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平衡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方法有哪些
1、運用生動語言,激發幼兒思維,引起練習興趣 在教幼兒練習時,首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幼兒思考:「現在要過一條小河,沒有橋,只有三塊石頭,該怎麼辦呢」幼兒出了不少點子,其中一幼兒說「踩高石頭過」,但踩上去怎麼渡到對岸呢最後才想出「移動石頭」的辦法,老師及時肯定,並正確示範一遍,指出關鍵要先站穩在兩塊石頭上,再蹲下移動第三塊石頭,這樣就可以到河對面了。最後讓幼兒自由練習,老師從中指導幫助,具體是順其用力方向幫助他們,幼兒在練習中掌握了基本方法。 2、在游戲中練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思維積極、活躍、心情愉快,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教育。如小小飛行員,讓幼兒當小小飛行員,坐上飛機,聽指揮員的命令,起飛時單腳站立,閉目自轉,飛過高山,即走平衡木,通過小小飛行員游戲,練習幼兒「走平衡木」的能力。 游戲「小馬學數」,事先在場地上畫好許多圓圈,每個圓圈裡有一個數字,游戲開始時,幼兒都扮成小馬,踩著「高蹺」自由地走,老師說「單數」時小馬走到相應數 1、3、5、7等數字圓圈裡,既復習了單、雙數又練習了高蹺,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幼兒的各類平衡能力。 3、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幼兒自由練習 除了以上講的有組織地讓全體幼兒一起練習外,還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幼兒每天戶外活動不得少於2—3小時,每天利用晨間活動,課余和離園活動等時間,給幼兒准備了些玩具,如:「高蹺」、「間隔物」、「平衡木」等,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結伴,自由練習,為幼兒提供更多練習的機會,讓幼兒在綜合練習中掌握「移位」、「踩高蹺」的技能。
② 何謂平衡功能檢查法
平衡功能檢查法是用來檢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檢查平衡功能的方法很多,可將其大致分為靜平衡和動平衡功能檢查兩大類。
(1)靜平衡檢查法
①閉目直立試驗:雙足並立,應先睜眼後閉眼,能閉眼站穩60 秒,改單足立,對側大腿平舉小腿下垂,閉目立30 秒。前庭病變者向眼震慢相側傾倒,並與頭位有關,如原向左側傾倒,當左耳轉向前則向前傾倒。產生代償後,睜眼可站立,閉眼仍不穩。如閉眼單足立穩30 秒,可考慮前庭正常。雙足站一直線上足跟接足趾,閉目站30 秒,稱Mann 試驗。此法較雙足並立敏感,老年人不能單足立可用此法。
②直立伸臂試驗:閉目直立平伸雙臂,如左側前庭損傷,眼震慢相向左,頭、軀干及上肢均向左扭轉,左臂向下偏移,如擲鐵餅姿勢。
(2)動平衡檢查法
①步行試驗:閉目步行,前庭功能下降者步行偏眼震慢相側或病變側。小腦病變也偏患側。還可作進退步行試驗,閉目前進5 步後退5 步,前庭功能不正常者前進時向患側偏,後退時向健側偏,如此反復進退5 次,偏斜可超過90°。
②垂直書寫試驗:端坐,左手放膝上,右手懸腕垂直書寫文字一行,約15 ~ 20cm。睜眼或閉眼各書寫一次,兩行並列。觀察兩行文字的偏離程度和偏離方向,偏斜不超過5°為正常,超過10°示兩側前庭功能有差異。
③過指試驗:檢查者與受試者相對端坐,檢查者雙手置於下方,伸出雙食指,請受試者抬高雙手,然後以檢查者之兩食指為目標,用兩手食指同時分別碰觸之。測試時,睜眼、閉目各做數次,再判斷結果。常人雙手均能准確接觸目標,迷路及小腦病變時出現過指現象。
③ 如何測試兒童的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可通過平衡木或做平衡動作來考察,也可通過經驗來觀察,如:寶寶是否能坐轉椅、是否敢盪千秋、是否敢登高等。 大肌肉能力。通過考察兒童的肌肉的力量進行比較,如:是否能否握住單杠、是否能否把一個東西投得足夠遠等。 小肌肉能力。通過是否能夠接到沙包和球類進行考察,也可以通過能否准確地將球擊中一個目標來考察。 協調性。測試孩子的協調性是否好,可以通過跳繩和跳舞來考察孩子動作。 需要說明的是,動作測試很難確定準確的年齡常模,主要是與其他同齡人中等水平相比較,而不是與其中最優秀的孩子相比。所以,必須了解其他孩子的平均水平,才能做出真確的判斷。(編輯:趙春婷)
④ 臨床常用的平衡功能評定方法有哪些
臨床常用的平衡鹽液有哪些
含糖林格氏乳酸鈉液?0.9%生理鹽水500毫升、10%葡萄糖200毫升、11.2%乳酸鈉40-60毫升、10%氯化鉀3-5毫升、10%氯化鈣5毫升。本液適用於低血壓傾向、或輕度低血壓。對重症休克、兒童肝功不全者不宜應用。因為乳酸根須在肝內有氧代謝情況下發揮緩沖作用,嚴重休克時,肝臟灌流量降低,從而缺血缺氧,乳酸脫氫酶活力下降,容易產生乳酸代謝障礙,引起乳酸堆積,從而加重酸血症。???
