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血脂各指標測定方法有哪些
在生化檢查的時候,經常會查血脂四項,就是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一般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圍是小於1.7mmol/L,如果超過2.3mmol/L,就可能會帶來身體的損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個好的膽固醇,能夠從外周把血管內皮上的膽固醇運回肝臟,所以稱它為能清除外周膽固醇的膽固醇水平,所以它的水平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降低的,正常值一般是要在1.0mmol/L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肝臟合成的脂蛋白所攜帶的膽固醇,它把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來供給它們使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不同的正常范圍。如果這個人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只要小於3.4mmol/L就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已經出現了頸動脈斑塊形成,這部分患者的正常范圍就可能是在2.6mmol/L以下了,需要在1.8~2.6mmol/L。如果更嚴重的一些患者,已經出現了血管病變,比如冠心病、下肢血管閉塞,或者頸動脈狹窄70%以上,這部分人群的正常范圍就應當是在1.8mmol/L以下。因此不同人群有一個不同的正常范圍,或者有不同的適宜范圍,可能更合理一些。
❷ 血脂異常的檢查
1.體格檢查
(1)測量身高、腰圍、腹圍,計算體重指數、腰臀比。
(2)觀察患者有無黃色瘤,觸診有無肝、脾腫大。檢查患者關節,結合病史確診有無遊走性多關節炎。
2.實驗室檢查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較多,基本檢測項目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血漿外觀檢查 可判斷血漿中的乳糜微粒(主要含甘油三酯)含量。
(2)脂蛋白電泳方法 可分為乳糜微粒、前β、β和α四條脂蛋白區帶。
(3)超速離心方法 可分辨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組分。
(4)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的測定 應在空腹9~12小時後進行。
3.肝腎功能、尿液分析等
目的是為了排除繼發性血脂異常。
❸ 實驗室診斷方法有哪些如何確診
血清學檢測方法:抗體檢測可採用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間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病原學檢測方法:病毒檢測可採用瓊脂凝膠免疫擴散、抗原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實時熒光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普通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對PCR產物進行核酸序列測定可進行病毒分型。 疑似患病動物的病料需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進行確診。(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南京路369號,聯系電話0532 85621552)
❹ 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
血清甘油三酯/三醯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但是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准化系統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TG的生物化學、測定方法與標准化、臨床意義等方面的近況作一簡述。 血清TG測定方法一般可分為化學法、酶法和色譜法3大類。早期測定方法是以總脂質與膽固醇和磷脂之差估算。化學法用有機溶劑抽提標本中的TG,去除抽提液中磷脂等干擾物後,用鹼水解(皂化)TG,以過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後用顯色反應測甲醛。比較准確的是二氯甲烷-硅酸-變色酸法(Van Handel-Caslson法),此法抽提完全、能去除磷脂及甘油干擾、變色酸顯色靈敏度高、顯色穩定,至今還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內部參考方法。但因操作步驟繁多、技術要求高而不適於常規工作應用。核素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技術(ID/GC/MS)主要用作參考系統中決定性方法的建立及參考物質的制備與定值,此法費用昂貴,樣品處理復雜,難以推廣應用。
