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預測經濟增長有哪些工具和方法

預測經濟增長有哪些工具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9 07:58:50

① 經濟預測一般步驟包括

經濟預測是對經濟現象未來情景的推測和估計。根據經濟發展過程的歷史和現狀,運用科學的預測方法,揭示經濟現象的發展規律及各類經濟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指出經濟現象未來發展趨勢和可能達到的水平。經濟預測的內容十分廣泛: 首先是國內經濟形勢的預測,例如生產發展趨勢、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價格變化趨勢、人口就業、財政收支變化、各種產品的供、產、銷情況等。同時要預測國際經濟形勢,如國際經濟波動情況,國際市場的變化趨勢等。
一般包括四個步驟:
①收集和分析預測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②進行各種預測計算,提出輪廓性的初步的預測;
③召開預測評論會議,以便起到集思廣益、集體判斷的作用;
④補充和修正預測,發布正式的預測報告。上述過程構成了預測程序,周而復始地循環進行下去,這樣的循環一般每年兩次,大約每半年提供一次預測報告。
經濟預測方法
一般分為質的預測方法與量的預測方法兩大類。

② 想要研究一個地區經濟的增長,最好研究哪個變數

也不給信箱什麼怎麼發給你全文啊,中國建設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模型與分析更新時間2006-8-2317:22:30列印此文點擊數5298中國建設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模型與分析一、問題的背景中國經濟目前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動特徵。經濟發展需要刺激投資需求,最終消費需求的形成也有賴於加大投資力度,投資與消費雙管齊下,投資需先行。因此,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投資的持續增長。從理論上講,投資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具有一種正向的關聯關系。一般認為,建設投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拉動因素。幾乎所有國家的政府都會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將建設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工具。加大建設投資的規模,既可增加就業機會和國民可支配收入、擴大內需,又可以直接帶動當前的經濟增長,為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奠定物質基礎。西方學者的研究表明:建設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建設投資在這些國家的整體投資中的比率甚至達到了20%(Kessedes,1995)。我國大量的文獻也討論了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夠揭示建設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數量關系的研究成果卻極少。中國發展研究院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在中國經濟中固定資產投資是決定社會需求的最積極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可以作為刺激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中國發展研究院,1997)。雖然還有其他一些關於建設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重要性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大部分還處在定性階段,很少能夠指出建設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水平。本研究就致力於找到其對中國經濟發展拉動水平的具體數量關系。二、數據和模型在本研究中,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指以一定速度增長的建設投資所拉動GDP的增長量或增長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和方法。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年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的價值形態。另外本研究涉及的指標還有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固定資產投資(FAI)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年內在固定資產方面投資總量的指標,它同樣也能夠以價值形態反映固定資產建造和購買活動的總量,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固定資產投資可以根據國家的投資計劃分為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部分。本文採用這個指標來代表宏觀意義上的建設投資水平,既包括建水壩、修公路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項目,也包括住宅和商業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同時,還涉及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和大型設備的修繕和改造。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按其工作內容和實現方式可以分為建築安裝工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其他費用三個部分。在本文中也將建築安裝工程投資(CI)作為衡量建設投資活動對國民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一個變數,它是指各種房屋、建築物的建造和各種設備裝置的安裝工程投資。建築安裝工程投資比固定資產投資的范圍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內國民經濟中的建築工作量,是一個衡量建設活動水平更為合適的指標。本研究擬採用動態計量經濟學所倡導的誤差修正模型來描述建設投資和國民經濟的相互作用。建立經濟學模型的傳統方法主要是以理論為導向,依據某種已經存在的經濟理論或者已經提出的對經濟行為規律的某種解釋設定模型的總體結構,這種建模途徑對先驗的經濟理論有很強的依賴性。