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矢車菊種子的栽培方法
歐洲是矢車菊的故鄉。夏季是矢車菊開花的季節,不大不小的頭狀花序生長在纖細莖桿的頂端,宛若一個個娟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歡樂。淡紫色、淡紅色及白色的素雅花朵,散發出陣陣清幽的香氣,表現出少女般的嫻淑品質。 總是喜歡各種各樣的花,矢車菊的美麗總是讓我迷醉.它淡定、自若,傲然的獨立在那裡,讓我折服。 矢車菊的種植方法: 矢車菊: 別稱:翠藍、藍芙蓉、荔枝菊 英文名:Cornflower,bachelor』s-Button,Blue Bottle 學名:Centaurea cyanus 植物分類:菊科矢車菊屬 原產地:歐洲東部至西地區 品種:高性種、矮性種 花色:紫、紫紅、粉紅、桃紅、黃。白、淺藍、紫藍 用途:庭園、花壇、盆栽、切花 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花語:纖細、優雅、幸福 特性:一年生草本,株高30-70cm,枝細長,多分枝,頭狀花序單生於頂端,舌狀花較大,呈偏漏斗形向外放射狀,全花序藍、紫、白、粉等,性較耐寒,好冷涼,忌炎熱,能自播繁衍。 栽培要點: 發芽適溫:15-20℃ 播種期:春-秋 生長適溫:15-25℃ 開花期:春-夏 繁殖 矢車菊繁殖一般多採用播種。春、秋兩季皆可育苗,但南方以秋季較適宜。約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播種,種子8-15天左右發芽,待真葉長出5-6枚時便可行定植,定植之間隔距高約20-30厘米,若作切花栽培時,則宜取較大的株距紅45×45CM。 育苗:選疏鬆肥沃土壤作床,覆土約0.2厘米, 栽培:待幼苗本葉發至6-7枚時移植,盆栽每13-17厘米盆植一株。幼苗定植後成活後,摘心一次,促使多分枝,能多開花,反之若分枝過多,必要時應摘去部分側芽,可獲得較大花朵。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露地覆蓋越冬,初夏開花,如冷床越冬可於春末開花,春播應盡早播種。6月份開花。 栽培場所 矢車菊由於原生於歐洲田野,因此稍能耐 寒,性喜涼爽而且日照充足的場所。 用土 較喜愛疏鬆肥沃、排水性佳的砂質壤土。栽培土應盡量使其排水及通氣良好,土壤若黏性較重時,可混合3-4成的蛇木屑或珍珠石來改良。 澆水 澆水原則上每日一次即已足夠,但夏日較乾旱時,可早晚各澆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並降低盆栽的溫度,但忌積水。 施肥 矢車菊喜多肥,生育期間應每個月施用三要素稀釋液一次。若是葉片太繁茂時,則應減少氮肥的比例,至開花前宜多施磷鉀肥,才能得到較碩大而花色美麗的花朵。 開花期管理 矢車菊能自然側枝,側枝多則花朵較小,必要時可摘去部分側芽,只留較小的分枝,則可獲得較大的花朵。矢車菊乃長日性植物,冬季時日照時間較短,夜間若使用植物燈補充照明,可以使開共提早。
② 矢車菊藍的栽培方法
盆土要疏鬆肥沃,適宜用園土腐葉、草木灰等配以混合土,當苗具6~7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施肥要勤,至花蕾出現時停止施肥。
③ 矢車菊生長習性詳解 矢車菊怎麼種植以及養護管理
適應性較強,喜歡陽光充足,不耐陰濕,須栽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否則常因陰濕而導致死亡。較耐寒,喜冷涼,忌炎熱。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栽培要點