所有的臨床實驗室都用酶法檢測血清TG水平,雖然方法各異,但一般都包括3個基本步驟[3,5~7]:用最合適的LPL水解TG生成甘油和FFA;接著是轉化,該步驟一般只用一種酶,例如甘油激酶,將甘油磷酸化以進行下一步反應,或者生成中間待測物;最後是有色染料(常為醌亞胺等)或者紫外吸收物質的形成,再通過分光光度法計算相應的TG濃度。如脂蛋白脂肪酶-甘油磷酸氧化酶- 過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 法)等。此法具有簡便快速、微量、精密度高的優點,且特異性強,易於達到終點,線性范圍寬。用一步法測定的是血清總甘油酯(定義為TG和FG及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之和,習慣統稱為TG)。為了消除FG的干擾,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曾推薦GPO-PAP 法的兩步酶法作為血清TG常規測定方法[7],該法不增加試劑成本和工作量,適合自動化分析,由於試劑分成兩部分加入,對正確設置分析測定參數有較高要求。對此法能否去凈游離甘油方面有人提出質疑。針對這一情況,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在《關於臨床血脂測定的建議》文件中建議酶法如GPO-PAP 法作為臨床實驗室測定血清TG的常規方法。普通臨床常規實驗室可採用一步GPO-PAP法,有條件的實驗室(如三級以上醫院)應考慮開展游離甘油的測定。
血清FG對TG測定結果的影響一直是臨床十分關注的問題。國外資料顯示,正常人體血清FG含量為0.06~0.22mmol/L,約占總TG的6%~14%[3]。國內的研究結果與此相近,中國正常人血清FG 水平平均約為0.08mmol/L(0.02~ 0.33mmol/L),約占總TG7.19%(0.81% ~21.64%)。雖然臨床標本中FG顯著升高者很少見,但有些異常或病理情況下如應激反應(腎上腺素激活LPL促進體內脂肪水解),劇烈運動,服用含甘油的葯物如硝酸甘油,靜脈輸入含甘油的營養液,肝素治療,某些嚴重的糖尿病、肝病與腎病,取血器材或試管塞上帶有甘油等時,可見血清FG顯著升高,並給臨床決策帶來誤導[3]。因此,可採取測定「真」TG的方法減少其影響:一種是同時測定總甘油和FG,兩個結果的差值反應了真TG濃度(外空白法),另一種是用上文所述的兩步酶法直接測定TG(內空白法)。前者國內外應用較少,後者國外(如日本)使用較多,已有許多臨床實驗室開展。
對於FG空白的設置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⑴臨床實驗室應備有可以做FG空白的檢測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做FG空白;
⑵TG報告單中應標明是否為FG空白結果,實驗室應告知臨床醫生FG空白的意義;
⑶臨床及基礎研究、參加CDC脂質標准化計劃的實驗室都要做FG空白;
⑷住院病人中內源性甘油過高群體的標本都應做FG空白;
⑸體檢及門診患者可以不做FG空白,但糖尿病或其他特殊門診例外;
⑹FG>2.3mmol/L者最好做FG空白;
⑺對某些可疑情況,如TG高而血清不混濁應排除高FG的可能。
此外,一些物質如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等)、黃疸、溶血、脂血等對酶法測定TG有干擾,可採用設置血清空白予以消除。
在應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臨床常規TG測定時,還要特別注意交叉污染和基質效應。最易對TG測定產生交叉污染的是總蛋白和鐵試劑,因其還原物質濃度可影響Trinder反應。如果接著TG測定直接膽紅素,也會因表面活性劑的導入產生誤差。鐵測定對TG的影響與亞鐵氰化鉀的量有關。此外,還要注意常規酶法測定TG對制備物的基質效應。Halani等用24份新鮮血清為對照,對5份CAP制備的凍干血清及9份CDC冰凍混合血清進行了評價。以3種商品TG酶試劑測定,以CDC參考方法為對比方法,校正游離甘油後,2種商品試劑對CAP及CDC血清均無基質效應,另一種商品試劑對4份CAP血清有基質效應。也有資料表明,各種質控血清中FG佔TG的12%~85%。我們的研究也發現,臨床使用的各種TG檢測試劑盒、不同的測定/校準系統、質控血清之間存在明顯的基質效應,因此對於不同方法/試劑的選擇,如選用兩步酶法試劑和質控物時要注意其反應的通用性與適用性。 TG測定的結果受取樣時個體生物學變異(CVb)和分析不精密度(CVa)的影響[3]。一般情況下,CVa相對較小(約為3%),而CVb占總變異的90%多[6]。即使嚴格按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要求控制的個體,在2周內2次所測的TG結果差異百分比約為膽固醇的5倍,75%以上的個體在兩周內的變異大於10%。李健齋等[9]研究發現,中國人群血清TG個體間變異為28%,居所有血脂項目之首。國外資料表明,空腹2.5月的人群TG變異約25%,非空腹狀態的變異更大,日間約為6.3%~65%,月內為12.9%~34.8%,一年為12.9% ~39.9%,以上數據均為正常個體穩定飲食狀態的結果,某些病理狀態下的波動會更大。