這種建模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動盪前屢次預測失靈,促使人們尋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國經濟學家D·F·Hendry為代表,提出了動態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經濟理論和經濟數據提供的信息,在協整理論的基礎上建立反映變數短期波動和長期均衡的誤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一般經濟變數都可以用時間序列來表示,如果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隨時間變化,就稱這個序列是穩定序列。如果一個序列在成為穩定序列之前必須經過d次差分,則稱該序列是d階單整。按照協整理論,幾個同階單整的時間序列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長期的穩定關系,其線性組合可以降低單整階數,即所謂的協整關系。誤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這種理論之上的。以GDP和建築安裝投資(CI)為例,若GDP和CI具有協整關系,則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寫作一般的自回歸分布滯後的表達式:附圖和CI之間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於是GDP的短期波動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長期均衡,一部分是短期波動。一般(β[,2]-1)都會小於0,因此,若(t-1)時刻GDP大於其長期均衡解,γecm[,t-1]為負值,使△GDP[,t]減少;若(t-1)時刻GDP小於其長期均衡解,γecm[,t-1]為正值,使△GDP[,t]增加。體現了長期均衡誤差對GDP的控制。以不變價格表示的流量指標一般是一階單整。固定資產投資、建築安裝投資和國內生產總值都是流量指標,一般情況下屬於一階單整,它們之間可以存在這種長期穩定的關系,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建築安裝投資的短期的變動又會對國內生產總值產生短期的影響。因此,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既受固定資產投資、建築安裝投資短期變動的直接影響,又受兩者之間長期穩定關系的調整,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來討論這種關系:附圖表明如果FAI變化了1%,GDP將變化β[,1]%。α[,1]同理。可見各個系數具有很強的經濟意義。本研究中的數據都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自1981年始,且已經折算為1981年不變價,這樣可以去除通貨膨脹的影響,更好地反映數據內在的規律性。在本研究中,採用SPSS軟體包進行統計分析。各年的數據如下;表1固定資產投資、建築安裝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1981-1999年,單位:億元)附圖註:1.所有數據均為1981年不變價;2.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0》。三、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一)方程的初步設定和簡化一般來講,在經濟數據中,以不變價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現為一階單整。因此,從理論上判斷,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應該是一階單整。採用Dickey和Fuller於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進行單整檢驗結果也表明,的確如此。然後,可以將方程設定為一般的自回歸分布滯後模型。模型的右邊包括被解釋變數的滯後、解釋變數及其時間滯後項。對於固定資產投資方程,首先設定為:附圖用最小二乘法估計這兩個自回歸分布滯後方程,採用逐步回歸(Stepwise)方法,剔除不顯著的變數。在固定資產投資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計得到的方程為:附圖可見方程的顯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過檢驗。常數項的t值很小,並不顯著。(由於此方程對後面的過程只有理論上的意義,因此不必剔除常數項。)其他各項系數在99%的置信水平下顯著不為0。該方程的殘差類似白雜訊。在建築安裝投資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計得到的方程為:附圖方程的顯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過檢驗。常數項的t值很小,也不顯著。其他各項都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不為0。該方程的殘差類似白雜訊。可以看到,以上兩個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數為負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它們分別與LnFAI[,t]和LnCI[,t]之間存在著共線性的關系,導致兩者的系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互相任意分配。但這對後面的研究影響不大。(二)求長期均衡方程下面可以用簡單的回歸分析求得長期均衡方程。對於固定資產投資方程,長期均衡方程為:附圖可見,整體顯著性明顯滿足。各項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均順利通過。從此均衡方程可以計算ecm序列(即殘差序列):附圖AdjustedR[2]=0.982F=980.657整體顯著性明顯滿足。各項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均順利通過。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三)建立誤差修正模型1.固定資產投資方程考慮到在初步設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較顯著,在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時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證方程的包容性。設定誤差修正模型為:附圖p=0.0002,可見整體顯著性明顯滿足。從變數顯著性檢驗來看,兩個方程的ecm[,t-1]的顯著性較低,但是,考慮到它們重要的經濟意義,仍不將其剔除。四、經濟意義分析(一)彈性分析在以上兩個誤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數可以看作是GDP對FAI和CI的彈性系數,因此,可以根據方程的系數對它們進行彈性分析。