春秋均可播種,以秋播為好。9月中下旬播種在備好的苗床里,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稍加壓實,蓋上草、澆足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發芽後去蓋草。待幼苗具6-7片小葉時,可移栽或定植,株距約30厘米,栽植成活後每隔10天或半月施5倍水的腐熟人糞尿液一次,到第二年三月停止施肥以待開花。若盆栽,盆土要疏鬆肥沃,最好用園土腐葉、草木灰等配成混合土,當苗具6-7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矮苗換到筒盆中。
栽培步驟
育苗:選疏鬆肥沃土壤作床,覆土約0.2厘米,栽培:待幼苗本葉發至6-7枚時移植,盆栽每13-17厘米盆植一株。幼苗定植後成活後,摘心一次,促使多分枝,能多開花,反之若分枝過多,必要時應摘去部分側芽,可獲得較大花朵。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露地覆蓋越冬,初夏開花,如冷床越冬可於春末開花,春播應盡早播種。6月份開花。
栽培場所:矢車菊由於原生於歐洲田野,因此稍能耐寒,性喜涼爽而且日照充足的場所。
用土:較喜愛疏鬆肥沃、排水性佳的砂質壤土。栽培土應盡量使其排水及通氣良好,土壤若黏性較重時,可混合3-4成的蛇木屑或珍珠石來改良。
澆水:澆水原則上每日一次即已足夠,但夏日較乾旱時,可早晚各澆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並降低盆栽的溫度,但忌積水。
施肥:矢車菊喜多肥,生育期間應每個月施用三要素稀釋液一次。若是葉片太繁茂時,則應減少氮肥的比例,至開花前宜多施磷鉀肥,才能得到較碩大而花色美麗的花朵。
開花期管理:矢車菊能自然發出側枝,側枝多則花朵較小,必要時可摘去部分側芽,只留較小的分枝,則可獲得較大的花朵。矢車菊乃長日性植物,冬季時日照時間較短,夜間若使用植物燈補充照明,可以使開花提早。
管理
矢車菊喜陽光充足、涼爽氣候、忌夏季炎熱,宜肥沃疏鬆的土壤。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為提早開花,可於冷床越冬,春末就可開花。矢車菊因不耐移植性,移栽時一定要帶土團,否則不易緩苗。栽植成活後每隔10天或斗月施5倍水的腐熟人糞尿液一次,到第二年三月停止施肥以待開花。
若盆栽,盆土要疏鬆肥沃,最好用園土腐葉、草木灰等要配以混合土,當苗具6-7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以後生長,至少換到三筒盆中,因矢車菊為直根系,大苗不耐移栽。冬季可連續埋在土中過冬,到3月上旬取出,施肥要勤,至花蕾出現時停止施肥。
耐寒力強,在華東地區可露地栽植,華北地區要覆蓋才能越冬;喜肥沃及疏鬆土壤;喜陽光充足;能自播;適應性強, 易栽培。作切花栽培時,通常利用溫室催花:8月播種,9月定植,翌年2月即可產花。關內暖地一般多在8-9月播種,露地覆蓋越冬,第二年早春定植,初夏開花。東北地區在溫室春播。
由於矢車菊的根為直根性,側根很少,故移栽要在小苗時帶土進,苗大則不易成活,所以常常在春季直播。矢車菊也可以自播繁衍,此外矢車菊喜密植,否則反而生長不良。
延長花期
矢車菊花色豐富,花形別致,是地栽、盆栽以及切花的好材料。為了延長矢車菊的觀花期,除秋播外,還可採用春播和夏播。如果4~5月份播種,當年7~10月便可開花。7月份用當年成熟的種子播種,一般於9月份以後即可開花,露地栽培的可持續到霜降。10月中、下旬將地栽的植株移栽入花盆內入室過冬,或8月份在盆內直接播種,入冬前入室。冬季只要室溫保持在8~15℃,適量澆水與施少量稀薄復合肥,放置在陽光充足處,也能使矢車菊開花。這種分期分批的播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長矢車菊的觀花期。
注意事項
