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音程解決的口訣是怎樣的比如減五解決到什麼音程、增二解決到什麼音程。謝謝
我沒聽過音程解決有什麼口訣,
音程解決你記住這幾點,
1)增音程向外解決,減音程向內解決,而且是必須是放在調式里才能談「解決」。
2)音程及和弦的解決,實質就是把每個音解決到穩定音上,音的解決方法按傾向法解決,大調135穩定,2467不穩定,2傾向於1,4傾向於3,6傾向於5,7傾向於1,小調以此類推。
QQ1048245006
『貳』 如何快速記樂理中的音程
原位音程和轉位音程的讀書加起來等於9 兩個要素,一是兩音的度數,比如12是二度的,13是三度的,而是音程中的音數,說白了就是兩個音度數的大小,比如13由兩個全音構成,就是大三度,24由一個全音和一個半音構成,就是小三度。
音數其實不用記,當你熟練了以後,即引述反而會成為累贅。
你只要把常見的音程記住就好了,我給你做個表:
以下提到的每組音都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比如31中1是3上方的高音1)
純一度:11,22,33,....
小二度:34,71
大二度:12,23,45,56,67(除了小二度關系的自然音組成的音程都是大二度的)
小三度:24,35,61,72
大三度:13,46,57,
純四度:14,25,36,51,62,73(除了47外的四度)
增四度:47
減五度:74
純五度:15,26,37,41,52,63(除了74外的五度)
括弧中為你提供了更便於記憶的方式
其他音程都有推算方法:
比如你遇到31,你可以把轉位(把低音移為高音,或把高音以為低音)轉位後就成了13,13是大三度,用九減去三度,等於六,再把把大變成小,就是小六度。
公式:
大音程=9-轉位後音程的度數,大變小,增變減,純仍為純。
在做個練習:43是什麼關系?
34是小二度,9-2=7,小變大,大七度!
還有可以同過已知音程的關系推斷變化音的音程關系:
3#4,:34是小二度,上方音升高半音,3#4就是大二度。
#46,:46是大三度,下方音升高眼半音,#46就是小三度。
b36,:36是純四度,下方音降低半音,b36就是增四度。
結論:
低音降低,或高音升高,音程增大。
低音升高,或高音降低,音程減小。
音程大小官須的排列(由小到大,半音遞增):
純一,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純四,增四=減五,純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純八。
特別注意:#3=4,但是2#3和24不是同一個音程,因為23是二度,24是三度,度數不能改!是可以伸縮大小。
關於增減
比純音程小音程小半音的音程就是減音程,如:3b4,34是小二度,3b4就是減二度。
比純音程大音程大半音的音程就是增音程,如:1#2,12是大二度,1#2就是增二度。
特別注意:
沒有減一度,但遇到要挾建議的的時候,就寫成減八度
『叄』 關於音程的知識
文字的看起來都很糾結,建議你網路搜「宋大叔教樂理」
是視頻教程,我看過一部分,覺得不錯,推薦給你
下面是文字版的音程知識
----------------------------------------------------------------------
音樂中的-度
首先說,度 是一種單位,用來衡量音與音之間的聽覺上的距離。它是一種量度,其大小是人為規定的。
再解釋什麼叫八度。這其實是個不太好說的問題,因為其它寬度的音程關系都是在八度的基礎上,相對八度而言的。徹底地說清需要從定律開始說起,雖然有點麻煩……
舉例說明,每個聽來有確定音高的音,它的振動都是規則的,是可以保持在某個頻率上的,比如440Hz,這就是現在的標准音a,在前人的嘗試和實踐中,他們發現頻率為二倍關系的兩個音聽來有相似性。比如1與低音1與高音1,聽起來類似,雖然比較起來高度差很多。這種類似性在現實中的例子呢,就比如我們有時唱某些歌的某些高的部分,會吃力,唱不上去;此時我們可能會低下來唱,經常聽到說「低八度唱」這種說法,雖然與原唱相比低得多了,但是感覺和原唱並不沖突,也還在調上,與伴奏也仍然和諧,只是低了而已。之所以低了很多卻仍然和諧,就緣於這種相似性。
那麼倍頻關系的音聽來有相似性,就是說像220,440,880,這樣關系的音,聽起來類似,這就成為人們確定音律的重要基礎。因為相似,也就是說音階可以以這個距離為單位循環往復,本來無規律的無數個音,因此可以變得有規律起來。於是以倍頻關系的兩音在聽覺上的距離為基礎,人們相繼定出了這兩個音之間的各個音,組成一個音階,由於倍頻音有相似性,於是這個音階就可以向上下循環擴展,組成一組一組相連接的音階了。
後來,由於在通行的十二平均律中,互為倍頻關系的兩個音(含)之間,一共有八個自然音級(如12345671),於是聽來有相似性的這種音程關系,被稱作八度。
簡單地說,度,就是音與音之間距離的衡量單位。音與音之間音高的距離,就叫做音程。
講到音程之前,先要說些更基本的概念:音級和全音半音。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就叫做音級。像1234567就是基本音級。全音和半音在寬度上是二倍關系,一個全音是兩半音的寬度。上面提到八度和十二平均律,把一個八度的距離等分十二份,每一份,就是一個半音,兩個半音等於一個全音。在平均律中,半音是構成音樂的最小單位。各基本音級之間相隔的距離並不平均,所以十二個半音構成了有八個基本音級的音列,大調音階各音之音的關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下面說音程,音程的大小以 度 為單位來衡量。最基本的音程是純一度和純八度。純一度就是相同的兩音,沒有距離稱為純一度。純八度為什麼基本,上面說過了,就不再敘述了,在許多時候,純八度的屬性和純一度是類似甚至一樣的。在這兩個音程的基礎上,再加上純四度和純五度兩種音程,這就是四個基本的純音程。
