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嬰兒腸炎怎麼治療方法

嬰兒腸炎怎麼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6 17:05:12

① 嬰兒腸炎症狀有哪些如何處理

病情分析: 你好,每年的秋季冬季,嬰幼兒極搜索易發生一種以腹瀉、嘔吐、發熱與腹痛為特徵的急性胃腸道疾病。這種疾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由於病毒形狀呈車輪狀,故又稱為輪狀病毒性腸炎。此類病毒的抵抗力較強,主要通過糞便、經口的途徑傳播,病毒可在人體的小腸絨毛細胞內繁殖,造成腸粘膜損害,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嬰...幼兒胃腸功能薄弱,特別是6個月至2歲的小孩,通過食物和餐具等感染了輪狀病毒,1~2天即可發病。開始常伴有感冒症狀,如發燒、咳嗽、咽紅、流鼻涕等,精神萎靡、食慾不振。接著便出現腹瀉,每日腹瀉5~6次,多則10~20次。大便呈蛋花湯樣或水樣,帶酸臭味,因含膽汁較少,大便顏色較淡,故又稱為白色腹瀉。患兒常伴嘔吐、腹痛等症狀。由於腹瀉帶來水分和鹽分的大量丟失,而引起病兒脫水和酸中毒。 意見建議:此病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應補足液體和用中葯治療。還應控制飲食,重者禁食6~12小時,以後逐漸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預防秋冬季腹瀉,應注意嬰兒喂養衛生,用過的奶瓶奶頭用開水燙泡,大人喂小孩之前應洗手,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不潔和變質食物。

② 寶寶兩個月得了腸炎怎麼

1 .腸炎的表現 首先,腸炎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或過敏性。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燒、腹瀉、感冒流鼻涕等馬上就認為寶寶感染了,誤認為是「細菌感染」。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絕大多數的常見感染是病毒性的,而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是不起作用的。 其患病時的症狀:大便明顯次數比以前多,大便有點帶血+膿細胞(這個需要醫院化驗)。大便化驗膿細胞反復出現,大便有時墨綠色。這邊再提醒下媽媽,有些醫院化驗是白細胞而非膿細胞,大量的白細胞聚齊在一起才是膿細胞。如果白細胞化驗很少,3~5個,不能認為是腸炎。 2.要不要吃葯 首先,如果大便化驗沒有膿細胞時,以下幾種葯是不含抗生素的葯可供參考,媽咪愛是屬於益生菌制劑類葯,也是醫生經常開的,可以用。合生元是保健食品,在寶寶大便基本轉好的時候,可以用它進行鞏固,讓腸道功能徹底好。思密達屬於吸附劑,也可以用。這個時候媽媽們切忌不要用抗生素,抗生素用多會導致寶寶腸道菌群失調,這是很麻煩的事情。需添加益生菌調理,調理起來至少需要2個月的時間 其次,媽媽也不要被抗生素類的葯嚇住不敢用了。如果大便化驗出來有膿細胞,且隱血呈陽性,則一定要用抗生素,否則急性腸炎會演變成慢性腸炎,治療起來需要較長時間,進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在用抗生素之前,先對寶寶大便進行一次大便培養,查出具體是何種病毒再用葯,可以用窄普抗生素的不要用廣普,可以用普通的不要用進口貴的抗生素。 3.注意事項 停用魚肝油和鈣粉,暫時不接受預防接種,如果正在添加新副食則暫時停止。母乳喂養的媽媽盡量少吃雞蛋和牛奶。

③ 急求小孩腸炎解決辦法

您好,寶寶大便常規檢查說明有腸道感染導致的腹瀉,主要應抗感染治療,如果大便次數較多要防止寶寶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1、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較好,沒有尿少,囟門凹陷,少淚或無淚等脫水情況的話可以給寶寶吃點抗感染葯物,比如頭孢克肟顆粒或黃連素片等治療腸道感染。 2、同時可以加服微生態制劑,比如媽咪愛,金雙歧等,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襲,控制腹瀉。 3、如果寶寶精神萎靡,明顯脫水的話應給寶寶選擇輸液治療,補充體液和防止電解質紊亂。

④ 您好,一個月嬰兒患了腸炎怎麼治療吃什麼

病情分析:是嬰幼兒腸炎,是由於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主要表現大便次數增多,每天5-8次,稀水便、氣味酸臭,並伴隨輕度發熱或嘔吐。 意見建議:可服用媽咪愛,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果3-5天後不見好轉,再去醫院進一步治療,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幫助你。

