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一個方法解決一類題目

一個方法解決一類題目

發布時間:2025-08-22 12:45:31

Ⅰ 小學解應用題的方法

小學解應用題的方法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考試中最為綜合的題型,也是難度較大的一類考試題目,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解應用題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首先是審題,確定未知數

審題,理解題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未知數的關系。特別要把牽涉到的一些概念術語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並確立未知數。即用x表示所求的數量或有關的未知量。在小學階段同學們遇到的應用題並不十分復雜,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數量設為未知數,如:「學校圖書館里科技書的本數比文藝書的2倍多47本,科技書有495本,文藝書有多少本?」在這道題目中只有「文藝書的數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設「文藝書的數量」為未知數x就可以了。

二、尋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是關鍵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因而 「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尋找等量關系是解題的關鍵。如上題中「科技書得本數比文藝書的2倍多47本」這是理解本題題目意思的關鍵。仔細審題發現「文藝書本數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書的本數」故本題的等量關系為:文藝書本數的2倍+47=科技書的本數。上題中的方程可以列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數得值

解方程時應當注意把等號對齊。如:2x+47=495

2x+47-47=495-47 ←應將「2x」看做一個整體。

2x=448 2x÷2=448÷2 x=224

四、檢驗也是列方程解應用題中必不可少的

檢驗並寫出答案.檢驗時,一是要將所求得的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二是檢查所求得的未知數的值是否符合題意,不符合題意的要捨去,保留符合題意的解.

1)將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檢驗。如果左右兩邊相等,說明方程解正確了。如上題的檢驗過程為:

檢驗: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邊=2×224+47 右邊=495

=495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藝書本數的2倍+47=科技書的本數

將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故所求得的未知數的值符合題意。

總之,以上幾點技巧都是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環節的技巧,只要大家利用這些技巧加強練習,就一定能闖過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道關。在千變萬化的應用問題中,我們若能抓住以上幾點,以不變應萬變,則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常見錯題解析:

一、把算術解法當作方程解法的錯誤

例1:兩袋大米,甲袋重65千克,乙袋重45千克,要使兩袋大米的重量相等,應從甲袋裡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袋?(用方程解)

錯解:設應從甲袋裡取出大米x千克放入乙袋,根據題意列方程:x=(65-45)÷2, x=20÷2,x=10。

分析:以上計算並無錯誤,但不符合利用方程求解的意義和要求。這種解法雖然也含有未知數,但實際上是一種算術方法。糾正的方法是把未知數設為x,暫時把未知條件當成已知條件,使未知條件與已知條件處於同等的地位,然後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這樣做比起用算術方法解容易得多。

正確解法:設從甲袋取出x千克大米放入乙袋,根據題意列方程:65-x=45+x,65-2x=45,2x=65-45,x=10 答:應從甲袋取出大米10千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簡易方程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等量」關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有的同學由於受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思維定勢的影響,所以會出現上面的錯誤解法。

二、等量關系的錯誤

例2:學校分蘋果,五年級老師分50千克,比四年級老師分的2倍少2千克。四年級老師分多少千克?

錯解:設四年級老師分x千克,列方程得:2x+2=50,2x=48,x=24。

分析:本題在列方程時把等量關系弄錯了,誤認為四年級老師的2倍加上2千克就等於五年級老師分的。

正確解法:設四年級老師分x千克。2x-2=50,2x=52,x=26。答:四年級老師分26千克。

三、單位不統一的錯誤

例3:梯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高為4厘米,下底比上底多0.6分米,求梯形的上底。(用方程解,註: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錯解1:設梯形的上底是x分米 (x+x+0.6)×4÷2=24,2x+0.6=12,2x=11.4,x=5.7。答:梯形的上底是5.7分米。

錯解2:設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x+x+0.6)×4÷2=24,2x+0.6=12,2x=11.4, x=5.7。答:梯形的上底是5.7厘米。

分析:此題錯在沒有統一題中各個量的單位。題中告訴的面積單位為平方厘米,高是厘米,下底卻是分米,如果不加以統一,所列出的就不是等式,也就不能恆等變形。所以我們在列方程時首先要將題中的單位統一起來。

正確解法:0.6分米=6厘米。設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 (x+x+6)×4÷2=24,2 x+6=12,2 x=6,x=3。答: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

四、設句不寫單位名稱的錯誤

例4:糧倉要運進250噸糧食,已經運了8天,每天運進18噸,餘下的要4天運完。平均每天要運進多少噸?