為減少上述變異對TG測定的影響,NCEP建議受試者在兩月內分次測定,兩次間至少間隔一周,測定結果取均值。但當血脂水平遠離醫學決定水平時,則無需多次取樣。標本採集要求受檢者在前三周內不改變飲食習慣,采血前至少12h不進食,72h不飲酒。抽血後應盡快檢測,某些含有高活性LPL的標本,如用肝素治療的病人標本,TG常會過度水解。標本最好放在冰浴中,2h內分離血清。室溫放置1天TG下降達34%。Eberly等研究發現非空腹高TG血症的發生明顯多於空腹,而兩種狀態高TG血症所致冠心病的危險基本相同,因此測非空腹TG更有利於冠心病危險預測。
臨床上常見到肉眼脂血標本,這常與一些潛在的錯誤有關。其中之一是LPL水解TG時產生的「清除效應」。在用血清而非試劑作空白時,大顆粒TRL散射引起假性高基線吸收。隨著反應的進行,TG被水解,脂蛋白顆粒變小,濁度也減小,總的效應是在吸光度上升(產生NADH)的反應中,結果輕微偏低。這種誤差所佔比率較小,且只發生於高濃度TG標本中,其誤差通常是可接受的。另外,肉眼脂血標本特別是CM含量過高者,由於CM漂到樣品杯上層使標本成為多相。因此對於肉眼脂血標本,應充分混勻且盡快檢測。TG水解產生大量脂肪酸,特別是脂血標本,由於其濁度和產物的抑製作用,對分析也有影響。在反應的緩沖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或α-環式糊精可以避免上述情況。 美國的TG測定的參考系統較為完善,其推薦的決定性方法是由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所(NIST)建立的ID/GC/MS法,以13C3甘油三軟脂酸酯為內標,可測總甘油酯和「凈」TG,一級參考物質為NIST的SRM1595(三軟脂酸甘油酯);參考方法為CDC的二氯甲烷-硅酸-變色酸法,一直被用作美國CDC-NHLBI血脂標准化計劃中的參考方法,該法用Supelco的三油酸酯和NIST的三軟脂酸甘油酯標准物質SRM 1595的2:1混合物作標准,測定值不僅是TG,還包括(或部分包括)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二級參考物質有NIST的SRM1951a、CAP RM026及CDC的多種冰凍血清。此法此參考方法步驟繁瑣,實驗室間進行方法學轉移比較困難,CDC擬對其進行改進,以期在膽固醇參考方法實驗室網路(CRMLN)建立一個結合提取、水解步驟的酶法作為「指定參考方法」。
國內陳文祥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總甘油和游離甘油的方法,測定總甘油酯的相對不精密度小於2%,游離甘油小於4%,總甘油平均回收率100.0%,游離甘油99.7%,與ID/GC/MS法相對偏差不大於±2%。此法擬推薦為中國TG測定的參考方法。
血脂測定標准化並非要求統一測定方法,而是要求實驗室測定結果達到所制定的技術目標。對於TG測定,國內外要求不精密度(用CV表示)應不大於5%,不準確度(用偏差表示)應不大於±5%,總誤差應不大於15%。總誤差=偏差%+1.96CV(與參考血清的靶值比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血脂實驗室已於2002年3月被接納CDC的CRMLN成員(全球共12家),在血脂測定的標准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TG測定的參考系統正在建立之中。
❺ 血脂檢測儀原理
這個詞條有http://ke..com/view/9962800.htm#4血脂包括多種指標,測定方法也因不同的指標而不同,最基本的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高密度膽固醇(HDL)l、總膽固醇(TC)酶法(COD-PAP法)原理:血清中的膽固醇約1/3為游離膽固醇,2/3為與脂肪酸結合的膽固醇酯。膽固醇酯被膽固醇酯水解酶(CEH)水解成游離膽固醇,後者被膽固醇氧化酶(COD)氧化成膽甾烯酮並產生過氧化氫,再經過氧化物酶催化,使4-氨基安替比林與酚(三者合稱PAP)反應,生成紅色醌亞胺色素(Trinder反應)。醌亞胺的最大光吸收在500nm左右,吸光度與標本中TC含量成正比。正己烷抽提L-B反應顯色法原理:用氫氧化鉀乙醇液使血清蛋白變性,並使膽固醇酯水解為膽固醇。加水後用正己烷分溶抽提,可從鹼性乙醇中定量地提取膽固醇(達99.7%)。提取的膽固醇溶液中除少量其它固醇(人血清中約含膽固醇的1%)以外,基本上不含干擾物。故測定結果與同位素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法(決定性方法)接近。2、甘油三酯酶法(COD-PAP法)原理:用脂蛋白酯酶(LPL)使血清中三醯甘油(TG)水溶解成甘油與脂肪酸,將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OP)氧化3-磷酸甘油(G-3-P),然後以過氧化物酶(POD),4-氨基安替比林(4-APP)與4-氯酚(三者合稱PAP)反應顯色,測定所生成的H2O2,故本法簡稱為CPO-PAP法。變色酸顯色法(CDC參考方法)原理:用二氯甲烷提取血清TG,同時加入硅酸去除磷脂、游離甘油、甘油一酯、部分甘油二酯及蛋白。TG經氫氧化鉀皂化生成甘油,酸化後以過碘酸氧化甘油產生甲醛,用亞砷酸還原過剩的過碘酸後,甲醛與變色酸在硫酸溶液中加熱產生紫紅色反應,然後比色測定。3、血高密度膽固醇(HDL)勻相測定法基本原理有以下幾類:PEG修飾酶法(PEG法)、選擇性抑製法(SPD法)、抗體法(AB法)、過氧化氫酶法(CAT法)超速離心結合選擇性沉澱法美國CDC採用本法測定參考血清的靶值,並用於評價常規方法的准確性,被認為是目前測定HDL-C最准確的方法。此法分三步:超速離心—選擇性沉澱—HDL-C測定。硫酸葡聚糖-Mg沉澱法原理:以硫酸葡聚糖DS50(MW50000±5000)與鎂離子沉澱血清中含apoB的脂蛋白[LDL,VLDL,Lp(a)],測定上清液中的HDL-C。