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鑒別銀錠最簡單的方法

鑒別銀錠最簡單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13:25:24

『壹』 銀錠鑒別

銀制飾品按其成色,從高到低可分為純銀、紋銀和色銀。按加工方式可分為鑄造銀、打造銀和銀色細工製品。銀制飾品的鑒別也可採用諸如看色澤、試硬度和彈力、掂重量、聽音韻、試劑點試等方法。銀質飾品成色在97%以上的,表皮潔白細膩,光澤柔和悅目;成色較低者表皮顏色青白或灰白,有時呈黃、黑等雜色,色澤昏暗無光。

銀首飾本身的可塑性很強,造型變幻多樣,已經不再是我們印象中單純的純銀首飾了。它在造型上、品種上、工藝上都有了不少時尚的元素,而且銀首飾的銷售量也在逐年攀升。

除了有純銀首飾外,還有黑銀首飾、藏銀首飾和彩銀首飾。銀首飾的誘人之處還在於它可以鑲嵌寶石或仿寶石等材料,從而更加多樣化。

銀的原材料雖然很便宜,但是還會有一些廠家在銀飾中摻入鎘、鐵、銅等更便宜的金屬。而鎘對人體是有害的,按規定是不允許摻在首飾中的。生產廠家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取得更高的利潤。銅絲主要是摻在銀鎖里做中間的支撐架,按照國家規定銀鎖里的支撐架也應該是銀質的。由於銅絲藏在銀鎖裡面,所以消費者根本看不到,只有在進行首飾檢測的時候將它破壞掉才能見其廬山真面目。只有等到時間長了,裡面的銅銹滲出來,消費者才能發現。

銀首飾雖然不算貴重,但也有真有假,盡管這種現象不是普遍存在,但消費者還是應該掌握一些鑒別銀首飾的方法。消費者購買的時候可以通過銀的物理性質進行檢驗,通常用的檢驗方法有:

看首飾顏色:純度愈高,銀色愈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首飾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首飾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掂首飾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 「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首飾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首飾飾品。

聽聲韻:純銀首飾飾品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 「卟噠卟噠」。成色越低,聲音越低,且聲音越尖越高而帶韻;若為銅質,其聲更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地,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單憑銀的物理性質和經驗來檢驗銀首飾也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只有將銀飾破壞掉用化學方法才能檢驗出銀飾的真假優劣。但是,這是消費者所達不到的。消費者在購買銀首飾的時候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檢驗知識外,還應注意銀首飾有沒有相關的證書、證明、證簽,只有通過檢測機構檢測過的銀首飾才能買得放心。另外,銀首飾的含銀量必須准確標明,消費者購買時應驗看首飾上是否有「925」字樣。「925」則是純銀的標志。只要有「925」就可確保所購買的是真正的純銀首飾。購買時還要特別注意它的扣件是否能夠扣緊而且牢靠。購買銀鏈首飾時要將它放平,看鏈環是否紐結或彎曲。銀首飾的價格是根據貴金屬的含量、結構設計和工匠的技藝來決定的,因此選擇銀首飾最重要的標准就是看你是否喜歡

925銀飾的鑒別
純銀xiao知識

關於925純銀
銀是K金首飾中不可缺少的組合金屬,但做為以銀為主的首飾,主要是高純度的「標准銀」一種。
銀的硬度為2.7,為了提高其硬度和獲取最佳的成型效果,在做首飾時需要在銀中加入7.5%的銅。這種含銀92.5%、含銅7.5%的合金,國際上稱為標准銀。在英國也稱為英鎊銀(Sterling)。此外,市場上還有銀含量99%的足銀飾品。

925銀是國際上做銀飾品的國際標准銀。它與9.999銀有所不同,因為9.999銀的純度比較高,非常柔軟難以做成復雜多樣的飾品,而925銀能做到。925銀飾品其實並不是含銀量100%,那是因為在純銀中加入的7.5%的合金,讓銀的光澤、亮度和硬度都有所改善。才有了我們今天多姿多彩的銀飾品*_*

