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古詩有哪些方法抒情

古詩有哪些方法抒情

發布時間:2022-05-29 03:48:28

① 詩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詩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復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後懸想寄衣到否。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相對,指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等的敘述、描寫、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三、間接抒情的類型與示例: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面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2、借景抒情指詩人把自身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感慨,詩人借對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情景交融與借景抒情有何區別:「融情於景」,明寫景,即字面都是景語;但是,必須暗含情,即所有景語皆情語也。「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種方法,即藉助於景物,以達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點是,以抒情為中心。其區別是,前者表面寫景,實質寫情;後者寫景、抒情都是明寫,只是景為由、情為根而已。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里的開頭兩句是「借景抒情」,詩人借故都長安的殘破景象,抒發了無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榮盪然無存,此乃安史叛軍之罪。這里體現了「景為由、情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於景」,災難中的春花感於時事,露水化眼淚;被戰亂嚇破膽的春鳥,聞聲而心驚。這里明寫「花」與「鳥」,但是,一個「感」、一個「恨」字,卻道破了句句在表現「人」即作者的情懷:此處的「景語」,都是「情語」。前兩聯詩句,重點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卻明顯不同,可見杜甫的筆法是非常高明的。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詩人借富有特徵的事物來寄託、傳達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借物詠懷,通過開採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果,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物」不是「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是藉助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這里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義很廣,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鞭撻、快樂、悲傷等感情。(3)「托物言志」不在內容上產生意境,作者的某種感情、志向通過與之相關的實物傳達出來,即達到寫作目的,可以敘述和議論。「借景抒情」要求達到思與境諧,情與景會,寓情於景,情景相生,內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審美意境。4、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某種思想與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首詩用了如下典故:(1)孫仲謀的典故,抒發了詩人對英雄的懷念,表達了收復失地的理想。(2)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事表達了詩人北伐的決心。(3)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狸,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詩人將今昔對照,內心沉痛。前三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主戰派的期望,還藉此對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進行諷刺和譴責。(4)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這一典故,借古諷今,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草率從事。(5)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5、借古諷今借古諷今是詠史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弔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如劉禹錫《台城》:台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全詩以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接目搖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用典抒情與借古諷今有何區別?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借古諷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於比況和寄意。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的心聲,借古諷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種方式,借古諷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來評論當前風氣、時政等;用典抒情則是著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語句或事跡來表現出來。哪方面情感?友情李白的《贈汪倫》愛情元稹的《離思五首》親情孟郊的《遊子吟》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杜牧的《山行》……太多了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語文的表現手法嗎?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表達方式: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五種表達方式按功能又分為兩大類,即再現客觀類和表現主觀類。再現客觀類,包括敘述、描寫、說明;其共同點在於反映客觀物象,這就是說,在某地出現的事,寫出來再傳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個行業里創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業傳遞。作者在觀察、思考與表達時,多取客觀態度,力求真實表述客觀事物。表現主觀類,包括議論和抒情。特點是表現主觀精神。議論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見解,抒情表達的是作者主觀的情感。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是作者在觀察生活發現有社會意義的問題之後,有題而議才寫成文章。作者在體驗生活過程中,產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有感而發才寫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話,主觀的東西向外轉化和傳遞,即所謂表現。表現手法與表達方式的區別關於表達方式: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關於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順敘倒敘插敘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徵襯托想像聯想照應寓情於景(一)借景抒情——1直抒胸臆2融情入景3移情於景4因情造景(二)借事抒情(三)借舉止抒情(四)借比喻抒情(五)借象徵抒情(六)借典故抒情

② 詩歌有幾種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詩經》和後來的樂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愛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思念遠征的愛人竟宣稱「願言思伯,甘心首疾」(《衛風·伯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寫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 直接表達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愛情,顯得坦盪、真率而震憾人心。

