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膏-硬石膏族
石膏(Gypsum)
又稱二水石膏或生石膏。
Ca[SO4]·2H2O
【化學組成】常有粘土、有機質等機械混入物。
【晶體結構】單斜晶系;;a0 =0.568nm,b0 =1.518nm,c0 =0.629nm;β=113°50′;Z=4。由於 Ca2+較小,與[SO4]2-結合時要引進 H2O。石膏的晶體結構特點是:由[SO4 ]2-四面體與 Ca2+聯結成平行於{010}的雙層,雙層間通過 H2 O 分子聯結,石膏的完全解理即沿此方向發生。Ca2+的配位數為8,與相鄰的4個[SO4]2-中的6個 O2-和兩個 H2O分子聯結。
圖22-12 石膏的晶體(a)、(b)、(c)和雙晶(d)、(e)、(f)
【形態】晶體常依{010}發育成板狀,也有的呈粒狀(圖22-12);晶面{110}及{010}常具縱紋。雙晶常見,一種是依{100}為雙晶面的加里雙晶或稱燕尾雙晶 〔圖22-12(a)、(d)、(e)〕,另一種是以{101}為雙晶面的巴黎雙晶或稱箭頭雙晶 〔見圖22-12(f)〕。集合體多成緻密塊狀或纖維狀。細晶粒狀塊體稱之為雪花石膏;纖維狀的集合體稱為纖維石膏。由扁豆狀晶體所形成似玫瑰花狀集合體較少見。此外,還有土狀、片狀集合體。
【物理性質】通常為白色及無色,無色透明晶體稱為透石膏,有時因含其他雜質而染成灰、淺黃、淺褐等色;條痕白色;透明;玻璃光澤,解理面呈珍珠光澤,纖維狀集合體呈絲絹光澤。解理{010}極完全,{100}和{011}中等,解理片裂成面夾角為66°和114°的菱形體,解理薄片具撓性。硬度1.5~2,不同方向稍有變化。相對密度2.3。性脆。
【成因及產狀】主要是化學沉積作用的產物,常形成巨大的礦層或透鏡體存在於石灰岩、紅色頁岩和砂岩、泥灰岩及粘土岩層之間,與硬石膏、石鹽等共生。在硫化礦床氧化帶中,原生硫化物被氧化後生成硫酸,再與石灰岩的圍岩作用可以生成石膏。熱液成因的石膏較少見,通常存在於低溫熱液硫化物礦床中。
【鑒定特徵】低硬度,具有一組極完全解理及各種特徵之形態可以鑒別。成緻密塊狀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與碳酸鹽礦物相區別。
【主要用途】用途很廣,大部分用於生產水泥、熟石膏及其製品,如雕塑、建築裝飾及防火材料。
硬石膏(Anhydrite)
Ca[SO4]
【化學組成】成分變化不大,有時有少量的鍶和鋇代替鈣。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a0 =0.6991nm,b0 =0.6996nm,c0=0.6238nm;Z=4。
【形態】晶體少見。通常沿a軸或c軸延長呈厚板狀晶體,亦有時呈柱狀。依(011)成接觸雙晶或聚片雙晶。集合體呈纖維狀、緻密粒狀或塊狀。
【物理性質】白色,常微帶淺藍、淺灰或淺紅色,被鐵的氧化物或粘土等染成紅色、褐色或灰色;條痕白或淺灰白色;晶體無色透明;玻璃光澤,解理面呈珍珠光澤。解理{010}完全,{100}、{001}中等({100}比{001}好)。硬度3~3.5。相對密度2.8~3.0。
【成因及產狀】硬石膏主要為化學沉積的產物,大量形成於鹽湖中,常與石膏共生。硬石膏在地表條件下不穩定,轉變為石膏。在熱液脈和火山熔岩孔洞內偶有硬石膏出現。在某些硫化礦床的氧化帶亦可有少量產出(如我國西北)。
【鑒定特徵】與重晶石族礦物以其相對密度小、解理方向(三組解理互相垂直)和光學常數相區別;與粒狀鈣鎂碳酸鹽的區別是滴HCl不起泡;與石膏的區別是硬度較大,指甲刻不動。
【主要用途】與石膏大致相同。
❷ 石膏有幾種炮製方法與生石膏有什麽區別
【炮製方法】
一、凈制洗凈,乾燥,打碎,除去雜石(《葯典85》)。
二、切制粉碎成粗粉(《規范》)。
三、炮炙
1.煅製取凈石膏,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鬆時取出,放涼,碾碎(《葯典85》)。
2.蜜製取凈石膏小塊,用煉蜜12%拌炒,炒至蜜汁分布均勻(《上海》)。
生石膏不可葯用 主要是建築上使用
❸ 請教石膏的葯性
石膏
(《本經》)
【異名】細石、細理石(《別錄》),軟石膏(《本草衍義補遺》),寒水石(《綱目》),白虎(《葯品化義》)。
【來源】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的礦石。
【礦物形態】石膏
單斜晶系。晶體常作板狀,集合體常呈緻密粒狀、纖維狀或葉片狀。顏色通常為白色,結晶體無色透明,當成分不純時可呈現灰色、肉紅色、蜜黃色或黑色等。條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澤或珍珠狀光澤,纖維狀者呈絹絲光澤。片狀解理顯著。斷口貝狀至多片狀。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撓性。
常產於海灣鹽湖和內陸湖泊形成的沉積岩中。
【採集】一般於冬季採挖,挖出後,去凈泥土及雜石。
【葯材】為長塊狀或不規則形纖維狀的結晶集合體,大小不-。全體白色至灰白色。大塊者上下二面平坦,無光澤及紋理。體重質松,易分成小塊,縱斷面具纖維狀紋理,並有絹絲樣光澤。無臭,味淡。以塊大色白、質松、纖維狀、無雜石者為佳。燒之,染火焰為淡紅黃色,能熔成白色磁狀的鹼性小球。燒至120℃時失去部分結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狀或塊狀的煅石膏。
產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雲南、新疆等地。
【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其中CaO為32.5%、SO2為46.6%、H2O為20.9%,此外常有粘土、砂粒、有機物、硫化物等雜質混入。據北京醫學院分析,除硫酸鈣外,尚夾雜微量的Fe++及Mg++。
煅石膏為無水硫酸鈣(CaSO4)。
【炮製】生石膏:去凈雜石,洗凈泥土,打碎成小塊。煅石膏:取凈石膏塊,置坩堝內,在無煙爐火中煅至酥鬆狀,取出,放涼,碾碎。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石膏,須石臼中搗成粉,羅過,生甘草水飛過,澄,曬,研用。"
②《綱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絹包入湯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過用,或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
③《葯品化義》:"石膏,略煅帶生用,多煅則體膩性斂。"
【性味】辛甘,寒。
①《本經》:"味辛,微寒。"
②《別錄》:"甘,大寒,無毒。"
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性寒,味淡。'
【歸經】入肺、胃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
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手太陰、手少陽。"
【功用主治】生用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①《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③《葯性論》:"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乾焦。和蔥煎茶去頭痛."