銀的鑒別
1)印記。銀首飾一般應打上銀的英文縮寫(「S」或「Sterling」)的印記。標准銀的印記是S925。足銀的印記是S990。但也有許多國家在銀首飾上不列印記。
2)色澤。銀首飾多呈微帶黃的銀白色,呈柔和的金屬光澤。因易氧化,時間久了,色澤會變成暗的黃白色。
3)掂重。銀的密度為 10.53克/立方厘米。比鉑金、黃金小,用手掂無墜手感。鋼針可以劃出痕跡,也可以折彎。用這種方法可以和鉑主、K白金或仿銀的德銀首飾相區別。
4)酸試。銀遇任何酸都會變色,甚至溶解。如果在銀首飾的內側滴上一滴濃鹽酸,會立即生成白色苔蘚狀的氯化銀沉澱。而其它貴金屬則無此現象。
5)聲韻。標准銀首飾落地後聲音沉悶,不彈跳,不滾動。

銀飾品的保養

銀飾品變黑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因空氣和其它自然介質中的硫和氧化物等對銀都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在佩戴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一些微小的斑點(硫化銀膜),久之會擴散成片,甚至變成黑色.即使在飾品表面電鍍一層保護膜,如果時間久了不注意依舊會出現氧化作用。所以,目前銀飾品都有一些因氧化而變色現象.不過,要是注意下面幾點,可以延長你的寶貝飾品的光亮期哦~~~~~

①佩戴銀飾時不要同時佩戴貴金屬首飾,以免碰撞變形或擦傷.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貳』 怎樣鑒定真銀最簡單實用的方法

鑒定真銀方法:

1.看顏色:純度愈高,銀色愈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首飾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首飾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2.掂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3.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飾品。

4.聽聲韻:純銀飾品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卟噠卟噠」。成色越低,聲音越低,且聲音越尖越高而帶韻;若為銅質,其聲更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地,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拓展資料

白銀,即銀,因其色白,故稱白銀,與黃金相對。多用其作貨幣及裝飾品。古代做通貨時稱白銀。純白銀顏色白,摻有雜質金屬光澤,質軟,摻有雜質後變硬,顏色呈灰、紅色。純白銀比重為10.5,熔點960.5℃,導電性能佳,溶於硝酸、硫酸中。銀是古代發現的金屬之一。

銀在自然界中雖然也有單質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壓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兩公里長的細絲。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

純白銀顏色白,摻有雜質金屬光澤,質軟,摻有雜質後變硬,顏色呈灰、紅色。熔點961.93℃,沸點2212℃,密度10.5 克/立方厘米(20℃)。銀質軟,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延展性僅次於金,能壓成薄片,拉成細絲。溶於硝酸、硫酸中。

銀對光的反射性達到91%。常溫下,鹵素能與銀緩慢地化合,生成鹵化銀。銀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和鹼發生反應,但能與氧化性較強的酸濃硝酸和濃鹽酸產生化學反應。

白銀的主要用途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上:工業、攝影和珠寶銀器。這三大類的白銀總需求佔到白銀需求的85%左右。

自古以來,白銀就一直與黃金一起,被作為財富的象徵。銀的化學符號是Ag,來自拉丁文Argertum,是」淺色、明亮「的意思。因為銀的顏色是白色,所以被稱為「白銀」。

白銀不僅有著良好的電熱傳導特性,還具有較高的感光性和發光特性,被應用於工業、攝影、首飾、貨幣製造等方面。

與黃金相比,白銀因供應充足且價值較低,故更多且更早地應用於造幣,進入流通領域,很多國家均建立銀本位制,把銀幣作為主流貨幣。

『叄』 古代的銀錠非常的值錢,應該怎樣鑒別銀錠的真假

要想鑒定古代的銀錠是否真的,就必須化驗化學成分。幾乎所有的金屬材料實驗室都具備檢驗條件。看人的眼力從外表看,那是不可靠的。也不存在絕對的外表鑒定方法。

『肆』 如何鑒別銀錠(銀元寶)