矢車菊性強健,較耐寒,喜陽光,要求肥沃、疏鬆、排水好的土壤。一般在9月份直播於苗床,華中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冬季不必防寒,於11月份或來年3月上旬移栽。華北地區秋播苗長出2~3片真葉時移植1次,入冬前進陽畦,冬天加蓋防寒物,翌年早春定植於露地。定植前應施入基肥。因矢車菊為直根系,不耐移植,移植時必須帶上較大的土團。
矢車菊莖桿細弱,容易倒伏,因此定植距離不宜過密,要防止生長過密,通風不良而引起倒伏。幼苗期需打頂摘心,促使多分枝並使植株矮化,這樣開花多,株形也優美。生長期每20天追施1次液肥,但應注意不宜 多施氮肥,應適當多施些磷、鉀肥,使莖桿堅挺,花色鮮艷。同時,澆水要適量,不可過多,雨季一定要注意及時排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花種採集
在花序剛剛枯黃時,即可採收種子。如果花序過分成熟,種子容易散落,一般可在絕大多數花序枯黃時,刈取全株,乾燥後脫粒,置陰涼乾燥處保存。種子有自播能力。
④ 矢車菊的栽培技術
育苗:選疏鬆肥沃土壤作床,覆土約0.2厘米,栽培:待幼苗本葉發至6-7枚時移植,盆栽每13-17厘米盆植一株。幼苗定植後成活後,摘心一次,促使多分枝,能多開花,反之若分枝過多,必要時應摘去部分側芽,可獲得較大花朵。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露地覆蓋越冬,初夏開花,如冷床越冬可於春末開花,春播應盡早播種。6月份開花。
栽培場所:矢車菊由於原生於歐洲田野,因此稍能耐寒,性喜涼爽而且日照充足的場所。
用土:較喜愛疏鬆肥沃、排水性佳的砂質壤土。栽培土應盡量使其排水及通氣良好,土壤若黏性較重時,可混合3-4成的蛇木屑或珍珠石來改良。
澆水:澆水原則上每日一次即已足夠,但夏日較乾旱時,可早晚各澆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並降低盆栽的溫度,但忌積水。
施肥:矢車菊喜多肥,生育期間應每個月施用三要素稀釋液一次。若是葉片太繁茂時,則應減少氮肥的比例,至開花前宜多施磷鉀肥,才能得到較碩大而花色美麗的花朵。
開花期管理:矢車菊能自然發出側枝,側枝多則花朵較小,必要時可摘去部分側芽,只留較小的分枝,則可獲得較大的花朵。矢車菊乃長日性植物,冬季時日照時間較短,夜間若使用植物燈補充照明,可以使開花提早。 矢車菊喜陽光充足、涼爽氣候、忌夏季炎熱,宜肥沃疏鬆的土壤。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為提早開花,可於冷床越冬,春末就可開花。矢車菊因不耐移植性,移栽時一定要帶土團,否則不易緩苗。栽植成活後每隔10天或斗月施5倍水的腐熟人糞尿液一次,到第二年三月停止施肥以待開花。
若盆栽,盆土要疏鬆肥沃,最好用園土腐葉、草木灰等要配以混合土,當苗具6-7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以後生長,至少換到三筒盆中,因矢車菊為直根系,大苗不耐移栽。冬季可連續埋在土中過冬,到3月上旬取出,施肥要勤,至花蕾出現時停止施肥。
耐寒力強,在華東地區可露地栽植,華北地區要覆蓋才能越冬;喜肥沃及疏鬆土壤;喜陽光充足;能自播;適應性強, 易栽培。作切花栽培時,通常利用溫室催花:8月播種,9月定植,翌年2月即可產花。關內暖地一般多在8-9月播種,露地覆蓋越冬,第二年早春定植,初夏開花。東北地區在溫室春播。
由於矢車菊的根為直根性,側根很少,故移栽要在小苗時帶土進,苗大則不易成活,所以常常在春季直播。矢車菊也可以自播繁衍,此外矢車菊喜密植,否則反而生長不良。 矢車菊性強健,較耐寒,喜陽光,要求肥沃、疏鬆、排水好的土壤。一般在9月份直播於苗床,華中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冬季不必防寒,於11月份或來年3月上旬移栽。華北地區秋播苗長出2~3片真葉時移植1次,入冬前進陽畦,冬天加蓋防寒物,翌年早春定植於露地。定植前應施入基肥。因矢車菊為直根系,不耐移植,移植時必須帶上較大的土團。