④《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
⑤《珍珠囊》:"止陽明頭痛,止消渴,中暑,潮熱。"
⑥《用葯心法》:"胃經大寒葯,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⑦《本草衍義補遺》:"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⑧楊士瀛:"煅過最能收瘡暈,不至爛肌。"
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⑩《長沙葯解》:"清心肺,治煩躁,泄郁熱,止燥渴,治熱狂,火嗽,收熱汗,消熱痰,住鼻衄,調口瘡,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癰,解火灼,療金瘡。"
⑩《本草再新》:"治頭痛發熱,目昏長翳,牙痛,殺蟲,利小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大劑可用6~8兩);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調敷。
【宜忌】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②《葯性論》:"惡巴豆。畏鐵。"
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選方】①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遣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熱,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白虎湯)
②治溫病初得,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生石膏二兩(軋細),生粳米二兩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爛熱,約可得清汁兩大碗,乘熱盡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若陽明腑熱巳實,不必乘熱頓飲之,徐徐溫飲下,以消其熱可也。(《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粳米湯)
③治濕溫多汗,妄言煩渴:石膏、炙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匕,漿水調下。(《傷寒總病論》)
④治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發斑者: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生甘草三錢,元參三錢,犀龜二錢,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鍾,夜一服。(《溫病條辨》化斑湯)
⑤治發汗後,不可行桂枝湯,仟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一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⑥治痰熱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為細末。煎人參湯,調下三錢,食後服。(《素問病機保命集》雙玉散)
⑦治熱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殘生薑汁、蜜調下。(《普濟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石膏六兩(碎,綿裹),大烏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飲之。(《外台》)
⑨治風邪癲癇,口乾舌焦,心煩頭痛,暴熱悶亂: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盞,煮石膏,取二大盞,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蔥白二莖,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熱,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聖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頭疼,連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用溫酒或茶清調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嗌腫痛:寒水石(煅)三兩,辰砂三錢半(別研),生腦子半字。上為末,以少許摻患處,咽津,日夜數次用。(《三因方》龍石散)
⑿治喉風:石膏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一錢,元參五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喉科秘訣》石膏湯)
⒀治胃火牙疼:好軟石膏一兩,火煅。淡酒淬過,為末,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五分,為末,日用揩牙。(《保壽堂經驗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錢,豬肝一片,薄批,摻葯在上,纏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兒傷熱吐瀉黃瘦:寒水石、石膏各半兩,甘草(生)一錢。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食後,溫湯調下。(《小兒葯證直訣》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風熱者:石膏三錢,飛羅面七錢。為末,水和,煅紅,冷定,滾酒化服,被蓋取汗,連服三日。(《衛生雜興》)
⒄治諸金刃所傷,血出不止:石膏、檳榔、黃連(去須)各一兩,黃柏半兩。上為細末,隨多少摻敷瘡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⒅治湯火爛瘡:石膏搗末以敷之。(《肘後方》)
⒆治乳癰: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於地上,碗覆出火毒,細研。每服三錢,溫酒下,添酒盡醉,睡覺再進一服。(《仁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瘡漬破,能搜膿清熱生肌:石膏(煅)九錢,黃靈葯一錢。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少許,撒於患處。(《醫宗金鑒》九一丹)
(21)治痔漏: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為細末,外敷患處。(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①治療燒傷