銀錠(銀元寶)是指用白銀按一定的形狀和重量鑄造的一種塊狀物,就形制而言,銀錠可分為幾種:船形、條形、餅形,不同形狀的銀錠有著不同的名稱,船形的一般稱銀錠,條形的一般稱銀鋌,餅形的一般稱銀餅。因為人們常見的是船形的一種,也就是元寶。所以習慣上將銀鋌、銀餅和銀錠統稱為銀元寶。隨著銀錠收藏的普及,它的收藏價值不斷提高,偽(仿)品就出現了。除了要了解各個時期銀錠形制特點和銘文特徵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銀錠的真偽。
觀色銀錠的顏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在的銀銹,一是內在的成色。古代銀錠的成色一般都在 95% 以上,含銀量 95% 以下的銀錠是很少見的,尤其是宋元時期的銀錠,銘文上都記載著行人、庫子、秤驗銀庫、監鑄官之類的職務,這些職務就是為了檢驗銀錠成色而設置的。並且,將工匠等姓名鏨刻在銀錠銘文之中,就是為了防止偷工減料的現象出現,金代的銀錠鑄造對成色、重量更有復驗的程序。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銀錠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色有的甚至達到了 99% 以上。由於成色高,當它全新時,具有一種特有的亮麗的光澤,渾身帶有「珠光寶氣」。相反,偽品的成色往往達不到 95% ,一般含銀量都在 90% 以下,不可能像真的銀錠那樣光亮,色澤較暗。有的偽品的光澤甚至出現泛紅的現象,這是由於白銀中攙入的銅過多而引起的,在我國古代就有在白銀中攙銅做假的情況存在。
由於古代銀錠距今天久遠,況且鑄造出來的銀錠大多是用來流通使用的,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受氧化的作用和人們的觸摸,在銀錠之外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層反而起到保護作用的外衣,即銀銹和包漿,呈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作假的銀錠由於時間間隔短,不可能會像古代銀錠那樣,生成天然的包漿,所以,它的色澤讓人看上去就像剛剛出爐,火氣很大。
古代銀錠的重量,與當時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銀錠一般分五十兩、二十五兩、十兩、五兩和一兩等數種,多見的是五十兩重的銀錠。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樣是重五十兩的銀錠,重量 上也有差異,因為唐代的一兩合 42 克,宋代的一兩合 39 克,金代的一兩合 39.8 克,元代的一兩合 36.6 克,明代一兩合 37 克左右。但是,即使這樣,如果我們將古代每兩重放在合 36.6 克到 42 克的區間中,得出的結論就是,古代五十兩重約合今天的 1809 克到 2100 克之間。
由於白銀在化學元素中,比重達 10.8 克,所以,五十兩的銀錠放在手心裡,給人的感覺是沉甸甸的。而作假的銀錠卻不盡然。在過去,為了降低成本,作假者要麼在白銀中攙雜銅、鐵、鉛等金屬,這樣,使銀錠成色降低,或者為了蒙騙過關,在銅鐵或鉛塊的外面用白銀裹住,並做成銀錠形狀。這種裡面藏銅、鐵等金屬的偽銀錠雖然重量也在 1800 克以上,但沒有真銀錠那樣的沉重感。裡麵包藏鉛金屬的偽銀錠,盡管重量達到了真銀錠的重量,但由於在化學元素中,鉛的比重高達 20.7 ,差不多是銀的一倍,當這種假銀錠拿在手裡時,就比真銀錠還要沉重。所以,檢驗銀錠的重量,我們不光要稱重,還要看拿在手裡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的把握,需要長年的多接觸、細品味和不斷地總結經驗。
