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老一小項目
「一老一小」項目是中國政府針對老年人和兒童群體推出的重要民生工程,旨在通過系統性政策和服務保障,解決養老托育領域的突出問題,提升「一老一小」群體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福利。
「一老一小」項目通常涵蓋兩個核心方向:一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社區養老設施完善、居家養老支持、醫養結合模式推廣等;二是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優化,如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特殊兒童救助等。項目的設計體現了生命周期關懷理念,既關注老年階段的健康與尊嚴,也重視兒童早期的成長與發展需求。
在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項目通過「9073」養老格局(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推進適老化改造、老年食堂、智慧養老等創新服務。例如,北京多個社區試點「養老驛站」,整合助餐、醫療、文化服務;上海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鼓勵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同時,財政補貼、長護險試點等政策為失能老人提供兜底保障。
針對兒童群體,項目重點解決「入園難」「托育貴」問題。2023年全國新增普惠托位50萬個,部分地區提供托育機構建設補貼。教育部推動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超90%,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如「兒童主任」制度覆蓋所有村(社區)。多地還探索「醫育結合」模式,將嬰幼兒發育篩查納入公共衛生服務。
項目實施的挑戰在於資源分配不均衡與專業人才短缺。養老領域存在城鄉服務差距,農村地區設施覆蓋率不足30%;托育行業面臨師資流動性高、標准化程度低等問題。未來需加強政策協同,如鼓勵「養老托育一體化」社區中心建設,推動智慧化服務下沉,並通過職業培訓擴大專業人才供給。
「一老一小」項目的社會價值在於構建全齡友好型社會。通過代際資源整合(如「老少共融」活動空間)、社會力量參與(企業、社會組織共建)等創新,項目不僅緩解家庭照護壓力,更促進「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民生願景實現,為人口結構變化下的社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