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的拖延症該怎麼治
教育。啟發。提醒。耐心。
想改掉孩子的拖延症,我覺得家長可以試試以下的幾個小方法:
一、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孩子做事拖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 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 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拖延的害處也必不可少,家長要明確向孩子指出拖延是有害終生的壞習慣。
二、多一些表揚,鼓勵和獎賞
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去做,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另外,父母應該讓孩子感覺到做事情快對自己更有好處,感覺到做事快的值得,他的動作自然就快得起來了。不過,當孩子做事的速度灶虧比以前加快時,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這樣效果更好。
三、不能責備打罵
其實,對於孩子做事拖延,家長採用發脾氣的辦法是於事無補的, 比如有的時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較慢, 這時如果家長再在一旁火冒三丈, 孩子便會越發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變得更慢了,所以責備打罵,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四、巧用比賽法
對付這些「小拖延症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巧用比賽法。孩子們都有一顆愛比賽的心,父母們不妨試試。
運用比賽法,可以有三種方式:
1、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賽。
2、讓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賽。
3、家長與孩子比賽。
五、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純歷覺地讓自己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磨蹭的後果,這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辦法。
以上就是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的五個小方法,家長們,如果覺得有道理,不妨試試吧!
首先就是要培養孩子專注力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尤其是小孩子,小孩子好奇心特別旺盛。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貓就是在釣魚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被別的東西所吸引,所以它都沒能成功釣到魚。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讓孩子有專注力,那樣孩子以後才有可能成功做辯搜。我們作為家長,要盡量給孩子安排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幫孩子認識時間的重要性
我們從小時候就學習時間的重要性,孩子還小,他們很有可能不懂得時間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重要性。
讓孩子從小就可以抓住時間,不虛度時光,這樣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去做更多的事情,讓孩子懂得時間觀念,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非常的有幫助。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為他們的拖延付出代價
在很多事情中,我們都會選擇讓孩子去承擔一些後果,為他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同樣的,如果孩子拖延的話,也可以讓孩子為他自己的拖延付出代價。
可以制定一些相應的懲罰的小措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從中吸取教訓。
比如說孩子在家不完成作業,家長也可以試著不去催促孩子,到了學校以後老師肯定會批評孩子,然後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會在下一次好好完成作業。
讓孩子體驗快的好處
我們可以讓孩子快速做完作業以後獎勵孩子一些小東西,也可以告訴孩子做完作業可以玩一會兒 游戲 或者看電視之類的。我們可以在物質上獎勵孩子,孩子也會很願意去完成作業。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在做完作業以後再做一些練習題,會告訴孩子熟能生巧,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會把這些練習題當成任務一樣完成,並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而且有一些孩子在做完一次以後就已經會了這種類型的題,不用一二再再而三的去熟練。
最後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可以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完成自己制定的相應的任務,如果完成的比較快的話,自己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家長也可以來監督孩子,這樣孩子感覺自己完成了任務就會有一種自豪感,榮譽感。會一次又一次的去超越自己。
以上就是一些幫助解決孩子拖延症的小方法。我們作為家長可以用這些方法來監督自己的孩子,幫助自己的孩子改掉拖延症。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改善自己。
拖延的表現是懶惰。拖延症是一種習慣,而且是一種壞習慣。這種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因此孩子的拖延症要及早及時地治療。孩孑的拖延症怎麼治?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父母以身作則,不拖沓懶散。家長的拖沓會嚴重影響孩孑。如孩孑正在做家庭作說,家長卻在玩手機或玩電腦,這時孩孑心裡會怎麼想呢?會有心做作業嗎?如果家長對孩孑說:孩子不能貪玩呀!趕緊做作業呀!這時孩孑的心裡會平衡嗎?甚至孩孑還會反問你你怎麼不去做事呀?還在玩手機呢?又如早上,家長要求孩孑早起,家長卻睡在床上不願起床,孩孑不學你才怪呢?家長是孩孑的最長久的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古人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會影響身邊的人,何況你還是家長呢?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戒掉自已的陋習,做出表率。
建立時間觀念,珍惜時間。