看鑄造古代銀錠表面往往能夠看到像螺旋一樣的絲紋,這種絲紋由外及里,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銀錠表面往往微凹。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絲紋和微凹,是當熔化的銀水傾入金屬范時,在沒有冷凝前用鉗子輕敲金屬范側面產生震盪後形成的。其實,更科學地說,銀水成色在 90% 以上的情況下,因氧的作用,一旦由很高的溫度急劇冷卻,隨著氧的釋出,就會急劇收縮,冷卻總是由外圍向中心,這便形成了絲紋和錠面微凹的現象。如果純度低的銀水在急劇冷卻收縮時,是形成不了絲紋的。當然,錠面是否微凹與有沒有絲紋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控制的方法是:( 1 )不使銀水在成型時急劇冷卻收縮,而使它的冷卻收縮速度放慢變緩;( 2 )吹氣或不吹氣。對於這種技術的掌握,恐怕是在清代晚期至民國時候了。所以,對明及明以前的銀錠,看看錠面是否微凹和有無絲紋,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如何了。
除了看有無絲紋和微凹,很重要的就是看銀錠底面的氣孔,或稱蜂窩。由於各種銀錠成型時氧的釋放,當澆鑄銀水時,所產生的氣體逸出,就在銀錠側面或底部產生了氣孔。雖然有氣孔,對銀錠來說,使得它不太美觀,但是,正是這種氣孔,成了我們鑒定真偽銀錠的重要依據。氣孔較深,孔內圓潤光亮、有神,說明成色高;反之,則成色較低。鑄造過程中自然生成的氣孔,一般都是口小洞大,深淺不一。而偽造的銀錠的氣孔,口大洞小,深淺均勻,一般較淺。另外,從孔的大小上,也能鑒定出銀錠的鑄造年代。大體上說,宋元時期的氣孔要比明清時期的大。這點也是作偽者常常想不到與忽視的地方。
有時在觀察銀錠側面時,不僅會看見氣孔,還會發現真的銀錠有層層疊加的感覺。所以,側面具有這層次感的銀錠,肯定是真的。有的作偽者不會注意到這么細微的程度,將銀錠側面做得相當光滑,反而露出了馬腳。
審造型 不同時代的銀錠,有著它那個時代的形制特徵,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比如說,同樣是五十兩的銀錠,唐代的船形銀錠就要比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的銀錠長。宋元時期的銀錠兩端呈弧形,並且,雖然周邊也起棱,但不上翹,錠面微凹,且有由外及里的絲紋,一般錠面要比底面大些,束腰較寬。明代銀錠比起宋元時期來,顯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當厚。束腰處的弧度縮小,兩端雙翅上翹,弧線增長。明代的圓形銀錠發現很少,形制與清代民國的幾乎沒有什麼兩樣。清代民國時期的銀錠,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銀錠的形制特徵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即使如此,大致也可分為元寶形、方形、圓形、腰形、牌坊形等幾種。需要搞清楚的是,各地使用哪一種或哪幾種,在形制上又有什麼變化。比方說,牌坊銀錠是雲南地區的特產,如果出現標明其它地方鑄造的牌坊形銀錠,就要考慮它的真偽性了。
視銘文 視銘文,不僅要看銘文的內容,還要看銘文的形成以及採用的方式等其他一些因素。 鑒別真偽,需要掌握各個歷史時期銀錠銘文的格式特徵,包括哪些內容。比如說,唐代的銀錠中,沒有出現過檢驗成色的「行人」之類的職位,直到宋金時期的銘文才出現。就是宋金時期,也各有特點,如往往具有「京銷鋌銀」和「出門稅」等字樣的銀錠,肯定是南宋時期的;而出現「鹽判」、「店戶」、「使司」等字樣的銀錠,大體上是屬於金代的。
唐代的銀錠銘文與時代的金銀器上的文字一樣,盡管是鏨刻的,但好象是手書上去的。宋代銀錠有鏨刻和戳記兩種。金代則以鏨刻為主。元代早期為戳記,排列無規,背面常鑄陰文;晚期則以鏨刻為主。明代的銀錠銘文較少發現戳記的。除「金花銀」之外,一般都是鏨刻。文字排列間隔不規范,盡管有序,但依然給人的感覺是雜亂。
清代以前的銀錠銘文到目前為止,除了一件上海博物所藏嘉靖三十一年圓錠外,基本上都是陰文。清代及民國的銀錠都是陽文,或許是在銀錠成型、還未完全冷凝時砸刻上去的,文字一般沒有變化,內容豐富,因地而異。 總之,對銀錠的真偽辨識,就是要多接觸。要仔細觀察,認真琢磨,掌握時代特點,善於總結。碰到偽品時,也需要細細品味,找出可疑之處,歸納作假的方式和採用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夠熟能生巧,辨別清楚,無往不勝。