2.含糖林格氏碳酸氫鈉液?0.9%生理鹽水500毫升、10%葡萄糖200毫升、10%氯化鉀3-5毫升、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5%碳酸氫鈉60-100毫升。本液適用於各種中毒性休克。酸中毒嚴時,可調正碳酸氫鈉量,以增強鹼酸作用。??
3.復方醋酸鈉液?氯化鈉5.85克、氯化鈣0.333克、氯化鉀0.3克、醋酸鈉6.12克、葡萄糖50-100克、用水1000毫升。本液適用於各種休克。其中醋酸根在肌肉及其它組織中代謝,可不經肝臟而直接進入三狡循環,更符合生理要求
⑤ 平衡、靈敏、柔韌及協調性各指什麼各如何評定
柔韌性訓練方法就具形式來講行兩種,一種是主動練習法,另一種足被動練習法。主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長,加大關節活動的靈活性;被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通過他人的幫助,藉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長,並使關節活動范圍增大。 1.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講解 2.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講解 3.被動形式的訓練方法——講解 4.發展柔韌素質的要求和注意事項——講解 -----------------------------------------------------------
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
(1)正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的柔韌性。面對橫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站立,一腿提起,把腳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手扶按在膝關節卜,兩腿伸直,腰背挺直髖關節擺正, 上體前屈並向前、向下做壓振動作。兩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都要伸直;上體向前、向下壓振時腰背要直。壓振時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頦觸及腳尖。
(1)側壓腿:主要用束發展腿部內側肌肉的柔韌性。側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腳支撐,另一腳抬起,腿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髖關節對前方,然後上體向放八橫木的腿側傾倒壓振。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上體保持直立向側、向下壓振;壓振幅度逐漸運大,髖關節一直正對前方。
(3)後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前側肌肉的柔韌性。背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另一腿後舉起,腳背放在橫木上,腿和腳背都要伸直, 上體直立、髖關節正對前方, 上體向後仰並做壓振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支撐腿直立且全腳著地站穩;挺胸、展髖、腰後屈;後壓振幅度逐漸加大。
(4)前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練習者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向前伸直,腳跟觸地,腳尖勾緊上翹,踝關節緊屈;兩手抓緊前伸的腳,上體前俯;兩臂屈肘,兩手用力後拉,同時上體盡力屈髖前俯,用頭頂和下頦觸及腳尖。略停片刻後上身直起,略放鬆後接著做下一次。兩腳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髖觸腳。
(5)仆步壓腿: 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內側和髖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腳左右開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腳著地;右腿挺膝伸直,腳尖內扣,盡量遠伸。然後, 上體不起來;起來,將身體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成另一側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壓振。亦可兩手分別抓住左右腳,做向下壓振和左右移換身體重心的動作。
動作要點:挺胸塌腰,下振時逐漸用力,左右移動時要低穩緩慢。開胯沉髖,挺胸下壓,使臀部和腿內側盡量貼近地面移動。
(6)豎 叉: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前後側和髖部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腿前後分開成一條直線,前腿的腳後跟、小腿腓腸肌和大腿後肌群壓緊地面,腳尖勾緊上翹,正對上方;後腿的腳背、膝蓋和股四頭肌壓緊地面,腳尖指向正後方;髖關節擺正與兩腿垂直,臀部壓緊地面。上體正直。可做上體前俯,壓緊前面腿的前俯壓振動作、亦可做上體後屈的向後壓振動作,增大動作難度和拉抻幅度,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漸用力。