各個音程屬性的確定,要通過兩個條件來判斷。第一,音程所包含的音級數;第二,音程所包含的半音的個數。舉例說明,13兩個音,它包含了123三個音級,因此可以確定為三度,但此時定性並不完全,再看12和23之間都有兩個半音,因此13這個三度包含三個音級四個半音,這樣的叫做大三度。再例,35包含345三個音級,但是34之間只有一個半音,包含三個音級三個半音的,叫做小三度。
像14這樣,包含四個音級五個半音的,是純四度。15這樣包含五個音級七個半音的,是純五度。如果是1到升4,包含四個音級,但有六個半音的,叫做增四度;1到降5這樣,包含五個音級,六個半音的,叫減五度。我們可以注意到,其實增四與減五這兩個音程是一樣寬的,都是有六個半音,但是名稱卻不同,這就是音級數決定的,雖然一樣寬,但是一個從屬於四度,一個從屬於五度,名字就不一樣。所以說一個音程的定性,一定要注意音級和半音數目兩個方面。
從前面可以看出,音程有大小增減純之分,這些名字的用法也有相應的規定:
在大和純的基礎上再加半音的,叫做增;在小和純的基礎上再減半音的,叫做減。
在大的基礎上減半音叫小,在小的基礎上加半音叫大。
舉例說明,46是大三度(為什麼?看上面),那麼4到升6,則是增三度,4到降7是純四度,兩者一樣寬,但名稱不同。(為什麼?看上面)
35是小三度,3到升5就是大三度。同理4到降6是小三度。
35是小三度,3到降5就是減三度。3到升4是大二度,兩者一樣寬,名字不同。
1到升1叫增一度,1到降2是小二度,12是大二度,1到升2是增二度,1到降3是小三度……
綜上,只要注意音級和半音數目,並且依據上面的大小增減純的命名原則,音程的判斷不成問題。能夠熟練判斷所以音程了,音程這一塊就過關了:)
下面用半音來計算各種常見音程——
距離0個半音:純一度(DO-DO、MI-MI)
距離1個半音:小二度(MI-FA)、增一度(DO-#DO)
距離2個半音:大二度(DO-RE)、減三度(#RE-FA)
距離3個半音:小三度、增二度
距離4個半音:大三度、減四度
距離5個半音:純四度
距離6個半音:增四度、減五度
距離7個半音:純五度
距離8個半音:小六度
距離9個半音:大六度
距離10個半音:小七度
距離11個半音:大七度
距離12個半音:純八度
記住最基本的自然音程,其他的就依照原則去推論:若這個音程是大、小、完全音程,那就沒什麼關系了。但若不是,則比大音程或完全音程還要多半音的音程稱為增音程;反之,比小音程或完全音程還要少半音的音程稱為減音程。超過八度的音程,稱為復音程(八度以內稱為單音程),要判別復音程很簡單,只要算出這個音程是八度+??度數,再減去一度即可得到答案,如c和c2雖然都是唱DO,但差了二個八度,所以他們的音程就是八度+八度再減去一度,答案15度。
2:音程的分類之一:
先後彈奏的兩個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時彈奏的兩個音形成和聲音程。旋律音程書寫時要錯開,和聲音程書寫時要上下對齊。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旋律音程依照它進行的方向分為上行、下行、平行三種。
3:轉位音程
(1)定義: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顛倒,叫做音程轉位。音程的轉位可以在一個八度內進行,也可以超過八度。音程轉位時可以移動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動。
(2)音程轉位時的規律:
A、所有音程分為兩組,它們是可以相互顛倒的。
B、可以顛倒的音程總和是9。因此我們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轉位後成幾度音程,便可以從9中減去原來音程的級數,例如:七度(7)轉位後(9-7=2)成二度,其他依此類推。除了純音程外,其他音程轉為後都成為相反的音程:純音程轉位後成為純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之間通過轉位後相互轉化,增音程和減音程之間通過轉位後可以相互轉化,但增八度轉位後不是減一度,而是減八度,倍增音程和倍減音程之間通過轉位後可以相互轉化。
4:音程的分類之二
極完全協和音程協和音程完全協和音程音程(按和聲音程在視覺上的印象)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不協和音程所有增減音程倍增、倍減音程
(1)按照和聲音程在聽覺上所產生的印象,音程可分為協和的及不協和的兩類。聽起來悅耳、融合的音程,叫協和音程。協和音程又可分為三種:
A.聲音完全合一的純一度和幾乎完全合一的八度是極完全協和音程。其特性是聲音有點空。
B.聲音相當融合的純五度和純四度是完全協和音程。其特性是聲音有點空。
C.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是不完全協和音程。其特性是聲音則較為豐滿
(2)聽起來比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協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減音程(包括增四、減五度音程)倍增、倍減音程。
兩音間的高度距離。兩音同時發出,稱和聲音程;兩音先後發出,稱旋律音程。在現有音體系中,相鄰兩音的距離稱半音,兩個半音為一全音,但習慣上音程以「度」來計算。度說明音程所含的音級數,但不能確切地說明音程性質,因此音程的名稱必須同時加上「純、大、小、增、減、倍增、倍減」等詞。在自然七聲音階中 ,do與do本身和從do到上方的fa、sol、do這一、四、五、八度都是純音程。從do到上方的re、mi、la、si這二、三、六、七度都是大音程。比大音程小半音、級數相同者為小音程。比純音程、大音程增大半音、級數相同者為增音程。比增音程再增大半音、級數相同者為倍增音程。比純音程、小音程減少半音、級數相同者為減音程。比減音程再減少半音、級數相同者為倍減音程。