『伍』 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銀飾品真假及質量

5、試酸度


銀遇任何酸都會變色,甚至溶解。如果在銀首飾的內側滴上一滴濃鹽酸,會立即生成白色苔蘚狀的氯化銀沉澱,而其他貴金屬則無此現象。用玻璃棒將硝酸滴於銀首飾銼口處,呈糙米、穩綠或徽綠色的成色較高;呈深綠色甚至黑色,無沫或銼口有沫的成色較底。將銀飾品在試金石上磨出銀道,用銀葯(銀葯是用95%以上成色的白銀面和水銀調和而成的軟體狀物)在銀道上塗抹,掛銀葯多的,成色就高,少的成色低,假的不掛銀葯。


6、找印記


銀首飾的含銀量必須准確標明,消費者購買時應驗看首飾上是否有「S925" 字樣。「S』是銀的英文單詞的第一一個字母,「925」則是純銀的標志。只要有「S925"字樣就可確保所購買的是真正的純銀首飾。足銀的印記是S990。純度千分數前冠「銀"或「S",如「銀800」或「S800",「S9909"或「足銀"。國家標准規定990銀、925銀800銀都可以用來做銀首飾。我國的國家標准GB/T11887- 2000 是在GB/T11887- 1989實施基礎上修改制定的。

『陸』 怎樣鑒別銀錠的純度

老銀錠的鑒別

一、 看銀錠的顏色。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於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這種銀銹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

二、 看銀錠銘文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鏨刻銘文是當時為了保證銀錠的質量,用簽字畫押的方法,表示對經手的銀錠負責,如今卻成了我們今天鑒別真假銀錠的重要依據。

三、 看銀錠造形
我國銀錠的種類繁多,器形各異,是我國貨幣文化、貨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銀錠的器形為餅狀,唐代一般是長方形條狀,宋代銀錠的器形以鋌為主,與唐銀相比形態變寬、變厚,正面四角微翹,呈砝碼形,兩頭兩個圓弧成束腰形,元代銀錠多無銘文,周緣翹起,中間內凹,明代銀錠長度變短,厚度增加,兩端的弧形消失,周緣增高,特別是兩端更加突出,形成一個雙翅;清代到民國銀錠器形繁雜,大體可分為元寶形、圓型、長方形、正方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大類。

四、 看銀錠的重量和聽其聲音
銀錠的鑄造重量在清代前無統一規定,但銀兩代表的重量卻不同,如唐代一兩42克,宋為39克、元為36.6克,明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間,清代和民國銀錠在重量上基本統一為五兩、十兩和五十兩三種銀錠,五兩以下為碎銀。聽銀錠的聲音主要是防包殼假錠,對有疑問的銀錠,拿另一個銀錠敲其錠,若有空心聲或破聲應是包殼銀錠。

五、 看銀錠成型情況
銀錠的底部和側面蜂窩狀大小、多少、深淺是鑒別真假銀錠的又一重要依據。凡蜂窩較深、較密、洞內圓潤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澤者必是真銀錠。蜂窩狀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淺不一,人為製造的蜂窩狀正好相反。

『柒』 怎樣鑒別銀子的真假

一般來講,銀飾的成本並不高,所以不會有絕對的假銀飾,真假在於純度的不同。

鑒別銀飾純度和質量可以參考一下幾點:

看顏色:純度愈高,銀色愈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首飾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首飾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掂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飾品。

聽聲韻:純銀飾品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卟噠卟噠」。成色越低,聲音越低,且聲音越尖越高而帶韻;若為銅質,其聲更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地,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汗~~~~~~一個問題問兩遍呢~
我偷個懶,把那邊的答案粘貼過來了啊~
對了,現在S925原銀的價格是每克2元,而成品銀價格至少每克4元,低於這個價,也可能不真啊~

