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山頂的鑒別方法

山頂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8 15:45:16

如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辨別山峰,山脊和山谷如何判讀坡的陡緩

等高線從四周向中心面積逐漸縮小,且高度逐漸升高的地方是山峰或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較低處為鞍部,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的為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⑵ 等高線地形圖山頂的辨別技巧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1、山頂一般有一個三角形符號——腰長底短的等腰三角形黑色符號;
2、山頂在等高線閉合的圈內,且數值是從內向外遞減。

⑶ 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分別東南西北 在山上又要怎麼分辨

一般來說,在當地時間6時左右,太陽在東方,12時在正南方,18時左右在西方。根據這一規律,便可以利用手錶根據太陽概略判定方向。

方法是:將手錶放平,以時針所指時數(每日24小時計時制)折半的位置對准太陽,「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如在當地時間上午9時,應以折半的位置「4」和「5」之間對准太陽;下午2時(14時)40分,應以7時20分對准太陽。為便於判定,可在時數折半的位置垂直豎立一細棍或細針,使其陰影通過表盤中心。判定時,應以當地時間為准。

注意:此方法在北緯23度30分以南地區,夏季太陽垂直照射,不便使用。(即赤道及南半球地區不能使用)

看不見太陽的情況下(北半球):

1、植被:枝葉旺盛為南,獨立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

2、鋸開的木樁:年輪較疏的為南面、北面密。大岩石、土堆、大樹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則易生青苔。

3、房屋的座落及朝向:國內民房大多為背北朝南,安徽的徽州正好相反;

4、利用一根直木棍及太陽來判定方位。主法是:用一根直桿(直木棍),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直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後,當直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與AB連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

5、夜間判定方向:北極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顆較亮的恆星,夜間找到了北極星就找到了正北方。

6、積雪的融化 積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⑷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頂就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一般圖里會有一個三角形來表示,另外你會發現山頂處等高線是封閉的圓圈。鞍部:兩山中間比較平緩的地方。(其實想想駱駝就知道了,凸起的兩個點就是山頂,凹下的就是鞍部)陡崖:也稱斷崖。近於垂直的山坡。(懸崖絕壁)在地形圖上看就是N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也就是一條線上有很多短短打橫的線的那裡)
山谷: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山脊:等高線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在地形圖上分辨山谷山脊的頂好方法:用尺子(一開始用後來熟了瞄一眼就知道了)放在凸起或凹下的等高線上的點上。發現點處等高線比兩旁高的是山脊,比兩旁低的是山谷。其實不難的,地理是很有趣的!!不懂可以來找我哦,無限歡迎!!專家神馬大神的就肯定不是,我就班裡小小的一個地理科代。不要嫌棄哦。嘻嘻~很高興能為你解答。qq:420253723如果真找我問問題要註明哦~

⑸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點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識別出地貌的各種基本形態,結合具體運動路線,地形起伏則一目瞭然。
[解題過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頂。山頂依其形狀可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個小環圈,環圈外通常繪有示坡線。
山頂與凹地
比周圍地面低下,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低地稱盆地,小面積的低地稱凹(窪)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用一個或數個小環圈,並在環圈內繪有示坡線。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圖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線以山頂為准,等高線向外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以山頂或鞍部為准,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合水線。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間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馬鞍狀,故稱鞍部。圖上是用一對表示山背的等高線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的。
山脊,是由數個山頂、山背、鞍部相連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
④斜面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圖上明確斜面的具體形狀,對定向越野有一定價值。斜面按其形狀可分為:
1)等齊斜面。實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齊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基本相等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等齊斜面。
(2)凸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緩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陡下緩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凹形斜面。
(4)波狀斜面。實地坡度交*變換、陡緩不一、成波狀形的不規則斜面叫波狀斜面,若乾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表示該狀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稀密不均,沒有規律。
3、圖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圖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時,首先要對判定區域進行總的地勢分析,在該區域內,找出明顯的山頂,分析山頂間的聯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線、合水線的走向,然後結合河流、溪溝的具體位置,判定出總的升降方向。總的地勢分析之後,進行具體分析時要注意基本一點,即在地圖上,凡屬運動路線與某條等高線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現象(與某條等高線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或相交)則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體分析時,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②根據示坡線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連接的一端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據河流符號判定
當一組等高線在河流一側,*近河流的等高線低,遠離河流的等高線高,即當離開河流一側作橫方向運動或成一定角度運動時,就是上坡,相反方向運動時則是下坡。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上游等高線高,下游等高線低。

