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農村土地旱情解決方法

農村土地旱情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5-08-30 15:06:05

① 農村怎麼才能澆地快一點

在農村,澆地可是農民常年要乾的農活,我們這里九十月一般播種的是小麥、油菜等,這是夏糧作物;三四月春播的玉米、大豆,栽培的辣椒、紅薯等,六月份播種玉米、大豆等,這叫夏播,這些都稱秋糧作物。遇到乾旱,怎麼澆灌能快一點呢?把兩個季節的澆地情況,分別談一下。

一,水澆小麥,油菜。播種的小麥油菜等,到了冬春季,遇到了乾旱,必須要水澆地,但小麥是水漫地的澆法。九十月剛播種完小麥,就開始在地里作「水渠道」,做好澆地的准備工作。大家普遍是鋤頭開渠或牛拉梨開渠。

根據地面平整情況,把渠開在地邊或地中,沿地長的高位處一直修到另一頭,剛進水端頭位置盡量把渠架得高一些,便於流淌順暢而快!當你經過一年使用後,第二年一定會摸索出更合理的方位修好渠的,水漫地也會很順暢的。這就是提前修渠,忙時使用。水澆油菜,必須把油菜「夾行」,順著溝渠,流水澆地的。

二,水澆秋糧作物玉米、高粱、辣子等等。種植的玉米、高粱、辣子等都是成行的,伴隨施肥,必須順行把玉米等夾起來,所謂的「夾玉米」,就是用鋤頭把行間土順行摟到玉米跟前來,行間就形成一道溝渠,從地頭順行流水澆培枯凳地。高粱、辣子等等秋糧作物類同。

有人調侃說,天降強暴雨快!數分鍾,遍地有水,且澆灌均勻,我也承認,但總歸不由己。即使是可以人工降雨,也需老天爺有積雨雲才能人工降雨的。天上無雲不下雨,用飛機載水往下淋放,代價太大,老白姓誰澆得起呢?還是用現有的條件資源澆吧,快點就快點,慢點就慢點,1~2小時能澆一畝地就算不錯了,我們這邊對上旱年頭,5~6小時澆一畝地,地都澆不起了,弄下來孩子比娘還大,就不劃算了!