[2]4、血低密度膽固醇(LDL)勻相測定法基本原理有以下幾類:增溶法(Sol法)、表面活性劑法(SUR法)、保護法(PRO法)β-定量法本法為超離心結合選擇性沉澱法。超離心、選擇性沉澱二步驟與HDL-C參考方法相同,只是,Chol測定時除測定沉澱後上層的HDL-C外,還同時測定超離心後的下層液(含HDL和LDL)膽固醇。PVS沉澱法原理:血清中聚乙烯硫酸鹽-聚乙二醇甲醚(PVS)選擇性地沉澱LDL,離心後上層液中含HDL,VLDL和CM,用膽固醇測定酶試劑分別測定上層液和血清總膽固醇含量,二者之差即LDL-C含量。Friedawald公式計演算法Friedawald原公式按舊單位mg/dl計算,假設血清中VLDL-C為血清TG量的1/5量計(以重量計)則:LDL-C=TC-HDL-C-TG/5。按法定計量單位mmol/L計算,則應為LDL-C= TC-HDL-C-TG/2.2。
❻ 血糖血脂用什麼儀器檢測最准確
血糖血脂是中老年人常做的檢測,血糖血脂過高對身體的危害極大,高血脂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等危險因素,血糖過高則會導致各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導致急慢性並發症。一般檢測血糖血脂的儀器有兩種,一種是小型的便攜的快速血糖血脂儀,適用於家庭;一種是專業的醫療器械生化分析儀,適用於醫院。
生化分析儀主要針對肝功、腎功、血糖及血脂的檢測,是根據光電比色原理來測量體液中某種特定化學成分的,它的檢測原理是這樣:單色器將光源發出的復色光分成單色光,特定波長的單色光通過盛有樣品溶液的比色池,光電轉換器將透射光轉換為電信號後送入信號處理系統進行分析。分光光度法是基於不同分子結構的物質對電磁輻射的選擇性吸收而建立起來的方法,屬於分子吸收光譜分析。當光通過溶液時,被測物質分子吸收某一波長的單色光,被吸收的光強度與光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醫院一般採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速度快,測試准確,測試量大,診所多使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價格低,測試項目多。康宇醫療供應全自動分立式、隨機任選式生化儀和半自動生化儀,試劑完全開放,應用了終點法、兩點法、速率法等的分析方法,檢測速度快,具有多款類型。
❼ 血脂檢查的主要項目有哪些
血脂異常分類 1.繼發性或原發性高脂血症 繼發性高脂血症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異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統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其他疾病有腎功能衰竭、肝臟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原累積症、骨髓瘤、脂肪萎縮症、急性卟啉病等。此外,某些葯物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糖皮質激素等也可引起繼發性血脂升高。 在排除了繼發性高脂血症後,即可診斷為原發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發性高脂血症是由於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例如LDL受體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等;而另一部分原發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 2.血脂異常的臨床分型 從實用角度出發,血脂異常可進行簡易的臨床分型。 血脂異常檢測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較多,各醫院可能有些不同,但許多醫院都能進行血脂基本項目的檢測,如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也有少數醫院還進行其他血脂項目的檢測,如載脂蛋白B(apoB)、載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等。但TC、TG、HDL-C和LDL-C是基本的臨床實用的檢測項目。對於任何需要進行心血管危險性評價和給予降脂葯物治療的個體,都應進行此4項血脂檢測。 1.總膽固醇(TC) 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目前認為TC<5.2 mmol/L(<200 mg/dL)可視為合適水平。高膽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 2.甘油三酯(TG) 臨床上所測定的TG是血漿中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總和。TG<1.7mmol/L(<150mg/dL)視為正常。人群調查資料表明,血清TG水平輕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當TG重度升高時,常可伴發急性胰腺炎。