八度以內的音程為單音程,超過八度的為復音程。把音程中的底音移高八度或將冠音移低八度,稱為音程的轉位。兩個音數相同,音高也相同,但由於同音異名而名稱不同的音程稱為等音程。
音程的協和程度一般分為3等:①完全協和音程,包括所有的純音程。②不完全協和音程,包括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③不協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的增減音程。
自然音階上所可能構成的音程為自然音程,純一、純四、純五、純八、大二、小二、大三、小三、大六、小六、大七、小七、增四、減五均為自然音程,其餘的增減音程為變化音程。
單音程和復音程
八度以內(包括八度)的音程,叫做單音程。超過八度的音程,叫做復音程。
復音程就只在單音程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或幾個八度而成。
不超過兩個八度的復音程,它們還各自有獨立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根據它們所包含的度數而來的。關於表示音數的大、小、增、減、倍增、倍減、純等,則按單音程的名稱不變。
『肆』 給個非常詳細的等音程的知識
定義就如樓上所說:「所包含的半音數相同,音響相同,而記法和意義不同的兩個音程互稱為等音程」
但在舉出實例的時候,也許依附在和弦或是不同的調式調性上你能更好的理解。
比如C和弦和bFm和弦,在兩個和弦均為原位並處於同一音組的時候,C和弦的三音和五音(E-G)與bFm和弦的根音和三音(bF-bbA)就構成了等音程。這兩個音程單獨聽起來音響是一樣的,但處在各自的和弦環境下,它們的記法和意義也就不同了。
再比如C自然大調和bC自然大調,在C大調中的三級和七級(E-B)與bC自然大調的四級和一級(bF-bC)構成了等音程,但各自在不同的調性環境下它們的記法和意義不同。
『伍』 音程怎麼算 我們老師說提高八度,再用9減,然後大變小,什麼意思
在音樂當中,音程的計算最開始很簡單,音程計算度數的簡便方法是,每個音都算一度。例如:中音1~7是七度,因為有1、2、3、4、5、6、7這幾個音。 度數的大小很簡單,全音之間是大度數(1~2)大2度,半音之間是小(3~4)為小2度。
『陸』 學樂譜的最簡方法
如果彈鋼琴的話,一般都是五線譜 五線譜編輯詞條 編輯摘要 摘要 目錄 1Musical Notati… 目錄 1Musical Notati… 收起 編輯本段Musical Notation 【五線譜簡介】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1線、第2線、第3線、第4線、第5線和第1間、第2間、第3間、第4間。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1線、上加第1間;下加第1線、下加第1間等,各代表1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譜號有 3種:高音譜號,亦稱G譜號;低音譜號,亦稱F譜號;中音譜號,亦稱C譜號。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並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5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3種用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五線譜一般分類為:①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②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③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五線譜歷史】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准,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五線譜圖示】一、以下圖示五條線,就是五線譜.分一、二、三、四、五條線。
二、五條線中間的空白處為間,共有四間。
三、放在五線譜開頭 、 分別為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
四、五線譜、簡譜音階對照示意圖
五、簡譜唱法與五線譜的音名唱法對照表
六、簡譜與鋼琴(電子琴)鍵盤位置對照圖
【五線譜知識】【五線譜】
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條平行橫線叫做五線譜。五線譜的五條線和由五條線所形成的間,都自下而上計算的。假使音樂作品是寫在數行五線譜上,那麼,這數行五線譜還要用連譜號連結起來。
在五線譜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卻無法確定。在五線譜上要確定音的高低,必須用譜號來標明。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具有了固定的音級名稱和高度,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
通常用的譜號有三種:
