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材料實驗都包括哪些主要的材料以及實驗應注意的的問題
《汽車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
主編 薛矯智
主審 胡年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實驗一 常用材料現場認知實驗指導書(2學時)
一、 實驗目的
通過現場察看各種不同金屬材料在汽車上各部位及其他機器的應用,對金屬材料的應用與選材有一個明晰的感性認識。
二、設備和實驗用具
⑴.汽車(轎車、貨車底盤);
⑵.汽車自動變速器;
⑶.汽車電氣控制設備或控制元件;
⑷.機床等。
三、實驗方法
了解帶學生到現場對照實物講解,查看汽車及機械產品的主要材料與選用方法。
四、實驗步驟
⑴.了解貨車底盤的大梁一般選用低合金高強度鋼Q345(即老標准中的16Mn);
⑵. 了解機床床身、 發動機外殼、飛輪等一般選用灰鑄鐵;
⑶. 了解變壓器的鐵心選用Si鋼片;
⑷. 了解發動機活選用鋁合金;
⑸. 了解發動機的曲軸一般選用球墨鑄鐵;
⑹. 了解受交變載荷的齒輪一般選用滲碳鋼或滲碳合金鋼;
⑺. 了解受交變載荷的萬向節和差速十字軸器一般選用滲碳合金鋼;
⑻. 了解汽車半軸、轉向節傳動軸化鍵等一般選用合金調質鋼;
⑼. 了解貨車板簧等彈簧零件一般選用合金彈簧鋼;
⑽. 了解變速器中的外購的滾動軸承選用滾動軸承鋼;
⑾. 了解發動機的進排氣門、渦流室想塊等一般選用耐熱鋼;
⑿. 了解控制用電線電纜芯一般選用純銅材料;
⒀. 了解汽修工具中的銅棒一般選用黃銅;
⒁. 了解機床中蝸輪(外鑲圈)一般選用錫青銅或鋁青銅;
⒂. 了解汽車後橋殼一般選用可鍛鑄鐵或球墨鑄鐵;
⒃. 了解汽車駕駛室、貨車車箱等一般選用優質碳素結構鋼;
根據現場實際收獲,撰寫自己對金屬材料及其選用的認知實驗報告。
實驗二 燃料潤滑材料工作液現場認知實驗指導書(2學時)
一、實驗目的
通過參閱汽車使用說明書,現場察看汽油、柴油、各種不同潤滑材料與工作液在汽車上各部位的應用,對上述材料應用、選材與使用要求有一個明晰的感性認識。
二、設備和實驗用具
⑴.汽車(轎車、貨車,包括汽油車柴油車與使用說明書 );
⑵.汽車自動變速器。
三、實驗方法
帶學生到現場對照實物與使用說明書講解,查看汽油、柴油、各種不同潤滑材料與工作液在在汽車中的應用情況。
四、實驗方法
⑴.現場認知汽油、柴油:了解汽油發動機、柴油發動機對使用燃料(汽油\柴油)的具體要求;
⑵.現場認知汽油、柴油:了解汽油、柴油使用性能、規格、型號、牌號及異同;
⑶.現場認知汽油、柴油油與閱讀使用說明書,了解汽油,柴油的一般選用方法與使用注意事項;
⑷.現場認知各種潤滑油:通過查看發動機潤滑油,車輛齒輪油等各種潤滑材料在汽車中的應用,了解汽車對各種潤滑油的具體要求;
⑸.現場認知各種潤滑油:通過查看發動機潤滑油,車輛齒輪油等各種潤滑材料在汽車中的應用,了解其作用、性能指標、分類、規格型號和牌號及異同; ⑹.現場認知各種潤滑油:通過查看發動機潤滑油,車輛齒輪油等各種潤滑材料在汽車中的應用、閱讀汽車使用說明書,了解發動機潤滑油,車輛齒輪油等各種潤滑材料選用方法與使用注意事項;
⑺.現場認知汽車各種潤滑脂,了解汽車對潤滑脂的要求;
⑻.現場認知汽車各種潤滑脂,了解汽車潤滑脂的作用、主要性能指標、分類、常用品種;
⑼.現場認知汽車各種潤滑脂,了解汽車潤滑脂的選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 ⑽.現場認知汽車各種工作液,了解汽車對工作液的要求;
⑾.現場認知汽車各種工作液,了解汽車工作液的作用、主要性能指標、分類、常用品種;
⑿.現場認知汽車各種工作液,了解汽車工作液選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
根據現場實際收獲,撰寫自己對汽車燃料(汽油、柴油),各種潤滑液,工作液選用方法與使用方面的認知實驗報告。
實驗三: 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拉伸實驗指導書(2學時)
一、實驗目的
通過拉伸實驗,了解材料的強度與塑性的各種力學性能指標測定方法,認識了解材料拉伸試驗機的原理與使用方法。
二、設備和實驗用具
⑴材料拉伸試驗機;
⑵標准拉伸式樣;
⑶直尺、游標卡等量具。
三、檢測原理
將鋼製成的標准拉伸式樣裝在材料拉伸實驗機上,緩慢載入進行拉伸,由於鋼材式樣有一定強度,開始時自動記錄裝置反映拉伸載荷緩慢增加,而式樣沒有伸長,隨著載荷加大,自動記錄裝置可繪出能反映靜拉伸載荷F與式樣 軸向伸長量△L對應關系的拉伸曲線,即F-△L曲線。將載荷F除以式樣原始 面積A0,得到應力σ(σ=F/△L),單位MPa。將伸長量△L除以式樣原始長度L0,得到應變ε(ε=△L/ L0)。以σ為縱坐標,ε為橫坐標,可作出應力-應變曲線。σ-ε曲線與F-△L曲線形狀差別不大。由於σ-ε曲線已消除了尺寸的影響,從而能直接反映材料的性能,也便於材料之間力學性能指標的比較。拉伸過程可明顯表現以下幾個變形階段:
⑴彈性變形階段;⑵屈服階段;⑶強化階段;⑷縮頸階段。
四、實驗步驟
⑴ 熟習材料拉伸實驗機;
⑵ 將標准拉伸式樣裝在材料拉伸實驗機上;
⑶ 緩慢地載入進行拉伸,並觀察實驗過程中自動記錄儀反映的拉伸載荷與繪出的曲線;
⑷ 分別測量 A1、L1、等,
⑸分別計算:σ、ε,在實驗報告中繪制σ-ε曲線。
根據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