錯解:設平均每天要運進x,根據題意列方程:18×8+4 x=250,144+4 x=250,

4 x=250-144,4 x=106,x=26.5。答:平均每天運進26.5噸。

分析:此題錯在所設未知數不帶單位名稱,致使其在等式中代數量意義不明確,從而導致錯解。正確的應設平均每天要運進x噸,否則不能認定該等式成立。

五、求得的值帶上單位名稱的錯誤

例5:某站運來3車黃瓜和6車芹菜,共重2 580千克,每車黃瓜重260千克。每車芹菜重多少千克?

錯解:設每車芹菜重x千克,列方程得:260×3+6x=2580,780+6x=2 580。6 x =2580-780,6 x=1800,x =300(千克)。答:每車芹菜重300千克x。

分析:此題錯在最後求得的x值帶上了單位名稱,這是不符合解方程的要求的。造成這一錯誤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受算術方法解題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對解方程的概念不甚明了。方程是一種等式,方程兩邊無論是數還是量都是相等的,因此兩邊的單位名稱可同時約去。求方程解的過程就成了數的恆等變形的過程,最後的結果是沒有單位名稱的,只需要在答句中把單位名稱寫清楚就行。

;

Ⅱ 2021國考行測邏輯判斷不簡單,教你如何快速解決一道題

在歷年行測省考之中,邏輯判斷一直佔有穩定的比例。其中一些題,在考試時間本就不夠用的情況下,又往往耗時頗久。那麼我們如何縮短做題時間,更快選出最佳答案呢?對於可能性推理中佔比最多的加強削弱型題目來說,合理利用論證模型,可能是一個方法。下面,中公教育帶大家通過一種論證模型,教你如何40s解決一道邏輯判斷題。

在加強削弱型題目中,有這樣一種常見的論證模型---以數據作為論據,最終得出結論。這種論證模型,我們稱之為數據論證。這類題目,選擇答案的核心,在於選擇一個以數據表示的選項。以下面這題為例:

【例】過去的十年中,由美國半導體工業生產的半導體增加了 200%,但日本半導體業生產的半導體增加了 500%,因此,日本現在比美國製造的半導體多。

以下哪項為真,最能削弱以上命題?

A.在過去五年中,由美國半導體工業生產的半導體增長僅 100%

B.過去十年中,美國生產的半導體的美元價值比日本生產的高

C.今天美國半導體出口在整個出口產品中所佔的比例比十年前高

D.十年前,美國生產的半導體佔世界半導體的 90%,而日本僅 2%

【中公解析】要削弱這個命題,首先我們應該把整個題乾的論證主線梳理清楚:

分析論證主線,我們可以看出,題干是由過去十年美日兩國的半導體增長率為論據,得出了結論:日本現在比美國製造的半導體多。裡面明顯的漏洞在於,現在產值=十年前產值*這十年的增長率,而現在我們不知道十年前的產值,所以結論是不一定的。

我們要找最能削弱的選項:A項說過去五年的情況,雖然有數據,但過去五年的數據對於我們的結論得出沒有影響,不能削弱;B項說過去十年半導體的美元價值,一方面美元價值不能代表數量,另一方面過去十年的總產量不能代替現在的產量,不能削弱;C項談現在美國半導體占出口的比例,話題不一致,不能削弱;D項說明十年前美國產量是日本的45倍,說明即使增長以後,現在美國產量也是遠高於日本的(18倍),故能削弱。本題選D。

方法點撥:數據論證的題目,其問題多在數據與結論間存在漏洞。不論加強削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補充數據,使之成為必然性的推理。沒有數據的選項或者無關,或者是在認可結論的前提下從側面論證及反駁結論,力度皆有所不如。通過直接定位帶數據的選項,可以幫助我們直接定位選項或減少迷惑選項。如這題,B、C不帶數據,直接排除,A又話題不一致,故選D。

閱讀全文

與一個方法解決一類題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瀏覽:548
宮寒怎麼調理最快的止痛方法 瀏覽:263
用友存貨計價方法怎麼弄 瀏覽:795
一個方法解決一類題目 瀏覽:864
最簡單小白兔編織方法 瀏覽:736
松下p2讀卡器使用方法 瀏覽:340
被子怎麼拼接方法 瀏覽:145
軟包裝膠膠槍使用方法 瀏覽:404
扇子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307
電動車坐安裝方法 瀏覽:424
3價魔方還原簡便方法 瀏覽:882
301x2424簡便方法 瀏覽:288
混凝土靜壓檢測方法 瀏覽:159
2021年鑒別茅台酒的方法 瀏覽:98
早射治療新方法 瀏覽:998
安裝雙槽洗菜盆的方法 瀏覽:780
如何做到鍛煉和防護兩不誤有什麼方法 瀏覽:835
刺蝟菌食用方法 瀏覽:349
拼音單韻母拼讀的教學方法 瀏覽:315
成人本科快速提分的方法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