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包子幾個褶子正確
包子是日常飲食上比較常見的主食之一,而隨著現代飲食水平的發展,包子的工藝以及餡料都得到了很多改良,使包子的外觀以及餡料更加美觀和美味,而包包子最重要的就是包子的褶子,包子的褶子小,而且均勻不僅好看而且也比較美味,一般情況下包包子可以將面團和的不沾手,隨著手掌來進行捏褶會更好。
包子怎麼樣捏褶竅門?
把發好的面團拿起再次揉成不粘手的面團,搓成棍狀,然後切成小塊,每塊搓圓後按扁,擀成中間厚邊上薄的圓形麵皮.(左手拿麵皮,右手用面棍把皮邊擀薄,一邊擀一邊轉)
然後正式包包子的時候到了,首先把一張麵皮放在左手上,把肉餡放在麵皮的中間,手心稍稍向下彎,先用右手的食指和母指把麵皮捏起來。
然後用左手的食指把旁邊的麵皮推向右手食指的位置,形成一個褶子
松開右手的食指和母指,把褶子和麵皮捏在一起。形成一個褶子,如此類推下去。捏完最後一個褶子後,把收口捏緊後輕輕扭一下,一個包子就做好了。
包包子的面
用牛奶和面。用牛奶和面其實比用清水和面效果要好,麵皮會更有彈性,而且營養更勝一籌。
面里加點油。尤其是包肉包子的時候,最好在和面的時候,加一點油進來,這樣,就會避免蒸制的過程中,油水浸出,讓麵皮部分發死、甚至整個麵皮皺皺巴巴、賣相不佳的情況。其實最好是加豬油,可是為了健康,我們改用了植物油。
軟硬有說法。包子的面,軟硬程度可以根據餡料的不同進行調整。如果餡料比較干,皮子可以和軟一些,吃起來口感會很喧軟。如果餡料是易出水的,那就和得略硬一些,包好後,讓它多醒發一會就好了。
厚薄講分寸。包子的皮,跟餃子皮不一樣的是,不需要擀成特別薄,否則薄薄的一小層,面醒發的再好,也不會有喧軟的口感,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用冷水面或燙面算了。當然也別太厚了,要是吃一口是面,吃第二口還是面,那就真成饅頭了。適當,就好了。
擀皮有講究。包子的皮,跟餃子皮一樣的是,要擀勻了,中間略厚,周邊略薄。
用勁要均勻。包包子的時候,用勁要勻,盡量讓包子周邊的麵皮都厚薄均勻,不要因為面的彈性好就使勁拉著捏褶,這樣會讓包子皮此厚彼薄,油會把薄的那邊浸透而影響包子賣相。更不要把包子頂部捏出一個大麵疙瘩來,這就太影響口感了。
快速發酵有竅門。酵母和面,不需要加鹼或者小蘇打,如果時間比較緊張,或者天氣比較寒冷,不妨多加一些酵母,可以起到快速發酵的效果,相信我,不會發酸的,至少我們用的安琪酵母從來沒有出現過酸酸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