G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g,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又叫高音譜號;另外有記在第一線上的,叫古法國式高音譜號。
F譜號 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也叫低音譜號;另外還有記在第五線上的,叫倍低音譜號。
C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c,可記在五線譜的任何一線上。目前被採用的C譜號有C三線譜號(又名中音譜號)為中音提琴所用,有時也長號所用。C四線譜號(又名次中音譜號)為大提琴、大管和長號所用。其他C譜號一般較少應用。使用許多譜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過多的加線,以使寫譜和讀譜更加方便。 各種譜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連接起來使用,如高、低音譜號所組成的大譜表便是。
【變音記號 調號 臨時記號】
用來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的記號叫做變音記號。
變音記號有五種:
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
降記號(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
重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重降記號(b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還原記號(ヰ)表示將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變音記號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和間內;可以記在音符的前面和譜號的後面。記在譜號後面的變音記號叫做調號。在未改變新調之前,它對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樂曲中間要更換調號時,可能有三種情況。
更換調號如果發生在一行樂譜的開始處,這時應該在前一行樂譜的末尾處將所要更換的調號預先記寫清楚,並將最後一條小節線向前移,以便記寫新調的調號。
增加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時只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便可以了。
減少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多餘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升號變降號或降號變升號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原來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直接放在音符前的變音記號叫做臨時記號。臨時記號只限於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節線為止,在多聲部樂曲中臨時記號往往只對一個聲部有效。為了提醒廢除前面所用的臨時記號,有時在小節線後面加上另外的臨時記號。
【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而來的,因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除去#G和bA兩個音級外,其他每個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都可能有兩上等音,連它本來的共有三個。而bA和#G只 有一個等音,連它本身共有兩個。
【連譜號】
包括起線(連結數行五線譜的垂直線)和括線(連結數行五線譜的括弧)兩個組成部分。括線分花的和直的兩種。
【花括線】
為鋼琴、風琴、手風琴、豎琴、揚琴、琵琶等樂器記譜使用。
【直括線】
為合奏、合唱、樂隊記譜用。在總譜中用直括線來連接同為樂器,把它們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樂器組。有時在直括線之外還加上輔助括線(花的或直的)來連接同種樂器。
在總譜中,獨唱獨奏聲部如果只包括一兩行五線譜的話,左邊只畫一條起線,而不加括線。
【加線】
為了標記過高或過低的音,在五線譜的上面或下面還要加上許多短線,這些短線叫做加線,在五線譜上面的叫上加線,下面的叫下加線。
【加間】
由於加線而產生的間,叫做加間,在五線譜上面的加間叫上加間,下面的叫下加間。
加線和加間的計算方法是:上加線和上加間,由下向上計算,下加線和下加間由上向下計算。
【音符休止符】
用以記錄不同長短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 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間斷的符號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關系:每個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與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於兩個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於兩個二分休止符等。