矢車菊莖桿細弱,容易倒伏,因此定植距離不宜過密,要防止生長過密,通風不良而引起倒伏。幼苗期需打頂摘心,促使多分枝並使植株矮化,這樣開花多,株形也優美。生長期每20天追施1次液肥,但應注意不宜 多施氮肥,應適當多施些磷、鉀肥,使莖桿堅挺,花色鮮艷。同時,澆水要適量,不可過多,雨季一定要注意及時排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菌核病
其病原為核盤菌。此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莖部往往出現水漬狀淺褐色斑,病情嚴重則患處變為灰白色,爾後組織腐爛,植株上部莖葉枯萎,此病在春秋兩季環境溫度為15℃左右的潮濕條件下最易發生。防治方法為避免植株栽種過密;發現病株立刻拔掉,集中焚燒;當病情嚴重時,可用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中下部。
霜霉病
症狀:感病葉面出現不規則形淺灰綠至淺紅色病斑,葉背病斑上覆蓋霜霉層,導致葉片枯死。
病原:為萵苣盤梗霉(BremialactucaeRegel),隸屬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盤梗霉屬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越冬。第二年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進行侵染危害。幼株易發病。濕度高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
①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處理。
②植株栽植不過密,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③葯劑防治:發病時,可噴灑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鋁200-300倍液等葯劑防治。
曲縮病
症狀:感病植株葉片扭曲萎縮,葉脈壞死。
病原:病原為菊芋曲矮病毒(Artichokecurlydwarfvirus)。病毒鈍化溫度55-60℃,稀釋限點0.00001-0.001,體外保毒期2-3天。
發病規律:該病毒通過汁液接觸侵染,未發現傳毒媒介體。病毒寄主范圍廣泛,除矢車菊外,病毒還可侵染刺菜薊、菊芋、向日葵和百日草等。在向日葵上產生褪綠斑,並有淺褐色壞死邊緣。在百日菊上產生局部枯斑。發病規律尚不清楚。
防治:
①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銷毀。
②在園藝操作中,盡量避免汁液接觸傳染,手和工具應消毒。
⑤ 矢車菊應該怎麼樣種植呢
一、選盆
栽種矢車菊時最好選用泥盆,避免使用瓷盆或塑料盆,因為這兩種盆的透氣性較差,易導致植株爛根。
二、繁殖
矢車菊採用播種法進行繁殖,春、秋兩季都能進行,以秋季播種為宜。
十、修剪
矢車菊的莖干較細弱,在苗期要留心進行摘心處理,以讓植株長得低矮,促其萌生較多的側枝。
十一、監測功能
矢車菊能夠對二氧化硫進行監測。如果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太濃,矢車菊便會由於失去水分而變枯或倒下,無法正常開花或無法開花。
⑥ 矢車菊什麼時候可以種植
矢車菊為菊科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70厘米,花期6~8月。