△LnCI[,t]前的系數為0.324,這說明國內生產總值對建築安裝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24。當建築安裝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24%。而△LnFAI[,t]前的系數為0.317,這說明國內生產總值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17。當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17%。這是非常重要的結論,定量地給出了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大致是這樣一個概念,即當建設投資增長1%時,能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大約0.32%。以往的分析往往僅限於定性,沒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關系。從兩個彈性系數可以看出,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彈性系數都較大。(二)拉動效率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建築安裝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大小,引入一個新的系數,將其稱之為「拉動效率」,它是GDP對該變數彈性系數與該變數在GDP中所佔份額的比值,即附圖,D[,i]表示在此區間內GDP對某一變數i的彈性系數,S[,i]表示某一變數i在此區間內占據GDP的平均百分比。這樣可以排除彈性系數大小中不同變數份額因素的影響。如果q>1,這表明某一變數在這一階段對GDP的拉動作用是積極的,超過了自身在GDP中所佔據的份額,是高效率的。相反,如果q<1,則表示這種拉動作用是消極的,少於變數自身占據GDP的份額,是低效率的。結果如下(1981年—1999年間):變數D[,i]S[,i]q[,i]CI(建築安裝投資)0.3240.1961.652FAI(固定資產投資)0.3170.3001.057由此可見,兩者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都是很積極的,q[,i]均超過了1,建築安裝投資更為顯著。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為19.6%,而彈性系數達到了0.324%。這進一步驗證了在本文開始時所提到的定性研究的結論,建設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能夠高效率地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三)誤差修正項(ECM)的分析Ecm項系數的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系數的估計值一般是負值。對於固定資產投資方程,Ecm前面的系數是-0.049,由此看來,調整的力度不是很大。調整的過程大致如下:附圖對於建築安裝投資方程,Ecm前面的系數是-0.018,調整的力度也較小。因此,可以看出,建設投資主要以短期波動的形式來影響GDP的變化,長期均衡起的控製作用不大。這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情況,我國目前正處在大規模建設的發展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建設量的穩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五、總結本研究將固定資產投資(FAI)和建築安裝投資投資(CI)作為對GDP產生拉動作用的變數,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們之間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的表達式。從彈性系數可以看出,無論是建築安裝投資,還是固定資產投資,二者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都是很明顯的,國內生產總值對建築安裝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24。當建築安裝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24%。國內生產總值對基本建設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17。當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17%。綜合起來,當建設投資增長1%時,能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大約0.32%。從拉動效率來看,兩者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都是積極的,q[,i]均超過了1,建築安裝投資更為顯著。建設投資主要以短期波動的形式來影響GDP的變化,長期均衡起的控製作用不大。這主要是由於我國目前正處在大規模建設的發展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建設量的穩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因此,本研究的定量結果不僅驗證了很多研究者的定性結論,即建設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能夠高效率地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而且給出了具體的拉動效應值,分析了短期波動和長期均衡各自的作用,有助於更加准確地分析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收稿日期:2001-03-23【參考文獻】[1]中國發展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38.[2]中國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3]陳炳煌.當前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龍岩師專學報,2000,(6).[4]黃聰,李啟明,申立銀.中國建設推動力的計量模型與分析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00,(4).[5]李子奈.計量經濟學——方法和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6]李子奈,葉阿忠.高等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7]D·Hendry,秦朵著.動態經濟計量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KessedesC,IngramG.Infrastructure'simpactondevelopment:LessonsfromWDR1994[J]..1995,(1):16-32