⑤ 兒童腸炎怎麼辦

小兒急性腸炎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病(又稱嬰兒腹瀉),其主要症狀是腹瀉,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為多見。人工喂養比母乳喂養者較多發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還與母乳含有一種能促進雙岐桿菌生長的粘多糖有關,雙歧桿菌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 腸道感染除細菌性痢疾、霍亂、鼠傷寒等外,其它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真菌和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腹瀉均可稱為腸炎。 2歲以下小兒,在秋冬季出現流行性腹瀉,糞便蛋花樣或白色水樣便,無膿血大便的,患輪狀病毒腸炎的可能性大;如發生於夏季,大腸桿菌致病的可能性大;糞便含粘液、膿血的應考慮細菌性痢疾、空腸彎麴菌或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 (1)輕型腹瀉的,要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和高脂肪飲食,暫飲米湯、豆漿、酸乳或脫脂乳,母乳喂養者要縮短餵乳時間。重型腹瀉的患兒要速送醫院救治。在家中治療的輕型腹瀉,可口服補液鹽(葯鋪中有售),每包沖水500毫升,少量多次喂服,一般輕度脫水的,每日每千克體重50毫升;中度脫水的,每日每千克體重80—100毫升。吐瀉好轉後3—4天再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2)小兒得腸炎,有條件時最好要做大便化驗或培養以明確診斷。大腸桿菌腸炎時,可用多粘菌素B,每日每千克體重5—10萬單位,3—4次分服;或用卡那黴素,每日每千克體重50毫克,分3—4次口服。療程不要超過7天,以防菌群失調。 (3)空腸彎麴菌腸炎可用琥乙紅黴素,每日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分3~4次ngR。 (4)黴菌性腸炎可用克霉唑,每日每千克體重20—60毫克,分3次口服。 (5)病毒性腸炎,抗生素治療無效,可用中成葯卓丹止瀉靈,1—3歲每次5毫升,每日3次;3—7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效佳

⑥ 小兒腸炎怎麽辦

嬰兒的腸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歲,最容易發生腸炎(下痢)。下痢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小兒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過去每年在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有20~30個患腸炎死亡,且大部分為1~2歲之小兒。近些年,因公共衛生之進步,醫葯之發達,死亡率已減低。作父母的,對小兒的下痢處理不當,掉以輕心,遲延治療時間,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病因 一、傳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潔的東酉,以細菌性下痢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腸菌、革蘭氏陰性細菌、葡萄狀球菌。沙門氏菌等,此病多發生在每年5~6月間。濾過性病毒也是小兒腸炎之主因,如小兒麻痹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間流行之下痢,多為濾過性病毒引起的。原蟲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鄰國菲律賓就發現新生兒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國因環境衛生進步,此種病例較少。 二、全身性感染:小兒因抵抗力弱在發生中耳炎、肺炎或腎盂炎時亦可罹患下痢。 三、飲食:消化不良、過食或者飲食濃度太濃的奶、脂肪或澱粉過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發生下痢。 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會刺激腸管發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腸管苗簇之發育性而使病原性細菌過度滋長而發生下痢。 五、胃腸過敏症:有些小兒對牛乳有過敏性而發生下痢。 六。酵素缺乏:原發性或由於下痢續發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 七、內分泌不正常。 八、食物中毒等:除發生下痢外尚有歷害嘔吐現象。 症狀 一、輕度:一天大便次數5~8次,有輕微發熱,無脫水現象。 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數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泥狀、細菌性帶有粘液、膿或血液,俗稱「痢疾」。有脫水現象,發高熱;因細菌有毒素,常引起痙攣、昏睡、休克現象,嚴重者甚至死亡。 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即皮膚乾燥、眼球凹陷、眼圈發黑、小便減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適、虛脫、半昏迷等狀態。由於鉀缺乏及水腫的關系,腰部膨脹,有腸麻痹現象。若不及時之治療,死亡率可達 30%以上。 治療 一、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葯性逐漸改變,用葯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症狀剛剛變好就停葯,結果因用葯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小兒之營養及健康。 二、靜脈點滴:下痢最危險為脫水,小兒比成人更容易脫水,厲害者可以脫水體重l/10以上,脫水死亡率可達30%。補充水分則可將死亡率減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療方法為點滴。在病重時腸管腫脹,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瀉一次,在這種情形病童一定要點滴治療,補充食鹽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厲害時補充礆液,缺乏鉀時補充鉀分。點滴除補充營養水分電解質水外,尚有止瀉作用。當一切止瀉葯劑無效時,點滴更是最好的止瀉療法。 三、飲食:下痢嚴重時暫禁餵食,讓胃腸休息。病情減輕後可先用米湯或沖淡脫脂奶餵食,而後逐漸增加濃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變為不良營養症,此外尚要注意維他命之補充。某些病童以及患過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別飲食治療時,須請醫師指導。小兒下痢看來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嚴重者不可自己亂吃葯,一定要請醫師診治處方。 預防 下痢多因不潔東西所引起,故預防最要緊的是食物之清潔及保存安全。小孩盡量不要吃街上販賣的生冷東西,在家中吃東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凈消毒滅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凈,嬰兒所有奶瓶、奶頭都要嚴格消毒,沖好的奶或吃過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溫室太久。家裡有下痢人時,應將病人隔離,其大便嘔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處理,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孩。總而言之應注意: 一、注意家戶衛生、裝紗窗、撲滅蒼蠅、蟑螂,以及環境清潔。 二、避免帶小兒到公共場所。 三、避免吃生冷不潔東西。 四、小兒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潔。 五、隔離病人及小心處理其排泄物。 六、個人衛生及衛生教育,尤其帶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給小兒換尿布以後即要洗手;在接觸小兒泌物後亦要洗手,以免細菌傳染給小兒。