【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
在記譜法中,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與音樂的構思、音符與休止符在五線譜上所處的位置有著密切聯系。正確的記譜,其目的是為了能簡單明了、科學合理、准確地反映音樂思想。
關於記譜問題,情況異常復雜。這里只能將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的基本規則敘述如下:音符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符頭(空心的或實心的橢圓形標記)、符干(垂直的短線)和符尾(連在符干一端的旗狀標記)。音符的符頭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與間內。符頭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頭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用音符干記譜,符頭在第三線以上時,符干朝下,寫在符頭的左邊;在第三線以下時,符干朝上,寫在符頭的右邊。符頭在第三線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據鄰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遠寫在符乾的右邊並彎向符頭。假如同一符干連著許多符頭而又分布在第三線的上下時,則以離第三線最遠的符頭為准。許多音符組成一組時,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連。這時符乾的方向仍以離第三線最遠的符頭為准。兩條以上的符杠要平行。單聲部音樂永遠用單符干記譜。多聲部音樂只有在節奏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單符干記譜。節奏不同時,則用雙符干或多符干記譜。用雙符干記二聲部樂曲時,高聲部符干朝上,低聲部符干朝下,聲部交錯時,其原則不變。符乾的長度一般應保持八度音程的距離,假如符干連著許多符時,符乾的長度應是符頭間的距離加上八度音程的距離。如果符頭在上加三線以上,符干必須延伸到五線譜的第三線或第四線。如果符頭在下加三線以下,符干必須延伸到五線譜的第三線或第二線。音符如果帶符尾,則符尾形狀不變。許多音符用共用符尾連結在一起時,符干長度多半長短不一,這時要使符杠與最近符頭的距離至少距離八度。符杠的方向與符頭的總趨向基本平行。
由於譜面狹窄至少距離八度。符杠的方向與符頭的總趨向基本平行。由於譜面狹窄及其他種種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規則時,適當縮短或伸長符干長度是完全可以的。附點寫在音符符頭和休止符右邊的間內,而不記在線上。休止符在單符干記譜中,永遠記在第三線上,或靠近第三線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寫在第三線的上面,全休止符寫在第四線的下面。在雙符干記譜中,各聲部共同休止時,休止符的記法與單符干記譜相同。個別聲部休止時,休止符寫在五線譜的邊緣,或五線譜之外。這時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線。全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上面。
【省略記號】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下面的都是省略號。
移動八度記號 用8--∣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表示虛線范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復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復八度時,則用Con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
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
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干,如果符干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
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反復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復時,可使用反復記號。
【連音連奏記號】
它是用連線來標記的,表示連線內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連貫,連音奏法的連線大都記在五線譜的上面,很少記在下面。
【斷音斷奏記號】
有三種,分別以圓點(·)、三角(▼)及圓點加弧線來標記,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斷續地彈奏。在單聲部音樂中,斷音記號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並不用相同的符干時,則分別記在相反的方向。
【持續音記號】
