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種設備檢測,應檢測哪些項
特種設備檢測包括無損檢測,常用的檢測方法有渦流檢測(ECT)、射線照相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五種。這些方法在確保設備安全運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渦流檢測能夠檢測導電材料的缺陷,射線照相檢驗適用於檢查焊接接頭、板材和管材內部缺陷,超聲檢測則主要用於檢測金屬、塑料和復合材料中的缺陷,磁粉檢測適用於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液體滲透檢測則適用於檢測材料表面開口性缺陷。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無損檢測方法,如聲發射檢測(AE),它能夠實時監測材料內部缺陷擴展情況;熱像/紅外(TIR)檢測能用於檢測設備的熱異常情況;泄漏試驗(LT)適用於檢測設備或管道是否存在泄漏;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適用於檢測金屬材料的厚度變化;漏磁檢驗(MFL)適用於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適用於檢測金屬材料內部缺陷;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適用於檢測焊縫中的缺陷。這些檢測方法各有特點,適用於不同的檢測場景。
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為特種設備的安全檢測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這些檢測方法,可以確保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因為潛在缺陷而發生事故。對於使用者而言,定期進行無損檢測是確保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
B. X-RAY檢測設備可以檢測哪些電子元器件的缺陷
智誠精展的X-RAY檢測設備可檢測多種電子元器件的缺陷,對於BGA晶元,能檢測出焊點的虛焊、短路、開路、氣孔等問題;對於其他封裝形式的晶元,如QFP、SOP等,也可檢測引腳的焊接質量、晶元內部的結構缺陷等。此外,還能檢測電路板上的線路斷路、短路以及多層板內部的層間短路等問題。
C. 利用紅外熱像檢測技術判斷輸變電設備缺陷的典型方法有哪些
比如國能藍電等專業的紅外檢測電氣設備的公司都按國標的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技術應用導則(DL/T664 2008)的檢測方法,執行檢測,將電力設備的發熱缺陷等級分為四大類,
危急缺陷(Ⅰ類):嚴重程度已使設備不能安全運行,隨時可能導致發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
熱點溫升超過40℃,或者最高溫度已超過國際所規定的該材料最高允許值。熱像圖非常清晰,外觀檢查可看到嚴重的燒傷痕跡。該種缺陷隨時可能造成突發性事故,應立即退出運行,進行徹底檢修。
重大缺陷(Ⅱ類):缺陷比較重大,但設備仍可在短期內繼續安全運行。應在短期內消除,消除前應加強監視。
發熱點溫升范圍在20~40℃之間,或實際溫度在60~80℃之間,或設備相間溫差范圍在1.5~2.0倍之間,熱像特徵明顯,缺陷處已造成嚴重熱損傷,對設備運行構成嚴重的威脅,此種缺陷應嚴加監視,條件允許時應盡快安排停運處理。
一般缺陷(Ⅲ類):對近期安全運行影響不大,可列入年、季度檢修計劃中消除。
其溫升范圍在10~20℃之間,與相同運行條件下的設備相比,該接頭有一定的溫升,用紅外成像儀測量僅有輕微的熱像特徵,此種情況應引注意,檢查是否系負荷電流超標引起,並加強跟蹤,防止缺陷程度的加深。
運行正常(Ⅳ類):設備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實際 操作的 紅外熱像檢測電氣隱患的判定方法
3.2.1 溫度判斷法
根據紅外測溫儀測得的電氣裝置發熱部位的表面溫度,同時考慮負載率和連接部分接觸電阻的情況,分析可能存在的電氣隱患。
此法是為排除負荷及環境溫度不同時對紅外判斷結果的影響而提出的。當環境溫度低,尤其是負荷電流小的情況下,設備的溫度值並沒有超過規范標准,但大量事實證明此時的溫度值並不能說明該設備沒有缺陷或故障存在,往往在負荷增長之後,或環境溫度上升後,就會引發設備事故,形成電氣隱患。故對電流型設備還 可採用「相對溫差」法來判別隱患存在與否。
「相對溫差」是指設備狀況相同或基本相同(指設備型號、安裝地點、環境溫度、表面狀況和負荷電流等)的兩個對應測點之間的溫差,與其中較熱測點溫升的比值,其數學表達式為
Δτ(%)=(τ1-τ2)/τ1×100(%)(3)
其中:
τ1——溫度較高測點的溫升,(℃);
τ2——溫度較低測點的溫升,(℃)。
通常,當Δτ≥35%時,就可以診斷該設備存在缺陷,應予以跟蹤監測,必要時要安排計劃檢修。
3.2.3 同類比較法
同類比較法是指在同類設備之間進行比較,所謂「同類」設備的含義是指同一迴路的同型設備和同一設備的三相,即它們的工況、環境溫度相同可比時的同型設備,通常也稱做「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具體作法就是對同類設備的對應部位溫度值進行比較,可以比較容易地判斷出設備是否正常。在進行同類比較時,要 注意不能排除有三相設備同時產生熱故障的可能性,雖然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相當低。同類比較法適用范圍廣,包括電流型和電壓型設備,也包括對內、外部故障的診斷。
輸變電設備缺陷檢測過程一般為四個步驟:
(1)使用紅外熱電視或熱像儀對一般的電氣設備和線路進行全面掃描普遍檢查,發現其異常發熱部位。對重點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發熱部位攝取熱像圖;
(2)用紅外熱溫儀對異常發熱部位進行測溫。測溫時,應首先正確選擇被測物體的表面發射率,選擇適當的參照物確定環境溫度,鍵入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和測量距離等補償參數並選取適當的溫度范圍;
對同一測量對象應從不同的方位進行測量找出最高發熱點的溫度值,對不同的測量對象進行測溫時應保持距離一致和方位一致;
(3)記錄異常發熱電氣設備的實際負載電流、發熱部位的表面溫度以及環境溫度;
(4)利用計算機對熱像圖的溫度場進行分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