⑦ 10個月嬰兒腸炎怎麼治療

可以給他吃點常樂康,再加點嬰兒健脾散和腸道收斂葯鞣酸蛋白,再結合食療你少給他吃點奶,給他熬點小米粥,喝上邊的湯,不要吃里邊的小米,它既有營養又補肚子,這樣很快就會好起來的,期間不要吃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⑧ 嬰兒腸炎怎麼辦

嬰兒因為腸道黏膜比較脆弱,腸道菌群還沒完全建立,病毒或細菌感染之後很容易引起腸道黏膜脫落,導致腹瀉,且腹瀉持續時間會長,強力抗菌素如康邁欣頭孢用久之後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建立.建議停用康邁欣,改用建立腸道微生態制態恢復腸道菌群,常用葯物如媽咪愛或金雙歧.
意見建議:
嬰兒腹瀉後恢復較長,久用康邁欣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建立,建議停用康邁欣,改用葯物如媽咪愛或金雙歧.
同時母乳,牛奶等奶製品可沖淡之後再喂養.
生活護理:
母乳,牛奶等奶製品可沖淡之後再喂養,注意休息,祝小兒早日康復!

⑨ 嬰兒得了腸炎怎麼處理

你好,以下是我在網上找的解決這種病的相關內容,應該有幫助,因人而異吧 1、化驗大便看是不是腸炎、輪狀病毒什麼的,喝點米湯養一養,暫停別的輔食、蛋黃什麼的,有母乳最好吃母乳,奶粉也少吃點~~ 2、建議口服小兒利寶小兒復方胰酶散和必奇治療 3、建議在當地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建議選擇痢特靈抗炎治療,但是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其他葯不見效一般這個葯會見效的哦。 4、細菌性腸炎,最好打針,很難好,只要是炎症就要消炎!消炎快,不要拖了!我家寶寶也驗出是腸炎醫生給先開了兩天的西葯吃有思密達蒙脫石散保劑口服液利巴韋林顆粒頭孢克洛顆粒還有中葯煮好給他泡藻效果挺好去檢查紅細胞好了還有點白細胞所以又開了4天的我們現在在吃你也可以試試 目前治療的主要葯物: 1、蒙脫石散(建議品牌:思密達或必奇): 這個上世紀八十年代才發明出來的葯實在是厲害,它沒有什麼副作用,對病毒、細菌及其毒素等具有強大的吸附作用,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並能覆蓋消化道與黏液蛋白結合而增強黏液屏障,具有恢復上皮組織和止血、保護受損的腸黏膜作用,同時它不幹擾腸道的正常吸收功能,不影響口服補液鹽(ORS)治療和正常喂養。 2、有益菌(建議品牌:A方案:媽咪愛加上乳酸菌素片;B方案:媽咪愛加上金雙岐): 媽咪愛富含腸道有益菌群,能調節腸道菌群紊亂,同時其富含維生素A、B、B12、葉酸及微量元素鈣、鋅、鐵、銅等營養成分,有助於腸黏膜的修復與更新,增強免疫功能,故二者合用療效顯著。為避免蒙脫石散吸附媽咪愛所含的有益菌群,二者應間隔一定時間。 3、口服補液鹽(ORS) 口服補液鹽能用於治療因腹瀉、嘔吐、經皮膚和呼吸道的液體丟失,而引起的輕、中度失水。一般每包ORS沖溫水500毫升,讓寶寶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若脫水明顯,或是嘔吐,腹脹明顯的患兒,應及時去醫院 靜脈補液,控制病情。注意: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製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4、持續發燒(好醫生抗感顆粒兒童裝,臣功在欣或泰洛林退燒) 如果持續發低燒,38.5度以下,可以考慮使用好醫生抗感顆粒兒童裝或其他兒童治發熱感冒 的葯物。但建議以物理降溫為主。如用濕毛巾放在額頭上或使用退熱貼什麼的。如果發燒到39度以上可以用臣功在欣或泰洛林退燒,但建議只在每天晚上寶寶睡前用一下,讓寶寶睡個好覺。 5、中葯 其實中醫治療也是一個方法,只是中葯太苦這兩天多多吃中葯那個叫得驚天動地…… 6、丁桂兒臍貼 雖然多多也用了丁桂兒臍貼,但我不知道這個東西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在我估計中,它的心理安慰作用更大些。 7、最好不要用抗生素: 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反應外,不適當的應用抗生素會殺死體內有益的共生菌群,破壞微生態平穩,毀壞微生態對機體的屏障與保護作用;削弱了患兒的抗病能力,促使腹瀉遷延不愈,或繼發二重感染。由於秋季腹瀉多由於病毒引起,不需要應用抗生素,只要做好脫水的預防和液體的補充,患兒可在幾天內自愈。