用石膏粉處理燒傷創面,能很快結痂,減少分泌物滲出,防止感染,促進創面癒合;同時可以免除燒傷患者的換葯痛苦。用法:先將創面清洗干凈,拭去污物,剪開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魯卡因溶液塗布創面,然後將炒過的石膏粉裝入紗布袋內均勻地撒布於創面上(可撒得厚些)。經1~2小時後,石膏粉干固;如創面分泌物較多,可繼續撒布。一般在12~24小時後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後不宣過早剝去,以免引起劇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燒傷經3~7天痴片即可脫落。如痴皮過硬且感痛癢時,可塗2%普魯卡因油或青黴素軟膏(事先作過敏試驗)。如痂下感染,應將痂片除去,清洗干凈後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時塗以青黴素軟膏。上述方法觀察36例:其中Ⅰ°燙傷26例,Ⅱ、Ⅲ°混合燙傷11例;燒傷面積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結果除1例小兒因合並麻疹、肺炎,1例小兒因燒傷面積在90%左右、入院時即出現嚴重中毒現象而死亡外,其餘均獲治癒。但此項治療方法尚存在如下問題:一冬天或天冷時常難以施行;二石膏痴皮干固後患者常有難忍的痛癢感;三Ⅲ°燙傷,石膏痂片僅可作為人工痂皮,暫時保護創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此外,如將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調製成膏,外敷患處,對促進創面癒合亦有較好的效果。
②用於充填骨缺損腔
應用石膏充填,治療骨髓炎、骨結核所致的骨缺損14例,其中12例經2~17個月的觀察,均獲痊癒。在觀察5個月以上的7例中無1例復發,X線檢查骨缺損均癒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膿,其中1例為急性骨髓炎,1例為跟骨結核,局部病灶較大,浸潤明顯,有竇道混合感染,軟組織縫合困難,結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敗。治療方法:術前以抗菌素控制感染,術中徹底清除炎性或結核病灶,鑿成新鮮骨面,盡量保存骨膜及軟組織,以混有青黴素及鏈黴素之澱粉石膏充填,緻密地縫合創口。術後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時注射抗菌素。全部病例術後全身無任何不良反應。實驗及臨床資料表明,石膏充填後,血鈣在早期多數升高,骨痂出現豐富,骨化過程較快。因此認為石膏充填可能有兩方面作用:一是供應豐富的鈣鹽;二是起支柱作用,同時有生物學刺激作用。這都是促進骨癒合的主要因素。經驗證明,採用石膏充填骨缺損的臨床適應症應慎重選擇。慢性骨髓炎或骨結核,凡病灶較小,皮膚及皮下組織較豐富的,經抗菌素治療及病灶徹底清除後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效果;對於急性骨髓炎已有膿腫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膚不完整、皮下組織較少、術後無法緻密縫合的病例,均不適用。
❹ 怎樣辨別石膏粉的真假
石膏粉的真假鑒別方法,
簡易鑒別方法
1、從外觀上判斷
通過外觀上觀察和手感可初步判斷石膏粉質量的優劣。觀察就是看外觀包裝袋質量情況和石膏粉的外觀顏 色,手感就是用手搓一搓石膏粉的糙細程度(細度)。
(1)若包裝塑料編織袋的材質質量差、松軟強度低、 做工粗糙、編織稀疏(單位面積內的經緯數目不達標)、顏 色發灰綠黑色、內部沒有防潮塑料袋、出現撒料現象、三 無產品或外觀標識(種類名稱、生產廠家、商標、重量、聯 系方式等)不齊全的石膏粉則很大可能不符合質量標准、 檔次質量差,質量穩定性也不能保證。反之,那些包裝塑 料編織袋用材好、做工精緻、顏色發白、強度高、編織經緯 密集、內部有防潮塑料袋、封口嚴密、外觀印刷清晰、標識 齊全、不撒料的石膏粉一般質量較好、檔次高,質量有保證。一般使用這種包裝袋的石裔粉白度高、細度細。若石 膏粉是質量上乘的高檔、高附加值的高強度石膏粉、特種 石膏粉(如母模石裔粉、原模石膏粉或樹脂石膏粉),其價 格很高,是普通石膏粉的3〜9倍。
(2)外觀上看,白度高的石膏粉細度目數高,質量 好,價格較高;而發灰發黑、裡面有黑色雜質的石膏粉質 量較差。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搓捻石膏粉,手感發沙粗糙的 石膏粉細度糙,質量較差、價格較低;而手感細膩的石音 粉說明細度細,質量較好,價格也會較高。
2、測定結晶水含量
石膏粉是一種結晶混合物,其中會含有生石膏、半水 石膏和無水石膏(過燒石膏)。在炒制過程中欠火夾生會 出現生石膏,或者火大、炒制時間過長造成過燒會出現無 水石膏,這些都會影響石膏的凝結時間,影響生產的正常 使用。有時由於石膏粉放置時間過長受潮,也會影響正常 使用。根據經驗和資料介紹,通過測定結晶水的含量,可 判斷石膏粉質量的好壞。一般合格的石膏粉結晶水的含 量在4. 5〜5. 5%之間^若石膏粉的結晶水含量遠低於此標 准值,則說明石膏粉過燒,注模時凝結時間太長甚至不凝 固;若石膏粉的結晶水含量遠高於此標准值,則說明石膏 粉欠火或者受潮,注模時凝結時間短。以上兩種情況的石 膏粉都不合格,在生產中不能使用。
檢測石膏粉結晶水含量的方法是:精確稱取4(TC 烘乾後冷卻至室溫的試樣質量G (—般為2〜5g),放 置於恆重的鉑金坩堝(或瓷坩堝)中,精確稱取其質量 為G1;在230±5°C下灼燒2h,取出移人乾燥器內,冷 卻至室溫後稱取其質量為G2,則其結晶水百分含量為 (Gt—G2)/GX100%。
3、測定石裔粉的凝結時間
凝結時間包括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石膏粉凝結時 間的質量標準是:在標准稠度下,一般初凝時間不小於 6min,終凝時間不大於25min。適宜的凝結時間是石膏粉 在生產中正常使用的先決和必要的條件。初凝時間過短 或終凝時間過長都不合適。如果在使用中初凝時間太短, 小於6min,則證明石膏粉沒有炒熟夾生,或受潮內部含有 生石裔,影響注模操作,表現為生產中注桶,耽誤生產;若 終凝時間太長,遠大於25tnin,則說明石膏在炒制時過燒, 裡面含有過燒石膏,表現為注模時易漏漿,甚至石膏漿不 凝固,影響生產。
這兩種情況的石膏粉在生產中都不能使用。故通過 凝結時間的測定可判定石膏粉質量的優劣或者決定該石 膏粉在生產中能否使用。
簡易測定方法為:
(1)按生產的膏水比例稱取100ml 水所需的石膏粉試樣,把水注入500ml容器中,將試樣在 lmin內均勻地撒入水中,並靜置30s,快速攪拌30s,並 把石膏漿體立即倒人放置在玻璃板上的銅管內,隨後緩 慢垂直向上提起銅管20mm,使石膏漿體平鋪成厚約5mm 的試餅;
(2)用直徑約5nun的玻璃棒劃割試餅,間隔30s 劃一次,每次劃後用布將玻璃棒擦凈。當劃痕兩邊的料漿 剛好不再合攏時即為初凝。以試樣投入水中開始至初凝 的時間間隔就是初凝時間;
(3)在測定初凝後的試餅上用 大拇指以約50N的力連續按壓,間隔15s—次,當按壓至 印痕邊緣沒有水份出現時即為終凝。以試樣投人水中開 始至終凝的時間間隔就是終凝時間。
根據檢測結果與質量標准或與正常大生產中時的石 膏粉的凝結時間數值進行對比,即可判定石膏粉質量的 優劣和決定其在生產中能否使用。
4、測定試餅直徑