③ 經濟增長方式的類型有哪些

「經濟增長方式」通常指決定經濟增長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以及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經濟增長方式可歸結為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即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外延擴大再生產就是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增長。而內涵擴大再生產,主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益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現代經濟學從不同的角度將經濟增長的方式分成兩類,即粗放型經濟和集約型經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金、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如何做經濟增長的預測

1949年後,中國在經濟政策上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同時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如何理解中國經濟過去的高速增長,一直是經濟學界的熱門話題,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測討論尤其炙熱。今年7月四位經濟學家在美國經濟研究局發表了一份題為《1953年以來的中國經濟》的研究,利用最新的數據和宏觀經濟學的新工具對中國經濟改革前後的增長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並根據發現對中國在2012-2050年的經濟增速做了兩個預測,分別假設中國繼續走改革開放的發展路徑或者回到改革前的經濟政策,作者的結論非常清晰,前者將帶來更高的發展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見表一。

表一:以不同假設進行中國經濟增長率(百分比)預測

敏感的記者卻捕捉到預測里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即2036-2050年後者會帶來略高的經濟增速,然後在《金融時報》(FT)發表了文章(英文題目「What if Mao still ran China?」,中文版《毛氏政策遠期會為中國帶來更快增長》)的文章,對這個原文都沒有怎麼提的結論重點強調,在中國讀者群里引發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波瀾。坦率地講,文章使用的分析工具相當復雜,對於絕大多數讀者來說是艱深晦澀的,比較清晰地理解原意以及如何看待經濟預測都需要一些知識鋪墊,讓我慢慢講清楚來龍去脈。
先說一些個人感觸。1994年,我親歷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主題演講里預測中國在未來20年將保持每年8%的經濟增長率,主要理由是當時中國的人均GDP相當於日本和四小龍等幾個經濟體在50-60年代的水平,而這些國家在隨後的20多年保持了每年8-10%的高速經濟增長。時間飛逝,林教授的預言成真(實際上,中國從1979年到2014年維持了35年平均每年9.3%的經濟增長率)。事後來看,他的預測方法雖然非常簡單但卻深具洞察力。
特朗普
特朗普的反移民「新政」將重創美國經濟
黃亞生:特朗普政府將對H-1B簽證進行大改動,這將把大量創新性人才拒之門外,必將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不過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雖然用到的預測方法基本一樣,2012年以來林教授認為中國經濟可以在接下來的20年繼續保持8%的經濟增長率的觀點卻受到了諸多質疑和批評。(FT中文網相關專題討論見此)一方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積累了重重問題比如貧富差距、環境污染、貪污腐敗和價格扭曲,讓人們對追求經濟高增長率的目標產生懷疑;另一方面,林教授的預測方法似乎有「摘櫻桃謬誤」,也就是只挑那樣實現了高速增長的經濟體(好的櫻桃)進行比較,而無視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低速增長和伴隨而來的「中等收入陷阱」。另外,拿過去其他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去預測中國從現在到未來的經濟發展,這樣的方法似乎也不夠嚴謹,缺乏足夠說服力。面對質疑,林教授在「經濟增長率」前面加上了「潛在」兩字。
准確預測長期經濟潛在增長率並非單純的學術課題,而是和政策規劃緊密相關,如果政策基於過高的預測來制定和執行,則會帶來包括貨幣超發、通貨膨脹、投資過熱、資產泡沫、產能過剩、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一系列惡果。既然普羅大眾和政府官員都關心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率的預測,那麼有沒有相對復雜但卻更加扎實的研究呢?多倫多大學的朱曉東教授與合作者對這個問題做了多項深入的研究。他們細分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四個因素:勞動力參與率增長、平均人力資本增長、資本占產出比例增長、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簡稱TFP)。以他們的分析方法,中國人均GDP在1978-2007年的增長主要來自於TFP的增長。接下來他們發現日本、韓國和台灣在經歷不同起始年份後的25年高速增長後,TFP分別到達了美國的83%,63%和80%後才基本停止或者減緩增長,而中國相對於美國的TFP從1978年到2007年只是從3%增長到了13%,因此即使中國再保持原來的高速經濟增長率,那麼20年後的TFP也只相當於美國的40%,對比日本、韓國和台灣的經歷,應該還大有發展空間。朱教授和其他學者指出中國可以通過改變生產要素跨地區和跨企業的無效或扭曲配置來提高生產率,同時也指出他們的分析可能低估了平均人力資本增長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簡言之,拋開復雜的數據分析不論,朱教授的預測方法和觀點實際上接近林教授,只不過前者注重的是促進人均GDP增長的內在因素分析,而後者關心的是人均GDP直接的跨國比較,雖然簡單但更加通俗易懂。此外,朱教授在樂觀預測未來時相對更加謹慎,指出了中國在未來實現經濟高速增長需要面對體制內的諸多障礙。