關漢卿的《[雙調]•沈醉東風》「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這首曲寫送別的場面和依依不捨的感情,真摯感人。古典詩詞中寫送別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所寫情景與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語言如此質朴自然,與大多數委婉之作,截然有別。再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登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二、間接抒情,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敘事則因事緣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

1、因事緣情:如唐代張籍的《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又如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站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這首絕句,乍讀只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與元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的萬頃波濤。可貴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際,詩中一句不說,只是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深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凄愴的感情。這正是所謂「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2、借景抒情:詩人對某種景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樂景樂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描繪春雨夜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悅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再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現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湧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首尾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合一體,「妙合無垠」。

樂景哀情:《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如杜甫的《絕句二首》「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碧綠的江,青蔥的山,火紅的花,潔白的鳥,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謂不美,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再如唐代張仲素的《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襯出少婦內心的哀怨、凄涼。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3、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杏花,絢麗而脫俗,傍水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本詩寫臨水開放的杏花,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潔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強個性的體現。

4、詠史抒懷: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衣冠往來的烏衣巷,而今已經荒涼冷落,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③ 古詩有哪些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托物言志,借古諷今。

④ 古詩抒情手法和例句有哪些

抒情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詩人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

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主要有四種形式:

借景抒情

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詩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情感或志向。

例:「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劉一止

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

借古抒情

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情景交融(寓情於景)

即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


(4)古詩有哪些方法抒情擴展閱讀: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結構模式等共四個層面的內容,其知識框架如下:

1、表達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

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2、修辭手法:比喻 、借代、設問、比擬、誇張、反問、雙關、對偶、互文、列錦

3、表現手法:象徵、聯想和想像、抑揚、襯托、對比、渲染、用典 、照應、以少總多、以小 見大、借形象說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離合、蒙太奇

4、結構模式:層層渲染、鋪墊、伏筆、照應、結構對比、卒章顯志

⑤ 詩歌的抒情方法都有哪些

抒情手法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復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後懸想寄衣到否。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

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相對,指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等的敘述、描寫、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

三、間接抒情的類型與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面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在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詩人把自身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如杜甫的《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感慨,詩人借對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情景交融與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融情於景」,明寫景,即字面都是景語;但是,必須暗含情,即所有景語皆情語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種方法,即藉助於景物,以達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點是,以抒情為中心。其區別是,前者表面寫景,實質寫情;後者寫景、抒情都是明寫,只是景為由、情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里的開頭兩句是「借景抒情」,詩人借故都長安的殘破景象,抒發了無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榮盪然無存,此乃安史叛軍之罪。這里體現了「景為由、情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於景」,災難中的春花感於時事,露水化眼淚;被戰亂嚇破膽的春鳥,聞聲而心驚。這里明寫「花」與「鳥」,但是,一個「感」、一個「恨」字,卻道破了句句在表現「人」即作者的情懷:此處的「景語」,都是「情語」。前兩聯詩句,重點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卻明顯不同,可見杜甫的筆法是非常高明的。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詩人借富有特徵的事物來寄託、傳達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於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人借物詠懷,通過開採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果,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物」不是「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是藉助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這里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義很廣,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鞭撻、快樂、悲傷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內容上產生意境,作者的某種感情、志向通過與之相關的實物傳達出來,即達到寫作目的,可以敘述和議論。「借景抒情」要求達到思與境諧,情與景會,寓情於景,情景相生,內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審美意境。

4、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某種思想與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詩用了如下典故:
(1)孫仲謀的典故,抒發了詩人對英雄的懷念,表達了收復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事 表達了詩人北伐的決心。
(3)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狸,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詩人將今昔對照,內心沉痛。
前三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主戰派的期望,還藉此對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進行諷刺和譴責。
(4)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這一典故,借古諷今,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草率從事。
(5)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5、借古諷今
借古諷今是詠史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弔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如劉禹錫《台城》:
台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全詩以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接目搖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用典抒情與借古諷今有何區別?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借古諷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於比況和寄意。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的心聲,
借古諷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種方式,借古諷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來評論當前風氣、時政等;用典抒情則是著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語句或事跡來表現出來。