② 關於旱災的資料

西南抗旱救災——科學對待旱災
自去年7月以來,雲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乾旱,給雲南工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截至目前,乾旱已經導致雲南597萬人35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330多萬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難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種農作物受災面積達85%以上,小春糧食(夏糧)將因災減產50%以上,林地受災面積達4300多萬畝。乾旱造成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2月24日,雲南省召開抗旱救災動員大會,省委、省政府發出號令:要把抗旱救災保民生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動員一切力量和資源,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實的作風,打一場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堅戰。
面對如此嚴重的旱災,我們應作何感想?筆者2月25日參加了宣威市文興鄉的抗旱救災工作,走訪了文興鄉的白葯、半山、慶底、咪科4個旱災嚴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關於抗旱救災的思考。
一、要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不斷增強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災是自然規律運行的結果。雲南地處祖國的西南, 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雲南大部受到來自印度洋濕潤西南季風的影響,本應濕潤多雨才是,但當印度洋的濕潤之風爬到2000米的雲南高原時,風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脈層層「盤剝」,空氣中含水量已極低,成了「焚風」,無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風性旱災。冬天曖和,但很多時候無雪無雨。春季是最要命的乾旱季節,「焚風」橫行,溫度升高,土地焦黃,塵土飛揚,草樹乾枯,如同煉獄。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風弱一些,大西北利亞的寒流會在雲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跡,下上幾場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會下上幾場雪或受季風影響變成幾場小雨,那旱情就會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因此,雲南的旱災是自然規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年年冬春季節都有,只是乾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無雪,春季估計無雨,乾旱也就十分嚴重。
2、旱災是大自然對人類違規行為的懲罰。雖說雲南的乾旱根源是地勢及印度洋的季風所為,但也有人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興鄉的白葯、半山、慶底、咪科乾旱的成因就有人為因素。由於歷史原因,樹林被大量砍伐,河兩邊的高山上幾乎是光禿禿的,沒有樹木。也由於人口密集,從山腳到山頂,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開發出來做耕地。遠遠看去,層層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當地人民勤勞勇敢,生活艱辛。但為了生存,在砍伐樹林、開墾耕地的同時也就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破壞了植被生態,使山上的樹林荊棘無法生存,水土也就無法保住。在白葯、半山還有煤礦,煤礦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態原則,森林是天然的水庫。只要山上有樹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乾旱來臨,人畜飲水應該沒有問題。但由於生態植被的嚴重破壞,就加重了冬春季節乾旱的程度。這是在自然乾旱的基礎上加上人為因素的乾旱,使諸如此類地方的乾旱更加嚴重。自然乾旱是大自然運行的結果,而人為因素的乾旱卻是人類違背大自然規律所應受到的懲罰。
生存與生態本應該和諧相處,但在此地卻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在雲南、在我國,這種矛盾還普遍存在,這就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人為因素的乾旱還很多,但願人們在生存了同時,也要學會認識自然,順應自然,學會植樹造林,保護生態,少做自搬石頭自砸腳的蠢事。
3、旱災是人類抗旱救災能力不足的體現。人與自然本身就是一對矛盾,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的斗爭。但人對自然的認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個從無到有、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人類對自然災害的認識中也是如此。自從盤古開天地,人們就開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們對自然的認識雖有了極大的進步,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仍有許多自然之謎無法解開。
雲南的乾旱十分嚴重,這主要是自然規律使然,但也有我們人類自己的功勞。在抗拒旱災時我們的能力還明顯不足,還有待提高。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們無法使印度洋的季風改變方向或減小,或使雲南的地勢降低。從小的方面來說,我們沒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有乾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庫、塘壩來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災。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轉變抗旱方式,科學抗旱救災。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則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國解決發展問題的一個法寶,當然也是我們抗旱救災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們也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在嚴重的旱災面前,我們既要堅持傳統的抗災方法,同時也要應用科學發展觀原理來創新抗旱救災的方法。站在全國、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災工作與自然、民生、統籌聯系起來,這樣就會從根本上解決旱災,使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堅持搬遷抗旱救災。搬遷抗旱救災就是站在全國、全省的大局觀念上,按照氣候、地勢、雨水等自然條件重新安排布局農民的居所,或者說把現在正在發生旱災,年年抗旱,但無論花費多少人力財力物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旱災,把這些地方的農民想法搬遷到其他自然條件更好更能發展致富,不會發生旱災的地方去,從宏觀布局上合理避開旱災的發生。這是從宏觀角度解決旱災最理想最有效的辦法。比如宣威市文興鄉的白葯、半山村,那裡人口眾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積少,只適合人們在那裡艱難地生存,不適合發展致富。這樣的地方宣威還有阿都鄉、普立鄉、雙河鄉、楊柳鄉等,在全國范圍內,這樣的地方也一定還很多。