按生產中石膏和水的比例,可通過觀察和測量試餅 的直徑大小(流動性),來判斷石膏粉質量的優劣和決定 其在生產中能否使用。試餅直徑的大小與水量、膏水比例 以及石膏粉的質量等因素有關。實驗檢測時應固定水量 的大小,所採用的器具和實驗方法應一致。在大生產石膏和水的比例下,若以生產中正常使用的合格石膏粉的試 餅直徑為D,待檢石膏粉試餅直徑為d。如果d遠遠小於 D,甚至不流動平鋪,則說明石膏粉質量不好,沒有炒熟夾 生,或受潮內部含有生石膏,影響注模操作甚至不能使 用;如果d遠遠大於D,漿體很稀流動性強,則說明石膏 粉過燒,注模時凝結時間太長以至不凝固,也無法使用。 用此方法也可以區分普通P石膏粉和高強度a石膏 粉。在同樣的膏水比例下,若漿體流動性強、試餅直徑大, 則證明是a石膏粉;反之,若漿體流動性差、甚至不流 動,試餅直徑小,則證明是3石膏粉。
5、生產中試注
按生產中石膏和水的比例,確保所採用的器具、操作 人員、設備和工藝方法一致,選擇一個小型胎型母模進行 生產模型的試注,與生產中正常使用的合格石膏粉的模 型澆注過程進行對比。若待測石裔粉凝結時間正常合理、 操作順利不注桶,則說明該石膏粉是合格的石膏粉;若待 測石膏粉凝結時間非正常,凝結時間太短注桶,或者凝結 時間太長甚至不凝固,這樣的石膏粉不合格,生產中絕對不能使用。
希望幫到你
希望採納
謝謝
❺ 石膏的炮製
1、生石膏: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2、煅石膏:煅石膏收斂生肌。
❻ 石膏的鑒別特徵
低硬度,一組極完全解理,以及各種特徵之形態可以鑒別。緻密塊狀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與碳酸鹽區別。
硬度分類中標准礦物之一。
❼ 石膏 石灰 白水泥 鑒別
石膏(二水石膏,生石膏)(Gypsum)
Ca[SO4]•2H2O
[晶體化學]
理論組成(wB%):CaO 32.5,SO3 46.6,H2O+ 20.9。成分變化不大。常有粘土、有機質等機械混入物。有時含SiO2、Al2O3、Fe2O3、MgO、Na2O、CO2、Cl等雜質。
[結構與形態]
單斜晶系,a0=0.568nm,b0=1.518nm,c0=0.629nm,β=11823';Z=4。晶體結構由[SO4]2-四面體與Ca2+聯結成‖(010)的雙層,雙層間通過H2O分子聯結。其完全解理即沿此方向發生。Ca2+的配位數為8,與相鄰的4個[SO4]四面體中的6個O2-和2個H2O分子聯結。H2O分子與[SO4]中的O2-以氫鍵相聯系,水分子之間以分子鍵相聯系。
斜方柱晶類,C2h-2/m(L2PC)。晶體常依發育成板狀,亦有呈粒狀。常簡單形:平行雙面b、p,斜方柱m、l等;晶面和常具縱紋;有時呈扁豆狀。雙晶常見,一種是依(100)為雙晶面的加里雙晶或稱燕尾雙晶,另一種是以(101)為雙晶面的巴黎雙晶或稱箭頭雙晶。集合體多呈緻密粒狀或纖維狀。細晶粒狀塊狀稱之為雪花石膏;纖維狀集合體稱為纖維石膏。少見由扁豆狀晶體形成的似玫瑰花狀集合體。亦有土狀、片狀集合體。
[理化性質]
通常為白色、無色,無色透明晶體稱為透石膏,有時因含雜質而成灰、淺黃、淺褐等色。條痕白色。透明。玻璃光澤,解理面珍珠光澤,纖維狀集合體絲絹光澤。解理極完全,和中等,解理片裂成面夾角為66和114的菱形體。性脆。硬度1.5~2。不同方向稍有變化。相對密度2.3。
偏光鏡下:無色。二軸晶(+)。2V=58。Ng=1.530,Nm=1.523,Np=1.521。隨溫度升高2V減小,在大約90℃時2V為零。
加熱時存在3個排出結晶水階段:105~180℃,首先排出1個水分子,隨後立即排出半個水分子,轉變為燒石膏Ca[SO4]•0.5H2O,也稱熟石膏或半水石膏。200~220℃,排出剩餘的半個水分子,轉變為Ⅲ型硬石膏Ca[SO4]•εH2O(0.06<ε<0.11)。約350℃,轉變為Ⅱ型石膏Ca[SO4]。1120℃時進一步轉變為Ⅰ型硬石膏。熔融溫度1450℃。
石膏及其製品的微孔結構和加熱脫水性,使之具優良的隔音、隔熱和防火性能。
[產狀與組合]
主要為化學沉積作用的產物,常形成巨大的礦層或透鏡體,賦存於石灰岩、紅色頁岩和砂岩、泥灰岩及粘土岩系中,常與硬石膏、石鹽等共生。硬石膏層在近地表部位,由於外部壓力的減小,受地表水作用而轉變為石膏:CaSO4+2H2O—— CaSO4•2H2O;同時體積增大約30%,引起石膏層的破壞。
[鑒定特徵]
低硬度,一組極完全解理,以及各種特徵之形態可以鑒別。緻密塊狀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與碳酸鹽區別。
[工業應用]
主要用於水泥原料、化工原料、填料等。
【石膏葯物功效】
解肌清熱,除煩止渴。
【主治】
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
辛甘,寒。①《本經》:「味辛,微寒。」②《別錄》:「甘,大寒,無毒。」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性寒,味淡。」 入肺、胃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手太陰、手少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大劑可用6~8兩);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調敷。
【用葯忌宜】
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葯物配伍】
①《本草經集注》:「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②《葯性論》:「惡巴豆,畏鐵。」 配桑葉,清宣肺熱;配桂枝,表裡雙解;配白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知母,清熱除煩;配半夏,肺胃雙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葉,清熱除煩。
【別 名】
細石、細理石(《別錄》)、軟石膏(《本草衍義補遺》)、寒水石(《綱目》)、白虎(《葯品化義》) 【處方名】 生石膏、石膏、石羔、煅石膏、熟石膏 處方中寫石羔、石膏均指生石膏,為原葯去雜石和泥土,研細生用入葯者。 煅石膏又稱熟石膏。將石膏置瓦罐內,放入無煙爐火中煅至酥鬆,取出放涼,碾碎入葯者。 【商品名】 石膏。以色白、塊大、半透明、縱斷面如絲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
產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雲南、新疆等地。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
一般於冬季採挖,挖出後,去凈泥土及雜石。
【拉丁名】
葯材Gypsum Fibrosuum原礦物Cypsum
【炮製方法】