⑥ 一般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陸游《示兒》一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根據作者抒情時所借用的對象,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類。

詩人藉助多種藝術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採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後者巧用諧音雙關「道是無晴卻有晴」,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6)古詩有哪些方法抒情擴展閱讀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最典型的如《詩經·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托物言志

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藉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

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

借史抒情

如張可久的《[中呂] 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蘇軾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如此。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如此。

⑦ 古詩抒情手法

古詩的抒情手法有很多,比如說,借景物抒情的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⑧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分別有何表達效果

在古代詩詞中,詩人通常通過寫景、敘事、抒情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此一一舉例說明。
一、直抒胸臆。是一種直接對景象、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可強烈而率真地表達作者的思想。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幽幽,獨滄然而涕下。」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這首詩對其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絲毫未加掩飾,你會強烈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二、觸景生情。或稱緣事生情,即因為見到某一現象而有所觸動,引發某種感情,一般先寫景,而後轉抒情,情和景之間多有很密切的聯系。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闕「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寫的是詞人一天之內所做之事,所觸之景:清秋季節,獨自泛舟,上西樓,見回雁,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誰寄」錦書,自然是無人寄錦書,表達的是她對丈夫趙明誠的相思,盼望其錦書而望斷天涯的愁苦之情,下闕以「花自飄零水自流」承上啟下,以花落水流之景比喻人生、愛情、年華、離別的無可奈何之感,從而觸動作者所有情思,往後5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轉為完全的抒情,最後三句尤其精巧別致,在全篇景物描寫的烘托下,只覺其愁思在眉頭心間流動盪漾,有了更大的藝術吸引力。
三、寓情於景。即把自己的情感寄託於景物中,間接而含蓄地抒發。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就是於一片美好的景緻中,寫出了一個詩意的離別:李白把朋友送上船,目送帆影遠去直至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遠方的水天交匯之處。這看似寫景,而在寫景中,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寄寓於長久的注視中,而他的心潮起伏,卻也似這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這些情感雖未點明,卻顯得含蓄而有深意。又如秦觀的《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一句,寫的是寂寞孤館,料峭春寒,杜鵑啼血,日暮斜陽,而這些景緻里無不透著強烈的落寞和凄婉,在這重重的凄厲中,詩人貶官失意,所不堪忍受的悲苦和無奈雖不著一字,卻通過此情此景泄露,讓人讀來倍覺心酸。 四、融情於事。即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把褒貶抑揚、喜樂之情寄寓於敘事之中。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句,表面上說的是歌女在衰世之年,還彈唱著這曾使南朝滅亡的靡靡之音,實則諷刺的是那座上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他們才是真正「不知亡國恨」的人,作者沒有明寫,卻意味深長,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又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句,不明說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正如吳喬《圍爐詩話》所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

⑨ 古詩詞賞析的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閱讀全文

與古詩有哪些方法抒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兔常用的取穴方法 瀏覽:743
地質災害分析評價方法模型 瀏覽:634
乳頭內陷治療的方法 瀏覽:179
數學分數混合運算簡便方法 瀏覽:918
醫療機構綜合能耗電耗定額及計算方法 瀏覽:988
嬰兒消化不良怎麼辦快速方法 瀏覽:168
龍魚大白片使用方法 瀏覽:240
學習三句半的教學方法 瀏覽:581
qq印象單排解決方法 瀏覽:640
入睡快速方法 瀏覽:946
毛竹串聯方法視頻 瀏覽:946
胸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 瀏覽:167
amd舊電腦改造方法 瀏覽:12
win10圖標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0
2歲判斷白癜風最簡單方法 瀏覽:721
類比法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學習方法 瀏覽:356
期貨交易有哪些方法 瀏覽:611
高效審批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9
學生如何戒網癮最好的方法 瀏覽:201
腦血管感染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