這些地方的自然條件就決定了連最起碼的生存問題都必須發揚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決,又怎樣去發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災來臨,人畜飲水,春耕生產要花費不少的物力財力來抗旱救災。夏季來臨,大雨傾盒,山洪暴發,地基開裂,房屋倒蹋,山體滑坡,又要花費更多的物力財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歲歲防洪歲歲洪。這些地方生存尚且艱難,又如何去發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雖可取,但我認為從發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國、全省還有許多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人煙稀少的地方還沒有開發,就應該站在全國、全省角度,全國一盤棋或者全省一盤棋,宏觀規劃,統籌安排,利用異地扶貧搬遷的辦法將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發展致富的地方去。
這樣就規避了這些地方的自然災害,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將每年無窮無盡的抗旱救災款項用來搬遷,又將這些村民搬走後的地方按照其氣候、地勢、土壤等自然條件,退耕還林,適合栽種什麼就栽種什麼,或果樹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氣制宜,各得其所,豈不美哉!
2、堅持源頭抗旱救災。在不適用搬遷抗旱救災的地方,就要堅持源頭抗旱救災。源頭就是事物的根本,針對抗旱而言就是在順應自然條件的前提下,從根本上尋找水源,保持水源。
順應自然,修建水庫塘壩。從全國的降水來看,是從東部向西部、從南部向北部逐漸減少。雨就是水的來源,就是我們抗旱的根本。有雨就無旱,有水就無旱。從這點上說,我國的東部、南部地區,還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說是無旱災可言。但我國的東部、南部地區及黑龍江、淮河、黃河、長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災發生,這就是我們還沒有從源頭上治理好旱災,還沒有在適合修築水庫塘壩的地方修建好水庫塘壩,才讓旱災頻繁發生。
退耕還林,種草種樹保水源。在我國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還有許多地方由於歷史原因,過度砍伐樹木,或由於過度放牧,導致植被破壞,土地沙化、鹽鹼化,需要抗旱救災。這些地方由於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還林還草或採用輪流放牧制度,退牧養草,種草種樹保水源。在黃河流域一帶,國家已經採取南水北調的方法,把長江多餘的水引入黃河水中,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當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災方法。在我國的西南部如雲南,由於地勢高,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乾旱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應該更多地修建水庫塘壩,退耕還林,種樹種草,保住水源。
3、堅持統籌抗旱救災。環境污染嚴重,氣候變暖,也是旱災嚴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災不只是旱災地區的事情,也是黨和國家的事情,甚至是整個世界的事情。旱災只是各種自然災害中的一種,抗旱應該同抗擊其他自然聯系起來。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維穩定、建和諧,讓廣大人民群眾過幸福安康的生活。為此,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好抗旱與民生、抗旱與防洪、抗旱與城鄉發展的關系,使抗旱工作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工作的一部分,與黨和國家的其他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和諧共進。
統籌好抗旱與民生工作。當旱災發生時,黨和政府是領導人民群眾抗旱救災的領導者和執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須廣泛聯系人民群眾可能產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須聯繫到抗旱工作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保證人畜飲水的基礎上,還要考慮春耕備耕、果樹成活、防火等多項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過程中就提出了「三個確保」(即確保無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確保無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確保無一起因缺水而引發的糾紛)的號召,把抗旱與保民生很好地聯系起來,發出倡議書,倡議全市廣大幹部職工及其他無旱災地區的人民群眾捐款抗旱;組成工作組到旱情嚴重的地方調查了解情況,尋找水源,幫助缺水的災民運水(車拉、馬馱、人背);從多個方面解決人民群眾缺水的問題及防火、春耕備耕等其他各項工作。
統籌好抗旱與防洪工作。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勢決定了這里獨特的氣候特徵,就是冬春旱災、夏秋澇災。當然全國的很多地方特別東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區都會形成一年中旱澇兩災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們在抗旱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防洪,把抗旱與防洪很好地統籌起來,在抗旱的同時要考慮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抗旱。甚至還要反季節思考,反季節行動,樹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時利用水庫塘壩把水蓄好,以備冬春乾旱時人畜飲水及春耕備耕;冬春無雨水時是最好修築水庫塘壩的時候,當地黨委、政府要積極籌劃,組織領導好人民群眾利用冬春時節修築好水庫塘壩,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備工作。
統籌好抗旱與城鄉發展工作。今年,黨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指出全黨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並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進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搞好蓄滯洪區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水利基礎設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結合城鄉發展的原則,發動城市對口抗旱,城市中的單位、幹部、職工及居民都應該動員起來,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搞好災區的水庫塘壩修建工作。統籌城鄉發展,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城鄉雙贏,就是要利用城市的發展優勢幫助農村抗旱救災,帶動農村也逐漸走上富裕的道路。
參考地址:http://www.speech.com.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01

閱讀全文

與農村土地旱情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電腦版打僵屍的方法 瀏覽:951
多個牆排插的安裝方法 瀏覽:325
研究方法論中推理方法 瀏覽:199
逃避一段感情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瀏覽:403
測量兩相電機電流方法 瀏覽:939
鑒別znso4的方法 瀏覽:443
教學方法論題 瀏覽:95
小學生說明方法檢測題四年級 瀏覽:258
酒的正確沖泡方法 瀏覽:971
風箏線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98
p9手機內存不足解決方法 瀏覽:544
折一個皮球最難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763
訓練一歲小孩注意力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中葯飲片識別常用方法 瀏覽:138
農村土地旱情解決方法 瀏覽:584
追男神的10招簡單方法 瀏覽:353
用簡便方法計算12584 瀏覽:135
柔弦練習方法和技巧 瀏覽:695
高校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942
露天西瓜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