矢車菊性喜光照充足,喜冷涼環境,較耐寒,忌高溫暑熱,在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良好。
矢車菊用種子繁殖,關內暖地一般多在8~9月播種,露地覆蓋越冬,第二年早春定植,初夏開花。東北地區在溫室春播。由於矢車菊的根為直根性,側根少,故移栽要在小苗時帶土進行,苗大則不易成活,所以常常在春季直播。矢車菊也可以自播繁衍。此外,矢車菊喜密植,否則反而生長不良。
園林上矢車菊多為大片叢植或片植,也可作切花生產。
⑦ 怎樣種植矢車菊
育苗:選疏鬆肥沃土壤作床,覆土約0.2厘米,
栽培:待幼苗本葉發至6-7枚時移植,盆栽每13-17厘米盆植一株。幼苗定植後成活後,摘心一次,促使多分枝,能多開花,反之若分枝過多,必要時應摘去部分側芽,可獲得較大花朵。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露地覆蓋越冬,初夏開花,如冷床越冬可於春末開花,春播應盡早播種。6月份開花。
栽培場所:矢車菊由於原生於歐洲田野,因此稍能耐寒,性喜涼爽而且日照充足的場所。
用土:較喜愛疏鬆肥沃、排水性佳的砂質壤土。栽培土應盡量使其排水及通氣良好,土壤若黏性較重時,可混合3-4成的蛇木屑或珍珠石來改良。
澆水:澆水原則上每日一次即已足夠,但夏日較乾旱時,可早晚各澆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並降低盆栽的溫度,但忌積水。
施肥:矢車菊喜多肥,生育期間應每個月施用三要素稀釋液一次。若是葉片太繁茂時,則應減少氮肥的比例,至開花前宜多施磷鉀肥,才能得到較碩大而花色美麗的花朵。
開花期管理:矢車菊能自然側枝,側枝多則花朵較小,必要時可摘去部分側芽,只留較小的分枝,則可獲得較大的花朵。矢車菊乃長日性植物,冬季時日照時間較短,夜間若使用植物燈補充照明,可以使開共提早。
⑧ 矢車菊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盆土要疏鬆肥沃,可用園土腐葉土(或泥炭)草木灰等混合移栽時一定要帶土團,否則不易緩苗採用13~17厘米的盆栽培,每盆1株矢車菊喜多肥,生育期間應每月施1次液肥,適當多施些磷鉀肥,使莖稈堅挺,花色鮮艷,不宜多施氮肥若是葉片太繁茂時,應減少氮肥的比例,至開花前宜多施磷鉀肥,才能得到較碩大而花色美麗的花朵
澆水要適量,不可過多,保持盆土濕潤,忌積水雨季一定要注意及時排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矢車菊是長日性植物,稍能耐寒,冬季只要室溫保持在8~15℃冬季夜間若使用植物燈補充照明,可以使開花提早幼苗定植成活後,摘心1次,促使多分枝,能多開花若分枝過多,必要時應摘去部分側芽,可獲得較大花朵矢車菊病蟲害較少
⑨ 矢車菊的栽培歷史
矢車菊(拉丁學名:Centaurea cyanus L.)菊科矢車菊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70厘米,直立,分枝,莖枝灰白色,基生葉,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總苞橢圓狀,盤花,藍色、白色、紅色或紫色,瘦果橢圓形,花果期2-8月。
矢車菊的故鄉在歐洲。它原是一種野生花卉,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變大了,顏色變多了,有紫、藍、淺紅、白色等品種,其中紫、藍色最為名貴。在德國的山坡、田野、水畔、路邊、房前屋後到處都有它。它被德國奉為國花。
此種既是一種觀賞植物,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蜜源植物。邊花可以利尿,全草浸出液可以明目。瘦果含油率28%。
中文學名
矢車菊
拉丁學名
Centaurea cyanus L.
