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生素C所有實驗方法,國內外人士的研究概況
目前研究Vc測定方法的報道較多,有關Vc的測定方法如熒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碘量法、光度分析法、化學發光法、電化學分析法及色譜法等,各種方法對實際樣品的測定均有滿意的效果。為了解國內Vc含量測定方法及其應用方面的現狀及發展態勢。方法以"Vc或抗壞血酸和測定"為檢索詞對1994~2002年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CNKI)中的理工A、B和醫葯衛生專輯進行篇名檢索,對所得有關Vc含量測定的文獻數據分別以年代、作者區域、載刊等級、樣品類型、測定方法等進行計量分析。結果核心期刊載刊文獻占文獻總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佔65.69%,電化法佔18.63%,色譜法佔12.75%;復雜被測樣品文獻占文獻總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佔60.92%,色譜法佔19.54%,電化法佔10.34%。結論目前國內Vc含量測定仍以光度法為主流,但近年來色譜法,特別是HPLC法上升趨勢尤為明顯。
1.4.1還原型Vc的測定
1.4.1.1 2,6-二氯酚靛酚法(2,6-D法)
其原理是利用2,6-二氯酚靛酚鈉鹽(C12H6O2NCl2Na)在酸性條件下將還原型抗壞血酸氧化成氧化型抗壞血酸,而其本身被還原成無色的衍生物;當還原型抗壞血酸全部被氧化時,過量的2,6-二氯靛酚鈉鹽呈現紅色,指示終點。該方法適於測定無色和淺色樣液或提取液中的AsA,無須特殊儀器,操作簡便、快速、准確[7]。
由於大多數果蔬和其製品有顏色,影響了終點的准確性。使用白陶土脫色[8]和加1,2-二氯乙烷[9]均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作為對該法的改進,向一定量的AsA提取液中加入過量2,6-D與AsA作用後,剩餘的2,6-D被二甲苯萃取、比色。樣液中AsA含量與二甲苯萃取液中淺紅色呈線性負相關。因花青素不溶於二甲苯,故可測定深色樣品[10]。應用流動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簡稱FIA),使該法的分析速度更快(120樣品/h)、靈敏(檢出限0.5 ug/ml)[11]。由於2,6-二氯靛酚和還原型抗壞血酸具有不同的電位(2,6-二氯靛酚的氧化還原電位是150mV,AsA的氧化還原電位是100 mV),利用鉑和氯化銀復合電極測定其電位差的變化,可准確地測定樣液中AsA的含量。該法適宜色澤較深樣品中AsA的測定。溶解氧測定是利用極譜分析法原理進行的,其基本電路與電位滴定相似[12]。但樣品中同時存在的Fe2+、Sn2+、SO2、SO3、S2O32-等還原性雜質對本法則有干擾。扣除樣品中內源還原性物質是對2,6-二氯靛酚法的一個改進[13]。
1.4.1.2 碘量法
其原理是基於AsA還原碘,自身氧化DAsA,而碘可由碘酸鉀還原碘化鉀來得到,當多餘碘存在時,澱粉呈藍色,指示終點。反應式如下:
KI+KIO3+6H→2K++3H2O+I2 (1-1)
還原型抗壞血酸+I2+2H+→氧化型抗壞血酸+2HI
該法簡便,但在測定深色樣品時,准確度欠佳[14]。
1.4.1.3 分光光度法
其原理是三價鐵離子被AsA還原二價鐵離子,後者與4,7-二苯基-1,10-菲咯啉(Bathophenanthroline, BP)生成紅色絡合物,其強度與樣品中AsA含量有化學計量關系。該法具有快速,靈敏的優點;此外,樣品中DAsA還可被Dithiothreitol (DTT)還原為AsA,同時測定DAsA的含量[15]。
採用流動注射分析停留技術還可實現AsA與果蔬常用抗褐變劑L-半胱氨酸的同時測定[16]。
1.4.1.4 間接光度法
測定是在pH=5.0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中,抗壞血酸與鐵(III)和1,10-二氮雜菲溶液相互作用,形成橘紅色的Fe(II)-二氮雜菲絡合物,在波長510 nm處,吸光度與50mL抗壞血酸含量在10~200ug濃度內呈線性關系。該法的特點是簡便快速,靈敏度高,干擾少[15]。
1.4.1.5 紫外光度法