⑹ 如何讓學生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

1.徒手教具法 在課堂上,用你的左手稍微做一下動作:五指並攏,略向內傾,把中指抬 起,食指和第四指指尖靠在一起,中指放下壓在上面,手心朝下放在右手拿起 的平展開的教本上面,展示給學生「來,大家看一下,外出時大家有沒有看到 這樣形狀的大山啊」?(做以上動作的時間只需兩秒以內足夠)肯定有學生說 「有」,也可能有學生說「沒有」,這時可對說「沒有」的同學回復「你可以 想一想嗎,有沒有這樣的大山啊。」你這時可騰出右手拿起粉筆在左手上面畫 等高線,三條就能說明問題,展示給同學看,中指指骨與掌骨交點凸起處就是 明顯的山頂,這里是一條最高的閉合的、等高線圍繞的區域,那肯定就是山頂 了,沿中指一線是一明顯的、傾斜的、高的區域,那就是山脊了,這時你讓學 生看側面(實際你是一直保持這個姿勢的),等高線是平的,且不同高度的等 高線是平行分布的,交代清楚以後,再提問學生,「假如你從高空向下看的時 候,向下看這些等高線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這些等高線是什麼樣子」 幾秒鍾,把手背朝向學生,「是這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咱畫在黑板上看得更清楚,」這時拿著你的左手右轉身,把左手扣放在黑板上,再左側 轉身回頭對同學們說,「咱先把最低的一條等高線畫上,」然後沿著你的手的 外沿畫出你手的大致輪廓,特別要注意不要畫的太像手,要像山,尤其是芊芊 細手的女教師更要畫得大一點誇張一點,這時你要回頭和同學們說「咱們要按 從低到高把其他等高線都畫出來」,你回頭和同學講話的時候你的手已經離開 了黑板,回過頭重新畫的時候你的手扣在了平行左移了約30 厘米的位置上,又 和同學交談,邊指著手上的等高線,虛劃一圈「咱把高一點的這一條畫上去」, 「再把更高的一條畫上去」,「把最高的一條畫上去」,「好了,我們把有起 伏的地形的等高線畫在了平面上了,這就形成了一幅新的地圖,這種用等高線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叫�6�7 ..」,「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 等高線表示不同的高度,不同等高線的特點還表示不同的地形,好,我們先看 它的高度,」,展示左手的側面圖,「假如這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假設四五百 米吧,我們這座山的最下邊是海拔100 米,每隔100 米畫一條等高線,大家判 斷這幾條等高線各是多少米」,�6�7 �6�7「好,我們寫在圖上,」「這個最高的地 方是多少米啊?」 「400 多米,不到500 米」,「好,那麼這幅圖表示的是一 座山,這個最高的地方又叫什麼名稱呢」,「山頂或山峰」,「在地形圖上等 高線有什麼特點呢?」同學們可以很快得出結論:山頂或山峰——等高線閉合 成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再看這傾斜的比較高的這一線又叫什 么名稱呢?」 「山脊。」「看圖判斷在地形圖上等高線又有什麼特點呢?」 同學們又可 以很快得出結論:山脊:等高線有很明顯的彎曲,且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 等高線從高往低凸出說明這里相對比較高就是山脊。這時老師就可以小結一下 轉承新的問題。「大家分析得很好,當然了這組山的地形組成比較單調一些, 好判斷,在地形圖上那些等高線彎曲比較緩的地方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山坡了。 但是有的山地地形比較復雜,更有很多其他的地形名稱,再給同學們介紹一種 在地形圖上容易和山脊混淆的地形的判讀,怎樣識別山谷。」「大家看這里, 我這次用我的手錶示山的某個部位。」按剛才彎好的手的形狀,把手翻過來手 指斜向下指,約成45 度角,大家看到的是掌心和五指間的凹槽,用右手食指劃 著這個很窄的凹槽「同學們,大家在爬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在兩個山坡之間 有這樣傾斜的相對比較低的部位啊?」再用兩只手比劃並啟發一下,同學肯定 會有的說有,「那我們就要知道,這種轉折比較明顯、彎曲比較大的傾斜的低 地就叫山谷。」「那麼我們在地形圖上怎樣識別呢」?依前次的過程在手上、 黑板上畫了等高線、地形圖。同學們經過簡單議論,又對照山脊部位的特點得 出結論:山谷:等高線有很明顯的彎曲,且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 從低往高凸出說明這里相對比較低就是山谷。此時約用4 分鍾的時間,這些內 容寫得多說的慢,真用起來很方便,可操作性很強,很實用,里邊還可以穿插 著用教本對折一下演示山脊和山谷。 要著重說明的是前邊提到的幾個點要處理好:這里是明白問題糊塗著問, 要的是等高線,前半句是問看山,後半句是問看等高線,中間是過度,你要直 接問看山上的等高線那就錯了,不符合常理,哪座山上都沒有等高線,要解釋 這個問題得用半節課。這里一定有點亂,不制止、不解釋、不幹預,給學生 一點積極思考的時間,你展示出來後都會停下來驗證和自己想的一樣還是不一 樣。不要解釋什麼樣,有時圖上的東西是能看能想不能說的,最後得出結論 時就清楚是什麼樣了。對於山頂的識別這幾足夠了,山脊和山谷的識別再用以 下三種方法鞏固。 2.四外擴展法 在黑板上畫出兩組山脊和山谷等高線圖並標上高度,分別在凹處找一個點, 各向四周畫四個箭頭,其中要有一個箭頭指向彎曲最凹的方向,各有三個方向 的箭頭穿過兩條等高線後看出是越來越高,只有指向敞口處的一個箭頭指向低 那就確定這個點是在相對低處,是傾斜的低地,是山谷。反之是傾斜的高地, 是山脊。 3.畫圓找中法 畫一組合的有山脊、山谷的等高線圖,找一凹處把有缺口處補齊畫成圓, 中間低的是山谷,中間高則是山脊。 4.兩側延伸法 在地形圖上分辨山谷山脊的最簡單方法:用一直的物件(熟練後可不用)放 在凸出的等高線上的一個點上。向兩側延伸,發現兩側低的,點在高處,是山 脊。兩側高的,點在低處,是山谷。

