉米須怎麼吃法
可以做玉米須茶,具體做法如下:
主要材料:玉米須,清水。
1,玉米須,洗干凈,去尾端;
5. 玉米須怎麼煮水,要多長時間,一次要多少玉米須
玉米須和水的比例可以隨意調配,如果喜歡味重點的,就多放點玉米須,少加點水。
玉米須煮水:組成,綠茶0.5克、玉米須50~100克。 用法:玉米須加水300毫升、煮沸5分鍾,加入綠茶即可,分3次服,日服1~2劑。
拓展資料
玉米須 ,中葯名。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頭。全國大部分地均產。夏、秋果實成孰時收集,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生用。
玉米須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粗壯,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節處常有
氣生根。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邊緣呈波狀皺折,具強壯之中脈。在稈頂著生雄性開展的圓錐花序;雄花序的玉米須分枝三棱狀,每節有2雄小穗,1無柄,l有短柄;每1雄小花含2小花;穎片膜質,先端尖;外稃及內稃均透明膜質;在葉腋內抽出圓柱狀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數鞘狀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縱行排列於粗壯的穗軸上,穎片寬闊,先端圓形或微凹,外稃膜質透明。
6. 玉米須煮水喝
玉米須有利尿、降壓、利膽和止血等保健作用,其水煎劑的利尿作用雖不及西葯來得快,但作用卻比較持久;對腎炎、肝炎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有涼血、瀉熱、消腫的功效;在婦科方面,它可用於預防習慣性流產、妊娠腫脹、乳汁不暢等症……
看到玉米須有這么多的保健功效,開始用玉米須泡水喝。每天早晨把玉米須洗凈後放入水杯中,像泡茶一樣將玉米須沖好,蓋上蓋子泡著,以備飲用。起初,覺得玉米須茶有點怪味兒,於是再沖泡時,往杯子里加了三五朵小菊花,這樣,沖出的玉米須茶多了點菊花茶的清香味道。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楊國華主任醫師點評:玉米須,甘平,中醫認為能利水消腫,泄熱,平肝利膽,還能抗過敏,治療腎炎水腫、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鼻竇炎、乳腺炎等。
玉米須對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腎外性的,所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都有一定的療效,它雖然可以用於治療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強。
玉米須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所以有較弱的降壓作用。
玉米須能促進膽汁排泄,所以可作為利膽葯用於沒有並發症的慢性膽囊炎或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和退黃的茵陳配合,還可以治療肝炎導致的黃疸。
因為玉米須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提高血小板數目,能夠抗溶血,所以可以作為止血葯兼利尿葯,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還可以用於急性溶血性貧血。
因為它有抗過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於治療蕁麻疹和哮喘等。
玉米須的解毒功能可以用來治療乳腺炎等。
另外,玉米須還有開胃作用,筆者就常用它煮水熬米粥治療手術後、化療後和重病後食慾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玉米須通常用法是煎湯後服,內服常用量是每天50~100克。
7. 玉米須怎麼煮水
放糖
8. 玉米須正確吃法是泡水還是煮水喝
泡水
玉米須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玉米須含維生素K,對維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作用。日常如果身體出現了膽囊炎或者是膽結石、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的情況,服用玉米須具有非常不錯的功效。
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8)玉米須怎麼煮水喝方法擴展閱讀:
玉米須中含有粗纖維、粗蛋白、多糖和粗脂肪。不同品種、不同時期玉米須的化學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玉米須中總酚和總花青素的含量在其乳熟期時達到最高,抽絲期的總黃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但是甜玉米和白玉米總酚、總黃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都在吐絲時期最高。
研究表明,玉米須的水提物可以減小體內草酸鈣結晶的體積;而玉米須中黃酮提取物可明顯降低痛風性關節炎模型大鼠的關節腫脹程度,具有抗痛風作用。
9. 玉米須怎麼喝是用熱水泡,還是煮啊
醫學認為,玉米須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膽經。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的功能。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玉米須含脂肪油、皂甙、苦味糖甙、生物鹼、黃酮類、硝酸鉀、維生素K3、抗壞血酸、有機酸等,具有利尿、降血壓、降血糖、利膽、止血、抑菌及增強免疫、抗癌等多種功效。其利尿作用雖不及西葯「速尿」快,但比其作用持久。 玉米須曬干貯存,可用來治療以下疾病: 特發性水腫:玉米須50克,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一般2-3劑奏效,可連用1月。 妊娠水腫:玉米須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服,連服5日。 急性膀胱炎:玉米須50克,車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後取汁溫服,每日2劑。 小兒神經性尿頻:玉米須15克,水煎,取汁調入適量糖,代茶飲,每日1劑,連用3-5天即可見效。10天左右即可獲愈。 婦女產後小腹攣痛:玉米須50克,水煎20分鍾,取汁調入紅糖20克,飲服,每日煎服2次,既止痛又可使乳汁增多。 慢性膽囊炎:玉米須200克,銀花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服用14天後膽紅素、轉氨酶可恢復正常。 膽結石:玉米須100克,大棗50克,茵陳60克,水煎。食棗,飲湯,每日1劑,分兩次服。可清熱利濕,利膽排石。 糖尿病:玉米須100克,水煎服;或玉米須30克,豬胰2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高血壓:玉米須100克,夏枯草30克,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