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基礎研究證實,HDL能將外周組織如血管壁內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提示HDL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即俗稱的「好膽固醇「。血漿HDL-C<1.0mmol/L (40mg/dL)可視為異常低。若HDL-C>1.55mmo/L(60mg/dL)被認為是冠心病的保護性因素。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LDL-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脂質危險因素,是俗稱的「壞膽固醇」。隨著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發病的相對危險及絕對危險上升的趨勢同TC相似。LDL-C<3.4mmol/L(130mg/dL)為合適范圍。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常是一組血脂異常,包括甘油三酯升高、HDL-C低和LDL-C增高。這三種血脂異常共同存在,常是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所伴隨的血脂異常的特徵,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也明顯增加。
❽ 血脂四項檢測試劑盒
南京建成 有賣的
我們試驗室去年就在那裡買的,你上網搜搜,感覺測定出來效果還可以
❾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高血脂
這種病要是天生的無法預防,你上醫院驗血就知道了.
❿ 血脂檢查有哪些指標
1.總膽固醇(TC):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如果超過5.72毫摩爾/升,可視為血脂增高。總膽固醇的水平主要取決於飲食、體力勞動、環境、性別和年齡。女性絕經後會明顯上升;新生兒期濃度很低,哺乳後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隨年齡增長也有增高趨勢。 2.甘油三脂(TG):正常范圍差異較大,在0.561.7毫摩爾/升。如果超過1.7毫摩爾/升,為甘油三脂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果低於0.56毫摩爾/升,稱為低TG血症。見於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遺傳性疾病或者繼發脂質代謝異常,如消化道疾患、內分泌疾患(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腫瘤晚期、惡病質及應用肝素等葯物時。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范圍是低於3.12毫摩爾/升。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療目標是在2.6毫摩爾/升以下。水平增高常見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4.脂蛋白(a)〔Lp(a)〕:健康成人血清中濃度小於300毫克/升。濃度增高,可見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術、急性創傷和炎症、腎病綜合征和尿毒症、除肝癌外的惡性腫瘤等。濃度降低,可見於肝臟疾病,因為脂蛋白在肝臟合成。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正常范圍是大於1.00毫摩爾/升。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年齡、性別、種族、飲食、肥胖、飲酒與吸煙、運動、葯物等。 6.游離脂肪酸(FFA):正常情況下,在血中含量極微,而且易受各種生理和病理變化的影響。因此,不能憑一次檢測結果來評判,要作連續的動態觀測。正常范圍在0.40.9毫摩爾/升。增高見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症、庫欣症、肥胖、重症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減低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胰島素瘤、腦垂體功能減低、艾迪生病。 7.磷脂(PL):在肝臟合成最活躍,主要由膽汁和腸分泌,自糞便中排出。磷脂還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正常范圍在1.33.2毫摩爾/升。增高常見於膽汁淤積、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腎病綜合征等。另外,他對於未成熟兒(胎兒)繼發性呼吸窘迫症出現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以上的七項是血脂檢查中的七項指標,和七項指標的臨床意義,要想全面的了解首先要了解以上七項指標。 想直接電話咨詢的客戶,不收取任何費用,24小時服務。 由權威專家為你解答體檢相關問題,根據你的情況給予專業的個性化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