生石膏:去凈雜石,洗凈泥土,打碎成小塊。煅石膏:取凈石膏塊,置坩堝內,在無煙爐火中煅至酥鬆狀,取出,放涼,碾碎。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石膏,須石臼中搗成粉,籮過,生甘草水飛過,澄、曬、研用。」②《綱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絹包入湯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過用,或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③《葯品化義》:「石膏,略煅帶生用,多煅則體膩性斂。」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綱目》:「其文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同名異物。」「石膏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於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厚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白者潔凈,細文短密如束針,正如凝成白蠟狀,松軟易碎,燒之即白爛如粉,其中明潔,色微帶青。而文長細如白絲者,名理石也。與軟石膏乃一物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塊而生直理,起棱如馬齒,堅白,擊之則段段橫解,光亮如雲母。白石英,有牆壁,燒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塊,擊之塊塊方解,牆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燒之則詫散亦不爛,與硬石膏乃一類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蘇恭、大明、雷?、閻孝忠皆以硬者為石膏,軟者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斷然以軟者為石膏,而後人遵用有驗,千古之惑始明矣。蓋昔人所謂寒水石者,即軟石膏也;所謂硬石膏者,乃長石也。石膏、理石、長石、方解石四種,住氣皆寒,俱能去大熱結氣,但石膏又能解肌發汗為異爾。理石即石膏之類,長石即方解之類,俱可代用,各從其類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來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長石、方解石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生葯材鑒定】
為長塊狀或不規則形纖維狀的結晶集合體,大小不一。全體白色至灰白色。大塊者上下二面平坦,無光澤及紋理。體重質松,易分成小塊,縱斷面具纖維狀紋理,並有絹絲樣光澤。無臭,味淡。以塊大色白、質松、纖維狀、無雜石者為佳。燒之,染火焰為淡紅黃色,能熔成白色磁狀的鹼性小球。燒至120℃時失去部分結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狀或塊狀的嫩石膏。顯微鑒定:本品在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晶形柱狀或纖維狀;低負突起,糙面不顯著。一組解理明顯。干涉色為一級灰白色至黃白色。於解理清晰的切面上平行消光,在平行解理的切面上為斜消光。二軸晶,正光性,光軸角2V=58°,折射率Np= 1.521,Nm= 1.523,Ng=1.530;雙折射率Ng-Np=0.009。
【中葯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其中CaO 32.5%、SO3 46.6%、H2020.9 %,此外常有粘上、砂粒、有機物、硫化物等雜質混入。據北京醫學院分析,除硫酸鈣外,尚夾雜微量的Fe++及Mg++。煅石膏為無水硫酸鈣(CaSO4)。 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常含少量鋁、硅、鎂、鐵及微量鍶、鋇等元素。有些產品中還混有粘土、有機物、砂粒等雜質。
【中葯化學鑒定】
(1)取本品一小塊(約2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燒,管壁有水生成,小塊變為不透明體。(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 ,加熱使溶解,溶液顯鈣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硫酸鹽鑒別試驗見芒硝項下。鈣鹽鑒別反應:取供試液`(1→20),加甲基紅指示液2滴,用氨試液中和,再滴加稀鹽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銨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澱(CaC2O4),濾過。沉澱不溶於醋酸,可溶於鹽酸。也可用紅外光譜法或X射線衍射法進行鑒定。
石灰
石灰是人類使用較早的無機膠凝材料之一。由於其原料分布廣。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應用廣泛。
一、石灰的原料及生產
凡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堊、白雲質石灰岩等,都可用來生產石灰。
將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天然岩石,在適當溫度下煅燒,排除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後,所得的以氧化鈣(CaO)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即為石灰,又稱生石灰。
在實際生產中,為加快分解,煅燒溫度常提高到1000~1100℃。由於石灰石原料的尺寸大或煅燒時窯中溫度分布不勻等原因,石灰中常含有欠火石灰和過火石灰。欠火石灰中的碳酸鈣未完全分解,使用時缺乏粘結力。過火石灰結構密實,表面常包覆一層熔融物,熟化很慢。由於生產原料中常含有碳酸鎂(MgCO3),因此生石灰中還含有次要成分氧化鎂(MgO),根據氧化鎂含量的多少,生石灰分為鈣質石灰(MgO≤5%)和鎂質石灰(MgO>5%)。
生石灰呈白色或灰色塊狀,為便於使用,塊狀生石灰常需加工成生石灰粉、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生石灰粉是由塊狀生石灰磨細而得到的細粉,其主要成分是CaO;消石灰粉是塊狀生石灰用適量水熟化而得到的粉末,又稱熟石灰,其主要成分是Ca(OH)2;石灰膏是塊狀生石灰用較多的水(約為生石灰體積的3—4倍)熟化而得到的膏狀物.也稱石灰漿。其主要成分也是Ca(OH)2。
二、石灰的熟化與硬化
生石灰(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的過程,稱為石灰的熟化或消化。反應生成的產物氫氧化鈣稱為熟石灰或消石灰。
石灰熟化時放出大量的熱,體積增大1—2.5倍。煅燒良好、氧化鈣含量高的石灰熟化較快,放熱量和體積增大也較多。
根據加水量的不同,石灰可熟化成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石灰熟化的理論需水量為石灰重量的32%。在生石灰中,均勻加入60%~80%的水,可得到顆粒細小、分散均勻的消石灰粉。若用過量的水熟化,將得到具有一定稠度的石灰膏。石灰中一般都含有過火石灰,過火石灰熟化慢,若在石灰漿體硬化後再發生熟化,會因熟化產生的膨脹而引起隆起和開裂。為了消除過火石灰的這種危害,石灰在熟化後,還應「陳伏」2周左右。
