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食管癌的鑒別診斷是什麼
下列疾病應與食管癌鑒別,不能除外癌而各種檢查又不能確定時可作隨診,至少每月復查1次。
(1)食管靜脈曲張:患者常有門脈高壓症的其他體征,X線檢查可見食管下段黏膜皺襞增粗、迂曲,或呈串珠樣充盈缺損。嚴重的靜脈曲張在透視下見食管蠕動減弱,鋇劑通過緩慢。但管壁仍柔軟,伸縮性也存在,無局部狹窄或阻塞,食管鏡檢查可進一步鑒別。
(2)賁門痙攣:也稱賁門失弛緩症,由於迷走神經與食管壁內神經叢退行性病變,或對胃泌素過分敏感,引起食管蠕動減弱與食管下端括約肌失弛緩,使食物不能正常通過賁門。一般病程較長,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症狀時輕時重,咽下困難多呈間歇性發作,常伴有胸骨後疼痛及反流現象,用解痙葯常能使症狀緩解,反流物內常不含血性黏液。一般無進行性消瘦(但失弛緩症的晚期、梗阻嚴重時,患者可有消瘦)。X線檢查食管下端呈光滑鳥嘴狀或漏斗狀狹窄,邊緣光滑,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後賁門漸擴張,可使鋇劑順利通過。內鏡活組織檢查無癌腫證據可資鑒別。
(3)食管結核:比較少見,一般為繼發性,如為增殖性病變或形成結核瘤,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阻塞感、吞咽困難或疼痛。病程進展慢,青壯年患者較多,平均發病年齡小於食管癌。常有結核病史,OT試驗陽性,有結核中毒症狀,內鏡活檢有助於鑒別。
(4)食管炎:食管裂孔疝並發反流性食管炎,有類似早期食管癌的刺痛或灼痛,X線檢查黏膜紋理粗亂,食管下段管腔輕度狹窄,有鋇劑瀦留現象,部分病例可見黏膜龕影。對不易肯定的病例,應進行食管細胞學或食管鏡檢查。
(5)缺鐵性假性食管炎:本病多見於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症。補鐵劑治療後,症狀較快改善。
(6)食管憩室:可以發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較常見的為牽引性憩室,初期多無症狀,以後可表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及反流,於飲水時可聞「含嗽」聲響,有胸悶或胸骨後灼痛、胃灼熱或進食後異物感等症狀。因食物長期積存於憩室內可有明顯口臭,有時因體位變動或夜間睡眠發生憩室液誤吸、嗆咳。X線多軸透視或氣鋇雙重對比檢查可顯示憩室。
(7)食管良性狹窄:多有吞酸、鹼化學灼傷史,X線可見食管狹窄,黏膜皺折消失,管壁僵硬,狹窄與正常食管段逐漸過渡。臨床上要警惕在長期炎症基礎上發生癌變的可能。
(8)食管良性腫瘤:一般病程較長,進展慢,症狀輕。多為食管平滑肌瘤,典型病例吞咽困難症狀輕,進展慢,X線和食管鏡檢查見表面黏膜光滑的隆起腫物,圓形或「生薑」樣壁在性充盈缺損,表面黏膜展平呈「塗抹征」,但無潰瘍。局部管腔擴張正常,內鏡可見隆起於正常黏膜下的圓形腫物,在食管蠕動時可見在黏膜下「滑動」現象。有時與生長在一側壁、主要向黏膜下擴展的表面黏膜改變輕微的食管癌不易區別,但後者在內鏡下見不到「滑動」。
(9)食管平滑肌肉瘤:大體所見有兩種形態,一種為息肉型,另一種為浸潤型。
息肉型在食管腔內可見結節狀或息肉樣腫物,腫物周界清楚,隆起、外翻。中央有潰瘍,潰瘍面高低不平,腫物也向腔外突出。X線表現,息肉型在食管腔明顯擴張,腔內有巨大腫塊時,呈多數大小不等的息肉樣充盈缺損,黏膜破壞中有龕影,鋇流不暢,管腔受壓移位。管腔外常見軟組織腫塊影,很像縱隔腫瘤,但食管造影時可見該腫塊與食管壁相連而明確診斷。浸潤型的X線表現與食管癌相似。
(10)食管外壓改變:是指食管鄰近器官的異常所致的壓迫和吞咽障礙。某些疾病如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縱隔腫瘤、縱隔淋巴結炎症等可壓迫食管造成部分或嚴重管腔狹窄,產生嚴重吞咽困難症狀,有時可誤診為食管癌。食管鋇餐造影常可排除食管本身疾病。