⑤ 經濟預測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為質的預測方法與量的預測方法兩大類。
第一類方法,如專家調查法、民意調查法等。後一種方法是向消費者、生產者調查他們對未來發展的意見或意向,考慮他們的心理因素的預測方法。它適用於了解居民的消費需求和購買意圖、市場的動向以及投資的趨向等問題。
第二類方法,如時間數列法、指標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時間數列法是通過分析時間數列的組成要素來研究其變化形態,把過去的發展趨勢延續下去和外推未來的預測方法。它的主要方法有移動平均法、加權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最小平方法等等。指標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反映經濟變動的互有聯系的指標或指標組,研究那些預示經濟轉折的"動向"指標和預報經濟可能出現嚴重問題的"警戒"指標,來確定經濟形勢變化的跡象的預測方法。因素分析法是用預測對象與影響它的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或結構關系建立經濟數學模型來預測的方法。反映因果關系的,如回歸分析模型,它的最簡單形式為=+,式中為因變數,為自變數,為常數,為回歸系數,即對的影響程度。反映結構關系的,如經濟計量模型,投入產出模型等。各種預測方法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和優缺點,可相互結合作用,以便進行檢驗和補充。選擇預測方法,要從預測對象的特點出發,根據預測的目的和要求、佔有資料的狀況、預測費用與效益的比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⑥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
1.經濟指標分析對比。經濟指標是反映經濟活動結果的一系列數據和比例關系。
(1) 先行指標如:貨幣供應量。股票價格指數等。它們可以對國民經濟的高峰和低谷進行計算和預測。
(2) 同步指標如:失業率。國民生產總值等。它們反應的是國民經濟正在發生的情況,不預示將來的變動。
(3) 滯後指標 如:銀行短期商業貸款利率。工商業未還貸款等。
2.計量經濟模型。它是表示經濟變數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函授關系。
(1) 經濟變數
(2) 參數
(3) 隨機誤差
3.概率預測它實質上是根據過去和現在來推測未來。廣泛搜集經濟領域的歷史和現時的資料是開展經濟預測的基本條件,善於處理和運用資料又是概率預測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內容
1. 宏觀經濟運行與證券市場
(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因素: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水平,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2) 行業因素:行業周期,其它因素。
(3) 公司因素
(4)市場技術因素:股票市場上的投機操作,股票市場規律,證券管理部門的管制行為。
(5) 社會心理因素
(6) 市場效率因素
(7) 政治因素
2. 宏觀經濟變動與證券市場
(1) 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證券價格上帳);
b. 高通脹下的GDP增長(證券價格下跌);
c. 宏觀控制下的GDP減速增長(平穩漸升);
d. 轉折性的GDP變動(由下跌轉為上升);
(2) 經濟周期與股價波動的關系,
(3) 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股價影響較小;
b. 通貨膨脹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但經濟處於景氣階段,股價也會持續上升;
c. 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很危險的;
3. 宏觀經濟政策與證券市場
(1)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有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在我國財政政策主要是發"相機抉擇"的作用.它分為松的財政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松的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減少國債發行;增加財政補貼.這些都能刺激股價上漲.
當社會總需求不足時,可單純使用松的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擴大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上漲;當社會總供給不足時,單純使用緊縮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赤字,增加公開市場上出售國債的數量,以及減少財政補貼等政策,壓縮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下跌;
當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時,可搭配運用"松"."緊"政策,如果支出總量效應大於稅收效應,證券價格將上漲;當社會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時,也可搭配運用"松""緊"的財政政策,壓縮支出的緊縮效應大於減少稅收的刺激效應,對證券價格不利.
(2) 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便會相應減少,在通貨膨脹時,可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反之,則降低;
2.再貼現政策.它主要著重於短期政策效應;
3.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指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國債),反之就出售有價證券.
我國的貨幣政策分為緊的貨幣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
緊的貨幣政策手段: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這時會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
松的貨幣政策手段:如果市場產品銷售不暢,經濟運轉困難,資金短缺,設備閑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總供給,這時應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放鬆信貸控制;總的來說,在經濟衰退時,總需求不足,採取松的貨幣政策,在經濟擴張時,總需求過大,採取緊的貨幣政策。
(3) 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潤率下降,股票價格自然下降。
利率上升,將使負債經營的企業更加困難,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使股票和債券的價格下跌。
利率上升,將吸引資金轉向儲蓄,導致證券需求下降,證券價格下跌。
(4) 匯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國產品競爭力強,出口型企業將增加收益,進口企業成本增加,利潤將受損。 b.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將導致資本流出本國,市場價格將下跌。
c.匯率上升,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提高,進而帶動國內物價水平上漲,引起通貨膨脹。
d.匯率上升,為維持匯率穩定,政府可能動用外匯儲備,拋售外匯,減少本幣供應量,市場價格將下跌;在同時回購國債時,國債市場價格將上揚。

⑦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總的來說分為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
規范分析就是指根據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某些分析處理經濟問題的標准,樹立經濟理論的前提,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並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准。基於一定的主觀觀點。相反實證分析在一定的假定及考慮有關經濟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釋或說明已觀察到的事實,對有關現象將會出現的情況做出預測,側重研究經濟體系如何運行,分析經濟活動的過程、後果及向什麼方向發展,而不考慮運行的結果是否可取。
還有分定性和定量分析。

⑧ 拉動經濟增長的方法有哪些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方式是: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當前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擴大外貿出口存在現實的困難,就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必要性有: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危機造成的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因此,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閱讀全文

與預測經濟增長有哪些工具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雞蛋的正確方法 瀏覽:176
大疆無人機鑒別方法 瀏覽:631
化學反應中常用方法 瀏覽:578
失眠做夢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80
液相色譜分析方法通則 瀏覽:795
乾洗衣服的方法和工具技巧 瀏覽:472
食用菌糖製品製作方法 瀏覽:330
如何克服怒氣的方法 瀏覽:945
pro胸肌訓練方法大全集 瀏覽:350
筆記本電腦開機鍵失靈的解決方法 瀏覽:659
如何做爆米花兒童簡單方法 瀏覽:329
嬰兒兩個月不喝奶瓶的解決方法 瀏覽:155
我的世界模組視頻製作方法 瀏覽:767
熱冷交換方法有哪些 瀏覽:898
牛油果柑的種植方法 瀏覽:950
肝多發性治療方法 瀏覽:530
網課培訓的課時計算方法 瀏覽:171
演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63
如何緩解胃癌的有效方法 瀏覽:624
孕婦手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