石灰漿體的硬化包括乾燥結晶和碳化兩個同時進行的過程。石灰漿體因水分蒸發或被吸收而乾燥,在漿體內的孔隙網中,產生毛細管壓力。使石灰顆粒更加緊密而獲得強度。這種強度類似於粘土失水而獲得的強度,其值不大,遇水會喪失。同時,由於乾燥失水。引起漿體中氫氧化鈣溶液過飽和,結晶出氫氧化鈣晶體,產生強度;但析出的晶體數量少,強度增長也不大。在大氣環境中,氫氧化鈣在潮濕狀態下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並釋放出水分,即發生碳化。
碳化所生成的碳酸鈣晶體相互交叉連生或與氫氧化鈣共生,形成緊密交織的結晶網,使硬化石灰漿體的強度進一步提高。但是,由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低,表面形成的碳酸鈣層結構較緻密,會阻礙二氧化碳的進一步滲入,因此,碳化過程是十分緩慢的。
三、石灰的技術性質、質量要求及應用
(一)石灰的技術性質
生石灰熟化後形成的石灰漿中,石灰粒子形成氫氧化鈣膠體結構,顆粒極細(粒徑約為1μm),比表面積很大(達10~30 m2/g),其表面吸附一層較厚的水膜,可吸附大量的水,因而有較強保持水分的能力,即保水性好。將它摻入水泥砂漿中,配成混合砂漿,可顯著提高砂漿的和易性。
石灰依靠乾燥結晶以及碳化作用而硬化,由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且碳化後形成的碳酸鈣硬殼阻止二氧化碳向內部滲透,也妨礙水分向外蒸發,因而硬化緩慢,硬化後的強度也不高,1:3的石灰砂漿28 d的抗壓強度只有0.2~0.5 MPa。在處於潮濕環境時,石灰中的水分不蒸發,二氧化碳也無法滲入,硬化將停止;加上氫氧化鈣易溶於水,已硬化的石灰遇水還會溶解潰散。因此,石灰不宜在長期潮濕和受水浸泡的環境中使用。
石灰在硬化過程中,要蒸發掉大量的水分,引起體積顯著收縮,易出現干縮裂縫。所以,石灰不宜單獨使用,一般要摻人砂、紙筋、麻刀等材料,以減少收縮,增加抗拉強度,並能節約石灰。
石灰具有較強的鹼性,在常溫下,能與玻璃態的活性氧化硅或活性氧化鋁反應,生成有水硬性的產物,產生膠結。因此,石灰還是建築材料工業中重要的原材料。
(二)石灰的質量要求
石灰中產生膠結性的成分是有效氧化鈣和氧化鎂,它們的含量是評價石灰質量的主要指標。石灰中的有效氧化鈣和氧化鎂的含量可以直接測定,也可以通過氧化鈣與氧化鎂的總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反映。除了有效氧化鈣和氧化鎂這一主要指標外,生石灰還有未消化殘渣含量的要求;生石灰粉有細度的要求;消石灰粉則還有體積安定性、細度和游離水含量的要求。
國家建材行業標准根據有關指標,將建築生石灰、建築生石灰粉和建築消石灰粉分為優等品和合格品三個等級。但在交通部門,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仍按原國家標准(GB1594—79)將生石灰和消石灰劃分為三個等級。
(三)石灰的應用
石灰在土木工程中應用范圍很廣,主要用途如下
1.石灰乳和砂漿 消石灰粉或石灰膏摻加大量粉刷。
用石灰膏或消石灰粉可配製石灰砂漿或水泥石灰混合砂漿,用於砌築或抹灰工程。
2.石灰穩定土 將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摻人各種粉碎或原來鬆散的土中,經拌合、壓實及養護後得到的混合料,稱為石灰穩定土。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穩定砂礫土、石灰碎石土等。石灰穩定土具有一定的強度和耐水性。廣泛用作建築物的基礎、地面的墊層及道路的路面基層。
3.硅酸鹽製品 以石灰(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與硅質材料(砂、粉煤灰、火山灰、礦渣等)為主要原料,經過配料、拌合、成型和養護後可製得磚、砌塊等各種製品。因內部的膠凝物質主要是水化硅酸鈣,所以稱為硅酸鹽製品,常用的有灰砂磚、粉煤灰磚等。
石灰
(《本經》)
【異名】堊灰(《本經》),希灰(《別錄》),石堊(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葯爾雅》),鍛石(《日華子本草》),石鍛(《本草圖經》),礦灰(《綱目》)。
【來源】為石灰岩經加熱煅燒而成。
【礦物形態】石灰岩
主要由方解石所組成,為緻密塊狀體。光澤暗淡,呈土狀或石頭光澤。顏色變化甚大,視其所含雜質的種類及多少而定。透明度也較差。非常緻密時多呈貝狀斷口。
【葯材】①生石灰
為不規則的塊狀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質硬。粉末白色。易溶於酸,微溶於水。暴露在空氣中吸收水分後,則逐漸風化而成熟石灰。
②熟石灰
又名:消石灰。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見塊狀物。
【化學成分】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常見夾雜物為硅酸、鐵、鋁、鎂等。
石灰岩加高熱,則發生二氧化碳而遺留氧化鈣,即生石灰(石灰)。生石灰遇水,則成消石灰,成分是氫氧化鈣。生石灰或消石灰露於大氣中,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鈣;因此,石灰陳久,成分都成為碳酸鈣。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味辛,溫。"
②《蜀本草》:"有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甘,無毒。"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肝、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燥濕,殺蟲,止血,定痛,蝕惡肉。治疥癬,濕瘡,創傷出血,湯火燙傷,痔瘡,脫肛,贅疣。內服止瀉痢,崩帶。
①《本經》:"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
②《別錄》:"療髓骨疽。"
③《葯性論》:"治瘑疥,蝕惡肉,不入湯服,止金瘡血,和雞於白、敗船茹甚良。"
④《日華子本草》:"生肌長肉,止血,並主白癜、癧瘍、瘢疵等,療冷氣,痔瘺疽瘡,癭瘤疣子。又治產後陰不能合,濃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臟。"
⑤《綱目》:"散血定痛,止水瀉血肉,白帶白淫,收脫肛陰挺,消積聚結核,貼口喝,黑須發。"
⑥《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破瘀攻積,斂肺清金,殺蟲解毒。"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或以水溶化澄清塗洗。內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
【選方】①治疥:淋石灰汁洗之。(《孫真人食忌》)
②治夏月痱子及熱瘡:葛粉一(三)兩,石灰一兩(微炒),甘草二兩(生用為末)。上葯相和,研令勻,用綿撲之。(《聖惠方》)
③治卒發疹:石灰隨多少和醋漿水調塗。(《元希聲秘驗方》)
④治外傷性出血:陳石灰二兩,冰片二錢,白礬二錢(煅)。將石灰炒黃,加入冰片及白礬,研成細末,撒於創麵包紮即可。(徐州市《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⑤治痔疾,肛門邊腫硬,癢痛不可忍:風化石灰三兩,芫花三兩,灶突內黑煤二兩,上葯搗羅為末,分作兩分於銚子內點醋炒,侯梢熱,以帛裹熨之,冷則再換。(《聖惠方》)