⑺ 如何辨別山上樹木、植物、菌類

首先植物就包括了樹木,有分類學說把菌類歸為微生物,和植物區分開來,所以,菌類就和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分開類屬了,山上的樹木有很多種類,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光合作用的能力,有豐富的植物根系,從土壤總吸收水分和營養,而菌類這是寄生或者腐生類的,以有機植物營養為供體,進行細胞減數分裂,生長到一定階段,會形成子實體。菌類不能夠依靠自身進行光合作用,整個生長過程必須是寄生或者利用植物的營養共生的。

⑻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和山谷的方法有哪些

1、根據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
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等高線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線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線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線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為盆地。
4、等高線的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其最大彎曲處的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5、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為山谷,其最大彎曲處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6、相鄰兩個小山頂之間呈馬鞍型的低地部位為鞍部,也叫埡口。
7、兩組山脊等高線對壘,中間是一道比較狹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為峽谷。
8、判斷兩點間可否通視,可通過繪制地形剖面圖判斷。

⑼ 怎麼識別等高線地形圖:山峰(山頂)、窪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緩坡

等高線形狀特徵:①山頂(山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相鄰兩個山頂之間的低下部分)⑥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
從等高線的疏密,可以判斷地面的坡形:
①.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③.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④.自下而上,等高線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較陡,山上部坡漸緩,是凸形坡;⑤.自下而上,等高線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較緩,山上部坡較陡,是凹形坡。

閱讀全文

與山頂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魅藍手機如何錄音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5
下拉式紗窗使用方法 瀏覽:642
簡單疊蛋糕的方法 瀏覽:496
午夜釣魚最佳方法 瀏覽:321
鍋爐水溫測量方法 瀏覽:927
零之終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74
煲出一副好耳機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735
手腳破皮有什麼土方法止疼 瀏覽:318
物理都有什麼探究方法 瀏覽:578
剛摘的柿子用什麼方法才能快速吃 瀏覽:995
斷電器與保護器連接方法 瀏覽:361
如何給下水道疏通方法 瀏覽:274
秒潮使用方法 瀏覽:582
室內減肥器材最佳方法 瀏覽:193
如何變不內向的方法 瀏覽:837
髖關節痛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636
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有哪些 瀏覽:663
美術課堂組織方法研究前期調查表 瀏覽:512
鼻竇炎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589
如何保護和發展眼睛視力的方法 瀏覽:152