別稱
藍芙蓉、翠蘭、荔枝菊
二名法
Cornflower
界
植物界
形態特徵
共13張
矢車菊圖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或更高,直立,自中部分枝,極少不分枝。
全部莖枝灰白色,被薄蛛絲狀捲毛。基生葉及下部莖葉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或披針形,不分裂,邊緣全緣無鋸齒或邊緣疏鋸齒至大頭羽狀分裂,側裂片1-3對,長橢圓狀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邊緣全緣無鋸齒,頂裂片較大,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邊緣有小鋸齒。中部莖葉線形、寬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4-8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楔狀,無葉柄邊緣全緣無鋸齒,上部莖葉與中部莖葉同形,但漸小。全部莖葉兩面異色或近異色,上面綠色或灰綠色,被稀疏蛛絲毛或脫毛,下麵灰白色,被薄絨毛。
頭狀花序多數或少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總苞橢圓狀,直徑1-1.5厘米,有稀疏蛛絲毛。總苞片約7層,全部總苞片由外向內橢圓形、長橢圓形,外層與中層包括頂端附屬物長3-6毫米,寬2-4毫米,內層包括頂端附屬物長1-11厘米,寬3-4毫米。全部苞片頂端有淺褐色或白色的附屬物,中外層的附屬物較大,內層的附屬物較大,全部附屬物沿苞片短下延,邊緣流蘇狀鋸齒。邊花增大,超長於中央盤花,藍色、白色、紅色或紫色,檐部5-8裂,盤花淺藍色或紅色。
共5張
矢車菊
瘦果橢圓形,長3毫米,寬1.5毫米,有細條紋,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冠毛白色或淺土紅色,2列,外列多層,向內層漸長,長達3毫米,內列1層,極短;全部冠毛剛毛毛狀。花果期2-8月。[1]
生長環境
適應性較強,喜歡陽光充足,不耐陰濕,須栽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否則常因陰濕而導致死亡。較耐寒,喜冷涼,忌炎熱。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2]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歐洲、前蘇聯(高加索及中亞、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北美等,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矢車菊
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陝西、河北、山東、江蘇、湖北、廣東及西藏等各地公園、花園及校園普遍栽培,供觀賞。新疆、青海可能有歸化逸生。[1]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
春秋均可播種,以秋播為好。9月中下旬播種在備好的苗床里,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稍加壓實,蓋上草、澆足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發芽後去蓋草。待幼苗具6-7片小葉時,可移栽或定植,株距約30厘米,栽植成活後每隔10天或半月施5倍水的腐熟人糞尿液一次,到第二年三月停止施肥以待開花。若盆栽,盆土要疏鬆肥沃,最好用園土腐葉、草木灰等配成混合土,當苗具6-7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矮苗換到筒盆中。[3]
栽培步驟
育苗:選疏鬆肥沃土壤作床,覆土約0.2厘米,栽培:待幼苗本葉發至6-7枚時移植,盆栽每13-17厘米盆植一株。幼苗定植後成活後,摘心一次,促使多分枝,能多開花,反之若分枝過多,必要時應摘去部分側芽,可獲得較大花朵。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露地覆蓋越冬,初夏開花,如冷床越冬可於春末開花,春播應盡早播種。6月份開花。