⑥治大腸久積虛冷,每因大便脫肛,不能收入:石灰熬令熱,以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換。(《聖惠方》)
⑦治偏墜氣痛:陳石灰(炒)、五倍子、山梔子等分。為末,面和醋調敷之。(《醫方摘要》)
⑧去疣目:苦酒漬石灰六、七日,取汁滴點疣上。(《千金方》)
⑨治痄腮腫痛:醋調石灰敷之。(《簡便單方》)
⑩治痰核紅腫寒熱,狀如瘰癧:石灰火煅為末,以白果肉同搗貼之,蜜調亦可。(《活人心統》)
⑾治疔腫:石灰三分,馬齒菜二分。上二味搗,以雞子白和敷之。(《千金方》)
⑿治痢血數十年:石灰三大升,炒令黃,以水一斗攪,令澄清,一服一升,三服。(《外台》)
⒀治白帶白淫及水瀉不止:風化石灰一兩,白茯苓三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九,空心米飲下。(《集玄方》)
⒁治腹脅積塊:風化石灰半斤,瓦器炒極熱,入大黃末一兩,炒紅取起,入桂末半兩,略燒,入米醋和成膏,攤絹上貼之,內服消塊葯,甚效。(《丹溪心法》)
【臨床應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石灰0.5斤,加凈水5斤,攪拌後沉澱24小時,取上清液,過濾。日服3次,每次20~30毫升。或再取黃芩0.5斤,水煎兩次去渣,將葯液濃縮至200毫升左右,加入石灰液中,使成2000毫升,黃芩含量約10%。日服3次,每次20~30毫升。共治療162例,經4個月追訪,痊癒2例,顯效36例,好轉112例,無效12例。
②治療下肢潰瘍
取陳石灰去浮污後研威細末,撒布創面。用時先將創面清洗干凈;上葯後再用硼酸油膏敷料外貼。如創口濕水淋漓,單用葯粉即可。對久不收口的外傷,破爛的凍傷、燙傷等亦有療效。經治200餘例,均有效果。
③治療燒燙傷
取生石灰1斤放入盆內,加涼開水1250毫升,待石灰潮解成糊狀時,將盆輕輕振盪使石灰沉底,取上層無渣石灰乳約500克,加入雞蛋清8個攪拌成膠凍樣,再加香油60毫升,拌勻即得"石灰乳膏"。使用時先用鑷子將傷面浮皮拉平,水泡焦痂不要動,亦不用任何葯液消毒;取大於傷面的紗布3~4層,攤上1~1.5厘米厚的石灰乳膏,貼於傷面,包紮固定,松緊適宜。48小時後葯膏即凝固定型。如傷在頸部、腋下、腘窩時,上葯要厚,包紮後在48小時內傷部不要屈曲,以防乳膏脫落,皮膚粘連。10~15天拆除紗布和石灰乳膏,可見水泡吸收,焦痂自行脫落。此時傷面劇癢,但不宜搔抓。乳膏干後,傷面有緊縮感,可用香油在紗布外面塗抹。對燒燙面積較大,傷面已感染的病人,要及時控制感染,防止休克,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另據報道,用熟石灰粉500克,加冷開水l000毫升,攪勻靜置,濾取其澄清液,與等量花生油(煮沸待冷)混合後,即製成燙傷油。用時將油搖勻,塗抹患處。治療72例,其中Ⅰ°48例,用葯1~3次後全部治癒;Ⅱ°21例,用葯2~3次即治癒9例,3次以上治癒12例;Ⅲ°3例,經10~30次後亦全部治癒。
④治療頭癬
取剛風化的石灰半碗,加水至1碗,攪拌後沉澱3分鍾,取上層乳狀液,加入桐油約4滴,用力攪拌,去多餘水分使成膏狀,外搽患部。治療60餘例,一般只搽數次即見效。
水泥
水泥英文名稱 cement
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後成漿體,能在空氣中或水中硬化,並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水泥是重要的建築材料,用水泥製成的砂漿或混凝土,堅固耐久,廣泛應用於土木建築、水利、國防等工程。
cement一詞由拉丁文caementum發展而來,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人在建築工程中使用的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一種棕色水泥,稱羅馬水泥或天然水泥。1824年英國人J.阿斯普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燒製成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並取得了專利權。20世紀初,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築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不斷改進波特蘭水泥的同時,研製成功一批適用於特殊建築工程的水泥,如高鋁水泥,特種水泥等,水泥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
水泥的生產工藝,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加入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按用途及性能分為三大類:①通用水泥。用於一般土木建築工程,如硅酸鹽水泥(以硅酸鈣為主要礦物組成的水泥的統稱,國際上統稱為波特蘭水泥,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火山灰質、粉煤灰、混合硅酸鹽水泥等)。②專用水泥。用於某種專用工程,如油井水泥、型砂水泥等。③特種水泥。用於對混凝土某些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快硬水泥、水工水泥、抗硫酸鹽水泥、膨脹水泥、自應力水泥等。水泥的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准規定的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比重、水化熱、抗滲性、抗凍性、脹縮性、耐熱性和耐蝕性等指標。
水泥分類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質名稱分為
(1) 硅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鋁酸鹽水泥;(3) 硫鋁酸鹽水泥;(4) 鐵鋁酸鹽水泥;(5) 氟鋁酸鹽水泥;(6) 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水泥按需要在水泥命名中標明的主要技術特性分為:
(1) 快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2) 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 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 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 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四、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則: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類別分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進行,並力求簡明准確,名稱過長時,允許有簡稱。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混合材料名稱或其他適當名稱命名。