動作要點:挺腰直背,沉髖挺膝;前俯勾腳,後屈伸踝。
(7)橫 叉:主要用來練習陶腿內後側和胯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腿左右一字伸開,兩手可輔助支撐;兩腿的小後側著地,壓緊地面,兩腳的腳跟著地,兩腳尖向左右側伸展或勾緊胯充分打開,成—字形。可上體前俯拉長腿後側肌肉並充分開胯;亦叫上體向左右側倒,允分拉長大腿內後側肌肉並增大胯的活動幅度。
動作要點:挺腰立背,開胯沉髖;挺膝勾腳,前俯傾倒。
------------------------------------------------------------------
2.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前運動的能力和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兩腿挺膝夾緊兩手十指交叉兩臀伸直上舉手心向上。然後上體亢腰前俯兩手心盡量向下貼緊地面兩膝挺直,髖關節屈緊,腰背部充分伸展。兩手鬆引用雙手從腳兩側屈肘抱緊腳後跟,使胸部貼緊雙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續一定時間後再放鬆起立。還可以在雙手觸地時向左右側轉腰,用兩手心觸及兩腳外側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時左右轉動的柔韌性。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與雙腿貼緊。
(2)後甩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後運動的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練習時一腿支撐,另一腿向後上直腿
擺動,同時,兩臂伸直,隨l體向後屈做向後的擺振動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壓緊,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動作要點:後擺腿和上體後屈振擺同時進行;支撐腿,膝伸直.頭部和雙臂體後屈做協調性後擺助力動作,
(3)腰旋轉:主要用來練習腰部的左右旋轉幅度。具體打法;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肩,兩臂自然垂於休側以髖關節為
軸體前俯,然後以腰為軸,使上體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到的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同時,雙臂隨上體做順
時針或逆時針的環繞動作,以增加腰部旋轉的幅度和力度、
動作要點:盡量增大繞環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關節完全得到活動、伸展。
--------------------------------------------------------------------------
3.被動形式的訓練方法
(1)腿部和髖部的主要練習方法多採用各種形式的搬腿同伴握緊自己的腳,做正搬、側搬、後搬等助力拉伸動作, 也可采
用各種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進行橫叉或豎叉練習時,同伴或教練員可利用腳踩或手按練習者髖部的辦法,助其用, 達到伸拉的目的。
(2)腰部的被動練習法主要是利用壓橋法。同伴或教練用自己的雙腳頂住或踩住練習者的雙腳,用雙手拉住練習者雙臂
或雙肩,用力使練習者的雙肩後部盡量靠近兩腳跟,使練習者的腰椎關節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縮,增強腰部的柔韌性。
協調性訓練處方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鍊期中必須打好基礎,在調
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訓練強
度70%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如下:
縱跳 2.前後跳 3.側跳 4.方形跳 5.轉向
跳 6.跳躍轉向 7.側向交叉步 8.手腳反向動作
9.站蹲撐地
協調性訓練在於要求速度與時間和動作之配合下完成。
協調性和韌性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網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網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體*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網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網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⑥ 平衡協調能力、ADL的評定要點有哪些