(11)癔球症:本病屬功能性疾病,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多見於青年女性。
患者常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可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
本病實際上並無器質性食管病變,內鏡檢查可與食管癌鑒別。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償期的主要表現之一,發生機制較復雜,目前治療腹水有以下方法。
(1)初次出現腹水或少量腹水者,注意卧床休息,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2 ~ 4g)。適當限制水的攝入量(每日入水量約1 ~ 1.5L)。
應合理營養,加強保肝治療,經常檢查肝功、腎功及血電解質,對於低蛋白血症者,適量補充白蛋白、血漿,這樣可使部分患者腹水消退。
(2)葯物治療:通過休息、限鹽等措施療效不明顯者,應考慮使用利尿劑,促使水鈉排出,減少腹水。常用的有保鉀利尿劑如螺內酯、氨苯喋啶。因為腹水的發生與血漿中醛固酮水平有關,而螺內酯能夠競爭性抑制醛固酮對水鈉的瀦留作用,增加腎臟對鈉的排出而起利尿作用,所以常把螺內酯作為首選葯物治療腹水。排鉀利尿葯有呋塞米、丁脲胺、依他尼酸等,可抑制腎臟對鈉、氯的吸收,同時排出鉀,利尿作用強大,服用30min 即產生作用。噻嗪類利尿葯如氫氯噻嗪,為中等強度利尿葯,同時促進鉀排出。利尿劑的應用先小量再逐步加量,先單一用葯再聯合用葯。
(3)排放腹水療法:通過腹腔穿刺,將腹水放出。為防止並發症發生,以往多採用小量放液,近年研究表明,大量放腹水加靜脈輸注適當劑量白蛋白,治療頑固性腹水療效顯著。
(4)自體腹水濃縮靜脈回輸療法:採用特殊裝置,將腹水抽出後,經處理及濃縮,然後輸給患者。優點是克服了單純放腹水導致蛋白丟失的情況。缺點是多次腹穿,增加感染機會,易出現細菌性腹膜炎等。
(5)腹腔- 頸靜脈轉流術:採用特製裝置,利用腹腔壓力與中心靜脈壓的壓差,使腹水沿管道流入頸靜脈,臨床上用於治療頑固性腹水。
(6)胸導管分流術:肝淋巴液增多是腹水產生的原因之一,利用外科手術將胸導管與頸內靜脈吻合,加速了淋巴液的排泄,促進腹水消退。
(7)經頸靜脈肝內體靜脈分流術(TIPSS):本方法是利用介入放射技術在肝內建立分流通道,來降低門脈壓力,對於既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又有頑固性腹水的患者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8)中醫中葯治療:中醫中葯對肝硬化腹水有許多寶貴的經驗。
對於頑固性腹水可選用瀉下逐水葯,從大便中排出多量的水分,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對於有慢性胃腸疾患、嘔血及便血病史、肝昏迷患者,均不宜應用。
C. 肝病怎麼檢查
貴州盛京中醫肝病,得了肝病以後怎麼檢查,如果我們在體檢當中,發現自己的肝功不正常,提示自己出現了肝臟損傷,出現了肝炎的表現,那我們要進一步的檢查,一般的檢查首先要查原因,要把相關的病毒查一查,第二個女同志要查一下自身抗體,因為女性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還是能夠見到的,這是查原因,詢問病史,有沒有飲酒史,有沒有近期的服葯史,來進一步判別有沒有葯物性肝損傷,有沒有酒精性肝損傷,同時我們要查一查血脂、血糖、彩超,看看有沒有脂肪肝,這是一個方面查原因,第二個要評估一下我們的肝臟損傷到一個什麼程度,除了我們要詳細查一個肝功能以外,我們要做彩超看看肝臟的情況,脾臟的大小,門靜脈的寬度等等,一般情況下,主要就是查這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