其原理是還原型Vc(AsA)在紫外區243.8nm處有最大吸收峰,以Cu2+作催化劑,利用溶解氧,將在243.8nm處有最大吸收的AsA選擇性氧化為243.8nm處無最大吸收峰的DAsA,進行本底校正,此法具有簡便、快速、准確的特點[17]。
1.4.1.6 光電比濁法
其原理是在酸性提取液中的AsA,可被亞硒酸氧化成DAsA,後者還原成元素硒,在一定條件下,其溶液中形成穩定的懸濁液。當20~50mL浸出液中AsA含量在0~4mg時,濁度與AsA含量成正比。樣品中含有單寧、山梨酸、還原酮類不幹擾測定。Fe2+、SO2在常溫下干擾不明顯,僅亞錫離子有干擾[18]。
1.4.1.7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此法的優點不僅操作簡便,分離時間短,對結構不穩定的Vc尤為適合;缺點是所用儀器較為昂貴[20]。
1.4.1.8 極譜法
其原理是用溴水將AsA氧化成DAsA,而後者與鄰苯二胺縮合,可用於極譜定量測定Vc含量。脫氫型的還原糖、還原酸等對測定有干擾,可用氯仿萃取分離干擾物質後進行測定[18]。
1.4.2 Vc總量的測定
1.4.2.1 2,4-二硝基苯肼法
此法為測定Vc總量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活性炭把AsA氧化成DAsA,在pH5以上時,後者分子重排,其內酯環裂開生成2,3-二酮古樂糖酸(DKG),與硝基苯肼偶聯,生成紅色的脎,其呈色強度與DKG濃度成正比;如果再測定出DKG、DKG + DAsA的含量,則可計算出AsA、DAsA的含量。該法雖然測試過程長、須嚴格掌握測試條件,但其准確度和精密度均較高[20]。
1.4.2.2 熒光分光光度計法
其測定Vc的基本原理是:樣品中的AsA被氧化成DAsA,並與鄰苯二胺反應,生成熒光物質喹喔啉(Quinoxaline)衍生物,熒光強度與DAsA的濃度成正比,用熒光計測定熒光強度。該法具有較強的專一性,樣品中有些成分會造成干擾,可作空白試驗校正干擾物質所產生的熒光。此法的優點是,生成熒光物質所需時間短,操作簡單,能在短時間內測定Vc總量和分開測定AsA、DAsA的含量[19]。
1.4.2.3 過氧化物酶法
果蔬中的Vc在過氧化氫存在下,添加合成底物1,4-二氨基苯,通過過氧化物酶氧化顯色,作為Vc氧化終點,然後比色測定。該法的特點是不需要昂貴的儀器,適應性強,容易掌握,費用低,檢測快速,不需要預先純化所分析的試樣[20]。
這個是我論文的綜述部分,你看看吧!
2. 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幾種
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有三種,分別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譜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問接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維生素C可以與一些金屬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測定反應掉的金屬離子的量,進而間接計算出維生素c的含量。
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是基於維生素c在紫外光區有特徵吸收,但是因為維生素C結構中具有不飽和鍵,具有還原性,不易穩定存在,直接測定誤差較大。所以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時,維生素標准溶液和待測樣的配製條件非常重要。
3、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以液體為流動相,採用高壓輸液系統,將維生素C的溶劑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在柱內各成分被分離後,進入檢測器進行檢測,從而測量出維生素c的含量。
(2)VC含量檢測紫外光方法擴展閱讀
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對比:
由於維生素C自身的不穩定,導致了很多方法測定結果誤差較大,所以對維生素C穩定存在條件的探索非常重要。高效液相色譜法因為測定較准確、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是目前發展較快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