有兩種:一種是用短橫線來表示,一種是用短橫線加圓點來表示,前者表示該音稍強奏並充分保持該音的時值,後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同時各音稍分離。持續音記號和斷音記號一樣,在單聲部音樂中,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多聲部音樂中也可以記在相反的方向。
【滑奏記號】
在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記號一般用曲線或箭頭來標明。曲線或箭頭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線或箭頭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琶音奏法記號】
將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彈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線放在和弦之前來標記,有時也用小音符來標記。
【附點】
記在符頭右邊的小圓點,增長音符時值的符號。帶有一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帶有兩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三。符點也同樣適用於休止符。附點音符的符頭若在五線譜的間內,附點寫在符頭的旁邊,若在線上,附點則寫在線的上面或下面。
【延音線】
用在音高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符上時,表示它們要唱成一個音,它的長度等於這些音符的總和。在單聲部音樂中,連線永遠寫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時,則高聲部連線朝上彎,低聲部的連線朝下彎。要是多於兩個聲部時,連線則分寫在兩邊。
【延長號】
它的記號是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圓點,在單聲部樂曲中它寫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樂中延長號也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長號也可以記在小節線上,表示小節之間的片刻休止。記在雙縱線上的延長號則表示樂曲的結束或告一段落。 參考資料:書籍 網路
『柒』 剛學,這個音程怎麼做在線等挺急的
小七度,純五度,小二度,小六度,大七度,小七度,小二度
希望幫到你。
『捌』 樂理音程的速記口訣
音程的速記口訣如下:
1、音高距離叫音程,分為旋律與和聲。
2、一四五八無大小,二三六七沒有純。
3、大純增減即增減,小大相隔半音間。
4、增減半音倍加前,一度要減不可能。
5、二到八度C根記,大大純純大大純。
6、計時結合平均律,掌握規律記得深。
音程雖然是音樂學習很小的知識點,但是也要快速的記憶,牢靠的掌握,可以通過上面的口訣快速的記憶,很好的掌握音程。
表現特性:
各種音程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是非常豐富和明顯的,但不能獨立地說某種音程表現什麼感情,因為音程只有當它與其他的音樂要素結合起來時,才能顯現出其表現能力.如音程各音在調式中的傾向關系以及節奏特點等條件都是密切相關的。
旋律音程是曲調進行和發展的基礎,曲調也就是旋律音程在某種節奏關繫上的連續進行,它的進行方向及運動狀態對其表現力有極大影響。
『玖』 音程解決的方法
不穩定音程的解決:
在調式中,無論大小調式都是Ⅰ級、Ⅲ級、Ⅴ級為穩定音級,其餘的Ⅱ級、Ⅳ級、Ⅵ級、Ⅶ級為不穩定音級,不穩定音級有向穩定音級傾向的要求,這種由不穩定音級向穩定音級傾向的要求就叫「解決」。
那麼,音程的穩定與不穩定只能在調式的基礎上來判斷。
全部由調式穩定音級構成的音程就是穩定音程;以C大自然調式為例。
它的穩定音級是,以這三個音所構成的音程(單音程)。
音程內有調式中不穩定音級構成的音程就是不穩定音程。以C大自然調式為例:
一種是完全由不穩定音級構成,另一種是包含有不穩定音級(另一個是穩定音級)。
不穩定音程有向穩定音程解決的要求,最簡單的方法是:就近解決到鄰近的穩定音程。如果不穩定音程中含有穩定音級,那麼該音級既可以解決到鄰近的穩定音級,也可以保持不動。
在音程的解決中,要注意避免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的出現。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簡稱平五、平八,是一種不良的聲部進行:即由一個純五度(或純八度)進行到另一個純五度(或純八度)。
『拾』 音程的速記口訣是什麼
音程的速記口訣如下:
1、音高距離叫音程,分為旋律與和聲。
2、一四五八無大小,二三六七沒有純。
3、大純增減即增減,小大相隔半音間。
4、增減半音倍加前,一度要減不可能。
5、二到八度C根記,大大純純大大純。
6、記時結合平均律,掌握規律記得深。
(10)學習音程的簡便方法擴展閱讀
技巧:
1、音程雖然是音樂學習很小的知識點,但是也要快速的記憶,牢靠的掌握,可以通過上面的口訣快速的記憶,很好的掌握音程。
2、上行的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同音進行的旋律音程讀時由低到高由前到後,不加任何說明。下行的旋律音程和上行旋律音程的八度讀時一定要說明方向。如CE是大3度而不是小6度,如果小六度應讀作C到下方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