如果你是買銀飾品,就用下面的方法,如果你是買銀錠(指沒加工過的原銀),就用我最下面在網上找到辦法好啦:
一般的貴金屬首飾都會有正規的標志,那麼識別銀飾就變的很簡單:只要看銀飾品的不顯眼的地方有沒有鋼印就可以(如戒圈內側、項鏈連接處、掛墜底面等等):
銀首飾有以下幾個鋼印
1:純銀:有「S925」或「Ag925」的標志(前者多一點),表示了此金屬含銀量為92.5%。這是最常見的標志,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首飾銀,也是一般賣銀的(不要往歪了想!)常用的標志。
2:足銀:有「S990」或「Au990」的標志(後者多一點),表示了此金屬含銀量為99%(相當純啊!)。這種標志多用於:銀錠、銀元寶、銀擺設等大件銀飾上。
3:包銀、鍍銀:有「SL」或「FS」的鋼印,就說明了這種首飾是鍍銀的,其價值不用我說了吧!
4:沒有鋼印的:那就極有可能是普通金屬了。

以下是網上的資料:
(1)查硬度
銀首飾成色越高質地越柔軟,表面越潔白光潤。以60克左右的銀鐲子為例,如用手一拉就開,沒有彈力,其成色在95%左右;如有點彈力,成色約在80%-90%;如彈力較大,成色則在70%以下。

『捌』 怎樣辨別銀錠真假

1、銀錠的顏色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於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這種銀銹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

2、銀錠銘文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鏨刻銘文是當時為了保證銀錠的質量,用簽字畫押的方法,表示對經手的銀錠負責。

3、銀錠造形

中國歷代對銀錠的鑄造及發行都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允許自由鑄造。只要適應當時的流通環境和民間習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銀錠造形無規定,特別是從清代開始,銀錠的器形更加多樣,各省各地各有千秋,異曲同工。

(8)鑒別銀錠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後,民間交易多用金銀。洪武八年(1375)發行寶鈔(即鈔)後,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間以金銀為貨幣進行交易,違者治罪。但政府發鈔鑄錢(見制錢)仍以銀價為標准。

自明初開銀禁後,物價多以銀兩計算。從以銀表示的金價、米價、絹價看,明代白銀的購買力大大高於宋、元時期。宋、元時,金一兩約合銀十兩三錢左右,明時為六兩四錢七分。

清代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制度,規定製錢一千文准銀一兩。銀兩是法定通貨,不僅民間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納地丁捐稅也使用。由此形成銀兩制度。

清朝的銀兩多以馬蹄形的元寶出現,故亦稱為寶銀。經過熔鑄,又可分為大錠、中錠、小錠,通稱銀塊或銀錠此外還有碎銀。由於各地均可自行熔鑄寶銀,以致寶銀的種類和名稱雖然全國大體一致,但成色與重量並不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銀兩,相互兌換均有一定的折算比率。

『玖』 如何鑒定古代銀錠真假

一 鑄造工藝辨偽

古代銀錠的鑄造工藝是銀錠真偽判斷的重要依據。通常特徵是蜂窩和絲紋。彰顯了白銀貴金屬的特質。而現代工業鑄造銀錠將此兩種情況算是鑄造缺陷。

二、顏色

老銀錠由於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這種銀銹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對用真白銀製作的假錠,由於作假銀錠的時間較短,不可能像老銀錠一樣生成天然的包漿,它的色澤看上去像剛出爐,火氣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側面,制假者都為了掩蓋這一特徵,往往在銀錠身塗上一層化學葯物,使銀錠表面變成帶黑色或其它顏色的花包漿。