孩孑的拖延症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觀念。幫助建立時間觀,可在孩孑的卧室貼一張作息時間表,嚴格要求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一定要按作息時間表去執行。早起,在孩子房間放一個調制好的小鬧鍾,鈴聲一響,孩子必須立馬起床,讓孩孑的時間觀念初步建立。再讓子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如問,孩孑一分鍾能口算多少道數學題,能寫多少個字?一分鍾能跳多少下繩?昨日過去了,它還會回來嗎?昨天的時間能用錢買回來嗎?這時趁機告訴孩子,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時間就是生命。人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強調了時間的寶貴。這時,老師強調指出,孩子們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時間,爭分奪秒地刻苦學習,要改掉拖沓懶散的習慣。這樣不但初步建立了孩孑的時間觀念
,還讓孩孑初部認識到時間是寶貴的,懂得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同時對幫助孩孑改掉拖延的習慣有很大的作用。
多尊重,多鼓勱和多表揚。如果孩孑又睡懶覺,也不要隨意責備他,不能使他的心靈受到傷害,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當他改壞習慣有進步時,應該多鼓勵或表揚他,如你現在做作業比原來快多了,吃飯也吃得更快了,早上也不睡懶覺了,你真是個聽話的孩孑呀!灬希望你繼續加油呀!通過對孩子的鼓勵,使孩子受到感動。以後做事時,孩子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已不能拖沓懶惰,做事盡量做快些。
看了標題我很吃驚,這那是孩子拖延症,是大人《爺爺奶奶》病的不輕。在這家庭孩子慣成這樣壞毛病,他的爸爸媽媽一定是他榜樣,也是同學。爺爺奶奶一定是家中勞動模範,可稱為宮中三德子,同時也是坑兒孫的最大殺手,把兒孫這些不良習慣說成拖延症,避重說輕,就是遮羞布不能面對現實。可憐天下爺爺奶奶心。 也不能慣成壞毛病,長大無用人。
樹苗從小彎枝杈
園丁正規修理它
幼小長成棟梁材
寵愛失責育燒材
爺奶龐受講原則
小孩懂事慢慢學
從來沒有拖廷症
這種慣法萬不行。
針對以上的原因,我們可以採取相對應的解決方法:1.耐心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比如刷牙,穿衣,收拾自己的文具等。在此過程中多鼓勵,多表揚。2.如果是孩子先天的氣質,要由衷的接納,然後在一般的時間內多給予幾分鍾,在慢中培養孩子的細心,這樣減少了重復的時間,照樣可以與快的孩子齊頭並進。3.讓孩子做有意思的事,或者有意思得做事。4.給孩子一個鬧鍾,讓他了解一分鍾,三分鍾,十分鍾是多久,可以做多少事。最後給他們時間支配權,在沒完成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5.不要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要想辦法引導他自主去做。
最後,不要對孩子或者當著別人的面經常說「你太磨蹭了,怎麼動作這么慢」,這強化了孩子動作慢的特點,他就會按照我們的評價發展。再有,訓斥打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不能靠大嗓門,更不能打罵。我們可以贊揚、鼓勵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每一次孩子動作快了一點點,我們就要及時表揚,這樣孩子的行為得到正面強化,就會逐漸改變磨蹭的習慣。
如何改變有拖延症的孩子?
做事情喜歡拖延,不僅會影響做事效率,也很容易錯失良機,不管學業上還是生活上,對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孩子做事拖延,有來自什麼方面的原因呢?
一般來講,孩子喜歡拖延,有來自3個方面的原因:
心理學家林文采博士將人按天生氣質分為4種類型,樂觀型、憂郁型、激進型、冷靜型,其中冷靜型孩子就是典型的做事節奏總是會比別人慢半拍的,這是一個人的天性。
解決方案:
這類孩子雖然做事會慢一點,但非常細心和謹慎,甚至有些時候大人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他會注意到。我家4歲的小寶這類典型,有一次我們外出吃飯,臨走的時候,他見我忘記拿水壺,還會記得提醒我。
對於這類孩子,父母要給予孩子耐心,如果知道他某件事需要花費的時間會長一點,那我們就多預留點時間給他,只要在一旁給予適當的鼓勵,他們通常能很好地堅持把一件事完成的。
孩子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才有畏難情緒呢?---不會,不願意,或者時常受到挫折,批評,那麼當他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容易有畏難情緒,不願意配合。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做家庭作業,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批評孩子這個不會算,那個不會寫,孩子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大打折扣。本來孩子因為不太會需要大人的指導,這樣被否定下來,下次來做作業時,可能拿作業本會慢吞吞,寫一會就玩橡皮擦,要筆等各種小動作,最後10分鍾之內能完成的事情,弄了30分鍾也正常。
解決方案:
注意用心觀察孩子,看是因為哪個原因,如果是不會,就要給予他們幫助,教導他們。
如果是不情願,了解清楚背後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情願做事情。
少批評,多鼓勵,多點耐心,只要進步一點,就給予大大的表揚。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其中哪一個做事情喜歡拖拖拉拉,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並形成一種習慣。
解決方案:
父母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甚至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比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改變和進步。
最後
先要確保孩子是否能正確認識時間,如果還不會,那就先教孩子,讓他們對時間有個最基本的概念,當孩子在不認識時間的情況下,是分不清5分鍾和50分鍾有什麼區別的。
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明確告訴孩子要在多久時間內完成,如果能完成,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不能完成,也該受到相應的懲罰。
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需要父母持之以恆的努力、堅持和鼓勵,如此,孩子才可能有大改變。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但我認為大多數小孩子的拖延行為並沒有達到所謂的「症狀」,而是出於對某種未知事物的好奇而產生的一種做法罷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在小孩子的眼裡有許許多多奇怪的事物,他想了解、想知道答案,想知道更多更多。這樣,他就會專注於某一事物而忽略也許是應該做的事情。改變這一行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作為父母,必須耐心的和孩子講解什麼應該立刻做,什麼可以稍後。而且,要有理有據,絕不能動不動就發火。 二、可利用小孩子極其喜歡的事或物來引導,使其馬上做出選擇。比如:馬上做,給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或是買一個小玩具等。
三、可建立一些獎懲措施,如:馬上做會有什麼獎勵,稍後做會如何如何,而不做會有什麼懲罰等等。小孩子的「拖延症」並不可怕,但習慣 養生 卻不容易改掉。 因此,改掉壞習慣對孩子今後的 健康 成長是極其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