專用水泥以其專門用途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或混合材料名稱。
以火山灰性或潛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組分的名稱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稱進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稱,如石膏礦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主要水泥產品的定義
1、 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漿體,能膠結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狀水硬性膠凝材料。
2、 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硅酸鹽水泥,分P.I和P.II,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3、 普通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簡稱普通水泥),代號:P.O。
4、 礦渣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粒化高爐礦渣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稱為 礦渣硅酸鹽水泥,代號:P.S。
5、 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代號:P.P。
6、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粉煤灰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粉煤灰硅酸鹽水泥,代號:P.F。
7、 復合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兩種或兩種以上規定的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復合硅酸鹽水泥(簡稱復合水泥),代號P.C。
8、 中熱硅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9、 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具有低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10、 快硬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早強度高的以3天抗壓強度表示標號的水泥。
11、 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抗硫酸鹽腐蝕性能良好的水泥。
12、 白色硅酸鹽水泥:由氧化鐵含量少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白色水泥。
13、 道路硅酸鹽水泥:由道路硅酸鹽水泥熟練,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道路硅酸鹽水泥,(簡稱
❽ 如何區分石膏和硬石膏
現在葯房出售的生、熟石膏均為白色的粉末狀,不太好鑒別。簡易的區分方法為:取石膏粉末10克,加水約15毫升,攪拌均勻。放置10分鍾後,若呈乾性黏團塊狀者是熟石膏,而呈濕性散渣狀者,則為生石膏。如下:
生石膏為二水硫酸鈣=,又稱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軟石膏,理論成分CaO32.6%,SO346.5%,H2O+20.9%,單斜晶系,晶體為板狀,通常呈緻密塊狀或纖維狀,白色或灰、紅、褐色,玻璃或絲絹光澤,摩氏硬度為2,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3g/cm3。
硬石膏為無水硫酸鈣,理論成分CaO41.2%,SO358.8%,斜方晶系,晶體為板狀,通常呈緻密塊狀或粒狀,白、灰白色,玻璃光澤,摩氏硬度為3~3.5,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8~3.0g/cm3。兩種石膏常伴生產出,在一定的地質作用下又可互相轉化。
石膏粉的特點
石膏粉,是一種高強度的粉狀裝飾材料。它的主要材料就是石膏。石膏粉利用石膏研磨而成。石膏粉的使用必須和其他建築材料一起使用,不可以單獨使用的。當和其它材料一起使用的時候,大家也要注意比例。比例和分量不對了,容易混合失敗,無法進行裝修的。
石膏粉的用途主要是填補一些孔或者洞,由於石膏粉的顆粒比較大,所以手感粗糙。由於有一定的顆粒感,所以打磨起來會更加花時間。石膏粉主要是打底用,一般在使用乳膠漆前用會比較好。
❾ 怎樣辨別石膏粉質量
1、從顏色和手感上判斷:一般白度高的石膏粉細度細,質量好,價格高,而發灰黑、裡面有黑色雜質的石膏粉質量較差。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搓捻石膏粉,手感發沙粗糙的石膏粉細度糙,質量較差,價格較低;而手感細膩的石膏粉細度細,質量較好,價格較高。
2、測定石裔粉的凝結時間:凝結時間包括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石膏粉凝結時間的質量標準是在標准稠度下,一般初凝時間不小於 6min,終凝時間不大於25min。
3、測定結晶水含量:石膏粉是一種結晶混合物,其中會含有生石膏、半水石膏和無水石膏(過燒石膏)。在炒制過程中欠火夾生會出現生石膏或者火大、炒制時間過長造成過燒會出現無水石膏,這些都會影響石膏的凝結時間,影響生產的正常使用。
(9)石膏別名鑒別要點和炮製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施工前應先行確定底材的垂直度與平整度。
2、切忌將超過使用時間的灰漿加水混合後再用。
3、攪拌好的膩子粉漿應在1~2h內用完(視配方而定)。
4、宜在1-2d內打磨。
5、基面用水泥膏壓光的情況下,建議使用界面處理劑或界面膩子、彈性膩子。白色石膏粉是最為廣見的石膏材料,廣泛用於裝修、制模、雕塑等多類領域。好的白色石膏粉細目高,硬度好。有的還添加了少許碳酸鈣,達到了極為堅硬的效果。
❿ 制石膏是什麼
制石膏是一種中葯,就是經過炮製的石膏,因為石膏不能直接入葯,必須經過加工之後才能入葯。
【炮製方法】
一、凈制 洗凈,乾燥,打碎,除去雜石(《葯典85》)。
二、切制 粉碎成粗粉。
三、炮炙。
1.煅制 取凈石膏,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鬆時取出,放涼,碾碎(《葯典85》)。
2.蜜制 取凈石膏小塊,用煉蜜12%拌炒,炒至蜜汁分布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