栽培場所:矢車菊由於原生於歐洲田野,因此稍能耐寒,性喜涼爽而且日照充足的場所。
用土:較喜愛疏鬆肥沃、排水性佳的砂質壤土。栽培土應盡量使其排水及通氣良好,土壤若黏性較重時,可混合3-4成的蛇木屑或珍珠石來改良。
澆水:澆水原則上每日一次即已足夠,但夏日較乾旱時,可早晚各澆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並降低盆栽的溫度,但忌積水。
施肥:矢車菊喜多肥,生育期間應每個月施用三要素稀釋液一次。若是葉片太繁茂時,則應減少氮肥的比例,至開花前宜多施磷鉀肥,才能得到較碩大而花色美麗的花朵。
開花期管理:矢車菊能自然發出側枝,側枝多則花朵較小,必要時可摘去部分側芽,只留較小的分枝,則可獲得較大的花朵。矢車菊乃長日性植物,冬季時日照時間較短,夜間若使用植物燈補充照明,可以使開花提早。[4]
管理
矢車菊喜陽光充足、涼爽氣候、忌夏季炎熱,宜肥沃疏鬆的土壤。因為直根性,宜直播。秋播為提早開花,可於冷床越冬,春末就可開花。矢車菊因不耐移植性,移栽時一定要帶土團,否則不易緩苗。栽植成活後每隔10天或斗月施5倍水的腐熟人糞尿液一次,到第二年三月停止施肥以待開花。
若盆栽,盆土要疏鬆肥沃,最好用園土腐葉、草木灰等要配以混合土,當苗具6-7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以後生長,至少換到三筒盆中,因矢車菊為直根系,大苗不耐移栽。冬季可連續埋在土中過冬,到3月上旬取出,施肥要勤,至花蕾出現時停止施肥。
耐寒力強,在華東地區可露地栽植,華北地區要覆蓋才能越冬;喜肥沃及疏鬆土壤;喜陽光充足;能自播;適應性強, 易栽培。作切花栽培時,通常利用溫室催花:8月播種,9月定植,翌年2月即可產花。關內暖地一般多在8-9月播種,露地覆蓋越冬,第二年早春定植,初夏開花。東北地區在溫室春播。
由於矢車菊的根為直根性,側根很少,故移栽要在小苗時帶土進,苗大則不易成活,所以常常在春季直播。矢車菊也可以自播繁衍,此外矢車菊喜密植,否則反而生長不良。
延長花期
矢車菊花色豐富,花形別致,是地栽、盆栽以及切花的好材料。為了延長矢車菊的觀花期,除秋播外,還可採用春播和夏播。如果4~5月份播種,當年7~10月便可開花。7月份用當年成熟的種子播種,一般於9月份以後即可開花,露地栽培的可持續到霜降。10月中、下旬將地栽的植株移栽入花盆內入室過冬,或8月份在盆內直接播種,入冬前入室。冬季只要室溫保持在8~15℃,適量澆水與施少量稀薄復合肥,放置在陽光充足處,也能使矢車菊開花。這種分期分批的播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長矢車菊的觀花期。
注意事項
矢車菊性強健,較耐寒,喜陽光,要求肥沃、疏鬆、排水好的土壤。一般在9月份直播於苗床,華中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冬季不必防寒,於11月份或來年3月上旬移栽。華北地區秋播苗長出2~3片真葉時移植1次,入冬前進陽畦,冬天加蓋防寒物,翌年早春定植於露地。定植前應施入基肥。因矢車菊為直根系,不耐移植,移植時必須帶上較大的土團。
矢車菊莖桿細弱,容易倒伏,因此定植距離不宜過密,要防止生長過密,通風不良而引起倒伏。幼苗期需打頂摘心,促使多分枝並使植株矮化,這樣開花多,株形也優美。生長期每20天追施1次液肥,但應注意不宜 多施氮肥,應適當多施些磷、鉀肥,使莖桿堅挺,花色鮮艷。同時,澆水要適量,不可過多,雨季一定要注意及時排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3]
花種採集
在花序剛剛枯黃時,即可採收種子。如果花序過分成熟,種子容易散落,一般可在絕大多數花序枯黃時,刈取全株,乾燥後脫粒,置陰涼乾燥處保存。種子有自播能力。
病害防治
菌核病
其病原為核盤菌。此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莖部往往出現水漬狀淺褐色斑,病情嚴重則患處變為灰白色,爾後組織腐爛,植株上部莖葉枯萎,此病在春秋兩季環境溫度為15℃左右的潮濕條件下最易發生。防治方法為避免植株栽種過密;發現病株立刻拔掉,集中焚燒;當病情嚴重時,可用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中下部。
霜霉病
症狀:感病葉面出現不規則形淺灰綠至淺紅色病斑,葉背病斑上覆蓋霜霉層,導致葉片枯死。
