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古文文鑒鑒別方法

古文文鑒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5-09-05 00:44:45

Ⅰ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考試閱讀鑒賞題型中,古詩文鑒賞是經常會遇到的一類,很多孩子說,現代文閱讀理解都這么難得分,古詩文更難啦,有哪些閱讀鑒賞技巧和方法呢?我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技巧

01

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02

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有關詩詞知識的測試范圍很廣,詩歌體裁、押韻、對仗等方面。掌握詩詞知識,不但要記,還要會用。

03

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會接觸到,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直抒胸臆,表達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04

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

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05

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1、如推敲方面的煉字、煉句、煉意。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像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2、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3、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4、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結構方面的設問與懸念。

5、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古詩詞的藝術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並不都是單一的,往往是綜合復雜地運用。我們在鑒賞的時候,要注意在具體語境、整體詩境中分析藝術特點,不要簡單地陷入術語、概念的怪圈,有時候還要根據不同的題型,不同的題干要求,從規定的角度,作出正確的判斷。

06

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朴;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

1、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2、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07

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2、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4、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5、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08

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試題題目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09

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鑒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提示內容,都是為考生答題給予人文關懷,注意了這些方面就有利於解題。

10

注意運用聯想、想像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像,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小升初語文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

分析形象型

1.提問格式:

⑴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⑵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⑶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

C、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現形象。

⑵形象蘊含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

3.答題步驟:

⑴概說塑造了什麼形象。

⑵結合詩句內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

⑶揭示形象表現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題示例: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驟一)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

(步驟二)「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

(步驟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⑶某幾句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題步驟:

⑴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⑵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明凈絢麗、幽靜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⑶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 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

(步驟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

(步驟二)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

(步驟三)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⑶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麼特點?

2.解答分析:

這類提問注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3.答題步驟:

⑴明手法: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⑵釋理由: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

(步驟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

(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⑶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2.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要注意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

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實無華、明快淺顯、明快直露、明白曉暢、流暢自然、多用口語、通俗易懂、華美絢麗、辭藻華麗、深沉雋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纏綿哀怨、溫婉悲涼、庄諧俱見、簡練生動、簡練傳神、准確精練、生動形象、准確傳神等。

3.答題步驟:

⑴明特色: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⑵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

(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

(步驟二)「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

(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煉字型

1.提問方式:

⑴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⑵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⑶從某句詩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作具體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請作具體分析。

⑸對詩中某個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⑹詩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⑺詩句中某個字換成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試作分析。

⑻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

⑼這首詩(某句)的詩眼是某字,試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組織答案時常用術語: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傳神等。

煉字的角度:動詞、形容詞(重疊運用的、活用作動詞的、表色彩的)、數詞、虛詞。

3.答題步驟:

⑴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⑵描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點作用: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問:前人認為, 「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

(步驟一)看,在詩中指回望。

(步驟二)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驟三)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分析構思( 結構思路) 型

1.提問方法:

⑴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詩歌有思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3.答題步驟:

⑴概述詩句的內容。

⑵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

⑶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

✍答題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問 請簡析本詩的構思之妙。

(步驟一)一、二句寫梁園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亂鴉翻飛,遙望前方一片蕭條;三、四句以「舊時花開」反襯現在的人去園空。

(步驟二)這樣,一、二句烘托出凄涼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三、四句就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慨,顯示主旨。

閱讀全文

與古文文鑒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燙傷葯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9
勵磁迴路電阻計算方法 瀏覽:449
古文文鑒鑒別方法 瀏覽:283
乾咳嘔吐胃腸炎經方治療方法 瀏覽:221
壓力容器核泄漏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36
401x51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644
除顫儀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71
延長管最佳固定方法 瀏覽:907
圖像素材的獲取方法有哪些 瀏覽:370
手動噴漆槍使用方法 瀏覽:505
笑的胃疼怎麼緩解最快方法 瀏覽:395
有哪些測定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 瀏覽:565
最簡單的肚子減肥方法 瀏覽:8
十八醇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623
超級幻影貓2閃退解決方法 瀏覽:895
家用一氧化碳檢測方法 瀏覽:99
簡單實木樓梯扶手的製作方法 瀏覽:179
波紋管安裝水管方法 瀏覽:330
萬用表測量保險絲方法 瀏覽:483
3m口罩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