1 軀體功能評定:肌力(四肢、頸部和軀干肌)評定、關節活動度評定、痙攣的評定、感覺評定(包括疼痛評定)、協調與平衡功能評定、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評定、步態分析、神經電生理評定、心肺功能評定、泌尿和性功能評定等。 ;; 2 精神功能評定:認知功能評定、情緒評定、失用症和失認症的評定、智力測定、性格評定等。 ;; 3 言語功能評定:失語症評定、構音障礙評定、言語失用症評定、言語錯亂評定、言語發育遲緩評定。 ;; 4 社會功能評定:社會生活能力評定、生活質量評定、就業能力評定等。康復評定應該通過採用國際認可標準的評價技術對病人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定量和定性評定,為康復醫師及康復治療人員分析障礙存在的原因、制訂康復處方、檢驗治療效果、預後預測及判定殘疾等級提供了科學、客觀的依據和指導。
⑦ 有什麼方法測試身體協調性
可以通過機測和自測的方式進行。
1、機測。使用體能測試儀。體能測試儀可以測定人體的平衡能力,評價位置感覺、視覺和人體感覺間的協調性。目前,部分健身房、醫院和學校均有引進;
2、自測。具體測試方法是:兩手扶在腰部,閉上雙眼,一腿站立,另一腿抬起,抬高或放低皆可。當站立的腳發生移動或者抬起的那隻落地時,測試結束。測試兩次,以堅持時間較長的那次為准。
如果50歲以上的男性保持在17秒以上,女性保持在14秒以上,說明平衡力還不錯。如果男女分別低於8秒和6秒,則應經常鍛煉自己的平衡性。
(7)簡述平衡能力的評定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身體平衡性變差一部分是老齡化進程中的正常現象,還有一部分則是由一些隱匿性疾病造成的,需要老年人特別關注。
1、內耳出了問題。內耳中有一些「感測器」管理著人體的平衡性,其中一部分負責監測旋轉功能,另一部分負責跟蹤上下運動。如果這些感測器得到了錯誤的信號或無法將信號發送給大腦,就會影響到平衡功能。
內耳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耳石症。當耳內的微小晶體脫落、漂浮或撞擊到感測器時,會導致大腦無法正常接收到運動信號,因此產生頭暈眼花的感覺。
就診信號:不時出現頭暈目眩超過一個星期就要警惕。
專家支招:一兩次耳石復位就能解決問題。醫生會讓你做一系列小幅度和緩慢的頭部運動,將鬆散的晶體移送到不會對耳朵造成損害的區域;
2、肌肉力量虛弱。老年人平衡性變差除年齡的原因外,原來的肌肉開始「流失」,被脂肪替代,「虛弱」的肌肉難以支撐體重,導致體態不良,也容易失去平衡並跌倒。
就診信號:如果身體的不穩定性讓你跌倒或影響到日常生活,那麼你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專家支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力量訓練)和做一些平衡性練習,如每天做20分鍾的單腿站立有助增強平衡性;
3、葯物副作用問題。一些會影響到身體平衡性的常用處方葯包括:抗抑鬱葯、抗焦慮葯、過敏葯、降壓葯、止痛葯和安眠葯等。同時服用多種葯物時,這一風險更大。
就診信號:服用一種新葯後如果出現了頭暈問題,就需要找醫生,檢查是哪種葯物引起的,在醫生的建議下調整用葯;
4、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改變時(坐下或躺下後再站起來時),流向大腦的血液流量驟減引起頭暈和身體不平衡。有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1%的人出現過這種情況。
就診信號:如果站起身或轉身時經常感到頭暈眼花,那麼說明你的大腦血液流量不夠充足。體位性低血壓還會造成視力模糊、身體虛弱、意識模糊、惡心和身體有旋轉感。
專家支招:確保飲水充足,有些體位性低血壓可能是脫水造成的。變換體位時先輕微活動一下四肢,然後緩慢地站起身來。如果經常有這種感覺,應及時就醫;
5、神經損傷。周圍神經病變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因為感染、缺乏維生素、遺傳性疾病、酗酒和其他創傷所造成的。如果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受到了影響,就會導致身體缺乏協調性,甚至是經常跌倒。
就診信號:除了平衡問題,身體還有手腳麻木、刺痛或燒灼感、老愛出汗、頭暈和肌肉無力時要及時就醫。
專家支招:雖然神經損傷無法逆轉,但可以做到早期發現並控制症狀,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醫生會給病人開出止痛葯、抗抑鬱葯和抗癲癇葯來緩解神經疼痛,也會建議做理療來改善運動功能。
6、腦腫瘤。如果持續出現平衡問題,也有可能是腦部出現了腫瘤。如聽神經瘤生長在從耳部到大腦的主要神經上,並在內耳中發出失衡信號。
就診信號:除了平衡問題,聽神經瘤通常會造成一側聽力喪失、耳鳴和壓痛。大腦中其他部位的腫瘤會造成慢性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和意識混亂。
專家支招:出現以上症狀要去神經內科就診,做大腦成像掃描確診。
⑧ 平衡是滑雪最重要的技術,練平衡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平衡能力是指保持身體姿勢的能力,尤其是在小的支撐面上,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平衡能力是一切靜態和動態活動的基本能力。滑雪時,平衡尤其重要。除了雪季在斜坡上練習外,在非雪季也要多練習平衡能力。接下來的學習,小編會教你如何練習平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開始實戰練習。
穿上滑雪靴和滑雪板,在剛開始習慣站穩,四處走動,蹲下之後,你應該找一個有一點斜度的斜坡,開始學習滑行。在這個時候,你應該注意身體的重心向前移動,並保持兩塊木板平行。在布景完成之前,我們現在看到的軌跡是兩條平行的直線,我們練習了好幾次。
以上就是今天總結的關於練平衡能力的方法,希望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