病原:為萵苣盤梗霉(BremialactucaeRegel),隸屬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盤梗霉屬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越冬。第二年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進行侵染危害。幼株易發病。濕度高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
①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處理。
②植株栽植不過密,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③葯劑防治:發病時,可噴灑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鋁200-300倍液等葯劑防治。[5]
曲縮病
症狀:感病植株葉片扭曲萎縮,葉脈壞死。
病原:病原為菊芋曲矮病毒(Artichokecurlydwarfvirus)。病毒鈍化溫度55-60℃,稀釋限點0.00001-0.001,體外保毒期2-3天。
發病規律:該病毒通過汁液接觸侵染,未發現傳毒媒介體。病毒寄主范圍廣泛,除矢車菊外,病毒還可侵染刺菜薊、菊芋、向日葵和百日草等。在向日葵上產生褪綠斑,並有淺褐色壞死邊緣。在百日菊上產生局部枯斑。發病規律尚不清楚。
防治:
①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銷毀。
②在園藝操作中,盡量避免汁液接觸傳染,手和工具應消毒。[6]
主要價值
園藝觀賞
高性種植株挺拔,花梗長,適於作切花,也可作花徑材料。矮型株僅高20厘米,可用於花壇、草地鑲邊或盆花觀賞。大片自然叢植。高型品種可以其他草花相稱布置花壇及花境。也可片植於路旁或草坪內,株型飄逸,花態優美,非常自然。還可做切花花卉。
美容功效
能養顏美容、放鬆心情、幫助消化、使小便順暢。矢車菊純露是很溫和的天然皮膚清潔劑,花水可用來保養頭發與滋潤肌膚;可幫助消化,舒緩風濕疼痛。有助治療胃痛、防治胃炎、胃腸不適、支氣管炎。它是一種怕熱不怕冷的花,所以夏天在台灣很難種好它,除非種在高冷地區。
沏茶
單泡,適宜搭配綠茶。取四茶匙矢車菊,用開水沖泡即可。淡紫色的茶汁,可添加少許蜂蜜更增風味。
植物文化
花語
矢車菊的花語是:遇見和幸福。
細致,優雅.也代表幸福
傳說
吉祥之花
普魯士皇帝威廉一世的母親路易斯王後,在一次內戰中被迫離開柏林。逃難途中,車子壞了,她和兩個孩子停在路邊等待之時,發現路邊盛開著藍色的矢車菊,她就用這種花編成花環,戴在九歲的威廉胸前。後來威廉一世加冕成了德意志皇帝,仍然十分喜愛矢車菊,認為它是吉祥之花。矢車菊也啟示人們小心謹慎與虛心學習。[7]
眼睛保護神
德國民間普遍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偉大的古代英雄阿爾米紐斯(Arminius)在一次出征中,不幸雙眼染疾,一天夜裡,戰神阿瑞斯來到了阿爾米紐斯的夢里,告訴他清晨盛開在路邊的藍色小花可以治好他的眼睛。次日阿爾米紐斯果然在路邊找到藍色的小花,並把它搗碎敷眼。很快,阿爾米紐斯的眼睛康復了,並凱旋而歸。於是他稱矢車菊為「眼睛保護神」,並將它廣泛傳播。[8]
植物研究
與此種相近的還有1種,即C. depressa MB. (Fl. Taur.-cauc. 2: 346, 1808; DC., Prodr. 6: 578, 1837; Ldb., Fl. Ross. 2(2): 698, 1845-1846: Boiss., Fl. Or. 3: 635, 1875; Czer. in Fl. URSS 28: 415, 1963.) , 據蘇聯植物志 (第28卷) 該屬的作者C. K.Черепанов記載,中國新疆伊寧及西藏西部有分布。與矢車菊的區別在於,它的內列冠毛剛毛為膜片狀;列冠毛剛毛長達8毫米。它的模式標本采自喬治亞。標本未見,茲開出上列文獻及簡要區別特徵,以作備忘。
⑩ 關於矢車菊怎麼種
播種時間:春天秋天播種均可,以秋天播種為佳;播種方法:盆土中撒上適量的矢車菊種子,撒上微薄的土壤,以不見種子為度,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植株成活後,每10天或半月施適量肥料,到第二年三月停止施肥以待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