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如痢疾等,才可考慮加用抗生素。 寶寶腹瀉的食療 方法: 1、蘋果湯 蘋果一隻,洗凈,連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鹽少許,煎湯代茶飲。若寶寶超過一歲,就可以吃蘋果泥。 2、糯米蒼白術粥 糯米30克,白術12克,蒼術6克。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術及蒼術放水煮15分鍾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3、胡蘿卜湯 新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喝湯、吃胡蘿卜。 4、扁豆薏米仁山葯粥 扁豆50克,山葯6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將扁豆炒熟,與薏米仁、山葯、粳米、少許鹽同煮成粥食用。 5、蛋黃油 將若干個雞蛋煮熟,去白取黃。把蛋黃置於小鍋內,加熱翻炒,蛋黃逐漸變焦、變黑,最後滲出蛋黃油,除渣後讓寶寶服用。兩歲以內的寶寶每日服用5毫升,不拘時間,其餘年齡可根椐情況酌情增減 6、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還有一些中葯的方法: 細菌性腸炎 【別名】:細菌性腸炎,腸炎 【類別】:消化內科 【症狀】:細菌性腸炎:發熱、腹瀉、糞便有粘液或膿血、大便有腥臭味,有的有里急後重感,即使後仍有餘便未盡的感覺,這時應當服用抗生素。 【病理】: 病因。 【治療方法】: 可用抗生素,在用葯前要到醫院做大便常規化驗,細菌培養,以便根據生長細菌的種類選用恰當的抗生素。 100KG魚內服大蒜素,地錦草,穿心蓮500g,食鹽200g,連用3天可以防治。 小兒細菌性腸炎 西洋參、川黃連、春砂仁、烏梅各 3克 白芍、煨葛根各 6克 甘草 2克 車前子 8克 每日 1劑 水煎服 渣復煎 5天為 1療程。嘔吐、瀉蛋花水樣便者加法半夏、炒扁豆各 5克 ;口舌糜爛、大便溏滯不爽、肛門紅灼者加白頭翁 6克 金銀花 5克 ;胃納不振者加雞內金 5克 炒谷芽 6克 ;口乾喜飲 飲水不多者加麥冬 6克 石斛 3克。 5天為 1療程 一般用 2~ 3個療程可獲滿意療效。 葯物製作 丁香、肉桂各9g,五倍子12g ,白鬍椒5g,石榴皮20g研成極細末,過篩,置瓷瓶或玻璃瓶中,蓋緊,勿令漏氣受潮。 使用方法 取葯粉適量,用生薑汁調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再用綳帶圍繞臍部縛緊,以防脫落。12~24小時後揭去。一般12小時吐瀉停止,24小時痊癒,愈後再貼1天,鞏固療效。 中醫認為,臍部--即神闕穴,內連五臟六腑,為沖任經氣匯集之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葯物敷臍易於穿透,葯力可直達病所。臍療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閱讀全文

與嬰兒腸炎怎麼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種草花常用方法 瀏覽:222
租戶如何對付物業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534
五級量化表分析方法 瀏覽:356
綁魚鉤的方法簡單圖解 瀏覽:782
石廠輸送帶的安裝方法 瀏覽:851
防爆棍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33
藍牙連接檢測設備方法 瀏覽:72
姬存希煥顏乳使用方法 瀏覽:786
鰻麥雞胸沙拉的食用方法 瀏覽:322
胸下肌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677
數字萬用表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590
電腦怎樣復原系統文件和設置方法 瀏覽:645
小產串門怎麼破解方法 瀏覽:439
電商拍照構圖方法和技巧 瀏覽:922
15乘以3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1
老人尿失禁治療方法 瀏覽:796
毛筆楷書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30
華為手機調節亮度方法 瀏覽:873
小班幼兒如何了解社區的方法 瀏覽:707
雙魚線的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