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合唱指揮訓練的三步驟:合唱指揮手勢
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提高,各項文藝活動舉辦使合唱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校園里每逢「五四」、「國慶」等,也經常舉辦合唱比賽。但是,縱觀合唱比賽,我發現,問題頗多。比如:
(1)所謂的合唱,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很多都是一些同聲部的齊唱,在他們的概念中,多人一起唱就叫做合唱。
(2)所謂的指揮,只是千篇一律都是只把節拍打出來,2/4和4/4拍子都是用二拍子來指揮,3/4拍子就是用劃三角形來指揮,有的從頭至尾都反拍子了。至於多聲部的演唱及音樂的處理就沒有了。
鑒於這種現象,我認為社會對合唱指揮的需求是越來越大,訓練將來能夠基本承擔合唱歌詠活動的指揮人員也是迫在眉睫。而這個擔子也就壓在了我們作為基層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身上了。
現階段,《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准》要求高中部開設六個模塊,其中《歌唱》模塊就是突出了以合唱為主,獨唱與重唱的學習融於合唱之中,我在這一模塊中,進行了合唱指揮教學的嘗試。我覺得合唱指揮訓練應分三步驟。
【第一步】朗誦歌詞:捕捉體味作品情感
作曲家創作旋律都不是憑空想像的,旋律的起伏是根據歌詞的抑揚頓挫來進行譜寫的。因此,首先也就要捕捉與體味作品的潛隱的情感,讓學生能在指揮中充滿激情而准確的演繹情感。就此,我首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再根據朗誦的語調來處理強弱。
例如:「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的朗誦中,突出了「風、馬、咆哮、咆哮」,演唱這幾個字詞時要強烈、鏗鏘有力些。「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是人民對自己家鄉的贊美及對豐收的喜悅,因此要唱出歡快喜悅的心情,用輕快跳躍的方法輕聲演唱。「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展現了無數的抗戰英雄們在廣闊的叢林和青紗帳里神出鬼沒地進行游擊戰的情景。演唱「萬山」和「輕紗」時要體現開闊、廣闊的情景,可以用連貫的演唱方法。這兩句的其餘部分可用鏗鏘有力的的方法輕聲演唱來體現。「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朗誦中突出了「洋槍、長矛」,旋律中的表情術語也有特強音記號,因此這兩處要用短促跳躍的方法加大音量演唱。「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朗誦時情緒是逐層推進的,音樂旋律也是逐層提高,所以演唱時也要逐句漸強,到「保衛全中國」推到最大音量,把整首歌曲的情緒推到最高潮結束。
【第二步】三「點」訓練:體驗感悟指揮技巧
第一點: 2/4拍子的指揮練習
在實際指揮練習時,我把《黃河大合唱》中二拍子的「保衛黃河」引進課堂,並把指揮分為指揮線、拍點和反射線(以右手為例,左手為相反,往外為往身體的外側)的結合。如圖:
指揮圖式
自上往下往外打,把胸腹間橫膈膜高度作一個假設平面,手掌打下至假設平面的運動軌跡為指揮線,手碰到假設平面形成的點為拍點,打到此平面手往上往外反彈至眉眼高度,手反彈的運動軌跡為指揮的反射線,到此完成了2拍子中第一拍;第二拍按照第一拍的線路返回,但是第一拍的反射線為第二拍的指揮線,第一拍的指揮線為第二拍的反射線。注意練習時手的松緊結合,指揮線稍用力速度也稍慢點,而反射線放鬆讓手臂形成自然的反彈,讓手有放鬆的機會,而不至於疲勞。
第二點:起拍練習
起拍練習,我認為應包含預備、吸氣、開始三部分。
預備:預備即做好指揮歌唱的准備,即做好指揮的准備動作。
吸氣:吸氣的位置是在反射線上。這部分的指揮非常關鍵,因為反射線的長短決定了吸氣的多寡,反射的速度決定吸氣以及整個音樂的速度。所以指揮時手形與面部表情要給人以肯定明確的提示,切記指揮要與合唱隊員同時吸氣。
開始:即發音點在拍點上,要求拍點非常准確、果斷、清楚。拍點的高度可以調動音樂情緒的變化。
第三點:收拍練習
收拍也可稱為收煞拍,我把它分為兩個部分,即預備和收點。
預備:在收拍的前一拍的反射線上做好收拍的准備,即雙手反射動作加快、幅度延長,向上提高到一個明顯的足以引起隊員的注意的位置。
收點:由里向外做一個(繞圈、抓拳點)動作明確指出點的位置,在《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指揮中,因為作品音樂富於激情,具有戰斗號角,所以收拍動作宜快速、干凈。
這幾個步驟,我在教學過程中用《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中幾個相應的樂句邊講解邊讓學生練習,並及時給予評價。
【第三步】聲部訓練:循序漸進探索指揮規律
在《黃河大合唱》 「保衛黃河」練習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就是從一個聲部的齊唱開始,再進入簡單的二部輪唱訓練,以此為依據,讓學生對三部輪唱自主探究、自我探索。
(1)齊唱指揮練習
第一步是起拍,練習預備、吸氣及歌曲第一句的起唱。特別是要練習吸氣時的動作幅度、速度和抓准起唱時的發音點(即拍點)
第二步是不同情緒指揮手勢的練習。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在演唱中突出了「風、馬、咆哮、咆哮」,在指揮時,也要突出這幾個地方要強烈一些,這時要把這幾個地方的拍點調高以調動感情;「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是人民對自己家鄉的贊美及對豐收的喜悅,是用輕快跳躍的方法輕聲演唱,指揮時把拍點調整到與胸同高,運用手腕有彈性地小幅度運動;「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展現了無數的抗戰英雄們在廣闊的叢林和青紗帳里的神出鬼沒地進行游擊戰的情景,演唱「萬山」和「輕紗」時體現開闊、廣闊的情景,用連貫的演唱方法,指揮時幅度可大一點,這兩句的其餘部分還是用手腕小幅度有彈性地指揮;「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突出了「洋槍、長矛」,所以指揮「洋槍、長矛」時調高拍點;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情緒是逐層推進的,音樂旋律也是逐層提高,所以指揮時也要逐句提高拍點,把情緒調動起來,到「保衛全中國」把整首歌曲的情緒推到最高潮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