三、重量、聲音

銀錠的鑄造重量在清代前無統一規定,但銀兩代表的重量卻不同,如唐代一兩42克,宋為39克、元為36.6克,明為37克。收藏的重量與當時的標准不符就要警覺。

聽銀錠的聲音主要是防包殼假錠,對有疑問的銀錠,拿另一個銀錠敲其錠,若有空心聲或破聲應是包殼銀錠

(9)鑒別銀錠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銀錠造假的方式主要歸類為減低銀的成色和重量兩種。

一是用鉛錫,其表面呈青黑色,收藏者還比較容易辨認;

二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體大而輕,手感顯然不同;三是灌鉛法,在真銀錠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銀後灌入鉛,再封焊洞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洞口留有封焊痕跡,後兩種方式需要投資熟手根據手感來辨識,否則則要藉助精密儀器來鑒別。

『拾』 怎樣鑒定真銀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拜託各位了 3Q

如何辨別銀飾真假 買銀飾時只要看銀飾品的不顯眼的地方有沒有鋼印就可以(如戒圈內側、項鏈連接處、掛墜底面等等): 銀首飾有以下幾個鋼印 1:純銀:有「S925」或「Ag925」的標志(前者多一點),表示了此金屬含銀量為92.5%。這是最常見的標志,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首飾銀,也是一般銀飾賣家常用的標志。 2:足銀:有「S990」或「Au990」的標志(後者多一點),表示了此金屬含銀量為99%(相當純啊!)。這種標志多用於:銀錠、銀元寶、銀擺設等大件銀飾上。 3:包銀、鍍銀:有「SL」或「FS」的鋼印,就說明了這種首飾是鍍銀的,其價值不用我說了吧! 4:沒有鋼印的:那就極有可能是普通金屬了。 在我們選購925純銀飾品的時候,如何才能鑒別其內在品質的真偽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個小竅門: 1)印記。銀首飾一般應打上銀的英文縮寫(「S」或「Sterling」)的印記。標准銀的印記是S925。足銀的印記是S990。 2)色澤。銀首飾多呈微帶黃的銀白色,呈柔和的金屬光澤。因易氧化,時間久了,色澤會變成暗的黃白色。 3)掂重。銀的密度為 10.53克/立方厘米。比鉑金、黃金小,用手掂無墜手感。鋼針可以劃出痕跡,也可以折彎。用這種方法可以和鉑主、K白金或仿銀的德銀首飾相區別。 4)酸試。銀遇任何酸都會變色,甚至溶解。如果在銀首飾的內側滴上一滴濃鹽酸,會立即生成白色苔蘚狀的氯化銀沉澱。而其它貴金屬則無此現象。 5)聲韻。標准銀首飾落地後聲音沉悶,不彈跳,不滾動。 在你確定你喜歡的銀飾品是實實在在的925材質之後,我們又如何分辨他們的品質優劣呢,還有兩個辦法可供你選擇: 1、辨色法:用眼觀察,看上去潔白、有光澤、做工細,並在首飾上印有店號的,為成色高的銀首飾;色澤差無光澤的多為品質低劣的銀首飾。 2、折彎法:用手輕折銀首飾,易彎不易斷的成色高;僵硬、勉強折動的成色較低;經折彎或用錘子敲幾下就會裂開的為包銀首飾;經不起輕折,且易斷的為假貨。

閱讀全文

與鑒別銀錠最簡單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評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論 瀏覽:663
正確的釣魚調漂方法 瀏覽:38
四角花燈籠的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210
炸雞的安裝方法閘機的安裝方法 瀏覽:811
銻的檢測方法 瀏覽:588
對接機使用方法 瀏覽:86
酸甜辣椒的腌制方法怎麼做 瀏覽:81
枇杷快速剝皮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103
風景觀察力訓練方法 瀏覽:226
字母圖片表示方法 瀏覽:565
氣缸密封性檢測方法 瀏覽:629
小蘇打洗衣服最佳方法 瀏覽:943
掛籃法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51
兩個人離婚解決方法 瀏覽:889
俯卧撐的肌肉鍛煉方法 瀏覽:879
清痘的正確方法 瀏覽:892
什麼是統計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428
網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瀏覽:295
刻畫事物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2
口袋枕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